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實用15篇)

字號: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充分思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編寫教案時,需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具體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對大家編寫教案有所幫助。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一
    播放歡快的音樂,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音樂氛圍。(背景音樂伴奏樂)
    可是就有這樣一位小姑娘,有一竹籃草莓,她卻沒有吃,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來看一段動畫.
    1、播放flash動畫。
    大家知道答案了嗎?(小姑娘把自己摘到的草莓送給了軍屬老奶奶)
    2、復聽:看歌譜
    同學們可以用手拍腿、拍肩膀,用腳輕輕跺跺地面、~~~~來為歌曲打節(jié)奏。
    3、三聽,剛才我看到好多同學都要忍不住唱出來了,不過不要著急,我們先來模唱一遍(想用什么詞來模唱就用什么詞);好,我們唱得再整齊一些,用“l(fā)a”來一起唱一遍。
    5、她讀得真棒,我的嗓子都癢癢了,大家想不想聽一聽我來唱一唱?要求同學們聽的時候,概括一下這2段歌詞分別說了些什么?學生概括:草莓的樣子美、小姑娘的心靈美。(教師范唱),掌聲鼓勵一下吧!
    6、剛才我看到好多同學都躍躍欲試,想一展歌喉,來,我們跟琴把歌詞唱一遍。唱完之后,告訴我你覺得哪些地方比較難唱,我們一起來解決。(學生跟琴唱,找難點)
    1、喲喂:八分休止符可以用手輕輕的拍一下桌子。
    2、前倚音:讓聲音舒展開,加、不加的效果,通過對比來讓學生進行比較哪個好聽。
    3、結(jié)束句高音:大家可以試著微笑著來演唱。
    難點都被我們一一克服了,可是,你有沒有覺得好象缺點什么?
    1、前12小節(jié)要唱得輕快、歡躍。風兒輕輕吹、彩蝶翩翩飛,小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上山摘草莓,一串串的紅草莓像瑪瑙一樣十分誘人,她的心情肯定非常高興,我們就用這種情緒來唱一下前12小節(jié)。
    2、喲喂,這時候就好象是小姑娘在摘草莓,看見這個草莓,又紅又大,看看那個草莓,又新鮮又水靈,滿眼的草莓個個賽瑪瑙,那個喜呀那個樂呀,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唱一下。
    3、第二段說的是小姑娘把自己摘的草莓送給了軍屬老奶奶,大家說,當你幫助別人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那么在演唱時,我們就要把這種由外到內(nèi)的高興勁用歌聲表達出來。試一試。
    4、最后一句結(jié)束句,出現(xiàn)了換氣符號,速度漸慢,為后面的高音打下基礎(chǔ)。充分贊揚了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聲音要舒展,微笑著,放開聲音來唱。試一試。
    歌曲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完成了,下面,我們也該活動活動了。我們把同學們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派出1名同學,來把這首歌曲表演一下,扮演小姑娘,(每名學生都戴有頭飾)你們都有漂亮的頭飾,那我扮演誰???(軍屬老奶奶)開始準備吧。(分發(fā)道具)
    歌曲當中的小姑娘把草莓送給了軍屬老奶奶,那么,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送給誰呢?(走到學生中間詢問)誰能自己創(chuàng)編歌詞唱一唱?(1~~2名學生演唱)他們唱得真棒!
    相信大家都是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學生!非常高興與同學們度過了一堂愉快的音樂課,就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的旋律當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同學們再見!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二
    2、唱《蒲公英》
    1、視通過各種畫面,讓學生感受,發(fā)揮想象。
    2、聽通過《洋娃娃的夢》,讓學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
    3、唱通過學唱歌曲《蒲公英》,體驗春天的美景及給人帶來的喜悅。
    4、動通過聽、唱,讓學生隨歌律動。
    激發(fā)學生調(diào)動各種感官去發(fā)揮想象,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歌唱美,創(chuàng)造美。
    課前活動:師生律動
    (一)音畫結(jié)合,情境體驗
    (二)欣賞感受,描繪夢境
    師總結(jié):小朋友的想象豐富極了,是的,洋娃娃的夢把我們帶入了生機盎然的春天美景之中,瞧![課件展示:流動畫面]種子破土而出,花兒含苞欲放,柳樹吐出嫩芽,春筍探出腦袋,蒲公英也忙著尋找他們新的家,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結(jié)合畫面,第二次欣賞)
    (三)歌曲體驗,行知相融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幅畫,但是這幅畫有一部分不完整,老師沒有畫上去,我想讓小朋友們聽了我放的一首歌以后,來把它補充完整。
    聽了這段音樂,小朋友知道這幅畫上缺了什么???來把它畫上去。
    2、教師:哦!原來蒲公英也做起了美夢!他夢到了小寶寶變成了傘兵,在天空中飛翔呢!他們邊飛邊唱起了歌,那歡快的勁兒也感染了老師,我也熬不住了,我也要和他們一起唱。
    小朋友如果也熬不住了,可以跟老師一起來。(師唱,學生輕聲哼唱)
    3、教師播放旋律
    學生:把上面寫有歌詞的蒲公英依次貼在黑板上。
    4、引導學生用“l(fā)u”哼唱旋律,隨旋律模仿蒲公英的動作。
    5、跟琴輕唱歌曲,及時糾正難點處。
    6、完整演唱全曲,師及時鼓勵。
    (四)自主合作,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教師:請小朋友們選擇喜愛的方式來表達這首歌曲。
    自然音樂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樂器為歌曲伴奏。
    2、老師分組指導
    (五)交流總結(jié),情感升華。
    1、教師: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非常精彩,老師從你們的創(chuàng)作表演中感受到大家
    對生活的熱愛,幸福的孩子,愛做快樂的夢,老師希望每位小朋友都有愉快的夢,并希望你們夢想成真!
    2、律動:隨歌曲旋律跳著離開教室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三
    :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動、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兒理解和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注意傾聽音樂的不同,并且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因為小班的孩子愛行動、愛模仿,所以活動中充分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shè)計了利用樂器為故事配音的環(huán)節(jié)。
    :通過游戲問答、欣賞音樂、感知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形象表征等環(huán)節(jié)和孩子一起完成這一課時。
    1.讓幼兒感知并辨別音樂中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鈴、鼓、和蛙鳴筒等樂器的不同特點。
    3.能夠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教師一起演奏樂器。
    重點:感知并辨別音樂中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
    難點: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和教師一起演奏樂器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樂器:鼓、串鈴或手鈴、蛙鳴桶:若干
    一、導入部分: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例如:在動物王國里,有一頭大象,很不喜歡總是圍著它轉(zhuǎn)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飛過來的時候,大象都會把它趕走。。。。。。
    二、音樂欣賞:圣--?!堕L耳人》
    (1)完整欣賞:利用圖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感知音樂。(2)引導幼兒說一說:感知音樂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元素。
    三、感知節(jié)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導幼兒利用表演的形式對故事中的聲音進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師邊講故事邊引導幼兒對大象的走路的聲音進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師邊講故事邊引導幼兒利用動作對大象打瞌睡、蚊子飛進行動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師邊講故事邊引導幼兒對(刮--刮--刮)進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師邊講故事便引導幼兒利用動作進行模仿(咚--咚--咚)。
    (5)聽音樂,將以上動作的模仿加入音樂進行節(jié)奏的感知
    四、樂器游戲:
    (1)引導幼兒認識樂器:鼓、串鈴或手鈴、蛙鳴桶,并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樂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師與幼兒一同探討哪個樂器可以表現(xiàn)故事中的聲音。例如:大象的聲音用鼓、蚊子的聲音用串鈴、刮得聲音用蛙鳴桶等。
    (3)嘗試為故事進行配樂:教師講故事幼兒嘗試用樂器對故事內(nèi)容的聲音進行樂器模仿。
    (4)為幼兒分組,教師指揮進行故事配樂。羊口鎮(zhèn)宅科幼兒園:黃成愛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四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我給太陽打電話〉〉
    歌曲欣賞〈〈種太陽〉〉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我給太陽打電話〉〉,并展開想象。
    2、在聽賞〈〈種太陽〉〉時,能感受其歡快的情緒和意境,豐富自己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我給太陽打電話〉〉。
    教學難點:
    感受〈〈種太陽〉〉歡快的情緒和意境。
    教學設(shè)想:
    謎語導入—欣賞太陽—說說太陽—聽歌曲—唱歌曲—創(chuàng)編歌曲—聽賞歌曲〈〈種太陽〉〉 —太陽環(huán)保小知識—對太陽說的話。
    課前準備:
    了解南極,北冰洋的氣候、環(huán)境。
    太陽圖片,磁帶,課件等。
    1、猜太陽
    師:請大家?guī)屠蠋煵轮i語吧!
    有個老公公,上班在天上,帶來光和熱,你說它是誰?
    2、賞太陽
    師:出示太陽貼在黑板上,問學生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太陽都是什么樣的嗎?
    師:請學生欣賞四季的太陽。問學生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的太陽?
    3、說說太陽
    師:你知道一年四季中,哪個季節(jié)的太陽的光和熱最強烈?哪個季節(jié)最溫和?
    1、熟悉歌詞(聽歌詞)
    師:老師有話想對太陽公公說,你們說用什么方法對它說呢?“打個電話吧”
    師示范唱〈〈我給太陽打電話〉〉,學生邊看圖邊欣賞歌曲。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老師用什么給太陽公公打電話?打電話又說了些什么?(出示歌單,讀歌詞)
    2、學唱歌曲
    師:唱著歌打電話才有趣呢,我們來一起唱一唱。
    放音樂旋律,請學生跟著模唱兩遍。
    師:和老師一起來唱唱曲譜吧!師邊奏琴,邊教學生唱曲譜。
    師:你們能幫老師打電話了嗎?試試吧!奏琴,學生小聲跟唱歌詞。
    師:老師相信你們,再大點聲音唱吧!學生隨琴唱歌詞,老師予以糾正。
    師:誰愿意單獨來幫老師給太陽打電話。學生隨音樂唱歌詞。師生評價,予以鼓勵。
    3、創(chuàng)編歌詞
    你有什么話對太陽公公說?把你的話也編進歌里唱給太陽聽,好嗎?
    1、聽〈〈種太陽〉〉,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內(nèi)容。
    師:他想了一個什么辦法?這個辦法好不好?
    師:他想的這個辦法真好呀!他想象自己種了一個太陽,還把結(jié)出來的太陽送給了南極、北冰洋、晚上,世界就變得溫暖了,掛在晚上世界就變得明亮了。
    2、復聽全曲,隨音樂哼唱
    師:這個小朋友種的高興嗎?你來猜一猜?(節(jié)奏歡快)
    你們也乘著想象的翅膀,隨著這歡快的音樂唱一唱吧!
    3、畫一畫
    師:看到小朋友想得這么好,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你們看,老師畫了一個金
    黃的太陽送給秋天,這樣秋天豐收的果實就更多了。
    師:你們現(xiàn)在還想對太陽公公說什么呢?現(xiàn)在你們也來開動小腦筋,畫一畫嗎?(放《種太陽》音樂)
    4、展開圖畫,說一說畫的圖。
    同學們的愿望真好,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老師相信不僅是太陽,世界在你們手里也將會變得更加精彩絢麗的。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五
    1、 樂清民歌《對鳥》
    2、 介紹山歌及特點
    3、 創(chuàng)編歌詞及表演
    1、 過對溫州民歌《對鳥》的學唱。感受溫州鄉(xiāng)土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對地方音樂的喜愛。
    2、 分析比較山歌的風格特點,并用明亮的歌聲表達歌曲歡樂,爽朗的情緒。
    重點: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長,奔放,節(jié)奏自由的特點。
    難點:用樂清方言來演唱《對鳥》及創(chuàng)編歌詞
    由于我國民族眾多,地理環(huán)境差異大,語言和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生產(chǎn)方式都有所不同,從而導致了音樂風格,藝術(shù)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迥異。溫州民歌的藝術(shù)特色之一是因地處沿海山區(qū),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優(yōu)美,高亢,樸實,華彩,歌唱者可以根據(jù)其聲音條件,充分發(fā)揮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風格。
    錄音機 幻燈片 大歌紙 道具(在教室旁邊用椅子和桌子搭成兩座山)
    (一)組織教學
    1、 學生隨溫州民歌《叮叮鐺》的音樂進教室。
    2、 師生問好。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情景,營造氣氛
    (二)基本教學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樂呢?(溫州民歌《叮叮鐺》)對,很多同學都熟悉它并會演唱這首歌。我請一位同學來唱唱。那誰還知道我們家鄉(xiāng)還有什么鄉(xiāng)土音樂呢?(………)哦,原來同學們知道的還不少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也是溫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對鳥》(出示大歌紙)請同學們仔細的聽一聽,想一想,它是用溫州什么地方的方言來唱的。(樂清)那這首歌中那些歌詞跟溫州話不同。
    2、出示歌紙,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念一念。
    “介姆”“過”“打”“胭脂”“唇”這幾個字與溫州話區(qū)別比較大
    a:介姆:樂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鳥又名 雞鳥
    c:長尾巴?。鹤焖汽W鵡,尾長似鳳凰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試念來趨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好歌詞做好準備。
    3、學唱這首歌
    a 師無伴奏范唱
    b 師對學生進行口頭傳唱。唱好下滑音(銅 綠 鴿 夾嘴這幾個字)
    c 學生學會后由第一排對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傳唱。
    設(shè)計意圖;根據(jù)新大綱的要求,學生不一定要會唱曲譜這一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口頭傳唱以及學生排與排之間的傳唱,充分體現(xiàn)出民歌口頭傳唱的這一特點,而教師的范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4、介紹山歌及特點并與勞動號子的區(qū)別
    a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民歌之一勞動號子的節(jié)奏,演唱形式,曲調(diào)的特點(出示幻燈)
    勞動號子
    節(jié)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領(lǐng)眾和
    曲調(diào): 粗獷有力
    5、 齊唱《對鳥》
    6、 創(chuàng)編歌詞與表演唱師:我們知道民歌在歌詞上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那么老師請同學們展開想像也來即興創(chuàng)作歌詞怎樣。
    a 小組討論,要求在小組中先試唱
    b 每組有由兩名學生來表演,先問后答的形式
    c 匯報時,先演唱,再問學生“你們聽出他們那些地方體現(xiàn)出山歌的特點?!?BR>    d 同學們你們在山上邊勞動邊唱歌過嗎?我請兩位同學登上這兩座山進行勞動,用上我們今天所學的《對鳥》和你們創(chuàng)編的歌詞,一起來體驗山野勞動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對鳥》,再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詞)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同時對山歌特點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運用。
    (三)、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今天《對鳥》的學唱和表演,我們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點及與勞動號子的區(qū)別,還學會了幾句樂清話,以后老師還會帶著你們?nèi)ナ煜じ嗟臏刂萼l(xiāng)土音樂。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六
    1、 能學會歌曲《接媽媽》,感受母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2、 能為歌曲《接媽媽》即興自編動作表演,從中體會自我創(chuàng)作、自我表現(xiàn)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學會唱《接媽媽》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歌曲,即興自編動作,從中體會自我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作的樂趣。
    教學準備:錄音機、錄音帶、課件
    (出示動畫)天正下著雨,各種植物在雨的滋潤下,快速成長。一對母子在雨中漫步,后來孩子幫媽媽撐傘的動畫。
    師:你們愛媽媽嗎?你為媽媽做過什么事?
    學生匯報。
    師:你們有接過媽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接一下媽媽,好嗎?
    師:我們先來聽一聽,我們要怎樣接媽媽。
    (播放歌曲:《接媽媽》,先熟悉旋律。)
    師:你能跟著音樂,和動畫中的小朋友小聲得唱一唱,看誰最快學會唱。
    (連續(xù)播放三次歌曲,讓學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礎(chǔ)上,跟著學唱,能很快就唱會的。)
    師:你們都學會唱了嗎?我們一起來唱一次,好嗎?
    全體齊唱,接媽媽。
    1、讓學生在小組里先自己來編一下動作,后小組里推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來進行比賽。
    2、參賽者出來表演,完后讓學生來評價,看看誰表演得最好。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七
    2、 能與同學一起進行集體舞表演,從中感受合作的樂趣。
    能隨著《加伏特舞曲》的音樂做出相應的情緒表現(xiàn)與動作反應。
    cai課件
    一、活動開始:
    1、學生隨音樂進教室。
    2、老師扮主持人,從后面走進和小朋友打招呼:嘿!小朋友們好,我是燕子姐姐,歡迎大家來到“音樂動畫城”。(屏幕上出現(xiàn)“音樂動畫城”字樣)
    二、新課教授。
    1、 出示不同建筑風格的“橋”的錄象或圖片,如石拱橋、拉索橋等,并鼓勵學生記住自己喜歡的橋的名字和形狀。
    2、 “架橋”游戲
    學生可拿出隨身帶的一些物品,四人一組互相討論,架設(shè)一座“橋”,并給它取一個名字。
    3、 學唱歌曲
    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觀賞各組的作品,一邊有意識觸摸學生搖晃的“橋”,一邊教學生唱。
    4、 集體舞表演
    (1)將學生分成幾個組,以十人為一組。每一組的同學之間互相討論,設(shè)計動作,進行排練。
    (2)舉行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一組接一組地進行表演。
    (3)互相評一評哪個小組跳得最好。
    5、 聽賞《加伏特舞曲》
    (1)聽賞全曲,初步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2)讓學生邊聽音樂邊隨節(jié)奏口念節(jié)奏。
    (3)讓學生手持鈴鼓等樂器,第一小節(jié)搖鈴鼓,第二小節(jié)拍鈴鼓。
    (3)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律動。
    (4)復聽音樂,引導學生進行表演。
    (5)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呀,時間過得真快,這一期的音樂動畫城節(jié)目
    (三)、結(jié)束活動。
    學生隨音樂出教室。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八
    感知"太陽"的自然現(xiàn)象。
    熟練運用多種材料工具、造型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
    在"比較"中認識不同藝術(shù)風格表現(xiàn)的"太陽".
    命題制作的構(gòu)思方法及造型、構(gòu)圖知識。
    發(fā)揮想象力,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太陽。
    制作范例、欣賞作品紙材、剪刀、膠水。
    活動(一):互相講述有關(guān)太陽的故事。
    活動(二):圓形的想象與變化。
    像什么?
    太陽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象可以用什么造型元素表現(xiàn)太陽的"形和光芒".
    活動(三):感受不同的文化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太陽,引發(fā)聯(lián)想。
    提供作品的比較。
    作品給你什么感覺?
    作者想說什么?
    你喜歡哪一張作品?為什么?
    活動(四):以"科學中的太陽"激發(fā)想象。
    寓言聯(lián)想。
    圖片聯(lián)想。
    假設(shè)聯(lián)想
    活動(五)
    :以神話故事中的太陽激發(fā)想象。
    在同齡人的作品中,哪些是神話故事中的太陽?
    幻想一下,太陽的故事、太陽的表情、太陽的外形。
    構(gòu)思:我心中的太陽大怎樣的?
    活動(六):以評價促進想象創(chuàng)作。
    在欣賞中提出評價目標。
    作業(yè)評價標準:構(gòu)思美、構(gòu)圖美、色彩美。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上行和下行,能有節(jié)奏地做猴子爬樹和下樹的動作。
    2、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猴子頑皮的樣子。
    3、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韻律活動。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猴子爬樹》、小猴子的頭飾。
    活動過程:
    1、模仿活動。引導孩子模仿猴子爬樹時的各種動作,表現(xiàn)猴子頑皮的樣子。師:媽媽帶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長在哪里?(桃樹上。)小猴子怎樣爬樹的?(從樹下往樹上爬。)爬到樹頂上看一看,哪里的桃子長得多。(模仿猴子看的動作。)這邊的桃子多,和媽媽跳過去摘。(模仿小猴子跳的動作。)桃子吃完了,真舒服。我們一起來撓癢癢。(模仿?lián)习W癢的動作,鼓勵孩子幫同伴和媽媽撓癢癢。)。
    2、感受音樂。啟發(fā)孩子分辨音樂的上行和下行,根據(jù)音樂做動作。師:小猴子爬累了,來休息一下。欣賞一段“猴子爬樹”的音樂。仔細聽一聽哪里是爬樹,哪里是從樹上滑下來。注:教師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啟發(fā)幼兒配上相應的動作。特別注意爬樹和下樹的部分。
    3、表演活動。幼兒根據(jù)音樂模仿動作。
    4、結(jié)束活動。
    活動分析:
    “猴子爬樹”是一次充滿童趣的音樂活動,雖然它已經(jīng)歷經(jīng)數(shù)年,依然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如何將舊的活動上出新意,需要的是老師的創(chuàng)新和思考。本次活動,完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就像一段有趣的故事,小猴子在媽媽的鼓勵和引導下能夠積極地學習爬樹時的各種動作和情態(tài),根據(jù)音樂大膽地表演。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孩子們輕松地分辨出哪里是爬樹,哪里是下樹。在活動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孩子的自主表演不夠,很多孩子雖然學會了根據(jù)音樂做動作,但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配合表演時,有些孩子不敢?guī)蛣e的小猴子撓癢癢,更不敢?guī)蛬寢寭习W癢,說明孩子與老師和同伴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當然任何一次活動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體驗了快樂,我認為這次活動已經(jīng)做到了。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
    1.表演《頑皮的杜鵑》,聽辨兩音填入括號內(nèi);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創(chuàng)作4小節(jié)曲調(diào)。
    2.杜鵑是可愛的動物,在感受、體驗以“杜鵑”為題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礎(chǔ)上,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活動,以表達我們對動物的一片愛心。
    1.認識低音掌握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2.唱好《頑皮的杜鵑》
    二、欣賞
    1.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2.再聽:
    (1)當你聽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時請站起來?
    (2)當你聽到杜鵑鳴叫聲時請舉手。
    3.師生討論。
    (1)你能描繪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嗎?
    (2)你能模仿杜鵑的叫聲嗎?
    4.復聽樂曲:要求,把你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你認為最方便、最能表現(xiàn)的形式表達出來。如:簡筆畫、身體的動作……邊聽邊表現(xiàn),要保持教室安靜能聽清音樂,自由想像。
    5.簡單介紹圣-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
    三、學唱歌曲。
    1、輕聲學唱:注意唱“咕咕”時要短促、跳躍,想像就是杜鵑在歌唱。
    2、用口風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課本中的要求吹奏
    3、表演唱:以三人為一組進行即興表演。甲為歌曲主人翁“我”,邊唱邊表演。乙為杜鵑鳥,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唱。丙為口風琴伴奏(伴奏可以兩人也可以一人)。
    四、“音樂游樂宮”:
    1、完成教材下方的練習與思考。
    2、在括號內(nèi)填入單簧管名稱或圖形。
    3、復習已學過的音高(注意唱準,尤其是兩音的音準),講解低音點(在記譜中,除了從八音外,還有低音區(qū)的音,簡譜中用音符下面加點來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來表示)。教師示范“567”的柯爾文手勢。
    4、手勢游戲。出示《頑皮的杜鵑》前4小節(jié)曲譜,讓學生嘗試視唱。
    5、聽辨訓練:聽出樂句的重復部分及出現(xiàn)最多的兩個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教師彈奏全曲。)
    6、機動:視唱全曲。表揚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學生。
    五、教學小結(jié)。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一
    1、通過聽、唱一組民組民間童謠,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謠不同的音樂風格。
    2、通過音樂活動和表演,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學會在音樂活動(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現(xiàn)自我,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3、通過節(jié)奏游戲活動,認識四種節(jié)奏拍擊符號的標志,初步感知和分辨幾種簡單的節(jié)奏型。
    1、在學會唱歌曲的基礎(chǔ)上,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跟老師做基本律動。
    2、能跟小朋友一起參與歌曲的表演、,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熱情歡快的情緒。
    對于理解歌詞中“跳呀跳呀,不來跳舞腳會疼?!焙汀疤教?,不來跳舞頭會疼”所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音樂活動
    (一)模仿節(jié)奏
    1、聽聽老師用樂器演奏的節(jié)奏,說說樂器的名稱
    2、模仿樂器演奏的聲音
    3、板書
    (二)、介紹瑤族的“盤王節(jié)”
    (三)、學兒歌
    1、師示范
    2、師帶讀
    3、生自瀆
    4、用樂器伴奏
    (四)、表演“跳盤王”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導入: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請學生談?wù)剬Ω枨母惺?。如: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3、再次感受音樂,老師彈琴,請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和最能表現(xiàn)快樂情緒的動作來跟音樂律動。
    4、師帶讀歌詞
    5、讀歌詞游戲:師讀歌詞,請學生在間奏處的地方有節(jié)奏的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來為歌曲伴奏。
    6、學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輕聲跟琴唱
    7、跟老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動表演
    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進行表演,老師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進行分組創(chuàng)編動作。
    五、小結(jié)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故事導入:
    三、欣賞樂曲:《小金鳳》
    四、介紹樂曲
    1、說說你聽后的感覺
    2、用你喜歡的顏色表現(xiàn)你的心情
    五、再聽樂曲《小金鳳》
    1、聽聽樂曲,和老師一起用動作來表現(xiàn)
    2、按書中的提示表演
    六、表演壯族舞蹈
    第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游戲:“同他去”
    1、講規(guī)則
    2、學兒歌“同他去”
    3、唱兒歌
    4、玩游戲
    第五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游戲?qū)耄阂詫W生最喜歡的游戲:捉貓貓開課,并播放歌曲《捉貓貓》的音樂伴奏。
    2、師以兒歌的形式讀歌詞,生跟讀,并穿插在游戲中。
    3、完整的讀歌詞,師打節(jié)拍
    4、揭題《捉貓貓》
    5、師范唱——請小朋友仔細聽,說說你聽后心情怎樣?
    6、師簡要說說歌曲的情緒
    7、生跟音樂默唱
    8、跟音樂輕聲唱
    9、跟師模唱歌曲的第一、二句,師指導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符處
    10、指導唱好歌曲結(jié)束后的兩個休止符的休止時值,空兩拍后,喊出“嚯嚯”
    11、完整的跟琴唱
    12、跟音樂伴奏唱
    第六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
    三、音樂知識
    1、復習歌曲中的“嚯嚯”,邊打節(jié)拍邊念,師出示“x”
    2、游戲:請小朋友學小動物的叫聲,如“喵喵”“汪汪”等,并出示節(jié)奏型__,請生跟老師打節(jié)奏。
    3、模仿大鐘的聲音,“x—”,師拍手引導,生跟打節(jié)奏
    四、小結(jié)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二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授課:學唱歌曲《春天來了》
    1、教師語言導入課題,播放歌曲《春天來了》,聽完讓學生用畫筆描繪出歌曲的內(nèi)容,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2、學唱歌曲。
    (1)附點四分音符的練習。
    (2)師引導學生想象春天美麗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導學生用富有彈性、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演唱時師提醒學生注意唱歌時的歌唱心理與狀態(tài)。初唱時借助這四個音的手號位置來幫助演唱。引導學生跳音要唱得輕巧有彈性。)
    3、分析歌曲的特點,引出曲式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情緒及旋律的特點,歌曲的旋律是比較明顯的abc三個單樂句結(jié)構(gòu),請學生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三個單樂句的相同與不同。同時引導學生思考:
    (1)你聽了歌曲的前奏音樂時聯(lián)想到了什么?
    (2)“這些相同與不同的樂句在你聽、唱后有什么感受?請你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分析完畢后師進行總結(jié)評價,對學生的分析,師對學生鑒賞音樂的參與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
    四、總結(jié)
    春天來了強弱記號
    漸強記號漸弱記號
    1、通過綜合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風的常識和聲音的表現(xiàn)》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風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模仿出來風在不同的力度上的聲音。能用打擊樂器或探索自然音源模仿不同等級的風力音響。
    2、通過學習《風鈴》這首歌,使學生感受音樂的自然的關(guān)聯(lián),進一步鞏固節(jié)奏xxxxxxx。
    3、能用優(yōu)美、活潑的聲音演唱《頑皮的小杜鵑》,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建立我的小音庫,認識和唱準5、3兩個音的音名。
    風鈴,旗,
    1、掌握3、5兩個音讓學生在掌握節(jié)奏的強弱規(guī)律
    2、能夠區(qū)分八分,四十六的節(jié)奏規(guī)律,并且能夠準確的演奏出來
    聽唱法,學唱法,創(chuàng)作法
    一、導入
    1、老師拿一串風鈴給大家看,讓學生說一說,風鈴的聲音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聲音來模仿一下風鈴的聲音。
    2、用電風扇讓學生感受在不同的風速下風鈴的聲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風的時候
    b)在中等風速下的時候
    c)在強風下的時候
    3、老師總結(jié)歸納三種情況下的節(jié)奏特點
    a)微風的時候xx
    b)中風的時候xxxx
    c)強風的時候xxxxxxxx
    3、讓學生熟悉這三種節(jié)奏型。
    1)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同樣節(jié)奏模仿出來。
    2)自己創(chuàng)編幾種這三種節(jié)奏型的節(jié)奏,讓學生充分地掌握這三種節(jié)奏
    4、用風鈴的聲音來讀這三種節(jié)奏型。直接進入課題
    二、學習歌曲《風鈴》
    1、然學生聆聽歌曲一遍
    2、讓學生讀朗讀歌詞,用感情來朗讀。感受風鈴的特征是輕盈、清脆的
    3、感受“風鈴”兩個字的讀音適一高一低的,正好與本課要學習的兩個音53符合
    4、幫助學生建立35的音高,建立我們的小音庫要求學生把已掌握的兩個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腦的小音庫中。
    5、唱準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5兩個音。
    1)練習misol兩個音的唱名和手號位置,讓學生感受這兩個音的手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從手號的位置上區(qū)分兩個音的音高差別。
    2)辨別兩個音,聽到其中的一個音就用手號打出來,練習手號的反應程度
    3)做游戲,當聽到sol就站起來,聽到mi就坐下。訓練學生的反應程度。
    4)因為兩個音組成的音程是和諧音程,所以讓學生分成兩組,然后每一個組唱一個音做個簡單的和聲訓練,讓學生初步感受和聲的美妙效果。
    6、學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時候讓學生注意演唱時的狀態(tài),如:演唱時氣息、嘴型、臉部表情等。
    2)用什么樣的感情去演唱,因為三段歌詞的內(nèi)容不一樣,根據(jù)風的大小強度改變演唱時的情緒。
    3)課堂評價,學習演唱的感受
    7、課堂小結(jié)
    學唱歌曲《快樂的doremi》,識記doremi三個音。
    演唱歌曲《快樂的doremi》,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認識和演唱音符doremi。
    演唱歌曲《快樂的doremi》
    認識和演唱音符doremi。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
    一、聽唱歌曲《快樂的doremi》
    1、聽賞歌曲
    (1)聽錄音范唱《快樂的doremi》
    (2)請你跟琴唱一唱這三個音。
    (3)教師演唱《快樂的doremi》,學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2、聽唱法演唱歌曲
    (1)輕聲讀歌詞第一段
    (2)聽教師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心里默唱一遍,輕聲唱一遍。
    (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聽錄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體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樂游戲
    1、認識五線譜上的dore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戲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或領(lǐng)唱與齊唱,小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
    3、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習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1、學唱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氣氛。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賞。
    二、我是小小音樂家
    1、初聽歌曲: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幾拍子的?
    2、聽歌曲:學生可以跟著小聲唱一唱、動一動。
    3、教師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別注意歌曲的弱起小節(jié)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
    4、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在學生會演唱的基礎(chǔ)上,按照教科書的要求,在涂顏色處拍手或用打擊樂(鈴鼓)伴奏并演唱。
    5、聽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戲《找朋友》。
    2、活動《小小作曲家》
    (1)教師做一個范例:選圖片、節(jié)奏、分析創(chuàng)編樂曲。2
    (2)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圖片進行創(chuàng)編、教師指導(3)小組匯報展示,集體評價。
    四、課堂小結(jié)
    讓學生談收獲。
    欣賞歌曲《多來咪》,并進行律動表演。
    聽賞歌曲《多來咪》,進一步鞏固對音符doremi的識記,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律動表演。
    聽賞歌曲《多來咪》
    鞏固對音符doremi的識記
    電子琴、錄音機、磁帶
    一、跳房子游戲:復習音符doremi
    二、聽賞歌曲《多來咪》
    1、初聽歌曲錄音,教師簡介歌曲,引導學生讀一讀歌詞。
    2、聽歌曲(教師演唱或錄音)
    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室唱第一樂段,學生分為七組分別演唱doremifasollasi七個音。銜接處全體演唱。
    三、音樂表演《多來咪》
    1、教師講解《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jié)
    2、討論表演《多來咪》片斷可以分為:歌唱組、表演組、伴奏組、制作頭飾組等,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
    3、進行音樂表演
    四、補充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
    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演唱形式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上行和下行,能有節(jié)奏地做猴子爬樹和下樹的動作。
    2、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猴子頑皮的樣子。
    3、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韻律活動?;顒訙蕚洌阂魳反艓А逗镒优罉洹贰⑿『镒拥念^飾。
    活動過程:
    1、模仿活動。引導孩子模仿猴子爬樹時的各種動作,表現(xiàn)猴子頑皮的樣子。
    師:媽媽帶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長在哪里?(桃樹上。)小猴子怎樣爬樹的?(從樹下往樹上爬。)爬到樹頂上看一看,哪里的桃子長得多。(模仿猴子看的動作。)這邊的桃子多,和媽媽跳過去摘。(模仿小猴子跳的動作。)桃子吃完了,真舒服。我們一起來撓癢癢。(模仿?lián)习W癢的動作,鼓勵孩子幫同伴和媽媽撓癢癢。)。
    2、感受音樂。啟發(fā)孩子分辨音樂的上行和下行,根據(jù)音樂做動作。
    師:小猴子爬累了,來休息一下。欣賞一段“猴子爬樹”的音樂。仔細聽一聽哪里是爬樹,哪里是從樹上滑下來。
    注:教師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啟發(fā)幼兒配上相應的動作。特別注意爬樹和下樹的部分。
    3、表演活動。幼兒根據(jù)音樂模仿動作。
    4、結(jié)束活動。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四
    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1、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
    2、能創(chuàng)造幾種聲音。
    3、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
    2、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模仿這些聲音。
    4、想一想,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們來學唱一首關(guān)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3、跟著教師學唱《大雨和小雨》。
    4、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三)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1、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都是生活中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些聲音呢?按教材提示創(chuàng)造出聲音。
    2、能不能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與教材中不同的聲音呢?
    3、用幾種聲音連在一起表現(xiàn)一定的內(nèi)容。
    1、能積極參與聲音的探索,聽辨出兩種以上的聲音。
    2、會唱《大雨和小雨》。
    3、能創(chuàng)造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
    第二課時。
    1、音樂活動“在音樂廳里”。
    2、歌曲《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1、能說出幾種樂器的名稱,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2、會唱《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一)在音樂廳里。
    2、請你在教材圖中找一找,你認識哪些樂器呢?學生說出一種樂器,教師就可以出示這種樂器的圖片并播放聲音,如有學生會演奏,可在課上為同學們演奏,最后教師再介紹其它的樂器。
    3、有打擊樂器的可讓學生敲擊一下,感受這些樂器的音色。
    4、還知道其他的樂器嗎?
    (二)學唱《布娃娃彈琴》。
    1、你們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狀,它發(fā)出的是怎樣的聲音嗎?教師可出示木琴的圖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騎兵》片斷)。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新歌《布娃娃彈琴》。
    2、教師范唱或放錄音。
    3、跟著老師學唱《布娃娃彈琴》。
    4、邊唱歌曲邊做律動。
    (三)學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隊鼓號隊的錄像,提問:隊伍中有什么打擊樂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強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學唱《大鼓和小鼓》。
    4、邊走步邊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以上兩首歌曲也可以選擇一首學唱)。
    1、能認識一種以上的樂器并說出它的名稱。
    2、會敲擊一種打擊樂器。
    3、會唱《布娃娃彈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課時。
    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新房(一)。
    了解《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相應的聲音。
    1、教師先給學生講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
    2、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復述故事內(nèi)容。
    3、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如何用身邊的材料表現(xiàn)雷、閃電、大風以及故事情節(jié)中要求表現(xiàn)的聲音。
    4、安排學生課下尋找能表現(xiàn)制《小白兔蓋新房》內(nèi)容的聲音材料。
    1、能復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
    2、能夠創(chuàng)造出表現(xiàn)風、雷、閃電的聲音。
    第四課時。
    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新房(二)。
    能用聲音表現(xiàn)《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擔任一個角色。
    1、學生復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
    2、將學生分成2~4組,討論如何用聲音來表現(xiàn)。
    3、分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用聲音來表現(xiàn)。
    4、師生共同評價。
    5、如有時間還可創(chuàng)編其他內(nèi)容。
    1、能積極地參與創(chuàng)編活動。
    2、能與組內(nèi)同學團結(jié)合作。
    3、能在表演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聲音并擔任表演。
    蕩秋千小學音樂教案篇十五
    1、感受《波基上校進行曲》幽默風趣的情緒特點及進行曲體裁的特征。
    2、通過感受、欣賞、創(chuàng)作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了解回旋曲式的特征。
    組織教學:播放《單簧管波爾卡》,學生自由地找自己喜歡的位置坐下,并隨音樂律動。
    1、播放軍號片段。
    師:這熟悉的旋律把我們帶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旋律《小號手之歌》片段。
    3、指導模仿軍營中的音響。
    4、繼續(xù)彈奏旋律,用歌聲模擬音響。
    5、師生共同探索、模仿軍營中的其他音響。
    6、揭示回旋曲。
    7、演繹回旋曲(軍號――出操――軍號――報數(shù)――軍號)。
    8、師生共同為剛才的回旋曲取名。
    1、播放《波基上校進行曲》片段,學生探索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2、揭示進行曲體裁,探索進行曲特點。
    師:為什么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行進的動作?
    3、揭題,用口哨或lu表現(xiàn)旋律。
    4、從生活經(jīng)驗入手,拓展進行曲體裁(為學校設(shè)置出操音樂)。
    師:你還知道哪些進行曲?
    師:這首波基上校進行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出示主題旋律。
    2、知道用各種方式表現(xiàn)主題旋律,(說說自己認為最佳的表現(xiàn)方式)。
    1、完整地播放〈波基上校進行曲〉,獎勵傾聽音樂的同學,為他們帶上不同顏色的帽子。
    2、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回旋曲式(帽子的顏色)。
    3、回旋曲式有什么特點?
    1、學生自由地說說自己的家鄉(xiāng)海寧有哪些值得自己驕傲之處。
    2、創(chuàng)作“觀潮回旋曲”
    3、嘗試用小軍鼓表現(xiàn)潮水。
    4、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潮水。
    5、教師朗誦〈酒泉子…〉“長憶觀潮……”
    6、自選表現(xiàn)形式,合作表演。
    主部(輕快的音樂)――聽潮(鼓、鋼琴等)――主部――觀潮(學生表演潮水)――主部――詠潮(朗誦“酒泉子”)。
    (以上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方便上傳,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