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案能夠提高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案的設計要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任務,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有序和連貫。通過閱讀教案范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改變,以及課堂教學的效果評價。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詞語的情味,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感受詩人與好友的深情厚誼;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咀嚼和體悟重點字詞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準備】。
制作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
搜集送別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有一首曲子叫《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這首曲子是后人根據(jù)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
(設計理念:人的情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依賴于一定的情境,兒童更是如此。優(yōu)美、有些淡淡哀傷的古箏獨奏《陽關三疊》,幫助學生架起想像的橋梁,將學生帶到了幾前年的渭城。入境,為理解古詩奠定基礎。)。
(點評:新課程倡導,教學中老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此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為學生展示古典樂曲《陽關三疊》,首先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誘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機環(huán)境。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要求的情景,為學生提示了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理解詩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讀準“朝”“舍”“更”的讀音。
3、引導學生理解“浥”“更盡”等字、詞的意思。
(設計理念: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為深入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點評:“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這一提問非常必要。的確,學生的閱讀思維是看到信息后,信息馬上會觸動其思維,即可就會產(chǎn)生“這寫的是什么呢?”的疑問,有疑問就有思考。老師此時提問,給學生提供發(fā)表感知課題、分析問題、交流逐步思維收獲的機會,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也是了解學情、展開后面繼續(xù)學習的前提,更是引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時要產(chǎn)生問題的意識的需要。)。
三、感悟“柳”“酒”中蘊涵的情意。
1、渭城這里的景色怎樣,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
2、指導感情朗讀。
3、體會“柳”的寓意:一個柳字,你能讀懂詩人的情嗎?帶著這種情懷,再來讀詩句。
4、拓展關于“酒”的詩句,理解“酒”中蘊涵的情。
寫話練習:相聚的日子,他們曾————————。
5、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6、感情朗讀。
(點評:文中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扒椤币俊跋蟆比ワ@。老師緊緊抓住“柳”“酒”這一“詩象”,感悟古詩。將古詩化為畫面:青青碧柳里詩人怎樣的難舍難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樣的其樂融融?由此來體會兩人深深的情誼。,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華。
1、拓展:“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睆倪@首詩中體會什么?對比想象安西與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讀。
3、結(jié)合詩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體會別后的思念。
4、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引入王維《送間司直赴西安》幫助學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將要面臨的艱難險阻,感受王維對好友離鄉(xiāng)背井的牽掛、憂慮;引入王維的《山中送別》幫助學生理解王維對好友的無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學習帶動多首詩的學習,以多首詩的補充促進一首詩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五、拓展延伸。
學生背誦課前搜集的其它送別詩。
(設計理念:優(yōu)秀古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們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形式。優(yōu)秀古詩文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語言,中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離別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摯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環(huán)節(jié)旨在以一篇的學習帶動多篇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情感的遷移。)。
(點評:1、在學生讀、品、賞、背本節(jié)課所學古詩基礎上,老師相機引出了“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睂W生帶入到另一個境界,通過對比,更深地體會元二的好友對元二的不舍和擔憂,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意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2、后面開放性的拓展,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放入到我們國家特有的古詩詞傳統(tǒng)文化中,使學生課堂的學習成為了置身教室而心飛揚,一詩切入而領略浩瀚詩的海洋。)。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二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zhuǎn)為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注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jīng)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1第一學時評論(0)新設計。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王維送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說:出使)出使哪兒?(生說: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于王維你了解多少?(結(jié)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了解,然后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jīng)有所了解,現(xiàn)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愿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后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么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為什么?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匯報,師相機評價:
生1、因為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為他們要離別了,大家舍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啊?。?。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為他們想著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diào)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后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安西)。
2、要經(jīng)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敃r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匯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ㄕ娌焕⑹呛门笥眩?。
生2:元二你一走,什么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干糧和水。(多么無微不至的關懷?。。?。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后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生說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叭碎g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xiàn)離別之情吧!(學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搜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唐王維。
王維送元二。
情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三
感受古詩意境。
幻燈片、錄音磁帶。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老師想和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遠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請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師一下子擁有了這么多好朋友,真高興。
你們想聽聽么?
1、聽錄音范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場雨,洗滌干凈了整個城市,連輕輕飛揚的塵土都不見了。旅店邊的柳樹都換上了清新的綠色。勸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陽關去安西就沒有知己了。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注意題目的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開去別的地方了,你會和他說些什么?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四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端驮拱参鳌肥鞘⑻浦娙?、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咱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里?繼續(xù)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借助工具書了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么啰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qū)W生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huán)節(jié)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么美麗古詩,咱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范后)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后)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ㄕ故疽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huán)節(jié)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jīng)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生:想。
師:怎么吟誦呢?(教師示范)。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我們稱它為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在普通話里面有四種聲調(diào),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著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么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為仄短。(范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里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后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xiàn)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為“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里。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fā),做適當?shù)募臃ǎ谝髡b上下工夫,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huán)節(jié)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干凈。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fā)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仿佛籠罩著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里,須發(fā)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請看——。
(課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陜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yè),我在這里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chuàng)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xiāng),凄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為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為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舍的心里,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xiàn)《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jié)合下面的注解,吟誦吟誦!
生:勸君再上一節(jié)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師:創(chuàng)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chuàng)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五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課時。
2.教學準備。
3.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F(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xiàn)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jié):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磸驼b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書包范文小編精心為小伙伴們分享了小學語文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優(yōu)秀3篇】,希望能夠為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參考。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課時。
2、教學準備。
3、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xiàn)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jié):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磸驼b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七
一天清晨,渭城這個漂亮的地方下著蒙蒙的小雨,濕潤了輕輕的塵土,這個時候,王維正在送他的老朋友元二。
到了旅店,旅店旁的一棵棵柳樹,被雨水沖過,顯得更加蒼翠欲滴了,這時候,王維可能在想:這一家的酒一定差不了,我和我的老朋友就在這個旅店吧。我一定忘不了我這個老朋友元二,元二一定也忘不了我這個老朋友。進去后,吃著吃著,元二把一杯酒喝完后,王維說:元二,我勸你,再喝一杯酒吧?我相信這里的酒很好喝,我要是不喝,等你走了,就再也沒有對你這么深厚感情的朋友了,再說了,去的路上的泥很多,也有很多壞人,我很不放心你。
元二聽了王維的話,不話可說了,眼睛里面好像都流出了深厚的眼淚,只聽他說:行,我喝了這一杯醇香的好酒,我不會再忘記你了。喝完后,王維又讓他的老朋友元二,喝了一杯酒,元二喝了,又喝了一杯。喝完后,王維把他的老朋友元二送走了。
這就是我的創(chuàng)意,很好吧!做可樂雞翅。
今天,媽媽告訴我說:文思老師叫你學習做某道菜或飯的做法,你想做哪道菜或飯呢?我想了想說:我最喜歡吃可樂雞翅,那我就做可樂雞翅吧!
奶奶從菜市場買來雞翅,再從小店里買一瓶可樂,然后回來,準備其它材料。奶奶從櫥柜里拿出油、蔥花、鹽,還有老抽。我先把鍋里的水接一半,再把雞翅放在鍋里,點火。如果有很多泡沫的話,就把水倒掉,把水開得小小的,把雞翅洗干凈。
把油倒在鍋里,把蔥花切一切,也放到鍋里,接著炒一炒,翻一翻,這才把老抽和可樂放在鍋里。然后再炒一炒,大約15到20分鐘,我感覺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向我吹來。我用筷子戳一下,里面鮮嫩的肉已經(jīng)熟了。我趕快拿盤子把可樂雞翅裝到里面。
我把盤子放到桌上,這時才開始品嘗我做的可樂雞翅。我剛吃第一口,感覺我活在地獄,因為我炒雞翅的時候沒有放鹽。我立刻挖了一勺鹽放到鍋里,再把雞翅裝到盤子里。但是我真的很喜歡我做的可樂雞翅!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八
詩歌以凝練的語言記錄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因此,詩歌中常留下空白之處,給人想象的時空。
想象并非憑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詩中語言想象成一幅幅現(xiàn)實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種味。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做到品讀詩句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兩句時,我邊朗讀邊讓學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初讀古詩后,就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與后面安西的滿目凄涼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猜想學生在理解安西會遇到困難,于是我就補充安西的圖片:漫天黃沙、一望無際的沙漠、荒蕪人煙。
讀《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想象詩人與元二是怎樣進行分別的。
在一次次渲染離別時的愁緒,學生的情感漸漸地達到了高潮,有幾個孩子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到那份濃濃的離別之情了。
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教學中的朗讀方式應多樣,多讓孩子嘗試。如教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嘗試讀讀,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比老師大多了,這也是他們年齡的特點,再聽老師讀,語言的設計是“你們讀得比我小學時候好多了,想聽老師朗讀嗎”,這樣問,既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怎樣才能讀好古詩,不妨像老師學習一下”。教學水到渠成。像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才能啟迪學生讀書的欲望和思維方式,“原來生活中、學習中許許多多的問題也像朗讀評價一樣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解答”。
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組討論交流,沒有給足學生說的時間,小組合作有些走過場。另外,當學生讀不好時,要再給他機會和指導,讓他自信地坐下,這一點今后教學中也要注意。
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jié)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虼?,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九
《送元二使安西》是《積累、運用五》第一題讀讀背背局部的內(nèi)容。教材的要求是會背誦古詩,至于謄寫和大致理解詩意也不在要求之列。這首詩我以前已經(jīng)帶領同學背過,所以,再指導背誦這首詩已經(jīng)不是我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學這首詩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就我班同學背誦古詩的數(shù)量而言,假如他們能把詩中的生字全達到會認,那么,多數(shù)同學不但小學階段的字應該已經(jīng)全部會認,中學階段也應該認了不少。所以,在復習古詩的同時,檢查他們的識字能力,應為教學的重點之一。
背詩的目的是感受詩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養(yǎng),學習運用。因此,要求小朋友在會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詩意,成了我教學的又一重點。
小朋友們背誦王維的詩已經(jīng)不少。如何在學習本詩的同時鞏固加深對其他詩的印象,也是我教學中應該考慮的。
在歸類理解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概括詩風的環(huán)節(jié)。雖然不夠詳細、全面,但通過學習,讓同學初步感受王詩的風格,必將有助于他們加深對詩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慮,我?guī)ьI同學對王維的詩進行了研究性學習。
王維的詩,我們已經(jīng)背過幾篇了。下面我寫幾個他詩中的字考考你們,看你們認識嗎?(渭、悒)。局部學困生不認識)。因此,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必需要認識生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認真朗讀,記住字形,在把詩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背誦。
讓同學朗讀后試著說詩的意思。(經(jīng)過局部同學一個詞一個詞的理解,加上老師對“元二”、“安西”、“渭城”、“悒”、“陽關”等詞的解釋,同學們弄懂了這首詩的意思。)
1、指名同學領背王維的詩。一個同學領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雜詩》、《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八首。
2、選擇王維寫景的詩背誦。
同學們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五首。
3、理解前四首詩的詩意。
同桌先一首詩一首詩的交流詩的意思,然后分別指名試說。(多叫幾個同學)
1、合上眼睛,邊背誦王維五首寫景的詩,邊想象畫面。背完后談自身的感受。
2、通過老師指導,得出王詩的風格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任選王維五首寫景詩中的一首,根據(jù)自身對詩的理解,回家畫一幅畫,并在反面用鉛筆題詩。明天課前同桌根據(jù)畫的內(nèi)容,猜想所畫的詩,并點評是否畫出了詩意,不當之后加以糾正。
教材要求的內(nèi)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些老師可能會說,為了《積累、運用》上的一首詩,何必浪費那么多時間?對此,我有不同的觀點。課本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同學引向課堂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只要能夠讓小朋友們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并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覺得都值。再說,背誦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學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導同學對詩的鞏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同學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我覺得在這方面多花點兒時間值。所以,進行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詩改寫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我和元二一起來到了渭城,元二是奉朝廷指令在安西當官,現(xiàn)在就準備前往安西的這時早上,這時下著毛毛細雨,這毛毛細雨濕潤了大地上淡淡的塵土,在毛毛細雨中看客舍旁的柳樹,柳樹長出來的柳條綠的出奇,顯得格外的美麗,我傷心的說:“元二兄,你一定要記住,我王維是你最好得好朋友,元二,不要老是想著我,這樣會讓你辦公事分心的,我們是好兄弟,心與心是連在一起的,認真做事”
元二站以來,拿起酒杯,喝了一杯酒,眼睛里含著眼淚,吞吞吐吐的說:“王維兄,我們在一起這么久,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現(xiàn)在馬上要離開了,還真是很舍不得,可是我如果不去的話,安西那里就會亂成一團糟?!?BR> 元二又大聲說道:“王維兄!我們都是性格豪放有志氣的人,我有一定的信心管好那里的!”
我神氣十足的說:“對,沒錯,我也相信你,不過我也以后我們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見面,元二,我知道我們已經(jīng)喝了很多久了,不過,我還是請你這最后的一杯離別之酒!”
元二以洪亮的聲音回答道:“好的沒問題!”于是元二拿起酒一口酒喝完了,元二跟我道了別,就傷心的離開了。
元二走后,我實在舍不得元二,于是就寫下了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以表達思念元二之情!
渭城早上的雨把地上的塵土都弄濕了,此時詩人王維正在和最好的朋友元二告別。他們互相都很舍不得,看著賓館旁邊的柳樹葉子都染得很新很綠,禁不住想起以前的快樂時光。元二啊,我們以前在一起玩的時候多開心,想不到現(xiàn)在卻要離別了。嗨呀,現(xiàn)在國家大旱,祖國有難,我們做官也是為了國家啊可惜安西那么遠,我們什么時候才可以想見?元二悲哀得回答:離這里幾千里遠,走馬都很長時間了。王維說: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二十多年了。元二你考狀元做了官,那個地方可遠哪。
嗨,對。元二做出無所謂的表情,其實是在掩飾依依不舍?;噬蠎摃o我一點兒時間的,和親戚、朋友告別。我也這么想。時間已近中午,早晨被露珠和雨滴染得淺綠的柳樹漸漸變成了翠綠色,王維和元二頭頂上的太陽也十分耀眼,仿佛在一跳一跳得閃著光。元二,安西離這里好遠。文成公主到西藏就走了半年,那樣我們通信都不容易了!唉,是啊。等我到了安西,互相的情況也不知曉了??!對的,這一次離別,說不定就再也見不到了呢??刹皇茄?,我們都說過多少話了?邊說,王維往旁邊精致的日晷望了過去,八點三十分。
元二,你早點出門去不好嗎?萬一路上耽誤了什么,不就晚了。十點到陽關,再快的馬也飛不過去,除非你和你的妻子都會帶著行李飛過去。元二想:王兄以前沒有這樣呀,今天怎么這樣管我?正在他想的時候,王維說:元二呀,這次不是我多管閑事,只是我真的很擔心你能否在很多年后安全得回到故鄉(xiāng)?我怎么知道,可我愿意為國家出一份力。我也要爭?。『鋈?,送別的悲傷氣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為國家出份力的爭論比賽。元二和王維之后又喝了一杯一杯酒,他們互相都很舍不得。元二終于下了狠心決定提起馬離開。他一扯韁繩,揮著手說:王維,再見!說著,他走了。王維呆立在原地,僵持著。他提起衣角沖向元二,勸他喝了最后一杯祝福酒,元二一仰頭,喝完了。元兄,你出了陽關就沒有好朋友了吧?是啊。盡管他們都很傷心,可是王維和元二最終還是告別了。
看著元二遠去的身影,聽著馬蹄的噠噠聲,王維無比傷心。也許是因為王維的祝福酒,元二和妻子都順利到達了安西,而王維也寫成了這首著名的詩。
柳樹旁有一家旅店,客人們都還在酣睡,卻早已有人在此飲酒。他們,便是王維和元二。
桌上有幾碟小菜和空酒壺,可見,他們已經(jīng)喝了不少。只見王維抿了一口酒,蹙著眉說:“元兄,為何走得這般早?何不多留幾日?”
“王兄說笑了,皇上下旨,我怎能不從?”
“這倒也是。只怕是你走后,就再也無人與我一起共賞美景、吟詩作賦了。”王維苦笑著搖了搖頭。
“王兄這是何話?以王兄的才能,除了我,又怎會無其他好友呢?”
王維默不作聲,只是向元二敬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將口中的話咽了下去。
“元兄,此次前去安西,路途遙遠,甚是要注意安全,莫要著了途中那些山匪的道。到了那兒,莫心急,你人生地不熟的,先找到地方安居,凡事與他們好生商量商量……”
“這是自然,等到了那兒元某定會給王兄報信兒的?!贝蹙S說完,元二這番話算是兩人之間的約定了。
“來!你為兄弟二人再喝一杯!”王維先行一步喝完,元二不好拒絕,只得再次喝了下去。
這時,一個小廝走了走了進來,恭敬地對元二說:“大人,馬車已備好,我們該啟程了?!甭犕?,元二對王維鞠了一躬:“王兄,我該走了。”王維并未直接說什么,而是倒了兩杯酒,把其中一杯遞給了元二,元二剛想推卻,王維連忙打斷了他:“元兄,喝下這一杯吧,畢竟這一別也不知還要多久才能相見,等你到了那里,就見不到對方了?!甭牭竭@話,元二也不多說,接過酒一飲而盡,然后徑直走了出去,上了馬車。
王維跟在馬車后面,元二上車時對他說了一句:“王兄,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還請留步!”王維只好目送著馬車遠行。
看見周圍的景色,感受著綿綿細雨,他不禁吟了一首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BR>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一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中的朗讀方式應多樣,多讓孩子嘗試。如教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嘗試讀讀,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比老師大多了,這也是他們年齡的特點,再聽老師讀,語言的設計是“你們讀得比我小學時候好多了,想聽老師朗讀嗎”,這樣問,既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怎樣才能讀好古詩,不妨像老師學習一下”。教學水到渠成。像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才能啟迪學生讀書的欲望和思維方式,“原來生活中、學習中許許多多的問題也像朗讀評價一樣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jié)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虼?,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二
1,“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內(nèi)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答:不僅有依依惜別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境細心體察,包含一路珍重殷殷祝福。
答:因為有“朝雨”,道路才顯得潔凈、清爽,客舍、楊柳也別具清新風貌。從而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明朗圖景。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三
上周,我執(zhí)教了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維為辭別朋友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的借別筵講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心和祝福。
現(xiàn)結(jié)合自己課后的反思和各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做以下反思,希望能夠改進教學,提高自己。
首先,在本節(jié)課上,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講的太多,占用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受限,所以學生在感悟“詩中情”時沒有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其次,對詩句的節(jié)奏指導不夠。雖然在課件上展示了課題以及全詩的節(jié)奏,但是學生在讀完后有讀錯的地方?jīng)]有及時糾正,而且韻律沒有讀出來,部分學生的前后鼻音區(qū)分不清楚,沒有及時糾正。應該有老師范讀或視頻范讀。
第三,提出的問題表述不清楚,不夠明確,對問題沒有引導。每個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都要精心設計,并且對問題要有一定預設,在學生回答時一步步引導,結(jié)論要從學生的口中得知,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
第四,在引導學生理解借景抒情這種寫法時,沒有抓住王維對元二說的話來引導。在開始讀詩時要抓住三個層次,從“詩中畫”到“詩中情”,一步步引導,直到學生理解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寫法。
第五,課堂由細節(jié)構(gòu)成,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了,整個課堂就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上,很多細節(jié)沒有處理好,導致整堂課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六,在看了教學錄像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態(tài)不是很自然,站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生的目光交流比較少,一直在關注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完成,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本節(jié)課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四
小學語文在古詩的教學中,由于時間、歷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讓學生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及感悟詩人的情感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起來就顯得很吃力,學生感覺很枯燥,例如以前我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20課《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由于這首詩所描述的生活背景是遙遠的古代,元二被貶到安西去當官,那時交通不便,通訊不發(fā)達,從渭城到安西距離遙遠,騎馬都得走上半年,也不能通過打電話以解相思之苦。所以分別時詩人對元二依依不舍,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墒呛⒆觽兩钤诮煌ū憷?、信息發(fā)達的年代,根本無法理解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的情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被動,課堂效果很差。于是,我在上學期教學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情,課前我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作業(yè):
1.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王維。
2.學生反復讀詩,并讓他們找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3.讓學生查閱關于渭城、安西、陽關之間的距離以及各地的條件。
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在課堂上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由讀到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借助課前預習的知識品味到古詩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們感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元二依依惜別之情?!蔽医又穯枺骸澳銖哪睦锔形虻降模俊痹趨R報中學生借助預習中搜集到的關于渭城、安西、陽關之間的距離及條件。學生a說道“詩人與元二分別后距離遙遠,交通又不便利,以后很難見面,所以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睂W生b說道“關外條件艱苦,元二在那兒又沒有朋友,今后的生活肯定很艱苦,作者對元二關外生活十分擔憂,所以很舍不得?!睂W生c說道“老師,通過課前預習我知道了王維當時身體不好,他害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元二了,所以他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蔽艺f:“孩子你們說得太好了,可見你們的預習做得很好。是的,王維在元二離開的兩年后去世了.可見他們的分別竟是永別呀!讓我們帶著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再次朗讀這首詩?!睂W生們讀得入情入境,孩子將詩人對朋友那種離別與牽掛感悟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預學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及感悟詩情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古詩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在授課前,一定要布置好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使其能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詞語的情味,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感受詩人與好友的深情厚誼;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咀嚼和體悟重點字詞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準備】。
制作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件。
搜集送別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有一首曲子叫《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這首曲子是后人根據(jù)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
(設計理念:人的情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依賴于一定的情境,兒童更是如此。優(yōu)美、有些淡淡哀傷的古箏獨奏《陽關三疊》,幫助學生架起想像的橋梁,將學生帶到了幾前年的渭城。入境,為理解古詩奠定基礎。)。
(點評:新課程倡導,教學中老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此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為學生展示古典樂曲《陽關三疊》,首先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誘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動機環(huán)境。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要求的情景,為學生提示了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理解詩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讀準“朝”“舍”“更”的讀音。
3、引導學生理解“浥”“更盡”等字、詞的意思。
(設計理念: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為深入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點評:“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這一提問非常必要。的確,學生的閱讀思維是看到信息后,信息馬上會觸動其思維,即可就會產(chǎn)生“這寫的是什么呢?”的疑問,有疑問就有思考。老師此時提問,給學生提供發(fā)表感知課題、分析問題、交流逐步思維收獲的機會,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表現(xiàn),也是了解學情、展開后面繼續(xù)學習的前提,更是引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時要產(chǎn)生問題的意識的需要。)。
三、感悟“柳”“酒”中蘊涵的情意。
1、渭城這里的景色怎樣,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
2、指導感情朗讀。
3、體會“柳”的寓意:一個柳字,你能讀懂詩人的情嗎?帶著這種情懷,再來讀詩句。
4、拓展關于“酒”的詩句,理解“酒”中蘊涵的情。
寫話練習:相聚的日子,他們曾————————。
5、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6、感情朗讀。
(點評:文中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扒椤币俊跋蟆比ワ@。老師緊緊抓住“柳”“酒”這一“詩象”,感悟古詩。將古詩化為畫面:青青碧柳里詩人怎樣的難舍難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樣的其樂融融?由此來體會兩人深深的情誼。,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華。
1、拓展:“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睆倪@首詩中體會什么?對比想象安西與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讀。
3、結(jié)合詩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體會別后的思念。
4、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引入王維《送間司直赴西安》幫助學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將要面臨的艱難險阻,感受王維對好友離鄉(xiāng)背井的牽掛、憂慮;引入王維的《山中送別》幫助學生理解王維對好友的無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學習帶動多首詩的學習,以多首詩的補充促進一首詩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五、拓展延伸。
學生背誦課前搜集的其它送別詩。
(設計理念:優(yōu)秀古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們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范形式。優(yōu)秀古詩文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語言,中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內(nèi)容。離別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摯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環(huán)節(jié)旨在以一篇的學習帶動多篇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情感的遷移。)。
(點評:1、在學生讀、品、賞、背本節(jié)課所學古詩基礎上,老師相機引出了“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睂W生帶入到另一個境界,通過對比,更深地體會元二的好友對元二的不舍和擔憂,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意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2、后面開放性的拓展,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放入到我們國家特有的古詩詞傳統(tǒng)文化中,使學生課堂的學習成為了置身教室而心飛揚,一詩切入而領略浩瀚詩的海洋。)。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二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zhuǎn)為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注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jīng)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1第一學時評論(0)新設計。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王維送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說:出使)出使哪兒?(生說: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于王維你了解多少?(結(jié)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了解,然后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jīng)有所了解,現(xiàn)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愿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后小組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么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為什么?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匯報,師相機評價:
生1、因為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為他們要離別了,大家舍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啊?。?。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為他們想著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diào)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后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安西)。
2、要經(jīng)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敃r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匯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ㄕ娌焕⑹呛门笥眩?。
生2:元二你一走,什么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干糧和水。(多么無微不至的關懷?。。?。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后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為(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生說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叭碎g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xiàn)離別之情吧!(學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搜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唐王維。
王維送元二。
情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三
感受古詩意境。
幻燈片、錄音磁帶。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老師想和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朋友,你們愿意嗎?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遠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請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師一下子擁有了這么多好朋友,真高興。
你們想聽聽么?
1、聽錄音范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場雨,洗滌干凈了整個城市,連輕輕飛揚的塵土都不見了。旅店邊的柳樹都換上了清新的綠色。勸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陽關去安西就沒有知己了。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別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注意題目的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開去別的地方了,你會和他說些什么?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四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端驮拱参鳌肥鞘⑻浦娙?、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環(huán)節(jié)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咱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里?繼續(xù)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借助工具書了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么啰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qū)W生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huán)節(jié)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么美麗古詩,咱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范后)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后)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ㄕ故疽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huán)節(jié)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jīng)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生:想。
師:怎么吟誦呢?(教師示范)。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我們稱它為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在普通話里面有四種聲調(diào),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著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么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為仄短。(范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里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后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xiàn)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為“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里。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fā),做適當?shù)募臃ǎ谝髡b上下工夫,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huán)節(jié)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干凈。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fā)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仿佛籠罩著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里,須發(fā)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請看——。
(課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陜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yè),我在這里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chuàng)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xiāng),凄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為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為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舍的心里,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xiàn)《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jié)合下面的注解,吟誦吟誦!
生:勸君再上一節(jié)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師:創(chuàng)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chuàng)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五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課時。
2.教學準備。
3.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F(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xiàn)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jié):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磸驼b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書包范文小編精心為小伙伴們分享了小學語文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優(yōu)秀3篇】,希望能夠為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參考。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課時。
2、教學準備。
3、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送別元二:王維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護府。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xiàn)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
浥:濕潤(注意字型)。
輕塵:塵埃(注意“塵”字的“小”沒有勾)。
解釋:渭城早上的雨濕潤了道路上的塵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煥然一新。
解釋:旅店外的綠柳被雨水沖洗得煥然一新。
師小節(jié):這一句詩都是描寫作者當時所看到的景物。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請。
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
更盡:再飲完。
解釋:請你再喝完一杯酒。
師:從這句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
西出陽關無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釋:等你西行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師小結(jié):從這一句詩你體會到什么?(詩人與好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磸驼b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生字書寫本。
3.背誦、默寫這首古詩。
[]。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七
一天清晨,渭城這個漂亮的地方下著蒙蒙的小雨,濕潤了輕輕的塵土,這個時候,王維正在送他的老朋友元二。
到了旅店,旅店旁的一棵棵柳樹,被雨水沖過,顯得更加蒼翠欲滴了,這時候,王維可能在想:這一家的酒一定差不了,我和我的老朋友就在這個旅店吧。我一定忘不了我這個老朋友元二,元二一定也忘不了我這個老朋友。進去后,吃著吃著,元二把一杯酒喝完后,王維說:元二,我勸你,再喝一杯酒吧?我相信這里的酒很好喝,我要是不喝,等你走了,就再也沒有對你這么深厚感情的朋友了,再說了,去的路上的泥很多,也有很多壞人,我很不放心你。
元二聽了王維的話,不話可說了,眼睛里面好像都流出了深厚的眼淚,只聽他說:行,我喝了這一杯醇香的好酒,我不會再忘記你了。喝完后,王維又讓他的老朋友元二,喝了一杯酒,元二喝了,又喝了一杯。喝完后,王維把他的老朋友元二送走了。
這就是我的創(chuàng)意,很好吧!做可樂雞翅。
今天,媽媽告訴我說:文思老師叫你學習做某道菜或飯的做法,你想做哪道菜或飯呢?我想了想說:我最喜歡吃可樂雞翅,那我就做可樂雞翅吧!
奶奶從菜市場買來雞翅,再從小店里買一瓶可樂,然后回來,準備其它材料。奶奶從櫥柜里拿出油、蔥花、鹽,還有老抽。我先把鍋里的水接一半,再把雞翅放在鍋里,點火。如果有很多泡沫的話,就把水倒掉,把水開得小小的,把雞翅洗干凈。
把油倒在鍋里,把蔥花切一切,也放到鍋里,接著炒一炒,翻一翻,這才把老抽和可樂放在鍋里。然后再炒一炒,大約15到20分鐘,我感覺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向我吹來。我用筷子戳一下,里面鮮嫩的肉已經(jīng)熟了。我趕快拿盤子把可樂雞翅裝到里面。
我把盤子放到桌上,這時才開始品嘗我做的可樂雞翅。我剛吃第一口,感覺我活在地獄,因為我炒雞翅的時候沒有放鹽。我立刻挖了一勺鹽放到鍋里,再把雞翅裝到盤子里。但是我真的很喜歡我做的可樂雞翅!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八
詩歌以凝練的語言記錄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點。因此,詩歌中常留下空白之處,給人想象的時空。
想象并非憑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詩中語言想象成一幅幅現(xiàn)實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愛,那種味。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做到品讀詩句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一、兩句時,我邊朗讀邊讓學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初讀古詩后,就讓學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樹、旅館……想象渭城的景色,與后面安西的滿目凄涼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猜想學生在理解安西會遇到困難,于是我就補充安西的圖片:漫天黃沙、一望無際的沙漠、荒蕪人煙。
讀《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想象詩人與元二是怎樣進行分別的。
在一次次渲染離別時的愁緒,學生的情感漸漸地達到了高潮,有幾個孩子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大部分的學生已經(jīng)深深體會到到那份濃濃的離別之情了。
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觸到學習目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多次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時而讓學生回到舊知識、時而引領學生觀賞“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傷感景色,時而讓學生變成作者,時而聽樂、時而搖頭吟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參與學習,溶入課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懷,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得以成功體驗。讓學生真正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佳句,學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里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教學中的朗讀方式應多樣,多讓孩子嘗試。如教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嘗試讀讀,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比老師大多了,這也是他們年齡的特點,再聽老師讀,語言的設計是“你們讀得比我小學時候好多了,想聽老師朗讀嗎”,這樣問,既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怎樣才能讀好古詩,不妨像老師學習一下”。教學水到渠成。像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才能啟迪學生讀書的欲望和思維方式,“原來生活中、學習中許許多多的問題也像朗讀評價一樣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解答”。
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組討論交流,沒有給足學生說的時間,小組合作有些走過場。另外,當學生讀不好時,要再給他機會和指導,讓他自信地坐下,這一點今后教學中也要注意。
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jié)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虼?,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九
《送元二使安西》是《積累、運用五》第一題讀讀背背局部的內(nèi)容。教材的要求是會背誦古詩,至于謄寫和大致理解詩意也不在要求之列。這首詩我以前已經(jīng)帶領同學背過,所以,再指導背誦這首詩已經(jīng)不是我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學這首詩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就我班同學背誦古詩的數(shù)量而言,假如他們能把詩中的生字全達到會認,那么,多數(shù)同學不但小學階段的字應該已經(jīng)全部會認,中學階段也應該認了不少。所以,在復習古詩的同時,檢查他們的識字能力,應為教學的重點之一。
背詩的目的是感受詩的意境,陶治性情,提高人文素養(yǎng),學習運用。因此,要求小朋友在會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詩意,成了我教學的又一重點。
小朋友們背誦王維的詩已經(jīng)不少。如何在學習本詩的同時鞏固加深對其他詩的印象,也是我教學中應該考慮的。
在歸類理解詩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概括詩風的環(huán)節(jié)。雖然不夠詳細、全面,但通過學習,讓同學初步感受王詩的風格,必將有助于他們加深對詩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基于以上四方面的考慮,我?guī)ьI同學對王維的詩進行了研究性學習。
王維的詩,我們已經(jīng)背過幾篇了。下面我寫幾個他詩中的字考考你們,看你們認識嗎?(渭、悒)。局部學困生不認識)。因此,學習古詩的第一步,必需要認識生字,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認真朗讀,記住字形,在把詩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背誦。
讓同學朗讀后試著說詩的意思。(經(jīng)過局部同學一個詞一個詞的理解,加上老師對“元二”、“安西”、“渭城”、“悒”、“陽關”等詞的解釋,同學們弄懂了這首詩的意思。)
1、指名同學領背王維的詩。一個同學領背一首,共背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雜詩》、《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八首。
2、選擇王維寫景的詩背誦。
同學們背出了《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五首。
3、理解前四首詩的詩意。
同桌先一首詩一首詩的交流詩的意思,然后分別指名試說。(多叫幾個同學)
1、合上眼睛,邊背誦王維五首寫景的詩,邊想象畫面。背完后談自身的感受。
2、通過老師指導,得出王詩的風格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任選王維五首寫景詩中的一首,根據(jù)自身對詩的理解,回家畫一幅畫,并在反面用鉛筆題詩。明天課前同桌根據(jù)畫的內(nèi)容,猜想所畫的詩,并點評是否畫出了詩意,不當之后加以糾正。
教材要求的內(nèi)容不多,我竟用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些老師可能會說,為了《積累、運用》上的一首詩,何必浪費那么多時間?對此,我有不同的觀點。課本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同學引向課堂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只要能夠讓小朋友們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并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覺得都值。再說,背誦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教學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導同學對詩的鞏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同學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我覺得在這方面多花點兒時間值。所以,進行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詩改寫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我和元二一起來到了渭城,元二是奉朝廷指令在安西當官,現(xiàn)在就準備前往安西的這時早上,這時下著毛毛細雨,這毛毛細雨濕潤了大地上淡淡的塵土,在毛毛細雨中看客舍旁的柳樹,柳樹長出來的柳條綠的出奇,顯得格外的美麗,我傷心的說:“元二兄,你一定要記住,我王維是你最好得好朋友,元二,不要老是想著我,這樣會讓你辦公事分心的,我們是好兄弟,心與心是連在一起的,認真做事”
元二站以來,拿起酒杯,喝了一杯酒,眼睛里含著眼淚,吞吞吐吐的說:“王維兄,我們在一起這么久,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現(xiàn)在馬上要離開了,還真是很舍不得,可是我如果不去的話,安西那里就會亂成一團糟?!?BR> 元二又大聲說道:“王維兄!我們都是性格豪放有志氣的人,我有一定的信心管好那里的!”
我神氣十足的說:“對,沒錯,我也相信你,不過我也以后我們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見面,元二,我知道我們已經(jīng)喝了很多久了,不過,我還是請你這最后的一杯離別之酒!”
元二以洪亮的聲音回答道:“好的沒問題!”于是元二拿起酒一口酒喝完了,元二跟我道了別,就傷心的離開了。
元二走后,我實在舍不得元二,于是就寫下了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以表達思念元二之情!
渭城早上的雨把地上的塵土都弄濕了,此時詩人王維正在和最好的朋友元二告別。他們互相都很舍不得,看著賓館旁邊的柳樹葉子都染得很新很綠,禁不住想起以前的快樂時光。元二啊,我們以前在一起玩的時候多開心,想不到現(xiàn)在卻要離別了。嗨呀,現(xiàn)在國家大旱,祖國有難,我們做官也是為了國家啊可惜安西那么遠,我們什么時候才可以想見?元二悲哀得回答:離這里幾千里遠,走馬都很長時間了。王維說: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二十多年了。元二你考狀元做了官,那個地方可遠哪。
嗨,對。元二做出無所謂的表情,其實是在掩飾依依不舍?;噬蠎摃o我一點兒時間的,和親戚、朋友告別。我也這么想。時間已近中午,早晨被露珠和雨滴染得淺綠的柳樹漸漸變成了翠綠色,王維和元二頭頂上的太陽也十分耀眼,仿佛在一跳一跳得閃著光。元二,安西離這里好遠。文成公主到西藏就走了半年,那樣我們通信都不容易了!唉,是啊。等我到了安西,互相的情況也不知曉了??!對的,這一次離別,說不定就再也見不到了呢??刹皇茄?,我們都說過多少話了?邊說,王維往旁邊精致的日晷望了過去,八點三十分。
元二,你早點出門去不好嗎?萬一路上耽誤了什么,不就晚了。十點到陽關,再快的馬也飛不過去,除非你和你的妻子都會帶著行李飛過去。元二想:王兄以前沒有這樣呀,今天怎么這樣管我?正在他想的時候,王維說:元二呀,這次不是我多管閑事,只是我真的很擔心你能否在很多年后安全得回到故鄉(xiāng)?我怎么知道,可我愿意為國家出一份力。我也要爭?。『鋈?,送別的悲傷氣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為國家出份力的爭論比賽。元二和王維之后又喝了一杯一杯酒,他們互相都很舍不得。元二終于下了狠心決定提起馬離開。他一扯韁繩,揮著手說:王維,再見!說著,他走了。王維呆立在原地,僵持著。他提起衣角沖向元二,勸他喝了最后一杯祝福酒,元二一仰頭,喝完了。元兄,你出了陽關就沒有好朋友了吧?是啊。盡管他們都很傷心,可是王維和元二最終還是告別了。
看著元二遠去的身影,聽著馬蹄的噠噠聲,王維無比傷心。也許是因為王維的祝福酒,元二和妻子都順利到達了安西,而王維也寫成了這首著名的詩。
柳樹旁有一家旅店,客人們都還在酣睡,卻早已有人在此飲酒。他們,便是王維和元二。
桌上有幾碟小菜和空酒壺,可見,他們已經(jīng)喝了不少。只見王維抿了一口酒,蹙著眉說:“元兄,為何走得這般早?何不多留幾日?”
“王兄說笑了,皇上下旨,我怎能不從?”
“這倒也是。只怕是你走后,就再也無人與我一起共賞美景、吟詩作賦了。”王維苦笑著搖了搖頭。
“王兄這是何話?以王兄的才能,除了我,又怎會無其他好友呢?”
王維默不作聲,只是向元二敬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將口中的話咽了下去。
“元兄,此次前去安西,路途遙遠,甚是要注意安全,莫要著了途中那些山匪的道。到了那兒,莫心急,你人生地不熟的,先找到地方安居,凡事與他們好生商量商量……”
“這是自然,等到了那兒元某定會給王兄報信兒的?!贝蹙S說完,元二這番話算是兩人之間的約定了。
“來!你為兄弟二人再喝一杯!”王維先行一步喝完,元二不好拒絕,只得再次喝了下去。
這時,一個小廝走了走了進來,恭敬地對元二說:“大人,馬車已備好,我們該啟程了?!甭犕?,元二對王維鞠了一躬:“王兄,我該走了。”王維并未直接說什么,而是倒了兩杯酒,把其中一杯遞給了元二,元二剛想推卻,王維連忙打斷了他:“元兄,喝下這一杯吧,畢竟這一別也不知還要多久才能相見,等你到了那里,就見不到對方了?!甭牭竭@話,元二也不多說,接過酒一飲而盡,然后徑直走了出去,上了馬車。
王維跟在馬車后面,元二上車時對他說了一句:“王兄,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還請留步!”王維只好目送著馬車遠行。
看見周圍的景色,感受著綿綿細雨,他不禁吟了一首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BR>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一
一堂課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教學中的朗讀方式應多樣,多讓孩子嘗試。如教這首古詩時,先讓學生嘗試讀讀,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比老師大多了,這也是他們年齡的特點,再聽老師讀,語言的設計是“你們讀得比我小學時候好多了,想聽老師朗讀嗎”,這樣問,既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讓孩子明白“怎樣才能讀好古詩,不妨像老師學習一下”。教學水到渠成。像這樣多樣化的評價,才能啟迪學生讀書的欲望和思維方式,“原來生活中、學習中許許多多的問題也像朗讀評價一樣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一部分學困生的興趣沒有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使課堂成了部分學生展示的舞臺,今后應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語文教學,只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和雜志,面太窄了,視野太有限了,難于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改變一下,結(jié)局就不同了。如歷史、地理、數(shù)學等等,比如教這首古詩,運用地理知識,能使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運用數(shù)字,使學生心中知道實際距離竟這樣遙遠;運用歷史知識,把遠距離的事件拉近,再拉近,仿佛如剛剛發(fā)生的一樣?!虼?,老師平日的閱讀應該廣博而宏富,對教語文是有益的。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應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理。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二
1,“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內(nèi)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答:不僅有依依惜別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境細心體察,包含一路珍重殷殷祝福。
答:因為有“朝雨”,道路才顯得潔凈、清爽,客舍、楊柳也別具清新風貌。從而構(gòu)成了一幅清新明朗圖景。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三
上周,我執(zhí)教了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維為辭別朋友而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的借別筵講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心和祝福。
現(xiàn)結(jié)合自己課后的反思和各位老師的評課,對我上的這節(jié)課做以下反思,希望能夠改進教學,提高自己。
首先,在本節(jié)課上,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講的太多,占用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受限,所以學生在感悟“詩中情”時沒有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其次,對詩句的節(jié)奏指導不夠。雖然在課件上展示了課題以及全詩的節(jié)奏,但是學生在讀完后有讀錯的地方?jīng)]有及時糾正,而且韻律沒有讀出來,部分學生的前后鼻音區(qū)分不清楚,沒有及時糾正。應該有老師范讀或視頻范讀。
第三,提出的問題表述不清楚,不夠明確,對問題沒有引導。每個在課堂上提的問題都要精心設計,并且對問題要有一定預設,在學生回答時一步步引導,結(jié)論要從學生的口中得知,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答案。
第四,在引導學生理解借景抒情這種寫法時,沒有抓住王維對元二說的話來引導。在開始讀詩時要抓住三個層次,從“詩中畫”到“詩中情”,一步步引導,直到學生理解寓景于情,借景抒情的寫法。
第五,課堂由細節(jié)構(gòu)成,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好了,整個課堂就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在這節(jié)課上,很多細節(jié)沒有處理好,導致整堂課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六,在看了教學錄像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態(tài)不是很自然,站在講臺上走來走去,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生的目光交流比較少,一直在關注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完成,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本節(jié)課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教案反思篇十四
小學語文在古詩的教學中,由于時間、歷史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讓學生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及感悟詩人的情感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起來就顯得很吃力,學生感覺很枯燥,例如以前我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20課《古詩兩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由于這首詩所描述的生活背景是遙遠的古代,元二被貶到安西去當官,那時交通不便,通訊不發(fā)達,從渭城到安西距離遙遠,騎馬都得走上半年,也不能通過打電話以解相思之苦。所以分別時詩人對元二依依不舍,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墒呛⒆觽兩钤诮煌ū憷?、信息發(fā)達的年代,根本無法理解詩人與友人難舍難分的情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被動,課堂效果很差。于是,我在上學期教學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詩情,課前我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了以下預習作業(yè):
1.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王維。
2.學生反復讀詩,并讓他們找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3.讓學生查閱關于渭城、安西、陽關之間的距離以及各地的條件。
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在課堂上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由讀到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斷抓住相應的字眼,借助課前預習的知識品味到古詩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們感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元二依依惜別之情?!蔽医又穯枺骸澳銖哪睦锔形虻降模俊痹趨R報中學生借助預習中搜集到的關于渭城、安西、陽關之間的距離及條件。學生a說道“詩人與元二分別后距離遙遠,交通又不便利,以后很難見面,所以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睂W生b說道“關外條件艱苦,元二在那兒又沒有朋友,今后的生活肯定很艱苦,作者對元二關外生活十分擔憂,所以很舍不得?!睂W生c說道“老師,通過課前預習我知道了王維當時身體不好,他害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元二了,所以他和元二喝了一杯又一杯?!蔽艺f:“孩子你們說得太好了,可見你們的預習做得很好。是的,王維在元二離開的兩年后去世了.可見他們的分別竟是永別呀!讓我們帶著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再次朗讀這首詩?!睂W生們讀得入情入境,孩子將詩人對朋友那種離別與牽掛感悟得淋漓盡致,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覺得預學對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及感悟詩情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古詩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在授課前,一定要布置好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使其能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