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都散文作家篇一
不久前,去了趟成都。有關(guān)單位通知本人參加(列席)全國鐵路的一個會議。
會期第一天,與往常一樣,我拿著文件袋,在本人座席牌下正襟危座。過了中午,就有工作人員知會我,接下來會議您可以不考慮參加。主辦方專門安排我與幾位擔(dān)任調(diào)研員的老同志外出參觀。我從內(nèi)心里非常感謝這種人性化的安排,我這個人比較死板,讓我開會就記筆記,如果再讓我開幾天,不帶個中篇回去是不會擱筆的。
現(xiàn)在好了,沒有學(xué)習(xí)傳達(dá)的任務(wù)了。接下來幾天,我參觀了成都杜甫草堂、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漢旺“5、12”地震遺址、落帶古鎮(zhèn)等去處,這些都是離成都不遠(yuǎn)的地方,不影響晚上飯局。
一、成都寬窄兩條巷子
陶女婿(仿韓劇中的叫法)在成都工作已有一年,據(jù)稱小有成就。他知道我素來有逛市井、觀民居的愛好,(其實他有所不知,我這個人主要喜歡游覽免費項目,我以為:越是免費東西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質(zhì)。純個人觀點,不構(gòu)成旅游建議。)于是執(zhí)意請我與同事在“錦里”用了頓豐盛的晚餐,觀賞了川劇變臉等絕活后,就帶我找到了神往巳久的成都“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在成都,其實不少成都人也不全知道兩條巷子的來歷,有人告我寬巷子是以前富人住的,窄巷子是以前窮人住的,云云。等我實地一考察,不盡然。
據(jù)考,寬窄巷子是少城遺留下來的較成規(guī)模的清朝古街道,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zhǔn)噶爾部竄擾*。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后,選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滿城―即少城。清制規(guī)定森嚴(yán),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wù)買賣??棵磕晟俪枪珗@(今天成都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yōu)異領(lǐng)取皇糧過日子。歲月奔走,風(fēng)雨飄零,如今的少城只留下這寬窄兩條巷子。
當(dāng)我伴著夕陽,望著炊煙,走在黃昏中的兩條巷子里,一種久違的老城區(qū)市民化生活得場景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
“寬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間文化,表現(xiàn)的是老成都人“閑”生活:原住民遺址、龍?zhí)每蜅?、精美的門頭、街檐下的老茶館、梧桐樹投下斑駁的影子,院落里的樹上掛著一對畫眉……構(gòu)成了寬巷子獨一無二的悠閑元素和成都語匯。在業(yè)態(tài)上,現(xiàn)實寬巷子,形成了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飲、特色民俗餐飲、特色休閑茶館、特色客棧、特色企業(yè)會所、spa為主題的情景消費游憩區(qū)。
窄巷子則不同,它表現(xiàn)的老成都人的“慢”生活?!闭镒诱故镜氖浅啥嫉脑郝湮幕U镒拥脑郝?,上感天靈,下沾地氣。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這就是中國式的院落夢想,分明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雅致的精英文化,不象是所謂窮人住的地方。現(xiàn)在窄巷子街面以古樸壁燈為裝飾照明,臨街院落透過櫥窗展示其業(yè)態(tài)精髓。形成的是以各西式餐飲、輕便餐飲、咖啡、藝術(shù)休閑、健康生活館、特色文化主題店為主題的精致生活品味區(qū)。
目前已有大批國內(nèi)外著名商家進(jìn)駐寬窄巷子,老成都的閑適和新成都的時尚全都在這兩條巷子交織而不沖突。我感到,寬巷子的“寬”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窄”是安逸生活的回憶;逍遙安逸,行云流水,順其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天府之國神韻所在。短短的寬窄巷子承載著太多的歷史信息與歷史印記,實際上它們就是成都這個古老而現(xiàn)代城市中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
這很客易讓我聯(lián)想起我的故鄉(xiāng)武昌曇樺林民居和永遠(yuǎn)消逝的漢口百年花樓街,在返回酒店途中,我心中不覺吟哦起《城里的月光》那首令人感慨不巳的歌曲:“每顆心中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深夜某一地方,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二、成都三星堆
早都聽說成都有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用武漢人話說“高鼻大相”,表情極為生動夸張。一度被富有想象力人認(rèn)為是外星人的遺作。這次終于有個機(jī)會,讓我近距離目睹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不在成都市內(nèi),位于成都東北部二十多公里的古城廣漢。相傳,當(dāng)年劉備諸葛亮入川時,就是將大營扎于廣漢,從而進(jìn)取成都,終成三國鼎立之勢。驅(qū)車出廣漢城,沿鴨子河向西,不遠(yuǎn)處就是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博物館建筑頗具特色,外觀類似圓錐形,以三星托月為主題。館中心是一棵四五層樓高的青銅神樹。(是按出土的青銅神樹真實原型放大的)展館就分布在神樹周圍,我們環(huán)樹拾級而上,既觀賞文物,又暗合漸入佳境的意味。
形態(tài)碩大,手法夸張等是三星堆文物的共同特點。除了我前面提到“高鼻大相”的青銅面具外,給我印象深刻還有金杖和祭祀臺,最有特色還是那棵青銅神樹,高近四米,九條樹枝上分立有神鳥,飛龍,仙果等裝飾品。精美而又生動。其規(guī)模之大,必為當(dāng)時之矯楚。
站在樹前,我仿佛看到看到了在神樹前祈禱的古蜀國先人,他們苦苦追尋著這棵通天的神樹,是在夢想神樹會將他們一直帶往仙境去嗎?據(jù)介紹,在我國各類神話傳說中,神樹是天地間的維系,其底為地,為凡人所居,其頂則直通天界。古代宗教大多認(rèn)為神仙居于天上。為了升天或接近天神,不同的宗教演繹出不同的對高度的崇拜。他們尊神樹為連接天地的載體,三星堆對樹崇拜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看著看著,我豁然頓悟,這種由樹上天成仙的意境,與中國道教中“羽化”升天成仙的追求,居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星堆是古蜀國的遺址??缍却蠹s是從中原的夏代延續(xù)到東周時期。從出土的文物看,當(dāng)時所擁有的技術(shù)水平,尤其是青銅器,比中原地區(qū)毫不遜色。有趣的是,這樣一個曾經(jīng)非常發(fā)達(dá)的文明,在歷史上竟從無任何記載。而且,出土的文物中也沒有類似于文字的符號出現(xiàn)。這一切都大大地增加了三星堆的神秘之感。
三星堆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古城迄今只發(fā)現(xiàn)了三面城墻,北面臨鴨子河的一面則洞開。有專家分析,鴨子河可能就是其天然的屏障。若果如是,古城的防御必然是松懈的。而且,在青銅器技術(shù)相當(dāng)發(fā)達(dá)的三星堆,在出土的所有物品中,獨獨沒有一件武器,那怕是一個長矛大刀!
我們是否可以設(shè)想:此處曾經(jīng)生存著一個和平的王國。沒有戰(zhàn)爭,沒有斗歐,沒有“戰(zhàn)斧式”巡航導(dǎo)彈,沒有壞人襲擊學(xué)校和幼兒園……。(笑談!沒有文字要學(xué)校搞么事啥?)富饒的四川盆地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虔誠的信仰帶給他們心靈的安寧。古舊的城墻只是為了防御野獸的侵襲。但是,這個獨立于中原文明的古蜀文明咋會突然湮沒呢?也許是一次外族的入侵,也許是一次突如其來天災(zāi),就讓這個文明突然地消逝了。它就象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中華文明的天際,沒有人知道它從哪里來,也沒有人知道它去向何方,永遠(yuǎn)留下的只是那瞬間而脆弱的輝煌!(后來我在參觀距后幾百年后的成都金沙遺址中,仿佛又看到三星堆文化的陳跡,只是更加絢麗,更為精妙)。
古蜀文明是個說不完的話題,我可以負(fù)責(zé)任對您講,瑰麗神秘的三星堆絕對是個值得一游的地方。其實,有時候我們的造訪,并非是要尋求一個歷史的答案;更多時候,我們只是為了尋覓一個任自己遐想的'歷史空間……。
三、成都洛帶古鎮(zhèn)
洛帶是個古鎮(zhèn),位于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qū)北部,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古鎮(zhèn)”之稱。洛帶古鎮(zhèn)又名“甑子場”,(“甑”的原意是過去農(nóng)村蒸飯的炊縣)走過“甑子場”的門樓,(所到之處沒見人收門票)就進(jìn)入洛帶古鎮(zhèn)老街,老街寬約10米,由一塊塊1米左右的石板鑲嵌而成,約有一公里長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街道,見證了古鎮(zhèn)漫長的歲月和滄桑。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運動和“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使來自于異鄉(xiāng)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帶生了根。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繁衍生息,洛帶古鎮(zhèn)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fēng)俗和客家文化。
洛帶古鎮(zhèn)上有著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比較有名的有湖廣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等。(有幾處標(biāo)明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湖廣會館有似曾相識之感,可能是兒時在漢正街上見過這種風(fēng)格的會館,館內(nèi)辦有客家文化展覽,展覽很民間、也很簡陋,讓我大致了解近代史上一些知名人士均為客家人,如朱老總、葉帥等。
江西會館位于洛帶鎮(zhèn)中街,又叫“萬壽宮”,進(jìn)門處可見一塊牌坊,對面是一個大戲臺,中間是個大院壩,前中后三殿,里面還有個非常獨特小戲臺和廂房,系江西贛南移民在乾隆年間集資修建。會館的布局小巧玲瓏,有曲徑通幽的意境。
我高度評價此地商業(yè)文化特色,幾乎每家商鋪標(biāo)識醒目,大多店前都有各具特色商業(yè)楹聯(lián),路過一個署名“游氏客家小吃”小店,店內(nèi)有一小女孩在邊打毛線邊守店,該店楹聯(lián)令人過目難忘:“蟹王河蝦麻麻魚鮮香,蝎子蜈蚣蝗蝗蟲麻辣”。要是在武漢,或許有好事者,會加一橫批“信了你的邪”!
洛帶之名的由來,據(jù)說還有個傳說:洛帶原名“甑子場”,場內(nèi)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以井水為東海龍王口中所吐,味極甘甜、泡茶馨香、洗臉美顏。一日,蜀太子阿斗率眾太監(jiān)到該處,忽見一條尺長大魚隨一白發(fā)老者魚桿扯動,劃一弧線,飛出井來。阿斗抓魚,連人帶魚跌入池塘,慌亂中腰帶掉入井底,回頭找老翁算賬。僅見老翁坐位處留一白綢帕上書“不思創(chuàng)業(yè)苦,孺子太荒唐,帶落八角井,帝運終不昌”。而綢帕掉井中堵住海眼,井水從此變渾變苦。后人遂改甑子場為“落帶”,幾經(jīng)演變,“洛帶”故此而得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成都散文作家篇二
成都的春天來的很快,成都的春天作文800字。當(dāng)你在北方欣賞那玲瓏剔透的雪花時,成都都感受到那春天獨特的氣息了。成都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春天,像北京,只能感受到春天的顏色,不能感受到那春天,熱鬧而安靜的生機(jī)。成都的春天是緊張、熱烈的急促旋律。
2月末。在成都,你一起床,就會聽到鳥兒悅耳的.叫聲,嘿,那是鄰居家養(yǎng)的鳥的叫聲!成都人有四大愛好:進(jìn)茶館,搓麻將,遛狗兒子,養(yǎng)鳥。在春天正是養(yǎng)鳥的時候,有時候啊,你可能還會在睡夢中被鳥兒的叫聲給驚醒呢!可是,那鳥兒的叫聲卻十分動聽,宛轉(zhuǎn)兒歡快,時有時無,這可是它們獨有的標(biāo)識。仔細(xì)凝聽,也能聽出歌聲的韻味來——一種喜悅與朝氣蓬勃的感覺。
3月初。你不難發(fā)現(xiàn),樓下的樹上有著新的開始、有著新的生命。它們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斗,終于迎來日夜盼望著的春天。嫩嫩的芽、淡淡的綠,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我的朋友一股腦的生長著,你追著我,我追著你,誰也不讓誰,800字作文《成都的春天作文800字》。仔細(xì)的瞧瞧、小小的嫩青嫩青的。這嫩芽雖小,但代表了春天的生命與活力,給人以無限希望。
3月中旬。當(dāng)你漫步在浣花溪公園的湖泊邊,你會看見,比率的湖面如鏡子一般照射著天空,反射出鳥兒在天空嬉戲的景象。再看看湖面,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湖波在蕩漾,站在石頭上一瞧,原來是幾條小魚在游玩。往遠(yuǎn)處看,還有一群白鶴,如蜻蜓點水一般劃過了水面。朝著太陽的地方,還有一群烏龜,趴在岸上——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愜意極了。再看右邊,呀,釣魚的人不到魚兒了!魚兒捕到岸后,還活蹦亂跳的,也許是它看到春天之初的陽光,知道了春天的到來高興地跳了起來。成都的大地上,出現(xiàn)了久違的生機(jī)勃勃!生命的活力!
3月末。在天府廣場上,你會看到天上飄著一些風(fēng)箏,原來是小孩在放風(fēng)箏,十分熱鬧。臉上的笑容,就像開出燦爛的花一樣,臉上全部露出歡喜的樣子,欣欣向榮。廣場上的周圍有一群迫不及待、含苞欲放的小花,花骨朵上,有著昨天下雨時留下來的雨滴,美麗極了。
4月初。人民公園李,百花爭艷,鳥語花香,一片一片美景,讓你目不暇接。連空氣里都充滿了花的香。閉了眼,仿佛青草軟綿綿的香味也進(jìn)入了你的夢鄉(xiāng)。
這就是,有著熱鬧而安靜、緊張而熱烈旋律的春天的成都。
成都散文作家篇三
一襲淡綠的薄紗,身染一地粉嫩淺白,攜一路沁人的花香,與媽媽來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鎮(zhèn)是座歷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鄉(xiāng)。還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民國時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稱。
白鷺、垂楊,鳥語花香從枝頭上滑落下來,跌在眉間,硌疼了眼角。輕攏一袖綠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隱藏心中那噴薄欲出的綠,綠到極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極致恰一團(tuán)滑潤的錦緞。古鎮(zhèn)的青瓦、白墻、小橋、流水、欲滴的碎綠,映襯那一低頭的花蕊微顫,含羞綻放晨露的粉紅,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嬌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xiāng)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輕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那盈盈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如細(xì)碎的羊脂美玉,顫顫巍巍的,輕薄小巧,玲瓏搖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飛,舞起絲絲妖嬈嫵媚,涌入心海,濺起點點漣漪,漾韻成小小的浪花。幾許癡語,畫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fēng)情畫卷,我漫步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過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麗的三道堰隨著溫潤的三月,在川西平原開成泣血的花朵,燃燒成沸騰的思念,悠悠隨風(fēng),我與你相隨。綠蔭凝煙,看。她在碧水間相依,似一個婀娜多姿的姑娘將長長的秀發(fā),挽成了美麗的云鬢,系上了相思。人生如夢。聽。她暖言細(xì)語繞耳的情迷,在夢里幽幽縈回,纏綿悱惻。思。來到三道堰定會讓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魘在心上浮動,浮動,浮動。
風(fēng)景如畫的三道堰豐富多變,如清風(fēng)拂過,心,掠過一絲絨毛輕撫的顫抖與柔軟,自發(fā)梢滑落心底?;蛟S,我早就習(xí)慣了風(fēng)吹時顫抖的心痛。輕愁若水,花含煙,任時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軟里,任那一池花紅在心中飄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過岸邊的柳梢來安慰薄涼的心。
好像徐志摩說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美麗的三道堰我來了。
成都散文作家篇四
每當(dāng)過了中秋節(jié),上下班的路上就有了一些賣烤紅薯的小販,推著經(jīng)過改造的兩輪車,上面架著一個鐵皮桶做成的烤爐,頂部擺放著烤熟的紅薯,發(fā)黃略焦的皮散發(fā)著特有的香味,彌漫于空中,吸引著來來往往,腳步匆匆的行人。
烤紅薯的香味大老遠(yuǎn)就可以聞到,不時有過往的行人駐足買上一個,小販們認(rèn)真地對待著每一位顧客。他們又像一個個恪盡職守的士兵,每天早上出門,到晚上九點以后才借著昏黃的路燈收攤,打道回府,就這樣日復(fù)一日。
每每這時,我也會停下匆忙的腳步,買上一個品嘗,自己喜歡這味道,而更多的是它時常勾起我的記憶。
(一)
兒時,因為種種原因,物質(zhì)總是那樣的匱乏,瓜菜代,雜糧基本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渭北旱塬,紅薯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糧食,好在紅薯栽種容易,管理簡單,吃法很多,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選擇一片地來栽種。
每年過了元宵節(jié),父親就會在院子里向陽的地方砌一個棚,蓋上塑料薄膜,然后從地窖里將保存完好的紅薯在棚里育苗,做法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掌握塑料棚里的溫度是技術(shù)活,每每這個階段的父親是非常忙碌的,定期澆水、測溫度、按時蓋草簾子,容不得半點含糊,不然一家人半年的糧食就泡湯了。
大約過了谷雨,紅薯苗就可以移栽到地里,移栽的時候,很是熱鬧,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架子車上裝上一個廢舊改裝后的大油桶盛滿水,扛上鋤頭,帶上經(jīng)過修剪過根部的紅薯苗來到地里。我們小孩子也能幫上忙,要么在挖好的小坑里擺放紅薯苗,要么用葫蘆瓢澆水,全家總動員,熱熱鬧鬧地將希望栽到地里,期盼著秋天的收獲。
日子在手指尖悄然流逝,栽種在地里的紅薯苗也一天天長大,隔段時間還需要除草。到了暑假,差不多就把地面封得嚴(yán)嚴(yán)實實,綠油油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躍動。勞作散來的母親,掐一些紅薯葉子回來,拌上面粉,為全家人做一頓綠面,勁道細(xì)長的面條拌上蔥花哨子,鮮紅的油潑辣子,那叫一個香。
(二)
過了暑假,我們進(jìn)入新的年級,埋在地里的紅薯就開始結(jié)紅薯了。父親為了給我們小孩解饞,還會用鐮刀在鼓起的有裂縫的紅薯根旁邊挖出一兩個給我們蒸著吃。這時的紅薯還沒有完全成熟,水分不大,因此吃起來格外綿香。但是這往往會遭到爺爺?shù)呐u,“又慣著這這些娃娃”,父親總是一笑了之就算過去了,但是隔三差五還會給我們帶回來吃的。
過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霜降后,紅薯就可以收獲了。如果沒有落霜,父親還不著急,還會說:“沒事,再長幾天,這會晝夜溫差大,紅薯長得快,還能增加產(chǎn)量?!钡侨绻渌?,葉子就全黑了,這時就要趕快收獲。
看著幾畝紅薯的收獲,我們小孩也是開心的,玩、吃總是不亦樂乎??粗笕藗兠χ斋@,我們兄妹也不閑著,分揀的活是會做的,而且做得很好。
戴上手套,把有傷的和完好無損地分開來。無損的就儲藏在院子角落的地窖里,慢慢食用;有傷的又分成兩類,輕傷切成片,晾干后可以磨成面粉吃;傷重的一部分洗干凈后用機(jī)器粉碎做淀粉。
(三)
做淀粉就是將淀粉和渣分開,工序比較復(fù)雜。
在逐漸寒冷的深秋初冬,晚上的溫度特別低,父親穿上棉衣和棉鞋在水缸旁過濾淀粉。先在水缸上架好支架,那是一大塊四四方方的紗布,四個角用繩子扎起來,綁在用兩根木條訂成的十字架上。只見父親的兩只胳膊左搖搖,右晃晃,白白的兌了水的紅薯漿順著布眼淅淅瀝瀝地流到缸里,然后再把那些渣放到旁邊早已準(zhǔn)備好的竹籠里,那些渣晾干后就被喂牲口了。母親在父親旁邊幫忙加水,這時的我們已經(jīng)幫不上忙了,就回到溫暖的屋子忙自己的作業(yè)或者玩耍。為了使淀粉的顏色更加潔白瑄亮,父親堅持不用硫磺熏,通常會多過一次水。
經(jīng)過一次次的過濾沉淀,淀粉一次比一次白。這時候父親就把水缸里的清水舀出來,留下雪白的淀粉,用大方塊布包起來吊在架子上繼續(xù)過濾水分,差不多過上十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用刀將完全脫水的淀粉塊一點點地切成小塊晾在院子的陽光下。這時我們又有活干了,搬個小凳坐在旁邊防止麻雀貪食。晾干的雪白的淀粉用途更多,可以做涼粉,做粉條。
(四)
做粉條更是熱鬧。
每年到了寒冬臘月,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而且結(jié)出厚厚的冰了,這是做粉條的最佳時候,因為天氣越冷,粉條就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而減少黏度。粉條不但作為家里飯桌上菜盤子的補(bǔ)充,同時也能給并不富裕的家里增加點收入。
當(dāng)?shù)厝税炎龇蹢l也叫掛粉條,比較費力,也是技術(shù)含量比較高的活計。記得那時村子里有專門以這為營生的人,背著一把特制的鋁瓢,背上自己的行頭走村串戶,生意好的時候大半個冬天都不在家。
我們家掛粉條時,母親會把本家的一個親戚請來的,和左鄰右舍幾家人聯(lián)合起來,這樣就更熱鬧。
曾經(jīng)的忙碌熱鬧情景常常浮現(xiàn)于腦海中。
先要把一部分淀粉加水和成團(tuán),然后把另一部分淀粉加溫水?dāng)嚢璩赏该骶鶆虻姆圮停賹⒎圮团c濕淀粉混合攪拌成粉團(tuán),這里的水溫、水量全憑那個請來的親戚掌握,也許這就是技術(shù)吧。
接下來就是出力活,婦女們這時就是整理木棍,拉風(fēng)箱燒鍋。男人們大顯身手了,有的守在大盆跟前遞面團(tuán),有的在翻滾的鍋前拿兩根長長的棍子當(dāng)筷子用,撥弄著下入鍋里的粉條,還有的守在盛滿涼水的大缸前等著下一道工序。
只見父親身著單衫,挽起袖子,把面團(tuán)放入漏勺中,用手背用力錘擊團(tuán)好的面團(tuán),面團(tuán)隨著重力擠壓成條狀入鍋,浮起來就成為粉條,這時需要用長棍把基本成型的粉條撈起在冷水中過一遍,主要是為了不黏在一起。最后將粉條用竹桿挑起,晾曬在院子里支好的架子上進(jìn)行冷凍。母親和鄰居的嬸子這會也就忙碌了,一是隔一會給粉條上水,讓充分的冷凍,這樣既能保持粉條的不粘連,又能保證粉條的口感;另一方面也該給這些忙碌的人們準(zhǔn)備飯菜。
等到第二天有太陽時,把凍成冰塊的硬邦邦的粉條卸在小桌上用棒椎敲冰塊,這時一雙雙手凍得通紅。經(jīng)過一天太陽的暴曬,曬干水分,等干透后就可捆扎起來或者盤成團(tuán)存放起來,隨吃隨拿,這才算全部完工。
粉條的吃法很多,涼拌,炒菜,燴菜,和豆腐等包成包子,有了粉條,家里的飯桌絕不會遜色。
(五)
漫長冬日的生活大多數(shù)都和紅薯有關(guān)聯(lián),地窖里儲藏的紅薯隨時都可以拿出來供家人食用。可以和小米熬成粥,既有米香,又有薯香,拌上窩好的嗆菜,色味俱全,總會使我們大開胃口。
秋日里晾曬的紅薯干這時就可以磨成面粉蒸饅頭,壓饸饹,細(xì)長的褐色饸饹拌上豆腐蘿卜丁蔥花炒成的哨子,并不比羊肉哨子拌饸饹遜色。
孩子們正趕上成長的年齡,也沒有辦法,和大人們一樣飲食。我由于身體的緣故,母親總會從太爺爺那里給我擠上一點麥面。但是,孩子就是孩子,還是喜歡湊熱鬧,和兄弟姐們吃一樣的,覺得這樣有趣。
最愛吃的還是母親做的烤紅薯,忒地道。
記得只要碰上蒸饅頭,籠屜的下面必有一層是紅薯,一個個洗得干干凈凈,出鍋后,一家人趁熱吃一部分,剩下的放在竹筐中,母親就會在做過飯的鍋灶里放上幾根,閉上爐門,讓鍋灶的余熱將紅薯烤干,讓我食用。薯香還有任性,嚼起來特有滋味。
冬天到了,屋子里的土炕燒著了,晚上,母親就會在的炕洞里放上三兩根紅薯,給孩子們解饞,炕洞里的烤薯沒有在鍋灶里的顏色好看,也沒有那里烤的勁道,柴火的味道加上紅薯特有的甜香味,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的。
天氣越來越冷,父親就會在太爺爺?shù)奈葑永镏鹆藸t子,是那種自己做的,土和磚塊的結(jié)合,旁邊加上一個側(cè)洞,里面烤饅頭,烤紅薯很是方便。作為孩子的我們就又增添了一份快樂,早上上學(xué)的書包里就會加上一塊烤得干黃干黃的饅頭,晚上回來還可以吃上一根烤紅薯,間或母親還會在上面坐上一個砂鍋,燴上粉條、豆腐、白菜還有夏天曬的干菜,飯桌上多了一份只有冬天或者只有過年時才有的一道菜,孩子們開心了許多,吃著也特別的香甜。
現(xiàn)在,父母家里早已不再使用土爐子采暖,但還是會選擇帶有抽屜的爐子使用,很是方便。冬天的每一次回家,只要提前個父親電話,爐子里一定會有我喜歡的烤紅薯。
歲月帶去是總是容顏和生活的變化,始終不變的卻是曾經(jīng)的那一份樂趣,而且隨著時光在手指尖的滑過,這份樂趣在記憶里越發(fā)的深刻,越來越清晰。
濃濃薯香,曾經(jīng)的那一份記憶。
成都散文作家篇五
放暑假不久,在成都打工的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要去,媽媽說,等幾天跟火奶奶一起上來。
一天,我在四奶奶堂屋里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我的好朋友,六叔的兒子九九娃兒從大門口直接走了進(jìn)來,一屁股坐在一根高板凳上沒吱聲。我瞥了他一眼,看到他在看電視,我也看電視。
看了一會兒,九九娃兒喊我:“巴兒(我的綽號),走我那里去耍嘛!”我說:“我不想去!”他又說:“去嘛!”聽他那語氣,好像在央求我。我還是說不去。他就一直拗著我硬要我去。我拗不過他,就同意去了。
我關(guān)了電視,喜羊羊就跑到電視屏幕后面去了,見不著了,我還有點兒舍不得。
我對四奶奶說:“四奶奶,我走九九娃兒那里去了。”“路上莫肇噢!”四奶奶的話在后面攆著我和九九娃兒。
路上,九九娃兒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要去。九九娃兒搖了一下頭,說:“莫去嘞!”他的話里有很深地失望。我只得說:“我媽媽喊去!”九九娃兒沒說什么了,埋著頭在前面走。好像有點兒不安逸。
第二天,我倆在九九娃兒家看戰(zhàn)爭片子《我的兄弟叫順溜》。九九娃兒又問我去不去成都。我還是說要去。他沒吱聲了,眼睛死死地盯著電視。我見九九娃兒這個樣子,心里覺得有點對不起他似的。
我回去時,九九娃兒又問我去不去成都。我在九九娃兒這里耍這兩三天,他天天都要問好幾遍,問得我都不大好意思回答他了。我見他這時又在問,就說:“我不去了,你真是好煩啊!”
回到家,火奶奶她們一大早就走了。我心里很高興,因為我可以不去成都了,免得九九娃兒說我不夠朋友。
回家的第二天下午,亮哥來了。亮哥是四奶奶的外孫兒,他的爸爸媽媽在浙江打工。亮哥有手機(jī),我就跟亮哥要來耍。亮哥手機(jī)里有很多游戲,真好玩。我覺得跟亮哥在一起很好玩,更加不想上成都了。
亮哥見我一天到晚都拿著手機(jī)來玩,他把手機(jī)拿了回去。每天只準(zhǔn)我玩一兩個小時,還對我說:“一天就只曉得打游戲,電板遭不住。”我不玩亮哥手機(jī)的時候,我就玩自己的游戲機(jī)。
一天晚上,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不去。媽媽問:“為什么?”我說:“我想跟亮哥耍。”我一說完,媽媽就把電話掛了。過了幾分鐘,爸爸又打電話過來,說:“唐秦娃兒,你明天跟二舅舅一起來?!蔽覇枺骸澳膫€二舅舅?”爸爸說:“街上菜市場那邊那個?!蔽艺f我不想上去。爸爸說:“不行,你不上來,二天我回來叫你吃竹片炒肉絲!”我沒了辦法。只是想起明天那么早就要起來,心里很不爽。
第二天一大早,我還在做夢,夢見跟九九娃兒在麻雀巖河邊捉魚。九九娃兒一下子變成了美人魚。我正在想,九九娃兒怎么會變成美人魚呢?公公就把我喊醒了,他要送我到街上,讓我跟二舅舅一起上成都。
成都散文作家篇六
這些年,父親離我們漸行漸遠(yuǎn),他的心早就飛走了,帶著少得可憐的養(yǎng)老金,離開我和母親,去故鄉(xiāng)尋找他的自由與歡樂去了,回到老家后父親拿出走地雞、狗肉,還有存放的用名貴藥材浸泡的藥酒,與他的同鄉(xiāng)老友舉杯暢飲,共享美食了。
母親仍然在癡癡的等,等父親的“回頭是岸”。她心里有多少怨,不知與誰訴;她心里有多少恨,埋藏在心中;她心里有多少愛,凝繞著這個家。
十幾年前,那個一家人睡同一張床的歲月,一去不復(fù)返,可是父親的笑容總是深藏于心,久久不能抹去。那個歲月里,沒有現(xiàn)成的餃子賣,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父親抽著水煙,看著報紙,我們母女倆便開始了冬季的餃子宴。
母親買回面粉,和著冷水?dāng)嚢杈鶆颍赣H的手,從小就是細(xì)長靈活的手,只是粗活干得太多,沒有城里的姑娘那樣柔美光滑。母親的手,從小就是煮飯生火,織布打柴,挑糞插秧的手,小小的我,看著母親的手靈活的柔著面團(tuán),從左往右,從上至下,從里到外,從四面八方柔軟而游刃有余的使著勁,便覺得,她那雙粘滿面粉的手是那樣靈巧而美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神圣。
和好了面團(tuán),母親將面團(tuán)扯出好幾大塊面團(tuán),用搟面杖來回的壓平壓寬壓薄,然后用水杯在壓好的面皮上按下一個個圓圓的小印,這樣,一個個像白色湖面泛起的“漣漪”出落成略施粉黛的餃子皮,好似母親那張洋溢著幸福的蒼白的臉。
母親買肥大蒜和肥肉,一刀刀用心切,一遍遍用心剁,有時,那把重重的鋼鐵菜刀弄得她的`手又累又酸,父親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在母親停下緩口氣的時候,靜悄悄的來到母親身邊,沒有甜言蜜語,沒有遞上一杯水,沒有搓搓手揉揉肩,只是憐惜的望著母親一眼,用厚實的聲音說道:“讓我來!”。母親同樣心領(lǐng)神會,沒有多說一句話,洗了手,坐在一旁休息,等著與父親一塊包餃子。
如今,每每回想起與父親一起包餃子的日子,母親便十分懷念大學(xué)的時光。那時,母親還未婚,住在學(xué)校的集體宿舍。宿舍里,住著北方女孩和南方女孩。時常,到了冬季,她們便都包起了餃子。北方女孩負(fù)責(zé)和面,搟面皮,母親負(fù)責(zé)剁豬肉,包餃子。熱鬧之際,每每都會有一男生如期而至,矮矮的個頭,消瘦的身形,黝黑的皮膚,一雙聰明銳利的大眼睛,他來了,便負(fù)責(zé)煮餃子和吃餃子,看著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盆又一盆,母親和眾多女孩們都相視而笑,笑他的老實憨厚,笑他的真。每每來到宿舍,那男生就會拿起掃帚,打掃衛(wèi)生,年年月月,風(fēng)雨不改。
那男生,便是我父親。彼此默默的付出,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眼光的挑剔,沒有外形物欲的誘惑。就這樣,經(jīng)同學(xué)介紹的兩人彼此取暖,綻放出愛的火花。
冬天,捧出一盆盆香噴噴的餃子,三個人,圍成一桌,餃子湯散發(fā)的熱氣撲面而來,咬一口韌性十足的餃子皮,又燙又有嚼勁;帶著淡淡油珠的餃子餡,散發(fā)著濃郁的蒜香味,趁著熱氣吃下去。餃子在喉嚨里翻滾著,舌尖都發(fā)麻了,沒嚼幾下,就囫圇吞棗的咽下去了。
如今,父親走了,桌子上只剩下我們母女二人品嘗著餃子的香氣,雖然有些落寞,可是早已習(xí)慣了。十幾年了,父親經(jīng)歷了下崗、種風(fēng)等種種打擊,還有他那偏激暴躁自私的個性,使我們母女長期活在冷暴力的陰影中,他的離去,無疑是避開矛盾最好的方法吧。
也許是吧,母親再也不用承擔(dān)父親在家的伙食費了,再也不用低聲下氣的求正在看電視的父親到客廳來吃飯,再也不用聽父親抱怨自己包的餃子太咸了!
母親始終都放不下父親,即使愛情已去,但親情還在,每每母親包了餃子,眼眶都會紅紅的,不停的嘀咕著:“還少一個人,還少一個人!”
我想,母親包的餃子,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上的濃濃回憶,還吃出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女性頑強(qiáng)的生命力,一種對愛情深深的眷戀,對親情不變的守望和等待。
成都散文作家篇七
成都什么多?
人多。
千個人,萬個人,
街上到處都是人。
成都什么多?
車多。
千輛車,萬輛車,
大街小巷全是車。
成都什么多?
樓多。
千幢樓,萬幢樓,
高高低低像音符。
成都什么多?
路多.
千條路,萬條路,
路路連接像張網(wǎng).
成都什么多?
橋多。
東一座,西一座,
東西南北千萬座,
大車小車橋下過。
成都什么多?
樹多。
東一排,西一排,
東西南北千萬棵,
出門就要把它摸。
成都什么多?
花兒多。
千朵花,萬朵花,
公園廣場都有花。
成都什么多?
鳥兒多。
千只鳥,萬只鳥,
鳥兒在樹上唱著歌。
成都什么多?
面條抄手和火鍋,
東一家,西一家,
東西南北千萬家。
成都什么多?
樓多。
千幢樓,萬幢樓,
高樓大廈好景象,
美好家園好生活。
成都什么多?
樹多。
千棵樹,萬棵樹,
綠樹成蔭空氣好,
鳥兒喜歡來做客。
成都散文作家篇八
一襲淡綠的薄紗,身染一地粉嫩淺白,攜一路沁人的花香,與媽媽來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鎮(zhèn)是座歷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鄉(xiāng)。還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民國時期就有“川西小少林”之稱。
白鷺、垂楊,鳥語花香從枝頭上滑落下來,跌在眉間,硌疼了眼角。輕攏一袖綠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隱藏心中那噴薄欲出的綠,綠到極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極致恰一團(tuán)滑潤的錦緞。古鎮(zhèn)的青瓦、白墻、小橋、流水、欲滴的碎綠,映襯那一低頭的花蕊微顫,含羞綻放晨露的粉紅,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嬌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xiāng)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輕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那盈盈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樓,如細(xì)碎的羊脂美玉,顫顫巍巍的,輕薄小巧,玲瓏搖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飛,舞起絲絲妖嬈嫵媚,涌入心海,濺起點點漣漪,漾韻成小小的浪花。幾許癡語,畫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fēng)情畫卷,我漫步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過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麗的三道堰隨著溫潤的三月,在川西平原開成泣血的花朵,燃燒成沸騰的思念,悠悠隨風(fēng),我與你相隨。綠蔭凝煙,看。她在碧水間相依,似一個婀娜多姿的姑娘將長長的秀發(fā),挽成了美麗的云鬢,系上了相思。人生如夢。聽。她暖言細(xì)語繞耳的情迷,在夢里幽幽縈回,纏綿悱惻。思。來到三道堰定會讓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魘在心上浮動,浮動,浮動。
風(fēng)景如畫的三道堰豐富多變,如清風(fēng)拂過,心,掠過一絲絨毛輕撫的顫抖與柔軟,自發(fā)梢滑落心底?;蛟S,我早就習(xí)慣了風(fēng)吹時顫抖的心痛。輕愁若水,花含煙,任時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軟里,任那一池花紅在心中飄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過岸邊的柳梢來安慰薄涼的心。
好像徐志摩說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美麗的三道堰我來了。
成都散文作家篇一
不久前,去了趟成都。有關(guān)單位通知本人參加(列席)全國鐵路的一個會議。
會期第一天,與往常一樣,我拿著文件袋,在本人座席牌下正襟危座。過了中午,就有工作人員知會我,接下來會議您可以不考慮參加。主辦方專門安排我與幾位擔(dān)任調(diào)研員的老同志外出參觀。我從內(nèi)心里非常感謝這種人性化的安排,我這個人比較死板,讓我開會就記筆記,如果再讓我開幾天,不帶個中篇回去是不會擱筆的。
現(xiàn)在好了,沒有學(xué)習(xí)傳達(dá)的任務(wù)了。接下來幾天,我參觀了成都杜甫草堂、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漢旺“5、12”地震遺址、落帶古鎮(zhèn)等去處,這些都是離成都不遠(yuǎn)的地方,不影響晚上飯局。
一、成都寬窄兩條巷子
陶女婿(仿韓劇中的叫法)在成都工作已有一年,據(jù)稱小有成就。他知道我素來有逛市井、觀民居的愛好,(其實他有所不知,我這個人主要喜歡游覽免費項目,我以為:越是免費東西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質(zhì)。純個人觀點,不構(gòu)成旅游建議。)于是執(zhí)意請我與同事在“錦里”用了頓豐盛的晚餐,觀賞了川劇變臉等絕活后,就帶我找到了神往巳久的成都“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在成都,其實不少成都人也不全知道兩條巷子的來歷,有人告我寬巷子是以前富人住的,窄巷子是以前窮人住的,云云。等我實地一考察,不盡然。
據(jù)考,寬窄巷子是少城遺留下來的較成規(guī)模的清朝古街道,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zhǔn)噶爾部竄擾*。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后,選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滿城―即少城。清制規(guī)定森嚴(yán),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wù)買賣??棵磕晟俪枪珗@(今天成都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yōu)異領(lǐng)取皇糧過日子。歲月奔走,風(fēng)雨飄零,如今的少城只留下這寬窄兩條巷子。
當(dāng)我伴著夕陽,望著炊煙,走在黃昏中的兩條巷子里,一種久違的老城區(qū)市民化生活得場景一一浮現(xiàn)在眼前。
“寬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間文化,表現(xiàn)的是老成都人“閑”生活:原住民遺址、龍?zhí)每蜅?、精美的門頭、街檐下的老茶館、梧桐樹投下斑駁的影子,院落里的樹上掛著一對畫眉……構(gòu)成了寬巷子獨一無二的悠閑元素和成都語匯。在業(yè)態(tài)上,現(xiàn)實寬巷子,形成了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飲、特色民俗餐飲、特色休閑茶館、特色客棧、特色企業(yè)會所、spa為主題的情景消費游憩區(qū)。
窄巷子則不同,它表現(xiàn)的老成都人的“慢”生活?!闭镒诱故镜氖浅啥嫉脑郝湮幕U镒拥脑郝?,上感天靈,下沾地氣。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這就是中國式的院落夢想,分明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雅致的精英文化,不象是所謂窮人住的地方。現(xiàn)在窄巷子街面以古樸壁燈為裝飾照明,臨街院落透過櫥窗展示其業(yè)態(tài)精髓。形成的是以各西式餐飲、輕便餐飲、咖啡、藝術(shù)休閑、健康生活館、特色文化主題店為主題的精致生活品味區(qū)。
目前已有大批國內(nèi)外著名商家進(jìn)駐寬窄巷子,老成都的閑適和新成都的時尚全都在這兩條巷子交織而不沖突。我感到,寬巷子的“寬”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窄”是安逸生活的回憶;逍遙安逸,行云流水,順其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天府之國神韻所在。短短的寬窄巷子承載著太多的歷史信息與歷史印記,實際上它們就是成都這個古老而現(xiàn)代城市中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
這很客易讓我聯(lián)想起我的故鄉(xiāng)武昌曇樺林民居和永遠(yuǎn)消逝的漢口百年花樓街,在返回酒店途中,我心中不覺吟哦起《城里的月光》那首令人感慨不巳的歌曲:“每顆心中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深夜某一地方,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二、成都三星堆
早都聽說成都有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用武漢人話說“高鼻大相”,表情極為生動夸張。一度被富有想象力人認(rèn)為是外星人的遺作。這次終于有個機(jī)會,讓我近距離目睹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不在成都市內(nèi),位于成都東北部二十多公里的古城廣漢。相傳,當(dāng)年劉備諸葛亮入川時,就是將大營扎于廣漢,從而進(jìn)取成都,終成三國鼎立之勢。驅(qū)車出廣漢城,沿鴨子河向西,不遠(yuǎn)處就是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博物館建筑頗具特色,外觀類似圓錐形,以三星托月為主題。館中心是一棵四五層樓高的青銅神樹。(是按出土的青銅神樹真實原型放大的)展館就分布在神樹周圍,我們環(huán)樹拾級而上,既觀賞文物,又暗合漸入佳境的意味。
形態(tài)碩大,手法夸張等是三星堆文物的共同特點。除了我前面提到“高鼻大相”的青銅面具外,給我印象深刻還有金杖和祭祀臺,最有特色還是那棵青銅神樹,高近四米,九條樹枝上分立有神鳥,飛龍,仙果等裝飾品。精美而又生動。其規(guī)模之大,必為當(dāng)時之矯楚。
站在樹前,我仿佛看到看到了在神樹前祈禱的古蜀國先人,他們苦苦追尋著這棵通天的神樹,是在夢想神樹會將他們一直帶往仙境去嗎?據(jù)介紹,在我國各類神話傳說中,神樹是天地間的維系,其底為地,為凡人所居,其頂則直通天界。古代宗教大多認(rèn)為神仙居于天上。為了升天或接近天神,不同的宗教演繹出不同的對高度的崇拜。他們尊神樹為連接天地的載體,三星堆對樹崇拜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看著看著,我豁然頓悟,這種由樹上天成仙的意境,與中國道教中“羽化”升天成仙的追求,居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星堆是古蜀國的遺址??缍却蠹s是從中原的夏代延續(xù)到東周時期。從出土的文物看,當(dāng)時所擁有的技術(shù)水平,尤其是青銅器,比中原地區(qū)毫不遜色。有趣的是,這樣一個曾經(jīng)非常發(fā)達(dá)的文明,在歷史上竟從無任何記載。而且,出土的文物中也沒有類似于文字的符號出現(xiàn)。這一切都大大地增加了三星堆的神秘之感。
三星堆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古城迄今只發(fā)現(xiàn)了三面城墻,北面臨鴨子河的一面則洞開。有專家分析,鴨子河可能就是其天然的屏障。若果如是,古城的防御必然是松懈的。而且,在青銅器技術(shù)相當(dāng)發(fā)達(dá)的三星堆,在出土的所有物品中,獨獨沒有一件武器,那怕是一個長矛大刀!
我們是否可以設(shè)想:此處曾經(jīng)生存著一個和平的王國。沒有戰(zhàn)爭,沒有斗歐,沒有“戰(zhàn)斧式”巡航導(dǎo)彈,沒有壞人襲擊學(xué)校和幼兒園……。(笑談!沒有文字要學(xué)校搞么事啥?)富饒的四川盆地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虔誠的信仰帶給他們心靈的安寧。古舊的城墻只是為了防御野獸的侵襲。但是,這個獨立于中原文明的古蜀文明咋會突然湮沒呢?也許是一次外族的入侵,也許是一次突如其來天災(zāi),就讓這個文明突然地消逝了。它就象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中華文明的天際,沒有人知道它從哪里來,也沒有人知道它去向何方,永遠(yuǎn)留下的只是那瞬間而脆弱的輝煌!(后來我在參觀距后幾百年后的成都金沙遺址中,仿佛又看到三星堆文化的陳跡,只是更加絢麗,更為精妙)。
古蜀文明是個說不完的話題,我可以負(fù)責(zé)任對您講,瑰麗神秘的三星堆絕對是個值得一游的地方。其實,有時候我們的造訪,并非是要尋求一個歷史的答案;更多時候,我們只是為了尋覓一個任自己遐想的'歷史空間……。
三、成都洛帶古鎮(zhèn)
洛帶是個古鎮(zhèn),位于成都市東郊,龍泉驛區(qū)北部,有“中國西部客家第一古鎮(zhèn)”之稱。洛帶古鎮(zhèn)又名“甑子場”,(“甑”的原意是過去農(nóng)村蒸飯的炊縣)走過“甑子場”的門樓,(所到之處沒見人收門票)就進(jìn)入洛帶古鎮(zhèn)老街,老街寬約10米,由一塊塊1米左右的石板鑲嵌而成,約有一公里長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街道,見證了古鎮(zhèn)漫長的歲月和滄桑。明末清初時期的移民運動和“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使來自于異鄉(xiāng)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帶生了根。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繁衍生息,洛帶古鎮(zhèn)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風(fēng)俗和客家文化。
洛帶古鎮(zhèn)上有著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比較有名的有湖廣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等。(有幾處標(biāo)明是全國重點文物單位),湖廣會館有似曾相識之感,可能是兒時在漢正街上見過這種風(fēng)格的會館,館內(nèi)辦有客家文化展覽,展覽很民間、也很簡陋,讓我大致了解近代史上一些知名人士均為客家人,如朱老總、葉帥等。
江西會館位于洛帶鎮(zhèn)中街,又叫“萬壽宮”,進(jìn)門處可見一塊牌坊,對面是一個大戲臺,中間是個大院壩,前中后三殿,里面還有個非常獨特小戲臺和廂房,系江西贛南移民在乾隆年間集資修建。會館的布局小巧玲瓏,有曲徑通幽的意境。
我高度評價此地商業(yè)文化特色,幾乎每家商鋪標(biāo)識醒目,大多店前都有各具特色商業(yè)楹聯(lián),路過一個署名“游氏客家小吃”小店,店內(nèi)有一小女孩在邊打毛線邊守店,該店楹聯(lián)令人過目難忘:“蟹王河蝦麻麻魚鮮香,蝎子蜈蚣蝗蝗蟲麻辣”。要是在武漢,或許有好事者,會加一橫批“信了你的邪”!
洛帶之名的由來,據(jù)說還有個傳說:洛帶原名“甑子場”,場內(nèi)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以井水為東海龍王口中所吐,味極甘甜、泡茶馨香、洗臉美顏。一日,蜀太子阿斗率眾太監(jiān)到該處,忽見一條尺長大魚隨一白發(fā)老者魚桿扯動,劃一弧線,飛出井來。阿斗抓魚,連人帶魚跌入池塘,慌亂中腰帶掉入井底,回頭找老翁算賬。僅見老翁坐位處留一白綢帕上書“不思創(chuàng)業(yè)苦,孺子太荒唐,帶落八角井,帝運終不昌”。而綢帕掉井中堵住海眼,井水從此變渾變苦。后人遂改甑子場為“落帶”,幾經(jīng)演變,“洛帶”故此而得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成都散文作家篇二
成都的春天來的很快,成都的春天作文800字。當(dāng)你在北方欣賞那玲瓏剔透的雪花時,成都都感受到那春天獨特的氣息了。成都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春天,像北京,只能感受到春天的顏色,不能感受到那春天,熱鬧而安靜的生機(jī)。成都的春天是緊張、熱烈的急促旋律。
2月末。在成都,你一起床,就會聽到鳥兒悅耳的.叫聲,嘿,那是鄰居家養(yǎng)的鳥的叫聲!成都人有四大愛好:進(jìn)茶館,搓麻將,遛狗兒子,養(yǎng)鳥。在春天正是養(yǎng)鳥的時候,有時候啊,你可能還會在睡夢中被鳥兒的叫聲給驚醒呢!可是,那鳥兒的叫聲卻十分動聽,宛轉(zhuǎn)兒歡快,時有時無,這可是它們獨有的標(biāo)識。仔細(xì)凝聽,也能聽出歌聲的韻味來——一種喜悅與朝氣蓬勃的感覺。
3月初。你不難發(fā)現(xiàn),樓下的樹上有著新的開始、有著新的生命。它們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斗,終于迎來日夜盼望著的春天。嫩嫩的芽、淡淡的綠,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我的朋友一股腦的生長著,你追著我,我追著你,誰也不讓誰,800字作文《成都的春天作文800字》。仔細(xì)的瞧瞧、小小的嫩青嫩青的。這嫩芽雖小,但代表了春天的生命與活力,給人以無限希望。
3月中旬。當(dāng)你漫步在浣花溪公園的湖泊邊,你會看見,比率的湖面如鏡子一般照射著天空,反射出鳥兒在天空嬉戲的景象。再看看湖面,你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湖波在蕩漾,站在石頭上一瞧,原來是幾條小魚在游玩。往遠(yuǎn)處看,還有一群白鶴,如蜻蜓點水一般劃過了水面。朝著太陽的地方,還有一群烏龜,趴在岸上——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愜意極了。再看右邊,呀,釣魚的人不到魚兒了!魚兒捕到岸后,還活蹦亂跳的,也許是它看到春天之初的陽光,知道了春天的到來高興地跳了起來。成都的大地上,出現(xiàn)了久違的生機(jī)勃勃!生命的活力!
3月末。在天府廣場上,你會看到天上飄著一些風(fēng)箏,原來是小孩在放風(fēng)箏,十分熱鬧。臉上的笑容,就像開出燦爛的花一樣,臉上全部露出歡喜的樣子,欣欣向榮。廣場上的周圍有一群迫不及待、含苞欲放的小花,花骨朵上,有著昨天下雨時留下來的雨滴,美麗極了。
4月初。人民公園李,百花爭艷,鳥語花香,一片一片美景,讓你目不暇接。連空氣里都充滿了花的香。閉了眼,仿佛青草軟綿綿的香味也進(jìn)入了你的夢鄉(xiāng)。
這就是,有著熱鬧而安靜、緊張而熱烈旋律的春天的成都。
成都散文作家篇三
一襲淡綠的薄紗,身染一地粉嫩淺白,攜一路沁人的花香,與媽媽來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鎮(zhèn)是座歷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鄉(xiāng)。還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民國時期就有“川西小少林” 之稱。
白鷺、垂楊,鳥語花香從枝頭上滑落下來,跌在眉間,硌疼了眼角。輕攏一袖綠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隱藏心中那噴薄欲出的綠,綠到極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極致恰一團(tuán)滑潤的錦緞。古鎮(zhèn)的青瓦、白墻、小橋、流水、欲滴的碎綠,映襯那一低頭的花蕊微顫,含羞綻放晨露的粉紅,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嬌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xiāng)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輕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那盈盈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如細(xì)碎的羊脂美玉,顫顫巍巍的,輕薄小巧,玲瓏搖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飛,舞起絲絲妖嬈嫵媚,涌入心海,濺起點點漣漪,漾韻成小小的浪花。幾許癡語,畫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fēng)情畫卷,我漫步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過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麗的三道堰隨著溫潤的三月,在川西平原開成泣血的花朵,燃燒成沸騰的思念,悠悠隨風(fēng),我與你相隨。綠蔭凝煙,看。她在碧水間相依,似一個婀娜多姿的姑娘將長長的秀發(fā),挽成了美麗的云鬢,系上了相思。人生如夢。聽。她暖言細(xì)語繞耳的情迷,在夢里幽幽縈回,纏綿悱惻。思。來到三道堰定會讓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魘在心上浮動,浮動,浮動。
風(fēng)景如畫的三道堰豐富多變,如清風(fēng)拂過,心,掠過一絲絨毛輕撫的顫抖與柔軟,自發(fā)梢滑落心底?;蛟S,我早就習(xí)慣了風(fēng)吹時顫抖的心痛。輕愁若水,花含煙,任時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軟里,任那一池花紅在心中飄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過岸邊的柳梢來安慰薄涼的心。
好像徐志摩說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美麗的三道堰我來了。
成都散文作家篇四
每當(dāng)過了中秋節(jié),上下班的路上就有了一些賣烤紅薯的小販,推著經(jīng)過改造的兩輪車,上面架著一個鐵皮桶做成的烤爐,頂部擺放著烤熟的紅薯,發(fā)黃略焦的皮散發(fā)著特有的香味,彌漫于空中,吸引著來來往往,腳步匆匆的行人。
烤紅薯的香味大老遠(yuǎn)就可以聞到,不時有過往的行人駐足買上一個,小販們認(rèn)真地對待著每一位顧客。他們又像一個個恪盡職守的士兵,每天早上出門,到晚上九點以后才借著昏黃的路燈收攤,打道回府,就這樣日復(fù)一日。
每每這時,我也會停下匆忙的腳步,買上一個品嘗,自己喜歡這味道,而更多的是它時常勾起我的記憶。
(一)
兒時,因為種種原因,物質(zhì)總是那樣的匱乏,瓜菜代,雜糧基本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渭北旱塬,紅薯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糧食,好在紅薯栽種容易,管理簡單,吃法很多,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選擇一片地來栽種。
每年過了元宵節(jié),父親就會在院子里向陽的地方砌一個棚,蓋上塑料薄膜,然后從地窖里將保存完好的紅薯在棚里育苗,做法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掌握塑料棚里的溫度是技術(shù)活,每每這個階段的父親是非常忙碌的,定期澆水、測溫度、按時蓋草簾子,容不得半點含糊,不然一家人半年的糧食就泡湯了。
大約過了谷雨,紅薯苗就可以移栽到地里,移栽的時候,很是熱鬧,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架子車上裝上一個廢舊改裝后的大油桶盛滿水,扛上鋤頭,帶上經(jīng)過修剪過根部的紅薯苗來到地里。我們小孩子也能幫上忙,要么在挖好的小坑里擺放紅薯苗,要么用葫蘆瓢澆水,全家總動員,熱熱鬧鬧地將希望栽到地里,期盼著秋天的收獲。
日子在手指尖悄然流逝,栽種在地里的紅薯苗也一天天長大,隔段時間還需要除草。到了暑假,差不多就把地面封得嚴(yán)嚴(yán)實實,綠油油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躍動。勞作散來的母親,掐一些紅薯葉子回來,拌上面粉,為全家人做一頓綠面,勁道細(xì)長的面條拌上蔥花哨子,鮮紅的油潑辣子,那叫一個香。
(二)
過了暑假,我們進(jìn)入新的年級,埋在地里的紅薯就開始結(jié)紅薯了。父親為了給我們小孩解饞,還會用鐮刀在鼓起的有裂縫的紅薯根旁邊挖出一兩個給我們蒸著吃。這時的紅薯還沒有完全成熟,水分不大,因此吃起來格外綿香。但是這往往會遭到爺爺?shù)呐u,“又慣著這這些娃娃”,父親總是一笑了之就算過去了,但是隔三差五還會給我們帶回來吃的。
過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霜降后,紅薯就可以收獲了。如果沒有落霜,父親還不著急,還會說:“沒事,再長幾天,這會晝夜溫差大,紅薯長得快,還能增加產(chǎn)量?!钡侨绻渌?,葉子就全黑了,這時就要趕快收獲。
看著幾畝紅薯的收獲,我們小孩也是開心的,玩、吃總是不亦樂乎??粗笕藗兠χ斋@,我們兄妹也不閑著,分揀的活是會做的,而且做得很好。
戴上手套,把有傷的和完好無損地分開來。無損的就儲藏在院子角落的地窖里,慢慢食用;有傷的又分成兩類,輕傷切成片,晾干后可以磨成面粉吃;傷重的一部分洗干凈后用機(jī)器粉碎做淀粉。
(三)
做淀粉就是將淀粉和渣分開,工序比較復(fù)雜。
在逐漸寒冷的深秋初冬,晚上的溫度特別低,父親穿上棉衣和棉鞋在水缸旁過濾淀粉。先在水缸上架好支架,那是一大塊四四方方的紗布,四個角用繩子扎起來,綁在用兩根木條訂成的十字架上。只見父親的兩只胳膊左搖搖,右晃晃,白白的兌了水的紅薯漿順著布眼淅淅瀝瀝地流到缸里,然后再把那些渣放到旁邊早已準(zhǔn)備好的竹籠里,那些渣晾干后就被喂牲口了。母親在父親旁邊幫忙加水,這時的我們已經(jīng)幫不上忙了,就回到溫暖的屋子忙自己的作業(yè)或者玩耍。為了使淀粉的顏色更加潔白瑄亮,父親堅持不用硫磺熏,通常會多過一次水。
經(jīng)過一次次的過濾沉淀,淀粉一次比一次白。這時候父親就把水缸里的清水舀出來,留下雪白的淀粉,用大方塊布包起來吊在架子上繼續(xù)過濾水分,差不多過上十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用刀將完全脫水的淀粉塊一點點地切成小塊晾在院子的陽光下。這時我們又有活干了,搬個小凳坐在旁邊防止麻雀貪食。晾干的雪白的淀粉用途更多,可以做涼粉,做粉條。
(四)
做粉條更是熱鬧。
每年到了寒冬臘月,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而且結(jié)出厚厚的冰了,這是做粉條的最佳時候,因為天氣越冷,粉條就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而減少黏度。粉條不但作為家里飯桌上菜盤子的補(bǔ)充,同時也能給并不富裕的家里增加點收入。
當(dāng)?shù)厝税炎龇蹢l也叫掛粉條,比較費力,也是技術(shù)含量比較高的活計。記得那時村子里有專門以這為營生的人,背著一把特制的鋁瓢,背上自己的行頭走村串戶,生意好的時候大半個冬天都不在家。
我們家掛粉條時,母親會把本家的一個親戚請來的,和左鄰右舍幾家人聯(lián)合起來,這樣就更熱鬧。
曾經(jīng)的忙碌熱鬧情景常常浮現(xiàn)于腦海中。
先要把一部分淀粉加水和成團(tuán),然后把另一部分淀粉加溫水?dāng)嚢璩赏该骶鶆虻姆圮停賹⒎圮团c濕淀粉混合攪拌成粉團(tuán),這里的水溫、水量全憑那個請來的親戚掌握,也許這就是技術(shù)吧。
接下來就是出力活,婦女們這時就是整理木棍,拉風(fēng)箱燒鍋。男人們大顯身手了,有的守在大盆跟前遞面團(tuán),有的在翻滾的鍋前拿兩根長長的棍子當(dāng)筷子用,撥弄著下入鍋里的粉條,還有的守在盛滿涼水的大缸前等著下一道工序。
只見父親身著單衫,挽起袖子,把面團(tuán)放入漏勺中,用手背用力錘擊團(tuán)好的面團(tuán),面團(tuán)隨著重力擠壓成條狀入鍋,浮起來就成為粉條,這時需要用長棍把基本成型的粉條撈起在冷水中過一遍,主要是為了不黏在一起。最后將粉條用竹桿挑起,晾曬在院子里支好的架子上進(jìn)行冷凍。母親和鄰居的嬸子這會也就忙碌了,一是隔一會給粉條上水,讓充分的冷凍,這樣既能保持粉條的不粘連,又能保證粉條的口感;另一方面也該給這些忙碌的人們準(zhǔn)備飯菜。
等到第二天有太陽時,把凍成冰塊的硬邦邦的粉條卸在小桌上用棒椎敲冰塊,這時一雙雙手凍得通紅。經(jīng)過一天太陽的暴曬,曬干水分,等干透后就可捆扎起來或者盤成團(tuán)存放起來,隨吃隨拿,這才算全部完工。
粉條的吃法很多,涼拌,炒菜,燴菜,和豆腐等包成包子,有了粉條,家里的飯桌絕不會遜色。
(五)
漫長冬日的生活大多數(shù)都和紅薯有關(guān)聯(lián),地窖里儲藏的紅薯隨時都可以拿出來供家人食用。可以和小米熬成粥,既有米香,又有薯香,拌上窩好的嗆菜,色味俱全,總會使我們大開胃口。
秋日里晾曬的紅薯干這時就可以磨成面粉蒸饅頭,壓饸饹,細(xì)長的褐色饸饹拌上豆腐蘿卜丁蔥花炒成的哨子,并不比羊肉哨子拌饸饹遜色。
孩子們正趕上成長的年齡,也沒有辦法,和大人們一樣飲食。我由于身體的緣故,母親總會從太爺爺那里給我擠上一點麥面。但是,孩子就是孩子,還是喜歡湊熱鬧,和兄弟姐們吃一樣的,覺得這樣有趣。
最愛吃的還是母親做的烤紅薯,忒地道。
記得只要碰上蒸饅頭,籠屜的下面必有一層是紅薯,一個個洗得干干凈凈,出鍋后,一家人趁熱吃一部分,剩下的放在竹筐中,母親就會在做過飯的鍋灶里放上幾根,閉上爐門,讓鍋灶的余熱將紅薯烤干,讓我食用。薯香還有任性,嚼起來特有滋味。
冬天到了,屋子里的土炕燒著了,晚上,母親就會在的炕洞里放上三兩根紅薯,給孩子們解饞,炕洞里的烤薯沒有在鍋灶里的顏色好看,也沒有那里烤的勁道,柴火的味道加上紅薯特有的甜香味,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的。
天氣越來越冷,父親就會在太爺爺?shù)奈葑永镏鹆藸t子,是那種自己做的,土和磚塊的結(jié)合,旁邊加上一個側(cè)洞,里面烤饅頭,烤紅薯很是方便。作為孩子的我們就又增添了一份快樂,早上上學(xué)的書包里就會加上一塊烤得干黃干黃的饅頭,晚上回來還可以吃上一根烤紅薯,間或母親還會在上面坐上一個砂鍋,燴上粉條、豆腐、白菜還有夏天曬的干菜,飯桌上多了一份只有冬天或者只有過年時才有的一道菜,孩子們開心了許多,吃著也特別的香甜。
現(xiàn)在,父母家里早已不再使用土爐子采暖,但還是會選擇帶有抽屜的爐子使用,很是方便。冬天的每一次回家,只要提前個父親電話,爐子里一定會有我喜歡的烤紅薯。
歲月帶去是總是容顏和生活的變化,始終不變的卻是曾經(jīng)的那一份樂趣,而且隨著時光在手指尖的滑過,這份樂趣在記憶里越發(fā)的深刻,越來越清晰。
濃濃薯香,曾經(jīng)的那一份記憶。
成都散文作家篇五
放暑假不久,在成都打工的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要去,媽媽說,等幾天跟火奶奶一起上來。
一天,我在四奶奶堂屋里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我的好朋友,六叔的兒子九九娃兒從大門口直接走了進(jìn)來,一屁股坐在一根高板凳上沒吱聲。我瞥了他一眼,看到他在看電視,我也看電視。
看了一會兒,九九娃兒喊我:“巴兒(我的綽號),走我那里去耍嘛!”我說:“我不想去!”他又說:“去嘛!”聽他那語氣,好像在央求我。我還是說不去。他就一直拗著我硬要我去。我拗不過他,就同意去了。
我關(guān)了電視,喜羊羊就跑到電視屏幕后面去了,見不著了,我還有點兒舍不得。
我對四奶奶說:“四奶奶,我走九九娃兒那里去了。”“路上莫肇噢!”四奶奶的話在后面攆著我和九九娃兒。
路上,九九娃兒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要去。九九娃兒搖了一下頭,說:“莫去嘞!”他的話里有很深地失望。我只得說:“我媽媽喊去!”九九娃兒沒說什么了,埋著頭在前面走。好像有點兒不安逸。
第二天,我倆在九九娃兒家看戰(zhàn)爭片子《我的兄弟叫順溜》。九九娃兒又問我去不去成都。我還是說要去。他沒吱聲了,眼睛死死地盯著電視。我見九九娃兒這個樣子,心里覺得有點對不起他似的。
我回去時,九九娃兒又問我去不去成都。我在九九娃兒這里耍這兩三天,他天天都要問好幾遍,問得我都不大好意思回答他了。我見他這時又在問,就說:“我不去了,你真是好煩啊!”
回到家,火奶奶她們一大早就走了。我心里很高興,因為我可以不去成都了,免得九九娃兒說我不夠朋友。
回家的第二天下午,亮哥來了。亮哥是四奶奶的外孫兒,他的爸爸媽媽在浙江打工。亮哥有手機(jī),我就跟亮哥要來耍。亮哥手機(jī)里有很多游戲,真好玩。我覺得跟亮哥在一起很好玩,更加不想上成都了。
亮哥見我一天到晚都拿著手機(jī)來玩,他把手機(jī)拿了回去。每天只準(zhǔn)我玩一兩個小時,還對我說:“一天就只曉得打游戲,電板遭不住。”我不玩亮哥手機(jī)的時候,我就玩自己的游戲機(jī)。
一天晚上,媽媽打電話來,問我去不去成都,我說不去。媽媽問:“為什么?”我說:“我想跟亮哥耍。”我一說完,媽媽就把電話掛了。過了幾分鐘,爸爸又打電話過來,說:“唐秦娃兒,你明天跟二舅舅一起來?!蔽覇枺骸澳膫€二舅舅?”爸爸說:“街上菜市場那邊那個?!蔽艺f我不想上去。爸爸說:“不行,你不上來,二天我回來叫你吃竹片炒肉絲!”我沒了辦法。只是想起明天那么早就要起來,心里很不爽。
第二天一大早,我還在做夢,夢見跟九九娃兒在麻雀巖河邊捉魚。九九娃兒一下子變成了美人魚。我正在想,九九娃兒怎么會變成美人魚呢?公公就把我喊醒了,他要送我到街上,讓我跟二舅舅一起上成都。
成都散文作家篇六
這些年,父親離我們漸行漸遠(yuǎn),他的心早就飛走了,帶著少得可憐的養(yǎng)老金,離開我和母親,去故鄉(xiāng)尋找他的自由與歡樂去了,回到老家后父親拿出走地雞、狗肉,還有存放的用名貴藥材浸泡的藥酒,與他的同鄉(xiāng)老友舉杯暢飲,共享美食了。
母親仍然在癡癡的等,等父親的“回頭是岸”。她心里有多少怨,不知與誰訴;她心里有多少恨,埋藏在心中;她心里有多少愛,凝繞著這個家。
十幾年前,那個一家人睡同一張床的歲月,一去不復(fù)返,可是父親的笑容總是深藏于心,久久不能抹去。那個歲月里,沒有現(xiàn)成的餃子賣,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父親抽著水煙,看著報紙,我們母女倆便開始了冬季的餃子宴。
母親買回面粉,和著冷水?dāng)嚢杈鶆颍赣H的手,從小就是細(xì)長靈活的手,只是粗活干得太多,沒有城里的姑娘那樣柔美光滑。母親的手,從小就是煮飯生火,織布打柴,挑糞插秧的手,小小的我,看著母親的手靈活的柔著面團(tuán),從左往右,從上至下,從里到外,從四面八方柔軟而游刃有余的使著勁,便覺得,她那雙粘滿面粉的手是那樣靈巧而美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神圣。
和好了面團(tuán),母親將面團(tuán)扯出好幾大塊面團(tuán),用搟面杖來回的壓平壓寬壓薄,然后用水杯在壓好的面皮上按下一個個圓圓的小印,這樣,一個個像白色湖面泛起的“漣漪”出落成略施粉黛的餃子皮,好似母親那張洋溢著幸福的蒼白的臉。
母親買肥大蒜和肥肉,一刀刀用心切,一遍遍用心剁,有時,那把重重的鋼鐵菜刀弄得她的`手又累又酸,父親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在母親停下緩口氣的時候,靜悄悄的來到母親身邊,沒有甜言蜜語,沒有遞上一杯水,沒有搓搓手揉揉肩,只是憐惜的望著母親一眼,用厚實的聲音說道:“讓我來!”。母親同樣心領(lǐng)神會,沒有多說一句話,洗了手,坐在一旁休息,等著與父親一塊包餃子。
如今,每每回想起與父親一起包餃子的日子,母親便十分懷念大學(xué)的時光。那時,母親還未婚,住在學(xué)校的集體宿舍。宿舍里,住著北方女孩和南方女孩。時常,到了冬季,她們便都包起了餃子。北方女孩負(fù)責(zé)和面,搟面皮,母親負(fù)責(zé)剁豬肉,包餃子。熱鬧之際,每每都會有一男生如期而至,矮矮的個頭,消瘦的身形,黝黑的皮膚,一雙聰明銳利的大眼睛,他來了,便負(fù)責(zé)煮餃子和吃餃子,看著他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盆又一盆,母親和眾多女孩們都相視而笑,笑他的老實憨厚,笑他的真。每每來到宿舍,那男生就會拿起掃帚,打掃衛(wèi)生,年年月月,風(fēng)雨不改。
那男生,便是我父親。彼此默默的付出,沒有山盟海誓,沒有眼光的挑剔,沒有外形物欲的誘惑。就這樣,經(jīng)同學(xué)介紹的兩人彼此取暖,綻放出愛的火花。
冬天,捧出一盆盆香噴噴的餃子,三個人,圍成一桌,餃子湯散發(fā)的熱氣撲面而來,咬一口韌性十足的餃子皮,又燙又有嚼勁;帶著淡淡油珠的餃子餡,散發(fā)著濃郁的蒜香味,趁著熱氣吃下去。餃子在喉嚨里翻滾著,舌尖都發(fā)麻了,沒嚼幾下,就囫圇吞棗的咽下去了。
如今,父親走了,桌子上只剩下我們母女二人品嘗著餃子的香氣,雖然有些落寞,可是早已習(xí)慣了。十幾年了,父親經(jīng)歷了下崗、種風(fēng)等種種打擊,還有他那偏激暴躁自私的個性,使我們母女長期活在冷暴力的陰影中,他的離去,無疑是避開矛盾最好的方法吧。
也許是吧,母親再也不用承擔(dān)父親在家的伙食費了,再也不用低聲下氣的求正在看電視的父親到客廳來吃飯,再也不用聽父親抱怨自己包的餃子太咸了!
母親始終都放不下父親,即使愛情已去,但親情還在,每每母親包了餃子,眼眶都會紅紅的,不停的嘀咕著:“還少一個人,還少一個人!”
我想,母親包的餃子,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上的濃濃回憶,還吃出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女性頑強(qiáng)的生命力,一種對愛情深深的眷戀,對親情不變的守望和等待。
成都散文作家篇七
成都什么多?
人多。
千個人,萬個人,
街上到處都是人。
成都什么多?
車多。
千輛車,萬輛車,
大街小巷全是車。
成都什么多?
樓多。
千幢樓,萬幢樓,
高高低低像音符。
成都什么多?
路多.
千條路,萬條路,
路路連接像張網(wǎng).
成都什么多?
橋多。
東一座,西一座,
東西南北千萬座,
大車小車橋下過。
成都什么多?
樹多。
東一排,西一排,
東西南北千萬棵,
出門就要把它摸。
成都什么多?
花兒多。
千朵花,萬朵花,
公園廣場都有花。
成都什么多?
鳥兒多。
千只鳥,萬只鳥,
鳥兒在樹上唱著歌。
成都什么多?
面條抄手和火鍋,
東一家,西一家,
東西南北千萬家。
成都什么多?
樓多。
千幢樓,萬幢樓,
高樓大廈好景象,
美好家園好生活。
成都什么多?
樹多。
千棵樹,萬棵樹,
綠樹成蔭空氣好,
鳥兒喜歡來做客。
成都散文作家篇八
一襲淡綠的薄紗,身染一地粉嫩淺白,攜一路沁人的花香,與媽媽來到了三道堰,三道堰古鎮(zhèn)是座歷史悠久的川西古老水鄉(xiāng)。還是著名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民國時期就有“川西小少林”之稱。
白鷺、垂楊,鳥語花香從枝頭上滑落下來,跌在眉間,硌疼了眼角。輕攏一袖綠意收藏于心,我不知道要怎么隱藏心中那噴薄欲出的綠,綠到極致似一方碧透的翡翠,柔到極致恰一團(tuán)滑潤的錦緞。古鎮(zhèn)的青瓦、白墻、小橋、流水、欲滴的碎綠,映襯那一低頭的花蕊微顫,含羞綻放晨露的粉紅,就如同心中被清落的嬌羞浮出心底慢愁。形成了川西民居,水鄉(xiāng)特色的秀美。
在三道堰輕掬一抹粉焉浸染眉梢的觀景樓;沿柏條河兩岸鱗次櫛比,那盈盈的呤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樓,如細(xì)碎的羊脂美玉,顫顫巍巍的,輕薄小巧,玲瓏搖曳。仿若一只只粉蝶震翅欲飛,舞起絲絲妖嬈嫵媚,涌入心海,濺起點點漣漪,漾韻成小小的浪花。幾許癡語,畫入眼,茶入喉,美入心。三道堰啊,你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寧祥和的風(fēng)情畫卷,我漫步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長,令人流連忘返。俯首,用心柔柔吻過那一朵朵粉白的,芳香馥郁的,沁人心脾的花瓣。
美麗的三道堰隨著溫潤的三月,在川西平原開成泣血的花朵,燃燒成沸騰的思念,悠悠隨風(fēng),我與你相隨。綠蔭凝煙,看。她在碧水間相依,似一個婀娜多姿的姑娘將長長的秀發(fā),挽成了美麗的云鬢,系上了相思。人生如夢。聽。她暖言細(xì)語繞耳的情迷,在夢里幽幽縈回,纏綿悱惻。思。來到三道堰定會讓你情思若水,迷炫的笑魘在心上浮動,浮動,浮動。
風(fēng)景如畫的三道堰豐富多變,如清風(fēng)拂過,心,掠過一絲絨毛輕撫的顫抖與柔軟,自發(fā)梢滑落心底?;蛟S,我早就習(xí)慣了風(fēng)吹時顫抖的心痛。輕愁若水,花含煙,任時光踏在如水漫漾的柔軟里,任那一池花紅在心中飄零,等待,等待有一束光透過岸邊的柳梢來安慰薄涼的心。
好像徐志摩說過,“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jié)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jīng)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美麗的三道堰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