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熱門14篇)

字號:

    在教案中,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以及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案應(yīng)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難度,合理設(shè)置教學目標。通過借鑒這些范例教案,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能力和教學實施水平。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一
    今天,我在外婆家的小米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無精打采的米蟲。它的身體又短又小,一節(jié)一節(jié)的,看上去有些像肥肥的毛毛蟲。
    圓圓的小腦袋是咖啡色的,全身是黃黃的,爬起來一拱一拱,看上去讓人感覺非常肉麻,看的.我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它還有一個你永遠想象不到的特意功能呢!它會吐絲,絲是從它的屁股里吐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又感覺它像蠶寶寶了。
    其實我覺得它并不是那么的讓人惡心肉麻,而我的媽媽卻覺得它十分肉麻惡心。當我把米蟲拿到媽媽面前時,媽媽就崩潰了。
    我觀察了一會兒以后,爸爸說題目:“差不多了,弄死扔了吧!”可是我沒有答應(yīng),而是說題目:“它雖然是害蟲,但也是一條生命??!”于是我用餐巾紙給它做了一個“小屋”,把它放入小屋里,丟入了垃圾桶里。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二
    猴子是森林里的有錢人,這事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過,小猴子的一個外號更是眾人皆知,這個外號就是“吝嗇鬼”。為這事小猴子十分苦惱,絞盡腦汁想辦法要摘掉這個外號。于是他行動起來了,他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不是吝嗇鬼”!
    小猴子快過生日了,他把小八哥找來了。“小八哥,我想拜托你一件事?!?BR>    “什么事?快說吧?!毙“烁缬悬c不耐煩。
    “我想讓你給森林里的動物們捎個信,我要過生日了,想請大家參加我的生日party?!毙『镒诱f道。
    “什么?您還請客啊?也不怕把您請窮了?上次參加您那個什么party,給我們一人發(fā)了一顆又小又青的酸葡萄。我看您還是別請了吧,我們啊,吃不起您那葡萄!”
    小猴子急了,說道:“快別那么說了,我這次可是要出血本了,我請你們吃大餅!大餅知道不?那么大的大餅!”小猴子邊說邊比劃。
    “猴哥,早知道你這次要拼上血本請我們吃大餅,我就不那么說你了?!毙“烁缯f完就高興地拍著翅膀給動物們捎信去了。
    生日party的前夜可把小猴子給忙壞了,他連夜趕造大餅,害得他熬出了一對熊貓眼。再說那邊小八哥捎了話,動物們可高興了,小猴子要請大家吃大餅了,這可是新鮮事??!這回一定要吃個痛快,把以前給他買禮物的錢都給吃回來!
    小猴子的生日party開始了!森林里的動物們都到齊了,大家眼巴巴地等著小猴子出場。音樂聲響起,小猴子雙手托著一個黃澄澄、油亮亮的大餅緩緩走到大家面前。動物們瞅著大餅議論紛紛,河馬說:“我見過人類的大餅,這餅比人類的大餅大得多。這回小猴子沒有吝嗇,我們應(yīng)該可以把他的外號給摘了吧?”“就是,就是,這餅可真夠大的,夠我吃好幾頓呢!今天我吃不完還可以拿回家吃?!毙⊥米右贿叀肮具?、咕咚”地咽著口水一邊說。
    “好了!大家都排好隊,一個一個地發(fā)大餅!”小猴子得意洋洋地說。動物們排隊排得極快,齊刷刷地。開始發(fā)餅了,不一會兒,動物們都有了餅,可是他們都覺得餅是那樣輕,就跟手里沒拿東西一樣。仔細一看,只見那餅薄得就像紗一樣透著亮。大家等著小猴子的解釋,小猴子不緊不慢地說:“這餅叫做千層餅,可以分一千份!”就在動物們啞口無言、相對無語時,一陣風吹來,把動物們手中的餅都吹到天上去了。動物們都生氣地回家了。
    就在那天晚上,天上出現(xiàn)了一輪明月,黃澄澄、油亮亮的,動物們都感覺這月亮就像小猴子請客的大餅一樣?!肮具?、咕咚”,小兔子望著月亮又咽起了口水,然后,他一使勁跳到月亮上去了。以后的夜晚,月亮越來越小,慢慢地就變成了月牙兒了,大概是被饞嘴的小兔子啃的吧。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三
    這是一首描寫隕石知識的詩歌,語言流暢,通俗易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了解隕石的奇妙,激發(fā)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有關(guān)天外來客--隕石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積累詞語,并能靈活運用。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讀中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三、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有關(guān)天外來客--隕石的資料,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四、教具準備。
    學生:提前搜集有關(guān)隕石的資料,可以問爸爸媽媽,可以看課外書、電視節(jié)目。
    教師:搜集有關(guān)隕石的圖片及其它資料。
    五、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觀察法、談話法、以讀代講。
    六、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談“石”激趣,導入新課。
    1、談“石”導入。
    同學們,這是一個“石”字,誰能變個字形小魔術(shù),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邊加一部分,使其成為一個新字?(學生自由說)一個小小的“石”字就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頭就更有趣了。
    [以游戲方式導入新課,使學生在課開始就充滿興趣]。
    2、教師出示“宇宙來客”隕石圖。
    同學們請看,這是一塊石頭,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它上面寫著醒目的四個大字“宇宙來客”……)的確,這不是一塊一般的石頭,它來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來客(板書:天外來客)它的名字叫隕石(板書:隕石)。
    (二)展示資料,了解隕石。
    1、關(guān)于隕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識?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
    2、教師展示資料: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3月8日,在我國吉林省下了一場奇特的雨,從天空中降落下來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塊的石頭,景象十分壯觀,這就是流星雨。在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來的石頭共有100多塊,最大的重達1770千克。(出示各種形狀的隕石)隕石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龜殼,千姿百態(tài)。
    (三)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關(guān)于隕石我們課本上有一首詩歌,同學們想讀嗎?
    2、學生邊讀邊標出不認識的生字,采用識字方法獨立解決,教師引導學生辨別重點字詞。
    3、學生反復讀詩歌,要求:讀后告訴大家有什么收獲?
    4、學生匯報讀書收獲,教師對匯報情況進行點評。
    [通過自讀詩歌,學生對詩歌進行整體感知]。
    (四)再讀,理解內(nèi)容。
    1、同桌合作讀書,要求一人讀一小節(jié),讀后互相評一評。
    2、同桌合作讀展示,集體評議。
    3、教師范讀。
    4、學生評價教師朗讀情況。
    5、學生自讀:注意每句話后最后一個字的讀音。
    6、指名讀,集體評議。
    7、集體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
    (教后補記:我知道了隕石是石頭也是星星、我知道了隕石是與大氣摩擦產(chǎn)生的、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的每小節(jié)后的字的讀起來非常順口,讓人越讀越能讀出其中的韻味來……)。
    8、學生質(zhì)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體討論后解答。
    [學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是無窮的]。
    (五)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塊隕石,你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你想向大家說什么?
    2、談自己的愿望(出示隕石圖)面對天外來客-隕石,你想對它說什么?
    [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使情感得以升華。]。
    3、播放歌曲《藍貓?zhí)詺馊枴分黝}曲。
    教師總結(jié):是啊,只要我們愛說愛問愛動腦,天下的事情就能明了,讓我們帶著心中大大的問號,繼續(xù)去探索大自然無窮的奧秘!
    六、教學反思:
    從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來看是比較成功的,反思自己教學之所以取得成功取決于能正確分析本班學生實際。本班學生非常喜歡詩歌,但以前學習的詩歌多是瑯瑯上口的兒歌或是故事性強、形象鮮明的敘事詩,《天外來客--隕石》是一首描寫科技知識--隕石的詩歌,能不能上好這節(jié)課在我心中是個懸念,在分析學生特點后我想:教師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關(guān)鍵,因此在上課之前調(diào)動學生搜集資料,教師也搜集一些比較有趣的資料,讓學生對隕石有個初步的了解,再來學習詩歌就會感興趣了。好在這首詩歌非常注重押韻,就如學生總結(jié)的: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歌每一小節(jié)后面的字讀起來非常順口,讓人越讀越能讀出其中的韻味。
    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觀看流星雨,在課開始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又通過展示資料、
    讀書展示、想像自己是隕石、對隕石訴說自己的愿望,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定的情感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四
    《淘氣的猴子》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是三位數(shù),并且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在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時,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先出示情境圖(4只猴子來到桃樹下,找桃子吃,它們抬頭一看“啊,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了!”猴子們顯得很失望。)。
    引導學生思考:樹上沒有桃子用數(shù)怎樣表示?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幾個桃子,再擴展到如果有更多的猴子來到這里,能分到桃子嗎?從而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這一結(jié)論。這樣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探索法的過程為理念,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各種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去主動探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五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jié)。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電筒。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jié)的回憶。
    “昨天是什么節(jié)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jié)的?”
    “中秋節(jié)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么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并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用什么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么撈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么?它對小猴子說了什么?“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布置任務(wù),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為調(diào)動幼兒活動的興趣,很好地完成語言活動的目標,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手段,精心設(shè)計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片,讓幼兒通過觀察,感受理解故事內(nèi)容及重點、難點。通過小實驗,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學習,探討,理解倒影的特點?;顒雍蠖螘r間,我根據(jù)幼兒語言及思維發(fā)展的不同水平,設(shè)計不同的活動,以鞏固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六
    一天,王老師帶領(lǐng)一年級一班的全體同學去春游。他們來到了公園的猴山旁,看到有一群猴子正在猴山上玩耍。其中有一只猴子正大口大口地吃著一個青蘋果;有一只猴子站在巖石上,它把剛吃完的香蕉皮放在頭上跳舞;還有一只猴子正在往高處爬,它爬也爬不上去;還有更多的猴子在嬉戲,它們還向猴山外的小朋友打招呼呢。這一天,同學們都開心極了。150字。
    小學生作文(中國大學網(wǎng)/)。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七
    1.使學生在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2.在實際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
    (一)談話引入。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guān)。(教師把樹葉、國旗卡片、鐘面卡片、蝴蝶標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標準五角星形的卡片貼于黑板)。
    揭題: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三)猜測,探索。
    師:猜猜看,這些圖形的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guān)?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guān)。
    師:那么,照大家的這種理解,樹葉的周長應(yīng)該是指它的?請學生在實物上指出。
    (四)歸納認識。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么,“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試一試!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生2:周長是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加起來。
    生3:像圓形,沒有直直的邊,它的周長就是它一周的長度。
    二、操作活動,自主體驗“周長”的意義。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師:你有信心測出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二)滲透要求。
    師:老師為每人都準備了如下一張“智慧小手測量單”,先看一看。
    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樹葉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圓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引導:這里有好多活動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你可以找個搭檔,共同完成這些活動。充分利用你現(xiàn)有的學具和測量工具完成這些活動,并記錄下數(shù)據(jù)。比一比,哪些搭檔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結(jié),展示學生的成果。
    師:你通過測量和探索這么多圖形的周長,又獲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圖形的周長,測量時不用測出它所有邊的長度,只要測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條邊都一樣長,只要測出一條邊的長度,讓十個一樣的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長方形的周長,不必將四條邊的長度都量出來,只要量出一條長邊、一條短邊就知道其他的邊了,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生3:我發(fā)現(xiàn)圓形的周長很難量,用直尺不行,我們用線繞它一圈兒,卻發(fā)現(xiàn)稍微用點力,線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測量。
    四、總結(jié)激勵,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里,大家不僅知道了什么是圖形的周長,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大家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智慧,還從這些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shù)學知識。真不簡單!這與你們每兩個搭檔的團結(jié)是分不開的,祝賀你們!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周長的認識”,教學設(shè)計新穎、獨特,是概念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1.引入新課“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課上也能用到“漢字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加強了學科間的整合;同時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為理解“周長”的含義打下基礎(chǔ)。
    2.活動設(shè)計“新”。教師在讓學生自主體驗“周長意義”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shè)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等;有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的周長等;還有頭圍、腰圍等的測量活動。整個活動中,教師完全放手,使每個測量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需要動腦的全新的探索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
    3.學習方式“新”。本節(jié)課中,自主學習貫穿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學生自主理解“周長”的意義,自主測量圖形的周長,在測量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八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孫小圣和好朋友小熊手拉著手一起來到公園里玩。
    孫小圣一路上左蹦蹦,右跳跳。經(jīng)過一條小河時,孫小圣翻了個華麗的“筋斗”,一下子正好落在水中的一塊大石頭上,接著又神氣活現(xiàn)地表演了個“金雞獨立”。此時,站在一旁的小熊連忙說:“小圣,你快過來,摔下河去可不得了呀!”孫小圣不以為然地答道:“我可厲害了,你不用為我擔心。”
    離開風景如畫的公園,小熊生氣地說:“小圣,你太令我失望了,我一直以為你很講文明,不會損壞公物,沒想到你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我再也不理你了!”小圣聽了好朋友小熊的話,臉一下子紅到脖子根兒,低下頭慚愧地說:“小熊,對不起,我做錯了。不過,我發(fā)誓,我以后再也不會損壞公物了!”小熊開心地說:“這才是我的好朋友!”說完,他們又手拉著手回家去了。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用具:掛圖、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shè)計:
    一、情境導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掛圖,學生獨立觀察,“它們一共摘了幾個桃子?”
    2、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
    3、試著幫他們分桃子。
    4、匯報做法。
    0÷4=0。
    5、繼續(xù)觀察,這時又來了一只小猴子。
    6、學生試做。0÷5=0。
    說一說:0÷70÷8。
    引出:
    三、拓展應(yīng)用。
    1、試一試。
    408÷4612÷3840÷6。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但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分析,有些學生對為什么0不能做除數(shù)不太理解。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十
    在教學中,我注意隨著故事情境的變化,創(chuàng)設(shè)出一系列的數(shù)學問題,鋪墊出一條由舊到新、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數(shù)學知識探究之路。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存在著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問題,體驗到知識的產(chǎn)生和變化,體驗到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應(yīng)用,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果,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力求在教學中體現(xiàn)“使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的理念。
    教學不足。
    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分析,有些學生對為什么0不能做除數(shù)不太理解。以至于在后面的計算學生雖然知道怎么做,但是講不清算理。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yīng)針對這些學生著重講解、并進行鞏固練習。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調(diào)查交流,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2、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能清楚明白的向別人介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樂于交流,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態(tài)度禮貌大方,能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人展開交談。
    教學準備:
    課前每個學生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猜姓名,揭題。
    1、教師導語:同學們,認識老師嗎?怎么稱呼我?
    對,老師也想認識一下你們,能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嗎?
    那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
    2、教師引導:知道老師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猜猜看?(生答)告訴你們,老師這個名字是……所以就給我取……這個名字了。
    二、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1、指名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告訴大家你名字里的故事?(指名說,隨機強調(diào)說話時的注意點。)。
    2、師評點,并出示說話要求:(1)說說姓什么,叫什么;(2)說清楚是哪個字;(3)名字是誰給取的;(4)為什么叫這個名字;(5)說說小名。
    3、現(xiàn)在你想不想把你的名字里的故事告訴你周圍的同學聽?這樣吧,我們六人合成一組來講講。(生小組交流)。
    4、周圍的同學都知道你名字里的故事了,可老師還不知道,其他同學也都不知道呢,你愿意說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說,師隨機點評。)。
    三、拓展練習。
    2、你現(xiàn)在取好名字了,你能把你取的小名或者別名來告訴大家嗎?你還要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取這個名字。(生說)。
    3、有些知名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趣,課后可以去搜集、了解一下。
    4、回家以后,和家里人說說,你從名字里知道了哪些新鮮事!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歷。
    2、說出對自己名字的看法,學會交際與溝通。
    3、引導學生體驗研究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交際與溝通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歷,學會交際。從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回家向父母打聽自己名字的來歷或者詢問家人或同學的名字的來歷。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指一生: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師問他/她:你知道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嗎?你會寫他/她的名字嗎?(生寫)。
    師問:同桌,他/她把你的名字寫對了嗎?(同桌說正確的名字寫法。)。
    師再問:你知道他/她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
    二、以教材為依托,了解名字。
    1、我們學過的課文都是哪些作家寫的?說說他們的名字。
    2、你知道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那些人物?說說他們的名字。
    3、你還知道哪些人的名字?
    4、這些人的名字當中,你知道誰的名字的來歷。
    三、以說話為基礎(chǔ),小組交流名字的故事。
    1、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說說你叫什么名字?是誰給取的?為什么給你這個名字?它有哪些特殊的含義?參考:大家好,我是,在字典里,我的名字中的()字的含義是()。通過調(diào)查,我了解到我的父母給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知道了這個名字的含義,我感到()。
    2、根據(jù)上述,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自己名字的來歷。
    交流的時候,同學們要認真的聽,如果有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內(nèi)容,可以向講的同學提出來,進一步了解。注意用語要有禮貌,神情自然。
    3、指名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議:說清楚了沒有?說得有趣嗎?
    四、作業(yè)。
    回家給家里人說說,你從同學的講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鮮事??纯茨隳懿荒苤v得清楚,說得有趣。
    板書設(shè)計:
    口語交際:名字里的故事。
    清楚、有趣。
    教學反思:
    說名字里的故事,這是一個同學們都十分熟悉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名字,每個名字里都有家人對他們的期待,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去詢問家人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含義,這不僅有利于加強親子關(guān)系,也讓學生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課堂上,我多讓學生說,讓學生寫他人的名字,也是在促進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交流故事環(huán)節(jié),我以規(guī)范的語言引導學生發(fā)言,使他們能清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所想的內(nèi)容,以真正地實現(xiàn)溝通和交流。課堂上學生積極發(fā)言,氣氛活躍。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十二
    1.能簡單地寫一次玩的過程,表達出當時快樂的心情,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能和同學交流習作,修改同學看不明白的地方。
    二、教學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xxx老師。
    (一)回顧導入。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相信愛玩的你們一定都有許多難忘的經(jīng)歷,有沒有哪次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呢?這次習作的內(nèi)容就和玩有關(guān)。
    (二)思路啟迪。
    1.揭示課題。
    請和老師一起大聲讀出本次習作的題目——《那次玩得真高興》。
    2.觀察圖片,打開思路。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看看這幾幅圖,說說圖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出示教材插圖)。
    第一幅圖:兩個小朋友正在掰腕子,旁邊還有兩位小朋友在看他們比賽。
    第二幅圖:小男孩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看動物,他們看到一只小考拉正趴在樹上望著他們。
    第三幅圖:一個小男孩在河邊和爺爺一起釣魚。
    第四幅圖:小朋友們在游樂場玩過山車。
    3.聯(lián)系生活,展開回憶。
    同學們,這四幅圖片是不是幫你打開了記憶的大門呢?趕快想一想:你平時喜歡玩什么?哪一次玩得特別開心,印象特別深刻呢?說給小伙伴聽一聽吧。
    你想到自己玩得最開心、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那次經(jīng)歷了嗎?我們來聽聽這幾位同學都想到什么了吧。
    萱萱:我想到媽媽帶我去游樂場玩的經(jīng)歷。激流勇進、海盜船、過山車……游樂場里的這些游樂項目我都喜歡玩。
    嘉嘉:我特別喜歡吃魚。有一次爸爸帶著我和哥哥去河邊釣魚,還把釣上來的魚做給我吃。
    欣雅:放學之后,我經(jīng)常和小伙伴在小區(qū)里做游戲。我們有時吹泡泡,有時丟沙包,有時一起騎自行車,每次都玩得特別開心。
    (三)細化指導。
    1.回憶過程,確定內(nèi)容。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你想寫的玩耍過程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回想一遍,不但要回想“是什么時候的事”“在哪兒玩”“和誰玩”“玩什么”,還要回想一下“玩的時候哪個環(huán)節(jié)讓你覺得特別有意思”“你是怎么玩的”“你當時說了什么”“心情怎么樣”。
    同學們,我們睜開眼睛吧。如果剛才回憶的時候你沒有想起玩耍的細節(jié),可以去找找玩耍時拍的照片,看著照片回憶當時的快樂;也可以和當時一起玩的人聊一聊那次玩耍的經(jīng)歷;還可以翻看你的日記,回憶那些好玩、開心的事。
    快快動起來,好好想一想,選擇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吧。
    2.學習片段,指導寫法。
    我們來看一位同學寫的去釣魚的片段:
    星期天,我和哥哥來到河邊釣魚。剛開始我們都沒有釣上魚來。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哥哥的魚漂動了,我馬上告訴哥哥。他一時興奮過度,用力太大了,結(jié)果魚線和魚一起被甩到了樹上。哈哈哈,真的要笑死我了!
    又過了好久,我的魚漂還是沒有動靜。就在我馬上要放棄的時候,忽然,我看到魚漂動了一下。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魚漂,發(fā)現(xiàn)它又動了一下,趕緊提竿,可是魚太大了,我根本拽不動。我急忙叫來爸爸,我倆合力終于把魚釣上來了。
    點評:這位同學寫的是和爸爸、哥哥一起去釣魚的經(jīng)歷。
    “剛開始”“過了一會兒”“又過了好久”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寫出了釣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盯著魚漂”“趕緊提竿”“拽不動”“興奮過度”“笑死我了”這些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釣魚雖然不容易,但我和哥哥都樂在其中,這次釣魚真的是一次令人開心的游玩經(jīng)歷。
    我們再來看另一位同學的習作片段:
    第二天,我們步行去百里峽景區(qū)爬山。那里環(huán)境清幽,沿著蜿蜒的小路前行,路邊是一條與小路并行的小溪。伴著小溪潺潺的水聲,我們一邊走,一邊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真是太開心啦。山里有一處大瀑布很是壯觀,遠遠望著它,我不禁想起大詩人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惟妙惟肖的“觀音回首”、鬼斧神工的“一線天”……都讓我們大開眼界,玩得不亦樂乎。
    點評:小作者寫的是自己爬山的經(jīng)歷。選擇的內(nèi)容雖然符合這次習作的主題??墒沁@次習作的重點是要寫清楚自己是怎么玩的。而這位小作者重點寫了美麗的景色,游玩的經(jīng)歷和最開心的環(huán)節(jié)寫得很少。
    同學們,你們能給小作者提一些建議,幫助他修改習作嗎?
    對,小作者可以寫一寫自己和家人是怎么爬山的,比如:爬山的動作,累得氣喘吁吁時心里的想法,爬到山頂時快樂的心情等。
    3.小結(jié)寫法。
    同學們在寫玩耍過程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寫清楚“是什么時候的事”“在哪玩”“和誰玩”“玩什么”等基本信息。
    (2)可以按時間順序介紹玩的過程,如果需要,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連接語。
    (3)自己覺得特別好玩的部分,可以多寫幾句話。
    (4)要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四)例文賞析。
    同學們的習作完成了嗎?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先來欣賞這位同學的習作。
    那次玩得真高興。
    我愛玩,妹妹愛玩,媽媽也愛玩。放假的日子,媽媽經(jīng)常帶我和妹妹出去玩。我們玩得最高興的要數(shù)今年夏天的一次游泳了。
    這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那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啊!
    點評:小作者寫的是去游泳的開心經(jīng)歷。他把游泳的過程寫得很清楚。“興沖沖”“就像兩只小海豚”“歡天喜地”“哈哈大笑”等詞句寫出了“我”和妹妹在游泳時的快樂心情。而被濺了一臉水的媽媽沒有生氣,和姐妹倆一起大笑的小細節(jié),更是讓讀者也感受到了那份快樂。
    (五)品讀評改。
    我們再來看看這位同學的習作。
    那次玩得真高興。
    暑假的一天,爸爸帶我去爺爺家的菜地里捉螞蚱,我們玩得可高興了!
    我在爺爺家院子里找到一個塑料瓶,然后拉著爸爸的胳膊向菜地的方向奔去。到了菜地,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螞蚱,青綠色的最多,其次就是棕色的了。
    我彎下腰,睜大眼,在草堆中仔細尋找目標。突然,我看見一只青綠色的小螞蚱來回跳動。我悄悄地靠近,不一會兒,小螞蚱也發(fā)現(xiàn)了我,于是很快就逃走了。
    爸爸看到了,告訴我捉螞蚱的方法。果然,按照爸爸的方法,我成功地捉到許多螞蚱。你們瞧,捉螞蚱多有趣。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多高興啊。
    點評: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小作者,來到爺爺家的菜地里捉螞蚱,這是多么新鮮的體驗啊!這篇習作內(nèi)容新穎,語句通順,能夠圍繞捉螞蚱這件事來描寫,符合本次習作的主題。小作者為我們描述了自己和爸爸捉螞蚱的經(jīng)歷,但沒有具體描寫捉到螞蚱的經(jīng)過,使得整篇文章缺少了一些趣味。這里我們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連接語,詳細地描寫捉住螞蚱的全過程,讓讀者充分體會小作者由“捉不住”到“捉住”時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最后一句話“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多高興啊?!笔菍θ牡目偨Y(jié),表達了小作者十分開心的心情,情感比較強烈,要用感嘆號。
    同學們,我們來看看修改后的習作吧。
    那次玩得真高興。
    暑假的一天,爸爸帶我去爺爺家的菜地里捉螞蚱,我們玩得可高興了!
    我在爺爺家院子里找到一個塑料瓶,然后拉著爸爸的胳膊向菜地的方向奔去。到了菜地,我發(fā)現(xiàn)有許多螞蚱,青綠色的最多,其次就是棕色的了。
    我彎下腰,睜大眼,在草堆中仔細尋找目標。突然,我看見一只青綠色的小螞蚱來回跳動。我悄悄地靠近,不一會兒,小螞蚱也發(fā)現(xiàn)了我,于是很快就逃走了。
    這時,爸爸興奮地歡呼起來,我扭頭一看,原來他成功地捉到一只螞蚱。于是我趕緊追問爸爸捉螞蚱的方法,他說:“一定要保證身手敏捷,先把手掌心向下合在一起,然后扣住螞蚱,再捂緊雙手,最后把螞蚱放到瓶中?!?BR>    得到了爸爸的指點,我馬上開始尋找目標,很快就找到一只小螞蚱。我先悄悄地走到螞蚱附近,然后雙手在胸前合起,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小螞蚱的一舉一動。終于,它停下了腳步。我知道機會來了,馬上飛身撲了上去,由于身體失去了平衡,一下子趴在地上,摔了個“狗啃泥”。爸爸看見了我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我顧不得滿身的泥,趕緊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把雙手打開一條縫。我成功了!終于捉到螞蚱了,我太高興了!
    你們瞧,捉螞蚱多有趣,暑假里的那一天,我和爸爸玩得真高興?。?BR>    (六)修改完善。
    同學們,讀了這位同學修改后的習作,你是不是受到新的啟發(fā)了?趕快拿起你的習作,自己大聲讀一讀,試著改一改吧!修改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有沒有寫清楚玩的過程。
    2.有沒有表達出當時快樂的心情。
    3.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
    (七)布置作業(yè)。
    今天我們有兩項作業(yè):
    1.完成習作。
    2.預習《語文園地七》《語文園地八》。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十三
    由上節(jié)課摘桃子的情境繼續(xù)引出再去摘桃,不過這次去的時候,桃樹上的桃子都摘光了。讓學生看圖說話,他們大都可以說出大概意思,還描繪了他們當時的心情。四個猴子可以分到幾個桃子呢?學生都知道一個沒有。為什么?有的同學按自己的理解解釋,有些同學列式0÷4=0,所以一個桃子都沒有吃到。后來又來了一個猴子,這時是5個猴子來分了,他們可以分到桃子嗎?根據(jù)前面問題的解決,同學們都可以列出0÷5=0。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有些同學說0除以任何數(shù)都等于0,有的說0除以十以下的數(shù)等于0。也有同學認識到了0不能做除數(shù)。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多同學不清楚為什么0不能除以0,0不能做除數(shù)。通過舉例,他們知道了被除數(shù)相等,除數(shù)越大商是越小的'道理,而任何數(shù)除以0都沒有結(jié)果,也就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個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基礎(chǔ)上,計算408÷4就簡單多了。列豎式的時候,大部分的同學知道十位的0可以直接寫,再計算個位。在計算612÷3這個豎式的時候,十位除不了3,同學都知道了可以直接在得數(shù)上寫0,再計算12÷3,但是最后一個問題是840÷6,末尾有0的除法豎式,就比較多同學犯了這個錯誤240÷6,而不是寫24÷6。
    這節(jié)課上的蠻精彩的,以采訪的方式提問學生,更多時候扮著主持人的角色。學生的情緒高漲,這正是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
    淘氣的小猴子教案篇十四
    猴子長得實在討人喜歡:渾身像穿著一件毛衣;一雙圓溜溜的眼睛顯得炯炯有神;一個紅紅的屁股,像被火燒著似的;身后拖著一條細長而又靈活的尾巴。
    它剛張口,下面的小猴就發(fā)現(xiàn)了,敏捷地跳上來,猴王沒有料到會有小猴跟它爭,拿著桔子就狼狽地跳閃開了,當它跳到半山腰時,看見有幾只猴子正在互相嘻戲,這時它們看見了猴王手中的桔子,顧不上打鬧,也一涌而上,一場激烈的“奪食大戰(zhàn)“開始了。只見桔子一會兒被小猴搶去,一會兒被猴王搶去,它們誰也不讓誰。最后,猴子越聚越多,敕個山上的猴子被這個桔子吸引了。忽然,一個猴子搶到了桔子,得意地手舞足蹈,一不留神,桔子從手中滾了出去,落到了假山邊的池塘的正中央,猴子們夠不著了,只能干瞪眼了。他們垂頭喪氣地望著水中的桔子……激烈的“奪桔大戰(zhàn)“總算結(jié)束了。
    猴子們白忙活了一陣,都怪這惹事生非的“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