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qū)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一
學校賽課活動,我個人的部分結束了?;仡櫞舜钨愓n,感觸頗深。
首先,選課。根絕講課的時間安排和我們的進度計劃,我大致確定了把課文定在六、七單元。組內研討,選出了3課――《畫家和牧童》、《寓言兩則》、《丑小鴨》?!懂嫾液湍镣房梢詭в邢嗤行抹D―都是優(yōu)秀品質的文章,《寓言兩則》內容簡短,可帶寓言,選擇空間更大,《丑小鴨》則可以帶原著。
商議后,擔心寓言學生說不出寓意,而《丑小鴨》文章太長,原著更長,最終決定講《畫家和牧童》。
其次,備課。先明確帶文的目的是什么?二年級的學生,個人認為不必要從寫法特點、語言特點、文章脈絡等方面來學習。那帶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終決定把帶文的目的和本單元的主題相結合,以體會人物的品質為主,就是從文中發(fā)現(xiàn)人物品質。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選擇了《大作家的小老師》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兩篇文章――一個大作家和課文中的畫家一樣,都非常的謙虛。一個伽利略和文中的小牧童一樣都非常的大膽、實事求是,敢于挑戰(zhàn)權威。而在備課時,我抓住關鍵詞“著名”,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著名的句子,并在誦讀句子的過程中,抓住“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兩個句型重點訓練,對照圖片理解“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的意思,發(fā)現(xiàn)“稱贊”、“夸贊”、“贊揚”三個近義詞。在最后帶文環(huán)節(jié)以兩篇文章和課文對比,發(fā)現(xiàn)人物的品質,再次回顧單元主題。
試課。第一次試課在二(3)班,當時是按照三讀的順序,一讀把課文讀通順,二讀讀懂的時候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詞,三讀,讀透課文,理解人物品質,但結果是,時間不夠用。別說帶文了,就讀透部分都沒有進行。我們幾個商量后,決定對教學設計進行刪減。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正常情況下是分兩課時進行,我們一般在第二課時帶文和學習會寫的字,但如果作為一節(jié)公開課,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最后決定,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包括會讀、會寫的字,第二單元專門進行二讀,三讀及帶文。第二次試課,我們進行只進行二讀、三讀和帶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四班的學生程度較好,課堂非常順利。距離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候學生已經完成了帶文的閱讀,在進行名言積累了。為此,我們決定在最終講課的時候,課前加上一分鐘積累和生字默寫,作為和上一節(jié)課的銜接。
講課。課堂上我按照預定方案進行了一分鐘課前積累,默寫了3個詞語,然后進行課文的閱讀,帶文。但事實是,這節(jié)課都已經離下課只剩下3分鐘的時候,我的課文還沒有結束。最后還占用了下課的'兩分鐘時間,才讓學生閱讀了其中的一篇文章《大作家的小老師》,積累了蕭伯納的一句名言。而另外一篇文章只能留在課下,成了作業(yè)。
課后,同組的幾個老師下課后都在開玩笑――老怕有人不會啊?就不敢少提問幾個學生?。课抑浪麄兪窃谡f我課上因為提問一些個程度較差的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課堂的整體效果。崔姐還說,課前說好的,我?guī)湍惆寻褧r間,課上你根本就不看我,急死了。而幾個其他年級組的同事則是半開玩笑的――你課堂容量真大啊!是啊,同樣的課堂容量其他班我能完成,原因是我只提問了舉手的孩子,他們會,相對課堂就順利些。而我們班,我更多提問的是不喜歡舉手的,思想有些拋錨的,或者是后進生。
一走到講臺上,一開始講課,我就把這是在進行公開課大賽的事兒拋到腦后了。沒有優(yōu)美的過渡語,沒有配樂,沒有動畫,有的就是最直截了當?shù)奶釂枴⒁?、任務,最樸實的讀、寫、記。很實在,但不夠生動。也許就是因為這樸實,才沒有能把孩子全都吸引進課堂,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全指望提問來拯救,無疑是愚蠢的。對學生的興趣了解不夠透徹,教學設計缺乏吸引力是我這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而這也反映出我的教學,甚至性格中的一些缺陷,今后,是必須要注意的。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二
1.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的生活情趣。
2.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繪畫表現(xiàn)自編故事的形式特點,通過創(chuàng)作畫,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人物動作的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畫自編故事,使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真、善、美。
教學重點第一課時:了解繪畫故事的表現(xiàn)特點,感受真、善、美。
教學難點第一課時:選材、構思設計。
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各種材質和表現(xiàn)形式完成的范作數(shù)幅,相應的課件。
學具準備各種可繪畫的筆,作業(yè)紙、彩色紙、膠棒、剪刀、等
1.豐子愷漫畫欣賞
2.小故事片段配畫,有單幅的、多幅的。
3.欣賞漫畫《父與子》。
4.自編一個小故事。
5.用不同繪畫形式創(chuàng)作故事畫。
1.能否運用簡練語言編寫故事。
2.能否展開聯(lián)想,嘗試運用各種材料,設計創(chuàng)新。
3.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欲望。
課時1
教學過程:第(1)課時
活動一:游戲“連一連”
教師提供數(shù)張圖片和幾句話(或幾段文字),請學生根據(jù)文字找到相應的圖畫將它們連起來,并找出先后順序將故事講完整。
教師小結,出示課題《圖文并茂》。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連一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內容——圖文并茂。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三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jié)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yōu)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huán)節(jié)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后地上臺展現(xiàn)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覺得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數(shù)學老師,處理好“數(shù)學和生活”的關系,構建師生和諧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四
隨著一師一優(yōu)課的開展,老師們都投入了緊張的備課當中。一節(jié)公開課的正常開展,老師需要考慮到班級內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孩子們會有怎樣超越平時的“發(fā)揮”。我們的這些孩子,在平時的課堂上還屬于好控制的,但是一旦有很多老師來到教室,孩子們異常的興奮,往往需要老師提前想出應對的策略。
公開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講是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必經途徑。每一位新任教師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都必須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公開課的磨煉,才能成就自己過硬的基本功。而這次的公開課對于我自己來講,真的是收獲頗豐,同時也倍感壓力。
有壓力才有前進的動力。以前的課堂上,我總是會根據(jù)孩子們的實際接受能力,走進孩子的課桌,分層次的進行教學。因為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老師離他們近,孩子們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關注,從而注意力才能跟著老師的口令去走。而在一節(jié)公開課當中,老師不可能一直圍繞在學生的身邊,你需要利用班班通和板書來把課堂完美的串聯(lián)起來。因此,我就一直在苦惱,怎樣讓孩子們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師身上呢?后來,經過同事姐姐們的指點,小零食可以很好的吸引到孩子們,并且好的小零食能夠讓孩子們快速的吃掉,不影響課堂的正常進行。
關于教案,一直以來,一年級語文課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學,偶爾請教一下其他語文組的老師。而當我把公開課的教案整理出來給有經驗的語文老師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經驗是多么的缺乏。一節(jié)好的課堂,應該能夠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并且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接受能力上有更大的進步。經過老教師的點評,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的課堂上,過多的關注了a組能力好的學生,而忽視了c組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這樣的教學對孩子們是不利的。在姐姐們一遍一遍的修改教案后,自己在投入到緊張的備課,制作課件當中。這其中自己也成長了很多。
在這節(jié)公開課當中,我收獲最多的一點就是:想到就去做,不要害怕課堂氣氛太過活躍。因為本次授課內容為《爸爸 媽媽 我》,對孩子們的了解知道最能吸引到他們的就是他們的父母。因此,在導入的時候,我請孩子們的父母錄制了小視頻,吸引到了孩子的注意力。而最后為了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設置了一個實踐作業(yè),請孩子把賀卡送給自己的父母,并且去擁抱。后來,這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經過辦公室姐姐們的提點,覺得現(xiàn)場送效果可能會更好,而我也這樣想過:但是害怕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父母,太過于興奮,課堂不好控制。后來,再三考慮,還是決定請父母來到教室。而提前和孩子們的家長溝通好,當孩子們的父母出現(xiàn)在教室里的時候,大家確實很興奮,但是并沒有失控而亂的一團糟,相反孩子們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賀卡送給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從這件事情當中,我也明白了:不要害怕發(fā)生什么不可控制的,只要你準備充分,提前設計好每個環(huán)節(jié),那么一切都是可控的。
一節(jié)公開課,帶給我了很多的壓力,但是通過這節(jié)課,自己在教學上也成長了很多。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五
二胡獨奏曲《賽馬》是小學音樂第五冊中的一首聆聽曲目。音樂結構是常見的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樂曲描寫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jié)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的熱鬧而歡快的場面。它以二胡這種獨特的民族樂器,表現(xiàn)了賽馬時那種萬馬奔騰、蹄聲“得得”的壯觀場面。聽來使人仿佛置身于駿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隨著跳蕩的節(jié)奏而心潮起伏,對遼闊神秘的內蒙古草原無限神住,同時也了表達內蒙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樂曲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音樂熱烈奔放,刻畫了賽馬場上馬兒飛奔的沸騰場景,第二段音樂抒發(fā)了人們在節(jié)日賽馬的歡樂情緒,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部分再現(xiàn),使賽馬場面又一次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律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體驗樂曲,幫助學生理解樂曲內容;以打擊樂器的.伴奏來增強學生對音樂元素的感悟,以及培養(yǎng)學生聽音樂的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以總分總的形式展開。首先是了解草原文化,初聽樂曲,感受基本情緒,并認識演奏的樂器二胡。然后分段細聽,第一段著重從律動出發(fā),旨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了解樂曲基調,加上簡單聲勢;第二段在律動之外,又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并與所聽到的音樂進行交流;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進行變化后延入到第三樂段,實現(xiàn)比賽快到終點時的氣氛與前幾段的比較,并加入人聲的節(jié)奏,重現(xiàn)賽場的白熱化。最后,總體感受樂曲,把律動與聲勢結合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聽,并嘗試培養(yǎng)學生好的聆聽習慣,從細處入手,努力與本課的三個教學目標靠攏。
三年級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么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枯燥的音樂欣賞課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lián)想的關系,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課課前我認真?zhèn)湔n、精心準備,因此,課堂上師生興致盎然,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釉裕骸爸撸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入門老師”,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而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師的講解、介紹,學生就會缺乏興趣,厭倦音樂欣賞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盡量地運用圖片、多媒體、視頻等手段進行教學,通過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發(fā)其積極的思維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本課在欣賞《賽馬》時,我采用自制,隨著音樂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大屏幕上時而出現(xiàn)騎手們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賽馬熱烈場面,時而又出現(xiàn)人們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閑娛樂的場面。由于欣賞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強了對作品的理解。
欣賞一首音樂作品,一定要熟悉該作品的音樂主題,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音樂思維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樂主題,是讓學生熟悉主題,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好方法。通過哼唱主題,有利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辨認主題的重復和變化,使學生的音樂思維真正調動起來,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跟隨樂曲哼唱第二主題旋律,并運用圖形譜來輔助學生學唱,通過學唱,學生不僅分辨出音樂主題的重復和變化,還能體會出音樂的風格和情緒變化,從而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情感打動人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欣賞教學應通過音樂作品的鮮明藝術形象來誘發(fā)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而體驗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音樂實踐,通過律動、演奏、舞蹈等,使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對音樂感情的體驗,提高學生審美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以雙響筒、自制沙錘、手鼓、串鈴等打擊樂器表演模擬馬蹄聲、馬鈴聲、馬鞭聲、歡呼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打擊樂器環(huán)節(jié)中,該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設計,讓學生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馬的“行進”、“慢跑”、“奔騰”的聲音,來更好的體驗感受躍馬奔騰馳騁草原之時的歡快、自豪情感。
通過這節(jié)音樂欣賞課,我體會到,教師只有開放學生的多個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努力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才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之中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情感,使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tài)享受,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六
外部原因,因為自己沒有充分對場地器材的熟悉,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比如:學生數(shù)、對本教學單元的.熟悉程度、器材有沒有、場地在那里這些。忽略了實地考察所有教學中需要對各個細節(jié)進行檢查。導致今天上課時,音樂無法播放,學生實際人數(shù)比了解的突然增多。因此提醒我們在教學異地借班上課一定要充分了解和考察上課時的沒有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不會倒是出現(xiàn)被動局面。
內部因素在于,第一,自己的教學場地設計存在漏洞,一開始設想場地在運動場上,后來改成一個籃球場,試想五十多人在一個籃球場內活動是個什么概念。明顯上課是感到教師無法照顧,學生的組織明顯有點混亂。如果能將場地擴大一些,這樣每個小組的練習區(qū)域清晰,就不會出現(xiàn)練習局面的混亂了。第二,教學中自己的組織教法有漏洞,學生分組練習,五個小組,事先沒有規(guī)劃好各小組長(體育骨干)的職責,導致各個小組成員各自為政,雖然每一個同學都是珍珠,可是缺少鏈接,就不能成之為項鏈了。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七
星期四上課,星期一才知道上哪一課,而且是上多媒體課,還要找圖片,做課件,所以準備得有點倉促。不過整節(jié)課下來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件也比較吸引學生,而且在課堂上我90%都是用英語來教學,只是遇到知識點的講解或是發(fā)出指令時才適當?shù)赜弥形膩斫忉?。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也可以避免他們養(yǎng)成對母語過于依賴的習慣。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jù)自己這幾個星期來的觀察所總結出來的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設計我的教案,設計每個步驟時都仔細思考著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節(jié)課的設計比較多樣,既有多媒體圖片,又有比賽的形式,還有聽課文的訓練,小組討論,表演復述課文,教學比較有層次,能長時間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中也很能吊起學生的胃口,引起他們閱讀與討論的欲望。最后評比最佳小導游的活動是整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學生對于廣州非常熟悉,急切地想要向外國友人介紹廣州。討論熱烈,發(fā)言也很積極。
跟他們一起排練話劇,表演唱歌,所以比較了解學生,跟學生感情也比較好。站在臺上時剛開始有點緊張,但學生的笑容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比較不滿意的是與學生的互動還不是很夠。如果老師講得太多,學生可能會因為參與過少而顯得被動,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復述課文時應把答案也呈現(xiàn)出來,否則對于有些基礎比較差一點學學生會感到很吃力;還有就是沒有非常充分地利用課本,如讓學生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等。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八
本節(jié)課分兩個課時在愉快和輕松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上完課后學生基本都能完成教學任務,作業(yè)質量達到中至優(yōu)的水平。
本節(jié)課之所以能夠完成得這么好,是因為我設計了兩個個比較生動有趣的教學案例(榕江西湖和黃岐山),采取學生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先自主探索任務,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對完成任務產生了強烈的欲望,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的教學方法。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后的聽講比較能夠集中精神,減少了以往嘰嘰喳喳的雜音,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當我提示完操作要點后,學生恍然大悟,馬上著手操作,完成的任務基本上都能再范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將各人的審美觀融合到作業(yè)里面。
上完課后,我覺得合適的.案例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很重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認識到不足從而產生一種學習的需求對于我們教學的順利進行也很有幫助。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九
我于第十五周星期五第二節(jié)(20xx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節(jié)有關雙腳連續(xù)向前跳的體育公開課。
這學期是我教學生涯中第一次上體育課。說實在的上課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上過體育課,雖然平時經常會觀看其他老師上體育課,覺得并不難,但一到真正輪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不過我還是很認真的對待每一節(jié)課,讓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種氛圍中。
這節(jié)公開課我設計是游戲課。游戲既是一種體育教學手段,也是一項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使用比較廣泛普遍。游戲作為人成長當中的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最原始的學習活動,也是心理需要滿足的一種活動。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發(fā),游戲是學生情感體驗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采用游戲和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是必須的。身體活動類的游戲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規(guī)則寬松,由于本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參與性,合乎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學生比較能夠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一部分平時不怎么好動,比較內向的學生,在沒有老師參與的情況下一般就在旁邊看著其他同學游戲,老師的鼓勵和參與,他們也會不自主的加入進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學在體育課上得到真正的鍛煉。
總的來說,學生也表現(xiàn)得很興奮,參與性很高,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由于經驗不足,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組織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學生在室外課上表現(xiàn)的興奮程度,等等。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一
學校賽課活動,我個人的部分結束了?;仡櫞舜钨愓n,感觸頗深。
首先,選課。根絕講課的時間安排和我們的進度計劃,我大致確定了把課文定在六、七單元。組內研討,選出了3課――《畫家和牧童》、《寓言兩則》、《丑小鴨》?!懂嫾液湍镣房梢詭в邢嗤行抹D―都是優(yōu)秀品質的文章,《寓言兩則》內容簡短,可帶寓言,選擇空間更大,《丑小鴨》則可以帶原著。
商議后,擔心寓言學生說不出寓意,而《丑小鴨》文章太長,原著更長,最終決定講《畫家和牧童》。
其次,備課。先明確帶文的目的是什么?二年級的學生,個人認為不必要從寫法特點、語言特點、文章脈絡等方面來學習。那帶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最終決定把帶文的目的和本單元的主題相結合,以體會人物的品質為主,就是從文中發(fā)現(xiàn)人物品質。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選擇了《大作家的小老師》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兩篇文章――一個大作家和課文中的畫家一樣,都非常的謙虛。一個伽利略和文中的小牧童一樣都非常的大膽、實事求是,敢于挑戰(zhàn)權威。而在備課時,我抓住關鍵詞“著名”,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著名的句子,并在誦讀句子的過程中,抓住“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兩個句型重點訓練,對照圖片理解“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的意思,發(fā)現(xiàn)“稱贊”、“夸贊”、“贊揚”三個近義詞。在最后帶文環(huán)節(jié)以兩篇文章和課文對比,發(fā)現(xiàn)人物的品質,再次回顧單元主題。
試課。第一次試課在二(3)班,當時是按照三讀的順序,一讀把課文讀通順,二讀讀懂的時候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關鍵詞,三讀,讀透課文,理解人物品質,但結果是,時間不夠用。別說帶文了,就讀透部分都沒有進行。我們幾個商量后,決定對教學設計進行刪減。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正常情況下是分兩課時進行,我們一般在第二課時帶文和學習會寫的字,但如果作為一節(jié)公開課,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最后決定,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包括會讀、會寫的字,第二單元專門進行二讀,三讀及帶文。第二次試課,我們進行只進行二讀、三讀和帶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四班的學生程度較好,課堂非常順利。距離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候學生已經完成了帶文的閱讀,在進行名言積累了。為此,我們決定在最終講課的時候,課前加上一分鐘積累和生字默寫,作為和上一節(jié)課的銜接。
講課。課堂上我按照預定方案進行了一分鐘課前積累,默寫了3個詞語,然后進行課文的閱讀,帶文。但事實是,這節(jié)課都已經離下課只剩下3分鐘的時候,我的課文還沒有結束。最后還占用了下課的'兩分鐘時間,才讓學生閱讀了其中的一篇文章《大作家的小老師》,積累了蕭伯納的一句名言。而另外一篇文章只能留在課下,成了作業(yè)。
課后,同組的幾個老師下課后都在開玩笑――老怕有人不會啊?就不敢少提問幾個學生?。课抑浪麄兪窃谡f我課上因為提問一些個程度較差的耽誤了時間,影響了課堂的整體效果。崔姐還說,課前說好的,我?guī)湍惆寻褧r間,課上你根本就不看我,急死了。而幾個其他年級組的同事則是半開玩笑的――你課堂容量真大啊!是啊,同樣的課堂容量其他班我能完成,原因是我只提問了舉手的孩子,他們會,相對課堂就順利些。而我們班,我更多提問的是不喜歡舉手的,思想有些拋錨的,或者是后進生。
一走到講臺上,一開始講課,我就把這是在進行公開課大賽的事兒拋到腦后了。沒有優(yōu)美的過渡語,沒有配樂,沒有動畫,有的就是最直截了當?shù)奶釂枴⒁?、任務,最樸實的讀、寫、記。很實在,但不夠生動。也許就是因為這樸實,才沒有能把孩子全都吸引進課堂,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全指望提問來拯救,無疑是愚蠢的。對學生的興趣了解不夠透徹,教學設計缺乏吸引力是我這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而這也反映出我的教學,甚至性格中的一些缺陷,今后,是必須要注意的。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二
1.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的生活情趣。
2.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繪畫表現(xiàn)自編故事的形式特點,通過創(chuàng)作畫,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人物動作的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畫自編故事,使學生從生活中體會真、善、美。
教學重點第一課時:了解繪畫故事的表現(xiàn)特點,感受真、善、美。
教學難點第一課時:選材、構思設計。
教學方法欣賞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各種材質和表現(xiàn)形式完成的范作數(shù)幅,相應的課件。
學具準備各種可繪畫的筆,作業(yè)紙、彩色紙、膠棒、剪刀、等
1.豐子愷漫畫欣賞
2.小故事片段配畫,有單幅的、多幅的。
3.欣賞漫畫《父與子》。
4.自編一個小故事。
5.用不同繪畫形式創(chuàng)作故事畫。
1.能否運用簡練語言編寫故事。
2.能否展開聯(lián)想,嘗試運用各種材料,設計創(chuàng)新。
3.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欲望。
課時1
教學過程:第(1)課時
活動一:游戲“連一連”
教師提供數(shù)張圖片和幾句話(或幾段文字),請學生根據(jù)文字找到相應的圖畫將它們連起來,并找出先后順序將故事講完整。
教師小結,出示課題《圖文并茂》。
設計意圖:以游戲的形式“連一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內容——圖文并茂。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三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節(jié)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五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解密碼鎖問題、路線選擇問題、拍照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提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yōu)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學生在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滲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景串,以小紅想打扮得漂亮些帶大家去兒童樂園玩一整天的活動為線索,巧妙地設計了幫小紅搭配衣服、吃早餐、開密碼門、選擇路線、及拍照等五個情景,以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融入整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我將認識服飾搭配、配餐、路線等環(huán)節(jié)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時刻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活動中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操作、方法多樣,且爭先搶后地上臺展現(xiàn)自己,從而充分領悟到:搭配要遵循有序、合理,而且要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初步建立有序、合理的搭配觀念等。
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拍照等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在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覺得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關注個體差異不夠到位;2、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作為數(shù)學老師,處理好“數(shù)學和生活”的關系,構建師生和諧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四
隨著一師一優(yōu)課的開展,老師們都投入了緊張的備課當中。一節(jié)公開課的正常開展,老師需要考慮到班級內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孩子們會有怎樣超越平時的“發(fā)揮”。我們的這些孩子,在平時的課堂上還屬于好控制的,但是一旦有很多老師來到教室,孩子們異常的興奮,往往需要老師提前想出應對的策略。
公開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講是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必經途徑。每一位新任教師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都必須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公開課的磨煉,才能成就自己過硬的基本功。而這次的公開課對于我自己來講,真的是收獲頗豐,同時也倍感壓力。
有壓力才有前進的動力。以前的課堂上,我總是會根據(jù)孩子們的實際接受能力,走進孩子的課桌,分層次的進行教學。因為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老師離他們近,孩子們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關注,從而注意力才能跟著老師的口令去走。而在一節(jié)公開課當中,老師不可能一直圍繞在學生的身邊,你需要利用班班通和板書來把課堂完美的串聯(lián)起來。因此,我就一直在苦惱,怎樣讓孩子們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師身上呢?后來,經過同事姐姐們的指點,小零食可以很好的吸引到孩子們,并且好的小零食能夠讓孩子們快速的吃掉,不影響課堂的正常進行。
關于教案,一直以來,一年級語文課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學,偶爾請教一下其他語文組的老師。而當我把公開課的教案整理出來給有經驗的語文老師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經驗是多么的缺乏。一節(jié)好的課堂,應該能夠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并且讓孩子們在自己的接受能力上有更大的進步。經過老教師的點評,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的課堂上,過多的關注了a組能力好的學生,而忽視了c組能力相對較差的孩子,這樣的教學對孩子們是不利的。在姐姐們一遍一遍的修改教案后,自己在投入到緊張的備課,制作課件當中。這其中自己也成長了很多。
在這節(jié)公開課當中,我收獲最多的一點就是:想到就去做,不要害怕課堂氣氛太過活躍。因為本次授課內容為《爸爸 媽媽 我》,對孩子們的了解知道最能吸引到他們的就是他們的父母。因此,在導入的時候,我請孩子們的父母錄制了小視頻,吸引到了孩子的注意力。而最后為了讓孩子們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設置了一個實踐作業(yè),請孩子把賀卡送給自己的父母,并且去擁抱。后來,這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經過辦公室姐姐們的提點,覺得現(xiàn)場送效果可能會更好,而我也這樣想過:但是害怕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父母,太過于興奮,課堂不好控制。后來,再三考慮,還是決定請父母來到教室。而提前和孩子們的家長溝通好,當孩子們的父母出現(xiàn)在教室里的時候,大家確實很興奮,但是并沒有失控而亂的一團糟,相反孩子們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賀卡送給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從這件事情當中,我也明白了:不要害怕發(fā)生什么不可控制的,只要你準備充分,提前設計好每個環(huán)節(jié),那么一切都是可控的。
一節(jié)公開課,帶給我了很多的壓力,但是通過這節(jié)課,自己在教學上也成長了很多。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五
二胡獨奏曲《賽馬》是小學音樂第五冊中的一首聆聽曲目。音樂結構是常見的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樂曲描寫蒙古族人民在歡度節(jié)日舉行賽馬盛會時的熱鬧而歡快的場面。它以二胡這種獨特的民族樂器,表現(xiàn)了賽馬時那種萬馬奔騰、蹄聲“得得”的壯觀場面。聽來使人仿佛置身于駿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隨著跳蕩的節(jié)奏而心潮起伏,對遼闊神秘的內蒙古草原無限神住,同時也了表達內蒙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樂曲有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音樂熱烈奔放,刻畫了賽馬場上馬兒飛奔的沸騰場景,第二段音樂抒發(fā)了人們在節(jié)日賽馬的歡樂情緒,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部分再現(xiàn),使賽馬場面又一次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律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體驗樂曲,幫助學生理解樂曲內容;以打擊樂器的.伴奏來增強學生對音樂元素的感悟,以及培養(yǎng)學生聽音樂的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以總分總的形式展開。首先是了解草原文化,初聽樂曲,感受基本情緒,并認識演奏的樂器二胡。然后分段細聽,第一段著重從律動出發(fā),旨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了解樂曲基調,加上簡單聲勢;第二段在律動之外,又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并與所聽到的音樂進行交流;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進行變化后延入到第三樂段,實現(xiàn)比賽快到終點時的氣氛與前幾段的比較,并加入人聲的節(jié)奏,重現(xiàn)賽場的白熱化。最后,總體感受樂曲,把律動與聲勢結合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聽,并嘗試培養(yǎng)學生好的聆聽習慣,從細處入手,努力與本課的三個教學目標靠攏。
三年級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么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枯燥的音樂欣賞課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lián)想的關系,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課課前我認真?zhèn)湔n、精心準備,因此,課堂上師生興致盎然,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釉裕骸爸撸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入門老師”,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而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師的講解、介紹,學生就會缺乏興趣,厭倦音樂欣賞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盡量地運用圖片、多媒體、視頻等手段進行教學,通過視聽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發(fā)其積極的思維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本課在欣賞《賽馬》時,我采用自制,隨著音樂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大屏幕上時而出現(xiàn)騎手們爭先恐后、你追我趕的賽馬熱烈場面,時而又出現(xiàn)人們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閑娛樂的場面。由于欣賞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強了對作品的理解。
欣賞一首音樂作品,一定要熟悉該作品的音樂主題,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音樂思維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樂主題,是讓學生熟悉主題,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好方法。通過哼唱主題,有利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辨認主題的重復和變化,使學生的音樂思維真正調動起來,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跟隨樂曲哼唱第二主題旋律,并運用圖形譜來輔助學生學唱,通過學唱,學生不僅分辨出音樂主題的重復和變化,還能體會出音樂的風格和情緒變化,從而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情感打動人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欣賞教學應通過音樂作品的鮮明藝術形象來誘發(fā)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而體驗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音樂實踐,通過律動、演奏、舞蹈等,使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對音樂感情的體驗,提高學生審美的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以雙響筒、自制沙錘、手鼓、串鈴等打擊樂器表演模擬馬蹄聲、馬鈴聲、馬鞭聲、歡呼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本節(jié)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打擊樂器環(huán)節(jié)中,該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設計,讓學生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馬的“行進”、“慢跑”、“奔騰”的聲音,來更好的體驗感受躍馬奔騰馳騁草原之時的歡快、自豪情感。
通過這節(jié)音樂欣賞課,我體會到,教師只有開放學生的多個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努力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才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之中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情感,使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tài)享受,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六
外部原因,因為自己沒有充分對場地器材的熟悉,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比如:學生數(shù)、對本教學單元的.熟悉程度、器材有沒有、場地在那里這些。忽略了實地考察所有教學中需要對各個細節(jié)進行檢查。導致今天上課時,音樂無法播放,學生實際人數(shù)比了解的突然增多。因此提醒我們在教學異地借班上課一定要充分了解和考察上課時的沒有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才不會倒是出現(xiàn)被動局面。
內部因素在于,第一,自己的教學場地設計存在漏洞,一開始設想場地在運動場上,后來改成一個籃球場,試想五十多人在一個籃球場內活動是個什么概念。明顯上課是感到教師無法照顧,學生的組織明顯有點混亂。如果能將場地擴大一些,這樣每個小組的練習區(qū)域清晰,就不會出現(xiàn)練習局面的混亂了。第二,教學中自己的組織教法有漏洞,學生分組練習,五個小組,事先沒有規(guī)劃好各小組長(體育骨干)的職責,導致各個小組成員各自為政,雖然每一個同學都是珍珠,可是缺少鏈接,就不能成之為項鏈了。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七
星期四上課,星期一才知道上哪一課,而且是上多媒體課,還要找圖片,做課件,所以準備得有點倉促。不過整節(jié)課下來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件也比較吸引學生,而且在課堂上我90%都是用英語來教學,只是遇到知識點的講解或是發(fā)出指令時才適當?shù)赜弥形膩斫忉?。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力,也可以避免他們養(yǎng)成對母語過于依賴的習慣。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根據(jù)自己這幾個星期來的觀察所總結出來的他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設計我的教案,設計每個步驟時都仔細思考著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節(jié)課的設計比較多樣,既有多媒體圖片,又有比賽的形式,還有聽課文的訓練,小組討論,表演復述課文,教學比較有層次,能長時間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中也很能吊起學生的胃口,引起他們閱讀與討論的欲望。最后評比最佳小導游的活動是整節(jié)課的高潮部分。學生對于廣州非常熟悉,急切地想要向外國友人介紹廣州。討論熱烈,發(fā)言也很積極。
跟他們一起排練話劇,表演唱歌,所以比較了解學生,跟學生感情也比較好。站在臺上時剛開始有點緊張,但學生的笑容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比較不滿意的是與學生的互動還不是很夠。如果老師講得太多,學生可能會因為參與過少而顯得被動,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復述課文時應把答案也呈現(xiàn)出來,否則對于有些基礎比較差一點學學生會感到很吃力;還有就是沒有非常充分地利用課本,如讓學生在書上劃出重點詞句等。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八
本節(jié)課分兩個課時在愉快和輕松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上完課后學生基本都能完成教學任務,作業(yè)質量達到中至優(yōu)的水平。
本節(jié)課之所以能夠完成得這么好,是因為我設計了兩個個比較生動有趣的教學案例(榕江西湖和黃岐山),采取學生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先自主探索任務,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對完成任務產生了強烈的欲望,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的教學方法。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后的聽講比較能夠集中精神,減少了以往嘰嘰喳喳的雜音,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當我提示完操作要點后,學生恍然大悟,馬上著手操作,完成的任務基本上都能再范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將各人的審美觀融合到作業(yè)里面。
上完課后,我覺得合適的.案例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很重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認識到不足從而產生一種學習的需求對于我們教學的順利進行也很有幫助。
公開課評后反思總結篇九
我于第十五周星期五第二節(jié)(20xx年5月31日)在五(1)班上了一節(jié)有關雙腳連續(xù)向前跳的體育公開課。
這學期是我教學生涯中第一次上體育課。說實在的上課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自己從來沒有上過體育課,雖然平時經常會觀看其他老師上體育課,覺得并不難,但一到真正輪到自己上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不過我還是很認真的對待每一節(jié)課,讓自己也慢慢的融入到那種氛圍中。
這節(jié)公開課我設計是游戲課。游戲既是一種體育教學手段,也是一項教學內容,在體育教學中使用比較廣泛普遍。游戲作為人成長當中的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最原始的學習活動,也是心理需要滿足的一種活動。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角度出發(fā),游戲是學生情感體驗和心理需要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采用游戲和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是必須的。身體活動類的游戲一般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規(guī)則寬松,由于本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參與性,合乎學生的情感需求,因此,學生比較能夠接受,也可以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一部分平時不怎么好動,比較內向的學生,在沒有老師參與的情況下一般就在旁邊看著其他同學游戲,老師的鼓勵和參與,他們也會不自主的加入進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得更多的同學在體育課上得到真正的鍛煉。
總的來說,學生也表現(xiàn)得很興奮,參與性很高,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但由于經驗不足,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室外的組織能力有待提高,要多注意有效的控制學生在室外課上表現(xiàn)的興奮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