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專業(yè)16篇)

字號:

    方案的執(zhí)行需要團隊成員的合作和協(xié)調,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方案的制定需要具備系統(tǒng)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方案的實例,供大家參考。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1、通過欣賞標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紋樣的基本制作過程。
    2、學習擠捏的動作,鍛煉幼兒手指的活動力度。
    能用適當的力度進行擠捏,并能標出簡單的花紋
    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標花蛋糕一個,教師示范用的蛋糕一個(略大于幼兒),幼兒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裝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塊。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是老師的生日,客人送來了一樣禮物(教師故做神秘的打開盒子)
    1、引導幼兒說說蛋糕是什么樣的?
    2、說說自己最喜歡蛋糕的哪一部分,為什么?(幼兒交流)
    二、了解、學習蛋糕紋樣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們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紋是怎么來的嗎?(幼兒談自己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奶油做出來的)
    2、示奶油袋
    師:瞧!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樣像什么?(傘)
    3、教師講解演示:
    a、演示:這頂傘我們呀要倒著來用,用手握住傘柄,將傘尖朝蛋糕,用五個手指用力的擠捏(請幼兒邊聽邊模仿老師徒手做一遍動作),讓奶油從袋里出來,標到蛋糕上(教師示范標出簡單點狀花紋)
    b、引導幼兒觀察手指用力與不用力時奶油的變化,并練習捏的動作。
    三、幼兒操作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標出與老師不同的紋樣。
    2、提醒幼兒留意擠捏的力度,動作稍慢些。
    3、表揚標出不同花紋的小朋友,并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點綴。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們一起開個生日會吧?。ù蠹引R唱生日歌,吃蛋糕)結束。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1、欣賞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豐富關于魚的視覺經驗。
    2、在把握魚的基本結構的前提下,能夠遷移欣賞經驗,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出不同造型的魚,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裝飾。
    3、共享空間,體驗合作創(chuàng)作的快樂。
    1、幼兒寫生過魚,了解魚的基本外形特征,觀看過《海底總動員》的動畫片。
    2、各種海魚的圖片,以白色、淺藍色為主色調的海底背景圖。
    3、勾線筆人手一支,水粉顏料(黃色、紅色、粉紫色、黑色、白色),水粉筆若干。
    4、《水族館》音樂。
    1、播放《水族館》的音樂,幼兒隨音樂做小魚游的動作。
    教師:魚寶寶們,讓我們一起到美麗的大海里游泳吧!
    2、欣賞各種魚的圖片,感受魚的不同造型及花紋的多樣性。
    (1)教師:我們畫過魚,魚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2)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魚的不同造型。
    (3)簡單欣賞魚身上的花紋。
    教師:我們來看看魚兒身上的花紋吧,是什么樣的呢?
    3、幼兒分小組合作,在背景紙上繪畫各種形態(tài)的魚。
    4、展示幼兒作品,共同欣賞。
    教師:大海里的魚真多呀!看一看,特別的魚兒在哪里?哪些地方特別?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1、學習用油畫棒與水粉相結合的作畫方法表現小螞蟻。
    2、增加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1、范畫一張(上面有用白色油畫棒畫的螞蟻)。
    2、油畫棒,各色水粉顏料,水粉筆,白紙,廢舊報紙。
    3、自制魔術棒一支(在水粉筆的另一頭貼上一顆星星)。
    教師手持魔術棒說:你們好!我是魔術師,今天我要給你們變一個好玩的魔術。
    出示范畫:看,這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也沒有,對不對?現在,我要馬上把它變成一幅漂亮的圖畫,你們相不相信?你們想讓我變出什么畫呢?(請個別幼兒猜一猜。)。
    我到底能變出什么呢?好,魔術馬上開始。將范畫貼在黑板上說:變變變!(迅速將顏料刷到范畫上,“變”出螞蟻)你們說,我變出什么呀?(螞蟻)你們想不想也來當魔術師變出可愛的小螞蟻呀?我們一起來學吧。
    觀察小螞蟻:小螞蟻長什么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
    師幼共同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下面我們就來“變”小螞蟻。
    我們選一支白色的油畫棒,在紙上畫小螞蟻。
    交代作畫步驟:園園的頭——園園的身體比頭小一點——水滴形的尾巴——畫上觸角、眼睛、嘴和六條腿——再添畫景物——刷顏料(方法:橫著刷或豎著刷)。
    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2、鼓勵幼兒添畫喜歡的景物,使畫面更加豐富。
    3、鼓勵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勵畫得快的小朋友說說小螞蟻的故事。
    結束語:我們回去把這個魔術教給其他小朋友玩好嗎?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發(fā)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并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教學方法:講解、討論、欣賞。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凡·高的代表作、課本等。導入新課。
    提問:這些顏色分別會讓我們聯(lián)想起什么?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師生共同小結:“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不同。”色彩的這一特性常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用它來營造氣氛和傳達情感。(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回答、分析使學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強烈的感情性。六個基本色相(紅、橙、黃、綠、藍、紫)的心理效應是色彩感情性表現的重要基礎。)。
    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凡·高的畫,用筆、用色都很有特點。他為什么要這樣用呢?講解: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手段對人的視覺情感會產生刺激作用。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體驗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應。《向日葵》用響亮的黃色和奔放有力的筆觸,把向日葵絢麗的色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從畫中,我們會強烈感受到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總結:通過比較、欣賞,我們知道了色彩和筆觸是繪畫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簡介荷蘭畫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點。簡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
    (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時也要有個性的發(fā)揮。如秋天,有的關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豐收的果實,畫面呈現明朗歡快的色調。有的則關注秋風、秋雨、落葉,畫面呈現出寂寥、悲涼的色調。
    (2)注意畫面筆觸的變化,筆觸與色彩的結合。)紅色。
    在可見光譜中紅色光波最長,處于可見長波的極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興奮、激動.緊張,但眼睛不適應紅色光色光的刺激,可它善于分辨紅色光波的細微變化。因此紅色光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嚴重的時候還會給人造成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紅色光由于波長最長,穿透空氣時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氣中軸射的直線距較遠,在視網膜上成象的位置最深,給視覺以逼近的擴張感,被稱為前進色。
    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艷麗的鮮花,以及豐碩甜美的果實,和不少新鮮美味的肉類食品,都呈現出動人的紅色。因此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以紅色為興奮與歡樂的象征,使之在標志、旗幟、宣傳等用色中占了首位,成為最有力的宣傳色。若裝潢商品便成為暢銷的銷售色。
    火與血人類視之以寶,均紅色。但縱火成災、流血為禍,這樣的紅色又被看成危險、災難、爆炸、恐怖的'象征色。因此人們也習慣地引作預警或報警的信號色。
    總之,紅色是一個有強烈而復雜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黃色。
    黃色光的光感最強,給人以光明、輝煌、輕快、純凈的印象。
    在自然界中,臘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現出美麗嬌嫩的黃色。
    秋收的五谷、水果,以其精美的黃色,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帝王與宗教傳統(tǒng)上均以輝煌的黃色作服飾;家具、官殿與廟宇的色彩,都相應地加強了黃色,給人以崇高、智慧、神密、華貴、威嚴和仁慈的感覺。
    但由于黃色有波長差不容易分辨輕薄、軟弱等特點,黃色物體在黃色光照下有失色的現象,故植物呈灰黃色,就被看作病態(tài),天色昏黃,便預告著風沙,冰雹或大雪,因而有象征酸澀,病態(tài)和反常的一面。
    橙色。
    橙色又稱桔黃或桔色。在自然界中,橙抽、玉米、鮮花果實,霞光、燈彩,都有豐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華麗、健康、興奮、溫暖、歡樂、輝煌、以及容易動人的色感,所以婦女們喜以此色作為裝飾色。
    橙色在空氣中的穿透力僅次于紅色,而色感較紅色更暖,最鮮明的橙色應該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給人有壯嚴、尊貴、神秘等感覺,所以基本上屬于心理色性。歷史上許多權貴和宗教界都用以裝點自己,現代社會上往往作為標志色和宣傳色。不過也是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的色。
    上述紅、橙、黃三色,均稱暖色,屬于注目、芳香和引起食欲的色。綠色。
    太陽投射到地球的光線中綠色光占50%以上,由于綠色光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恰居中位,色光的感應處于“中庸之道”,因此人的視覺對綠色光波長的微差分辨能力最強,也最能適應綠色光的刺激。所以人們把綠色作為和平的象征,生命的象征。郵政是撫慰著千家萬戶的使者,因此她的代表色也是綠色。
    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綠色,人們稱綠色為生命之色,并把它作為農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的象征色。由于綠色體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樣,具有誕生、發(fā)百、成長、成熟、衰老到死亡的過程,這就使綠色出現各個不同階段的變化,因此黃綠、嫩綠、淡綠就象征著春天和作物稚嫩、生長、青春與旺盛的生命力;艷綠、盛綠、濃綠,象征著夏天和作物茂盛、健壯與成熟;灰綠、土綠、褐綠便意味著秋冬和農作物的成熟、衰老。
    藍色。
    在可見光譜中,藍色光的波長短于綠色光,而比紫色光略長些,穿透空氣時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氣中輻射的直線距離短。每天早上與傍晚,太陽的光線必須穿越比中午厚三倍的大氣層才能到達地面,其中蘭紫光早已折射,能達到地面的只是紅黃光。所以早晚能看見的太陽是紅黃色的,只有在高山、遠山、地平線附近,才是藍色的。它在視網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淺。如果紅橙色被看作前進色時,那么藍色就應是后退的遠漸色。
    藍色的所在,往往是人類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和深海。古代的人認為那是天神水怪的住所,令人感到神秘莫測?,F代的人把它作為科學探討的領域。因此藍色就成為現代科學的象征色。它給人以冷靜、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現代裝演設計中,藍與白不能引起食欲而只能表示寒冷,成為冷凍食品的標志色。
    如果把它作為食欲色的陪襯色時,效果是相當不錯的。紫色。
    在可見光譜中,紫色光的波最短。尤其是看不見的紫外線更是如此。因此,眼睛對紫色光的細微變化的分辨力很弱,容易引起疲勞。紫色給人以高貴、優(yōu)越、幽雅、流動、不安等感覺?;野档淖仙皇莻?、疾病、以及尸斑的色,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憂郁痛苦和不安。不少民族都把它看作是消極和不祥的色。淺紫色則是魚膽的色,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魚膽的苦澀和內臟的腐敗。因此,紫色還具有表現苦、毒與恐怖的功能。但是,明亮的紫色好象天上的霞光,原野上的鮮花,情人的眼睛,動人心神,使人感到美好,因而常用來象征男女間的愛情。
    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1888年8月文森特·凡·高開始描繪向日葵。在保羅·高更到達阿爾之前,凡·高開始構思向日葵系列作品。在給埃米爾·伯納德的信中他寫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裝飾我的工作室時想到,這未經粉飾的鉻黃燃燒在藍色的背景之上,從孔雀綠到品藍。
    凡·高在阿爾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tài),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出豐富的色調,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于暗淡。"盡管采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凡·高)凡·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這幅畫被認為是凡·高在黃色小屋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1、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雨滴。
    2、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將他們表現出來。
    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jié)基礎上進一步表現線條,(不規(guī)則的點線練習)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淅瀝的小雨。
    (1)教師要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征。
    (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師搜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像。
    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2)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添加背景時,教師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畫面。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六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養(yǎng),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并承擔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這里滲透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教學重點:感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學難點:學會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
    聯(lián)系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父母對我們的關愛,感受家庭的溫暖,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課件、圖片。
    1課時。
    播放音樂《?;丶铱纯础穼胄抡n。學生邊聆聽音樂,邊欣賞全家福。音樂因其美妙深得學生喜愛,圖片因其溫馨喚起美好回憶。
    (一)“回憶愛”——分享童趣的溫馨。
    1.學生講童趣。因勢利導,先采用了同桌互助法,邊欣賞全家福,邊互講呵護情。在大家的講述中,父母的呵護,成長的快樂,家庭的溫馨,無間的`親情伴隨全家福一一定格。
    2.總結:在溫馨甜蜜的氣息中小結,深化對家的認識。
    (二)“感受愛”——暢談父母的貢獻。
    采取了“收集資料感知、體味父母明理、案例分析深化”的三步來突破難點。
    1.第一步:收集資料感知——填寫表格。在學生填寫完表格后,教師引導學生去甄別“哪些事應當自己做,而不能由父母所包辦?”
    2.第二步:體味父母明理——“夸夸自己的父母”
    3.第三步:案例分析深化——借助鏈接“丟丟的故事”
    讓學生參與到丟丟的故事的討論中:“丟丟有家嗎?丟丟的爸媽愛她嗎?”
    (三)“走進愛”——讓愛永住我家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家庭溫暖,重在讓他們感悟和體驗。
    1.表演情景劇:《快樂的周末》。
    2.感受家庭溫暖。
    3.朗誦詩歌,揚起愛的風帆。在欣賞了有趣的表演,體會家庭溫暖之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家》。
    4.課堂小結:多媒體展示小結內容。
    (四)“分享愛”——制作溫馨卡片。
    制作家庭溫馨卡這一活動,我借用了背景音樂《讓愛住我家》,讓學生在充滿親情的音樂中動手制作:一個個風鈴,一張張信箋,一只只千紙鶴,一束束鮮花,在學生手中完成。板書設計:
    我愛我家爸爸+媽媽+我=家。
    課后作業(yè)。
    1.給父母寫一封信或用詩歌、散文表達對父母之情(要求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表示今后的努力方向。)。
    2.落實行動計劃:每天1—5分鐘家務。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七
    1、如何設計對稱的花紋。
    2、設計出美觀的對稱形裝飾生活。
    3、通過巧妙地設計應用對稱形,提高學生的設計制作與審美能力。
    4、在巧用對稱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如何利用對稱形裝飾美化生活。難點:如何巧妙地應用對稱形,使其具有美感。
    彩色紙、剪子、對稱形作品、雙面膠、課件。
    (一)、短片欣賞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先讓我們來看一個小短片。邊看邊想這個小短片是用什么做的呢?誰來說是用什么制作的?(剪紙),你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你們喜歡剪紙嗎?(喜歡)剪紙工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民族藝術中的奇葩,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組剪紙藝術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好嗎?(課件展示圖片)。
    師:通過欣賞作品聰明的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些圖片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誰來說一說?生:(對稱)。
    2、對稱形的分類。
    師:同學們,我們曾經在數學中學過對稱形,誰能來說一說對稱形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生1:沿一條線上下左右對稱的圖形是軸對稱形。(說的真不錯,還有嗎?)。
    生2:還有中心對稱形。
    師:是的,對稱形一般可以分為軸對稱形和中心對稱形(課件邊展示,是邊說)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第一種——軸對稱圖形。
    3、什么叫軸對稱形?(先讓學生說說再課件展示對稱的定義)師:關于軸對稱圖形,你了解多少呢?生:兩邊都相同的圖形。
    師:沿著一條軸兩邊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形。
    師:說的可真好!看這一幅剪紙作品可真漂亮,它是軸對稱圖形嗎?能找到對稱軸么?
    (二)探究體會,講授學習。
    1、想一想。
    師:這種軸對稱圖形除了在剪紙藝術中應用廣泛,其實在我們生活和大自然中也有很多,你們想一想都在哪里能見到過對稱形???同桌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交流,交流好了舉手示意老師。
    2、體會感受。
    師:你們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說得也很好。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對稱形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課件出示圖片)。
    生1:給一種舒服的感覺。
    生2: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感覺。(老師和你有同樣的感受?。?BR>    3、師示范。
    老師先以蝴蝶為例示范。(邊示范,邊說:將紙片對折,利用對稱性畫出一半蝴蝶圖,用剪刀沿圖案外輪廓線剪下來,注意再剪蝴蝶觸角部分一定要小心,避免剪壞,然后把圖案展開,看,它就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了?。?。
    師:看清楚了嗎?(看清了)那誰來說一說用了那幾步剪出蝴蝶的呢?生:先將紙對折,再沿著折線畫出蝴蝶的一半圖形,剪下來。
    (學生邊說邊課件展示步驟。)。
    4、剪一剪(音樂背景)。
    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奧,有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了,在開始之前誰想來提醒一下大家,在制作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生: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生:注意保持教室衛(wèi)生,不要亂扔紙屑,要把剪下來的小紙片放到垃圾盒里。
    師:恩,真細心,謝謝你的提醒,老師呀,也有個小提示送給大家,誰來讀一讀?(一生讀)。
    師:讀的真好,那請同學們抓緊時間開始做一個對稱形吧?。ㄉ襞錁罚?。
    5、說一說,做一做。
    師:我看大部分同學已經剪好了,咱們班的同學不僅聰明,而且動手能力也很強。誰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剪的作品?師點評1-2件。生1:我做的是一條小魚?;y是我自己設計的。生2:我做的是一朵美麗的小花圖案。
    生1;我們組打算制作制作一幅海洋裝飾畫,掛在臥室的墻上。(相信一定非常棒)。
    生2:我們組商量好了要用花草對稱圖案來裝飾我們的筆筒,使他煥然一新。(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生3:我們組打算制作一個掛飾,放在教室了。(想法可真棒)生4:我們想創(chuàng)作一幅風景裝飾畫,放在教室。(你們是熱愛集體的好孩子?。?。
    生5:我們組想做一串吊飾,用來裝飾教室?。ㄏ敕ㄓ袆?chuàng)意)生6:我們組打算制作一個花瓶,放在教室里。(想法挺好)師:有這么棒的主意,我們還等什么呢,抓緊時間開始吧!等一會,我們要評出優(yōu)秀作品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和顏色搭配獎(課件歡快音樂)。
    教師巡回輔導,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幫助其完成作品。
    (三)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師: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作品都完成了。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有創(chuàng)意,制作的也很漂亮,老師真為你們自豪!請每個小組長把你們的作品送上來。下面我們要評選出選出今天的最佳作品,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顏色搭配獎。我們每個組長都有20秒的搶票時間。準備好了嗎?從一組開始吧。
    生:看,我們的吊飾漂亮嗎?看這些圖案多生動呀!
    生:看我們做的裝飾畫,可以掛在家里,也可以掛在教室里,是不是很美觀呀。
    生:這是我們組用對稱圖案裝飾的花瓶。不僅漂亮,而且很實用。生:看,我們組做的掛飾,漂亮嗎?可以送給老師,也可以送給同學。
    師:同學們的作品都很優(yōu)秀。下面就請每個小組成員進行評選吧!師:通過小組的評選,我們的結果已經產生了。下面老師要宣布結果了,今天的最佳優(yōu)秀獎是組。最佳創(chuàng)意獎是組。最佳顏色搭配獎是組。
    師:請得獎的小組長代表小組上臺領獎。師:你們的吊飾制作的很精美,圖案別致。師:你們的花瓶制作的精巧,很有創(chuàng)意。
    師:你們組做的裝飾畫,顏色對比強烈。內容豐富。
    其他組頒發(fā)鼓勵獎,你們的作品也很精彩。讓我們再為我們的成就鼓鼓掌吧?。ㄉ恼疲?。
    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作,發(fā)現每件作品閃光點,從實際出發(fā)評價。
    (四)拓展延伸。
    老師還有個小小的問題,剪紙的碎片你可以用來做什么?同學們,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運用剪紙對稱形的方法裝飾生活中的物品,這讓老師覺得很欣慰!剪紙是我們的民間藝術,我們是龍的傳人,應發(fā)揚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將剪紙藝術發(fā)揚光大。老師希望你們能在課余時間里勤于學習、汲取知識、多出成果,長大以后成為一名真正出色的設計師!
    2、巧用對稱形折畫剪展開。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八
    1、用一組較有方向性的線條來表現雨滴。
    2、回憶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將他們表現出來。
    本課其實是在上一節(jié)基礎上進一步表現線條,(不規(guī)則的點線練習)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現淅瀝的小雨。
    (1)教師要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觀察雨中人物、景物、動物的特征。
    (2)教師、學生共同準備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師搜集一些有關雨景的照片、錄像。
    用噴壺向打開的雨傘上灑水,引導學生聽雨聲、觀察雨水順著傘流下的樣子;向裝有水的水盆里灑水,引導學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樣子;向花盆里灑水,看泥土淋雨后顏色的變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與眾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師在適當時機出示相應圖片、錄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2)建議學生將向要表現的主體畫在畫面的顯著位置,而且要畫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與主體有關的背景。添加背景時,教師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如:雨傘將人頭遮住一部分。鼓勵學生將畫面自認為最滿意的部分或自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用彩紙剪貼、色紙畫等形式表現畫面。
    鼓勵學生回家嘗試在深色的紙上用銀色中性筆畫出雨滴的樣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傘邊上,轉動傘,感受下雨的情景。
    1、是否表現出了下雨的主題。
    2、是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表現雨景。
    3、能否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在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人們的反應時,我請一位學生上來學學下雨刮風時的各種聲音,另一位學生拿著雨傘配合著聲音表演風雨中行走的困難。學生們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通過觀看,發(fā)現了在雨中走路的樣子與平時的不同之處,在繪畫時自覺地將之表現了出來。回憶以往教學時教師反復強調,學生卻不能準確表現人物動態(tài)的情況,我深切體會到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帶來的好處。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九
    1、引導學生經理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的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顯示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師準備食物投影、10的卡片、點子圖、小棒;學生準備學具盒
    一、復習引入:復習已學過的數,比9大一的數是10。
    1、談話引入;師:我們已經學習了0~9的數,我們不僅能夠正確的數這些數,還能讀寫,知道他們的大小和組成。那么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
    2、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認識10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抽象出數字10。
    師:圖書同學們在干什么?大家數一數一共去了幾個同學?老師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嗎?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介紹你數的方法。(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幾個幾個數,發(fā)現只要有次序,不遺漏重復數的結果都是10)
    (2)數一數:
    從學具盒中數出數量是10的任意一種學具。
    教師示范數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問:這一捆里有幾個1根?也就是幾根?使學生明確10個一是1個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10來表示。
    (3)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師出示點子圖??磿系挠嫈灯鞯膱D,讓學生感受9顆后面再加一顆就是10顆。
    看書上的直尺圖,你能說出10以內的數的順序嗎?
    引導學生小結:明確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數的順序,讓學生把直尺上的數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數軸,明確10以內的`數序。填空:書上p67頁,第1、2兩題。反饋第1題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第2題呢。
    (4)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比較9和10
    除了9以外,還有哪些數比10???10比哪些數大?你是怎么想的?
    (5)區(qū)別10和第10
    自己畫一畫表示10的物體:畫o,畫好后請同桌同學數一數校對。師拿出學生剛才畫的圓oooooooooo,給左起第10個o畫上黑色和右起第10個o畫上紅色。
    (6)10的書寫:教師范寫一學生練習,說說寫10與以前寫的數有什么特別?
    三、10的組成
    1、10的組成
    (1)同桌合作,學習10的組成,一個分,另一個記錄。歸納10的組成。
    (2)10的組成有幾種?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記住它們?可用手指強化記憶
    2、練習鞏固:
    (1)擊掌組成10
    (2)說數組成10
    (3)連線:p65做一做
    (4)10的組成和分解的運用如套圈活動:練習九第3題
    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又增長了什么本領?
    五、課后小記: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xié)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后寫成了尖尖的。如,問題在于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
    1、知道可以借助廢舊報紙進行再利用,了解用報紙剪紙條的具體方法。
    2、能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探索報紙紙條的多種剪法,如,直線剪、彎曲剪、螺旋剪等。(活動重點)。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游戲活動的快樂。(活動難點)。
    報紙、剪刀、圖片、望遠鏡。
    一、問題導入,引出活動主題。
    (1)聽《賣報歌》音樂進教室。
    二、動手操作,初步探索報紙玩法。
    (1)教師借助大屏幕出示望遠鏡的圖片,并向提問:這是什么?你能用報紙做成望遠鏡嗎?引發(fā)幼兒動手探索。
    (2)提問:你能用同一張報紙把望遠鏡做的比剛才長嗎?請幼兒想辦法能把望遠鏡做的比剛才長。
    三、幼兒探索用報紙剪紙條的多種剪法。
    (1)幼兒第一次剪紙條。
    師:“現在我有點餓了,想讓你們幫我做面條,你們能把報紙做成面條嗎?”把幼兒剪的紙條貼在黑板上。
    (2)幼兒第二次剪紙條。
    師:我們能不能把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不斷掉呢?把幼兒剪的紙條貼在黑板上。
    把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出來的紙條長。
    (3)幼兒第三次剪紙條。
    師:剛才我們用連著剪的方法剪出了比這黑板上還要長的紙條,那你們想想能不能用連著剪的方法剪出了比現在更長的紙條呢?鼓勵幼兒把上下來回剪的紙條、螺旋剪的紙條貼在黑板上。
    上下來回剪的紙條、螺旋剪的紙條很長。
    四、成果展示,教師總結結束。
    (1)請幼兒展示今天用報紙制作出的不同面條,教師鼓勵、肯定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想象力。
    (2)教師帶領幼兒整理玩教具、收拾桌子。
    請幼兒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思考,過期的報紙除了可以剪紙條、做面條,還可以用它們來做什么呢?下次課的時候再一起交流討論。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領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妙處。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
    2、體會文藝性說明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導語:
    1、學生猜謎:(課件展示)謎一:“小小諸葛亮,穩(wěn)坐中軍帳;布下八卦陣,捉拿飛來將?!敝i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謎三:“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里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BR>    大家說說,你是根據什么把謎底給猜出來的呢?
    (引導得出結論:根據謎語中講的特點以及自己平時的觀察)。
    對,介紹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綠色蟈蟈》,看看他是如何發(fā)現蟈蟈特點的,他又是如何來介紹蟈蟈這些特點的。
    2、板書課題:綠色蟈蟈(法)法布爾。
    3、提問: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亨利.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huán)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
    《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后編寫成書。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譽滿全球,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蟲記》作者被當時法國與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chuàng)導人”。文學界尊稱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昆蟲記》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出版。他被譽為“昆蟲詩人”,我國也翻譯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師生朗讀全文。
    三、
    整體感知。
    問: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四、教學具體過程。
    1、學生找出文章中最讓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fā)言。一般,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五自然段,認為蟈蟈捕蟬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食性,還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叫聲。)。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二
    1、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對身邊最常見的生活學習用品的思考、討論,相互啟發(fā)擴大經驗范圍,了解這些用品的實用性、功能性。在欣賞、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由最初對設計的表象描述,自主進入到與設計內在表現語言的對話,在探究中懂得設計藝術需要創(chuàng)意,而創(chuàng)意的形成需要想象。
    2、教師引導學生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出發(fā),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自我情感體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需要設計藝術,生活離不開設計藝術的內涵。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情感性的體驗,不僅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教學的創(chuàng)造目標的實現,而且更有利于《美術課程標準》“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到身邊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設計的世界,認識設計的基本知識,即造型、色彩、材質、功能等。
    過程與方法:能夠對作品從以上幾個知識點綜合運用過去學習的美術知識(冷暖色、對比、協(xié)調等)進行描述,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美妙的多彩世界來自人們精心的設計,優(yōu)秀的設計會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更精彩,只有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體會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樂趣,才會有好的設計。每個人都應該有意識的去設計身邊的物品,只有善于觀察、思考、想象才會有好的設計。
    1、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身邊充滿了設計”。
    2、學生能夠從物品的造型、色彩、材質、功能上描述并以個人的觀點描述。
    3、能將本課所學的設計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提高學生的設計意識,能將實用功能與造型色彩有意識的結合。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21世紀什么最金貴?——人才。
    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jié)培養(yǎng)設計師的課?!磉叺脑O計。
    二、新授。
    1.你知道什么是設計嗎?你知道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設計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簡單地說: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chuàng)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
    2.感受設計設計蔓延在生活之中,同時給生活帶來了很美的視覺享受,當你還來不及去注意它的時候它已經悄悄地在改變你的生活了,一個很出色的設計,將會推動生活的進步,引導著生活邁向簡便、合理化、科學化與藝術化。所以說好的設計始終是在引導和改變生活。
    3.了解設計的目的。
    我們已經知道: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創(chuàng)作行為,滿足人們的生活、生理需求以及審美需要。如果你是設計師那你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什么?它又是怎樣滿足人們的需要的。(寫在問卷紙上)。
    將學生的答案貼在黑板上歸納:實用、造型新穎、外觀美觀……。
    實用是最基本的,但一個好的設計可以滿足人們的多個要求。
    分析:燈、垃圾桶、書包、椅子(兩層圖片,第二層是對比,)。
    基礎設計能滿足人們實用的需要,優(yōu)秀的設計能滿足人們的多個不同的需要。
    4.拿出自己帶來的沒有設計感的物品。
    介紹給同學,分析說出它的設計目的。
    5.再來看幾張圖片。
    發(fā)型設計、概念汽車。
    杰出的設計是能夠體現出設計師獨特的設計靈感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
    6.山寨設計剽竊別人的設計,沒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
    三、布置作業(yè)。
    今天課上在每一位同學的心里都已經扎下了一顆設計的種子,回去后可以繼續(xù)培育澆灌它,讓它生根發(fā)芽。
    用今天學到的設計理念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練習。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三
    1、認知目標
    正確理解乘方、冪、指數、底數等概念,在現實背景中理解有理數乘方的意義,會進行有理數乘方的運算。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乘方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進行乘方運算。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靈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1、教學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乘方運算法則。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乘方、底數、指數的概念,并合理運算,
    3、教學關鍵:弄清底數、指數、冪等概念,區(qū)分-an與(-a)n的意義。
    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結構以及思維活動特點,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法,聯(lián)想比較、發(fā)現教學法,設疑思考法,逐步滲透法和師生交流相結合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章我們主要學習了有理數的計算,其實有理數的計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一種游戲叫“算24點”,它是一種常見的撲克牌游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那我們現在約定撲克牌中黑色數字為正,紅色數字為負,每次抽取4張,用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使結果為24。
    師:假如我現在抽取的是黑3紅3黑4紅5(幻燈片放映圖片)如何算24?
    師:如果四張都是3呢?
    生答:-3-3×3×(-3)=333324
    師:現在老師把撲克牌拿掉一張紅3,變成2個黑3,1個紅3,大家有辦法湊成24嗎?
    生:思考幾分鐘后,有同學會想出33(3)的答案
    師:觀察這個式子,有我們以前學過的3次方運算,那它是不是乘法運算?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種乘方運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運算都是乘法運算,它與乘法運算又有怎樣的關系?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有理數的乘方”,相信學過之后,對你解決心中的疑問會有很大的幫助。(自然引入新課)
    2、動手實踐,共同探索乘方的定義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進行對折,再對折
    問題:(1)對折一次有幾層?2
    (2)對折二次有幾層?224
    (3)對折三次有幾層?2228
    (4)對折四次有幾層?222216
    師:一直對折下去,你會發(fā)現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師:請同學們猜想:對折20次有幾層?怎樣去列式?
    生:20個2相乘
    師:寫起來很麻煩,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空間,有沒有簡單記法?
    簡記:222324
    師:請同學們總結對折n次有幾層?可以簡記為什么?
    2×2×2×2×2
    n個2
    生:可簡記為:2n
    aaa?師:猜想:a生:an
    n個a
    師:怎樣讀呢?生:讀作a的n次方
    的因數),n叫做指數(相同因數的個數)。
    注意:乘方是一種運算,冪是乘方運算的結果??醋魇堑拇畏降慕Y果時,也可讀作的次冪。小試牛刀:
    練習一:把下列各式寫成乘方運算的形式:
    6×6×6=(-3)(-3)(-3)(-3)=
    2.1×2.1×2.1×2.1×2.1=1
    21
    21
    21
    21
    21
    2=
    543431126
    3.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乘方運算的性質
    師:我們在進行有理數乘法計算的時候,要先確定積的符號,然后再把絕對值相乘。我們知道乘方是一種特殊的乘法運算,那對于乘方運算的結果如何來確定積的符號呢?用幻燈片出示表格,計算后,請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總結。(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從底數和指數兩方面進行考慮)
    教師再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師生總結: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
    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為0。
    (-3)15;(-5)8;(-7)6;(-10)25;123;(-16)9
    例1:計算(教師板演一題后請學生板演)
    (1)26(5)62
    (2)73
    44(3)(3)(6)3
    33(4)(4)(7)4
    比一比:(1)與(5)一樣嗎?(3)與(6)一樣嗎?(4)與(7)一樣嗎?
    小結:一定要先找出底數和指數,確定符號后再去計算。
    比一比:(2)與(3)一樣嗎?(4)與(5)一樣嗎?
    總結:負數和分數的乘方書寫時,一定要把整個負數和分數用小括號括起來。
    5、課外探究
    一張紙厚度為0.05mm,把它連續(xù)對折30次后厚度將是珠峰的30倍。試著去計算一下,這句話對不對。
    6、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運算,所謂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數是相同的;
    特別提醒:底數為負數和分數時,一定要用括號把負數和分數括起來
    2
    3、進行乘方運算應先定符號后計算,要確定符號要先確定底數和指數。
    7、作業(yè)布置:習題2.6第1、2題;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四
    系別班級:姓名學號:
    花卉裝飾畫。
    教材分析:
    《花卉裝飾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教版)第14冊第3課,本課的設計以“花”的造型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通過大膽暢想和表現的方法,采用概括、歸納和夸張的手法,設計繪制出美麗的花卉裝飾畫。培養(yǎng)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多角度認識和變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間。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一方面他們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占有相對優(yōu)勢。通過觀察和引導,能夠對事物本質特征有一定認識。能夠獨立思維和完成一定的任務。教學思路:
    通過播放花卉幻燈片,引起學生對花卉裝飾畫的興趣,以視頻的方式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探究花卉裝飾畫的特點和形式,能夠獨立完成一幅花卉裝飾畫。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夠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知道花卉裝飾畫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歸納和夸張。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自己設計、繪制的裝飾畫,美化生活空2間。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夠大膽暢想和表現,抒發(f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運用裝飾畫的基本手法對花卉進行取舍、夸張和變形。教學難點:嘗試用夸張、變形、手法設計花卉裝飾畫課時:1課時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花卉圖案。
    學具準備:鉛筆、水粉顏色、水粉筆等色彩用具、花紙。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五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運用觀察法比較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3、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二、活動準備:
    2、課件:蘋果園景色。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難點: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感知蘋果的不同特征。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四、活動過程:
    1、導入:(開車去果園)“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今天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寶寶們,你們想去嗎?好,那我們就出發(fā)吧?!?音樂起)。
    2、“果園到了???多美呀!瞧!好多的蘋果掛在樹上呢,聞起來好香啊。寶寶們,想不想摘下來嘗一嘗呢?”
    a(出示可操作的蘋果樹)教師示范摘果子。念兒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b請幼兒摘蘋果(安老師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點數,并說出總數。)要求幼兒用食指從左到右有順序的點數。
    c請個別幼兒學習點數(糾正數錯的幼兒)。
    3、區(qū)別蘋果顏色、大小,并分類擺放“大家看,老師這里也有四個蘋果,它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師拿來一個不大不小的筐。我們把顏色一樣的放在這個筐里,該怎么放呢?”
    a請小朋友說一說。
    b大家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c個別幼兒操作錯誤的,教師加以糾正。
    4、“小朋友們真棒!剛才我們是按顏色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么來分呢?”
    a引導大家按大小不同來分。(幼兒操作)。
    b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來看一看,再進行糾正。
    (大蘋果放在大筐里、小蘋果放在小筐里)c分組放蘋果,教師檢查4、送蘋果:
    “我們今天摘了這么多蘋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綠的。好厲害啊!你想把這些蘋果送給誰呢?”(幼兒自由講述)“好啊,蘋果可以送給好朋友,可以送給托班的弟弟、妹妹,還可以送給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現在我們一起坐上汽車送蘋果去吧!”(音樂起)活動結束。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篇十六
    案例背景。
    信息化小學美術教學是時代的需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知識經濟的來臨,呼喚著教育必須創(chuàng)新和深刻的變革?,F在教學是以學為中心的課堂。在美術教學應用中,將信息化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去。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去學,在實踐中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在上《手形的聯(lián)想》一課中,我在處理教材時運用信息化教育理念,利用學生的視覺沖擊和故事的情感熏陶和審美情趣有機統(tǒng)一。使學生在情感上得以升華,并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我在這節(jié)課上嘗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有興趣的自主性學習,改變過去美術教學中注重技能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課前準備為了能上好《手形的聯(lián)想》一課,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關于手影游戲的視頻,準備了幾張自己畫的范畫和課件,讓同學們準備了油畫棒,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導入通過手影,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手影游戲(這一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把學生帶入一個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二、嘗試與交流。
    1、組織學生體驗,展開聯(lián)想:一起動動手指,看看你的手形像什么?鼓勵學業(yè)生相互啟發(fā),找出手形中的有趣形象。播放一段手形游戲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手形可以創(chuàng)造很多形象。
    2、請學生上臺做手形。(在展示臺上學生進行描繪手形,讓臺下的同學直觀的看他進行的每一步。)。
    3、老師示范描畫手形。(教師進行示范時,一步一步的講清每一個動作要點。)提示:線條要流暢,運筆不要過快,盡量不要把記號筆描畫到自己的手上。
    4、學生練習描畫手形,交流感受。
    三、聯(lián)想與創(chuàng)作。
    1、分析、討論手形的組合。小結:手形的變化和組合都能創(chuàng)造出很美的畫面。
    2、課件展示一些手形和其他畫面組合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畫面,自己創(chuàng)意新的東西到自己的繪畫中去。)。
    3.色彩的表現:運用接色法產生漸變,形成豐富的效果。
    4、討論作畫步驟,相互啟發(fā)完成畫面。
    四、展示與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yè),并進行交流評價(展示臺上進行)自評:說說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喜歡的部分互評:找找同學作品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評價內容:、手形的聯(lián)想獨特,添加有創(chuàng)意畫面飽滿,有變化色彩鮮艷。
    3、教師小結:肯定學生作業(yè)的創(chuàng)意性思維,和獨特的表現力。
    課后反思。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一切直觀的東西,都會讓學生更加了解其中美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播放視頻、圖片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以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使美術課與其他學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選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讓學生輕松參與。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通過玩手、畫手,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地中翱翔。在繪畫與創(chuàng)作中,享受造型的樂趣,在表現中學習最基本的美術技巧,在樂中學,在學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