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古詩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字號:

    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對自己的反思和深思熟慮,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方向。寫心得體會時(shí)可以適當(dāng)運(yùn)用例子或事例,以生動形象地展示自己的觀點(diǎn)和思考??纯聪旅孢@些心得體會,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fā)和靈感。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一
    平沙何茫茫,仿佛見石絕。
    縱橫滿江上,歲歲沙水嚙。
    孔明死已久,誰復(fù)辨行列?
    神明非學(xué)到,自古不留訣。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說。
    自從漢道衰,蜂起盡奸杰。
    英雄不相下,禍難久連結(jié)。
    驅(qū)民市無煙,戰(zhàn)野江流血。
    萬人賭一擲,殺盡如沃雪。
    不為久遠(yuǎn)計(jì),草草常無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掃群孽。
    崎嶇事節(jié)制,隱忍久不決。
    志大遂成遷,歲月去如瞥。
    六師紛未整,一旦英氣折。
    唯余八陣圖,千古壯夔峽。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二
    白昔懷清賞,今茲得縱探。
    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lán)。
    余流細(xì)不數(shù),遠(yuǎn)勢競相參。
    入峽初無路,聯(lián)山忽似龕。
    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
    風(fēng)過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墜崖鳴皋皋,垂蔓綠毶毶。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飛泉飄亂雪,怪石走驚驂。
    絕澗知深淺,樵童忽二三。
    人煙偶逢郭,沙岸可乘籃。
    野戍荒州縣,邦君古子男。
    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
    聞道黃精草,叢生綠玉參。
    盡應(yīng)充食飲,不見有彭聃。
    氣候冬猶暖,星河夜半涵。
    遺民悲昶衍,舊俗接魚蠶。
    版屋漫無瓦,巖居窄似庵。
    伐薪常冒險(xiǎn),得米不盈甑。
    嘆息生何陋,句勞不自慚。
    葉舟輕遠(yuǎn)溯,大浪固常諳。
    矍棟空相見,嘔啞莫與談。
    蠻荒安可駐,幽遂信難忱。
    獨(dú)愛孤棲鶴。高超百尺嵐。
    橫飛應(yīng)自得,遠(yuǎn)颺似無貪。
    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鵪。
    塵勞世方病,局束我何堪?
    盡解林泉好,多為富貴酣。
    試看飛鳥樂,高遁此心甘。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三
    朔風(fēng)催入峽,慘慘去何之。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滿,古樹野藤垂。
    浩蕩荊江遠(yuǎn),凄涼蜀客悲。
    遲回問風(fēng)俗,涕泗憫興衰。
    故國依然在,遺民豈復(fù)知?
    一方稱警蹕,萬乘擁族旗。
    遠(yuǎn)略初吞漢,雄心豈在夔。
    崎嶇來野廟,憫默愧當(dāng)時(shí)。
    破甑蒸山麥,長歌唱竹枝。
    荊邯真壯士,吳柱本經(jīng)師。
    失計(jì)雖無及,圖王固已奇。
    猶余帝王號,皎皎在門楣。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四
    蘇軾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學(xué)家,他的詩詞作品流傳至今,被后人稱為“蘇軾古詩”。蘇軾的古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深深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我也是其中之一,通過閱讀和欣賞蘇軾的古詩,我體會到了他的心得與感受。
    首先,蘇軾的古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真摯與自然。蘇軾筆下的古詩不做修飾,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人心。他的詩句質(zhì)樸而真實(shí),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比如他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shí)有》中寫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蓖ㄟ^幾句簡單的詩句,蘇軾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如詩如畫的場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思想與情感的真實(shí)流露。
    其次,蘇軾的古詩寄托了他對人生的獨(dú)特見解。蘇軾以自省的態(tài)度審視人生,他對時(shí)間的感慨與對人生變遷的思考溢于言表。在《赤壁懷古》中,他寫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這幾句詩表達(dá)了蘇軾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以及人生無常的深刻認(rèn)識,讓人動容。他的詩歌作品既寫出了自己的感受,也引發(fā)了讀者對人生的思考與共鳴。
    再次,蘇軾的古詩還表達(dá)了他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他筆下的自然景色充滿了詩意與美感,使人沉醉其中。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蘇軾寫道:“雪消雁門口,風(fēng)繞一襟花,有酒且綢繆,轉(zhuǎn)覺此生賒?!蓖ㄟ^詩句中的描繪,讀者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的寧靜與寒冷,同時(shí)也看到了孤寂中的美麗與希望。蘇軾以巧妙的語言將自然與人情融為一體,使人能夠更加深刻地體味到自然的魅力。
    此外,蘇軾的古詩還充滿了人文關(guān)懷與社會批判。他透過詩中的描寫,表達(dá)了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與批評。在《題西林壁》中,蘇軾寫道:“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幾句詩寓意深遠(yuǎn),既描繪了山勢的壯麗,也形容了人們對周圍事物缺乏客觀看法的現(xiàn)象。蘇軾借此寫出了對社會虛偽與人們盲目從眾的批判,提醒人們要具備獨(dú)立的思考能力。
    最后,蘇軾的古詩還寄托了他對友情、愛情的追求與表達(dá)。蘇軾筆下的情感純真而動人,在描寫友情與愛情時(shí),既細(xì)膩又深入。在《水龍吟·游覽延州》中,蘇軾寫道:“四顧閑看紅塵客,千家酒肆萬家燈。五湖煙水獨(dú)忘返,游子挑燈入劍閣?!边@幾句詩句展現(xiàn)了蘇軾對友情與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以及對遠(yuǎn)離家園的思念之情。通過這些文字,讀者無法不為之動容,被深深地打動。
    總之,蘇軾的古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筆下的古詩真摯自然,寄情于人生與自然,表達(dá)了對生活、對自然、對社會的理解與批判。他的古詩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引發(fā)了人們對生活、人生的思考與思索。我通過閱讀和欣賞蘇軾的古詩,深深體會到了他的心得與感受,這也讓我更加熱愛詩歌,更加熱愛生活。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五
    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shí)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關(guān)于蘇軾的經(jīng)典古詩: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shí)。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六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卻教一作:又教)。
    譯文。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童兒去打掃,可是花影怎么掃走呢?傍晚太陽下山時(shí),花影剛剛隱退,可是月亮又升起來了,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xiàn)了。
    注釋。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很濃厚。
    2.瑤臺:華貴的亭臺。
    3.幾度:幾次。
    4.童:男仆。這兩句說,亭臺上的花影太厚了,幾次叫仆人掃都掃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時(shí)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陽收拾走了。
    6.教:讓。
    7.送將來: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現(xiàn),好像是月亮送來的。將,語氣助詞,用于動詞之后。這兩句說,太陽落了,花影剛剛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隨著月光出現(xiàn)了。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于一個(gè)“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yàn)榧t日逐漸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xiàn)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ㄓ氨臼庆o態(tài)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guān)系,著力表現(xiàn)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tài)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dá)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上瑤臺”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xiàn)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yuǎn),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小人在高位當(dāng)權(quán);“掃不開”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jì)于事;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失,明月東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暫時(shí)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況來分析,產(chǎn)生鄙視群小,痛恨官場腐敗的感情也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活的實(shí)錄,它比生活本身應(yīng)該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實(shí)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難免會有牽強(qiáng)附會之嫌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七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shí)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shí)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shí)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shí)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bào)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bào)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shí)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
    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shí)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翻譯:強(qiáng)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zhàn)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shí)間涌現(xiàn)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dāng)年的周瑜春風(fēng)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fā)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qiáng)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游當(dāng)年的戰(zhàn)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fā)。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四、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翻譯: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shí)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shí)光的飛逝啊!
    五、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翻譯: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一作翻譯:濃妝淡抹)。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shí),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八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shí)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shí)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shí)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蘇軾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蘇軾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shí)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蘇軾)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時(shí),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蘇軾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和蘇軾一起游樂的人,于是(蘇軾)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蘇軾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cuò),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gè)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gè)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蘇軾們兩個(gè)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三、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shí)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強(qiáng)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蘇軾,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zhàn)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shí)間涌現(xiàn)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dāng)年的周瑜春風(fēng)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fā)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qiáng)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蘇軾今日神游當(dāng)年的戰(zhàn)地,可笑蘇軾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fā)。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四、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shí)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shí)光的飛逝?。?BR>    五、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一作:濃妝淡抹)。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shí),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六、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bào)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bào)答滿城的人跟隨蘇軾出獵的盛情厚意,蘇軾要像孫權(quán)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蘇軾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shí)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蘇軾)呢?蘇軾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九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
    猶自帶、岷峨云浪,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xì)w客。
    對此間、風(fēng)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
    狂處士,真堪惜。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
    不獨(dú)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
    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
    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貴人,走馬來看不動塵。
    明眸皓齒誰復(fù)見,只有丹青余淚痕。
    人間俯仰成今古,吳公臺下雷塘路。
    當(dāng)時(shí)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一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shí)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shí)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shí)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shí)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
    這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shí)有》作于宋熙寧九年,那年中秋,蘇軾在密州任太守,與弟弟蘇轍已分別七年,不禁對月思人。他便乘著酒興,盡抒情懷,寫下了這首名篇。
    詞的上闋寫作者對月遐思,以問句開頭,而問的又是明月,蒼天,一下子把人們的思緒引到了浩渺的仙境,如夢如幻,意境深遠(yuǎn)?!安恢焐蠈m闕”幾句跌宕起伏,妙筆生花,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之中的波瀾起伏。當(dāng)時(shí)的蘇軾正徘徊與“出世”與“入世”之間,不知所從?!昂嗡圃谌碎g”是作者給出的最后的.答案——還是人間的美好更值得去珍惜,去留念。詞的下闋情景交融,抒發(fā)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稗D(zhuǎn)朱閣”三句,寫月下之人,徘徊不定,心事重重。“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shí)圓?”兩句,上接“照無眠”,運(yùn)筆流暢,表面寫對月圓人不“圓”的怨恨,其實(shí)蘊(yùn)含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比?,是作者自己的解答,是他經(jīng)歷風(fēng)雨人生之后的領(lǐng)悟——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shí)候,有虧損殘缺的時(shí)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shí)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在這天地之間,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一樣,都不是我們所能夠去左右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崇高法則,去努力,去珍惜身邊的美好,積極樂觀的生活。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曠達(dá)的胸懷。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皨染辍笔敲篮玫臉幼樱@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碌囊馑?,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yuǎn)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暗溉碎L久”,是要突破時(shí)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dá)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二
    蘇軾的'詩詞豪邁奔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的財(cái)富,穿越千年依舊有它獨(dú)特的魅力,下面是蘇軾經(jīng)典詩詞名句,一起來看看吧!
    1、易以理服,難以力勝。
    2、目有昧剛視白為黑,心有蔽則以薄為厚。
    3、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jià),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4、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
    5、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
    6、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7、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8、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9、善養(yǎng)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10、有意而言,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
    11、臨大事而不亂。
    12、辭至于能達(dá),則文不可勝用矣。
    13、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14、水到渠成,不須預(yù)慮。
    15、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
    17、合則留,不合則去。
    18、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于疑似。
    19、窮不忘道,老而能學(xué)。
    20、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dú)。
    21、呼之則來,揮之則散。
    22、羽扇綸巾談笑間,強(qiáng)虜灰飛煙滅。
    23、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24、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dǎo)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
    25、舉大體而不論小事,務(wù)實(shí)效而不為虛名。
    26、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27、心欲言而口不逮。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jiān)韌不拔之志。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0、事不素講,難以應(yīng)猝。
    31、有名而無實(shí),則其名不行;有實(shí)而無名,則其實(shí)不長。
    32、弄風(fēng)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33、能前知其當(dāng)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
    34、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35、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
    36、博現(xiàn)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37、改過不吝,從善如流。
    38、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zé)實(shí)。
    39、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40、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41、其擇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42、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43、豐兇相濟(jì),農(nóng)末皆利。
    44、名重則于實(shí)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jiān)忍不拔之志。
    46、爭開不待葉,密綴欲無條。
    47、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nóng),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4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9、龍卷魚蝦并雨落,人隨雞犬上墻眠。
    50、速則濟(jì),緩則不及,此圣賢所以貴機(jī)會也。
    51、臨戰(zhàn)而思生,則戰(zhàn)必不力。
    52、達(dá)人自達(dá)酒何功?世間是非憂樂本來空。
    53、服人以誠不以言。
    5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55、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56、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57、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58、以邁往之氣,行正大之言。
    59、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60、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61、論必作,作必成。
    6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3、忍小忿而就大謀。
    64、臨利害之際而不失故常。
    6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6、與君暫別不須嗟,俯仰歸來鬢未華。
    67、谷太賤則傷農(nóng),太貴是傷末。
    6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6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70、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7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shí)。
    72、志雖大而才不副。
    73、圣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74、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7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寬。
    76、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77、成事在理不在勢。
    78、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79、細(xì)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8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8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82、智出天下,而聽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83、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8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85、情發(fā)于中,言無所擇。
    8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87、立法貴嚴(yán)而責(zé)人貴寬。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三
    清澈的潁水向東流淌,我滿懷愁緒地看著江上若隱若現(xiàn)的孤帆遠(yuǎn)去。
    在這凄清的貶謫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飛翻,你我萬里相隔實(shí)難望見。
    想到就這樣白白辜負(fù)當(dāng)年的歸隱之約,如今臥床聽雨也是這般蕭瑟。
    唉!深憾此生總與你匆匆相別,這種無奈的感覺不禁讓我白發(fā)虛增。
    我在這黃河岸邊祭下一樽美酒,將你我那無盡的過往從頭細(xì)數(shù)。
    你我二人那日相見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覺間卻已過去了悠悠歲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淚痕隱約還在,但眉間喜氣卻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尋覓春天的痕跡。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在元祐六年辛未(一九〇一)八月,作于東京赴潁州軍事知州途中?!??!?元祐)六年,召為吏部尚書,未至。以弟轍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轍辭右丞,欲與兄同備從官,不聽。軾在翰林?jǐn)?shù)月,復(fù)以讒請外,乃以龍圖閣學(xué)士出知潁州”(《宋史·蘇軾傳》)。細(xì)細(xì)地品讀詞意,此詞當(dāng)為懷念胞弟,追感前約之負(fù),厭于官場傾軋,企盼歸隱休閑之樂而作。
    子由,蘇轍字,作者胞弟,時(shí)在東京(汴京)。《宋史·蘇軾傳》:“(元祐)六年,召為吏部尚書,未至。以弟轍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轍辭右丞,欲與兄同備從官,不聽。軾在翰林?jǐn)?shù)月,復(fù)以讒請外,乃以龍圖閣學(xué)士出知潁州?!薄短K軾詞編年校注》中冊第六九六頁《滿江紅·懷子由作》:“元祐六年辛未(一〇九一)八月,作于東京赴潁州軍事知州途中。案:細(xì)品詞意,此詞為懷念胞弟,追感前約,厭于官場傾軋,企盼退閑之樂而作,與《蘇軾詩集》卷三三《感舊詩》所寫情事相吻,當(dāng)為同時(shí)之作。其《詩》序曰:‘嘉祐中,予與子由舉制策,寓居遠(yuǎn)懷驛,時(shí)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一日,秋風(fēng)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離合之意。自爾宦游四方,不相見者,十嘗七八。每夏秋之交,風(fēng)雨作,木落草衰,輒凄然有此感,蓋三十年矣。元豐中,謫居黃岡,而子由亦貶筠州,嘗作詩以紀(jì)其事。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fù)出領(lǐng)汝陰,時(shí)予五十六亦。乃作詩,留別子由而去?!~中‘辜負(fù)’二句,乃指子由所云‘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游宦四方,讀韋蘇州詩,至‘那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瘣湃桓兄?,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首诱笆紴轼P翔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shí)聽蕭瑟?!~中‘恨此生’三句,即《詩·序》所言‘不相見者,十嘗七八?!~中‘一尊酒’二句,指軾與子由‘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fù)會于澶濮之間’事。兄弟二人于黃河側(cè)相會后‘相從來徐,留百余日’而別。此次‘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fù)出領(lǐng)汝陰’,皆兄弟別易會難、令人‘凄然’之事。詞中‘無限事’四句,指‘早退’之約,‘河側(cè)’之會,看來‘恍如昨’日,算來已‘許多年月’。詞中‘衣上’句,指‘謫居黃岡,而子由亦貶筠州’的坎坷遭遇。‘便與君’三句,乃想像兄弟相會與退居之樂。蓋《感舊詩》寫于東京,為留別之作;此詞則寫于赴穎途中,為懷舊之作。詞上片‘清潁東流’云云,乃想象子由念我赴穎之景,用《詩經(jīng)·陟岵》、杜甫《月夜》手法?!肮钾?fù)”云云,寫我常負(fù)‘早退’之約的惆悵;下片寫感舊事之可痛和踐‘林下’之約可待。全篇突出一個(gè)‘懷’字,而宦海險(xiǎn)惡之意亦隱然可見。《感舊詩》王《案》編于元祐六年八月,此詞亦應(yīng)編是時(shí)?!短K詩總案》將此編元祐七年,孔《譜》編熙寧十年,應(yīng)存疑?!?BR>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四
    1、人間有味是清歡。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6、君子不重則不威。
    7、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gè)好喜歡緣。
    8、一片西風(fēng)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9、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10、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
    13、報(bào)國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15、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yáng)花蕭蕭落滿肩。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末不可以強(qiáng)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0、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jiān)忍不撥之志。
    23、筆所未到氣已吞。
    2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5、有酒膛肉多弟兄,急難何見一人。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0、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
    31、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3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3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35、浮云時(shí)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shí)。
    37、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yuǎn)信來。
    38、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39、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4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1、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diǎn)點(diǎn)是離人淚。
    42、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43、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44、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
    45、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46、至言不繁。
    47、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48、天涯何處無芳草。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0、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蘇軾古詩心得體會篇十五
    1、末不可以強(qiáng)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3、孰知鷹的特性,才能讓鷹抓住獵物。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藥中。
    6、君子不重則不威。
    7、退一步安樂法,說三個(gè)好喜歡緣。
    8、一片西風(fēng)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9、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10、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1、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12、志量恢弘納百川,邀游四海結(jié)英賢。
    13、報(bào)國之心死而后已。
    14、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15、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yáng)花蕭蕭落滿肩。
    1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9、人間有味是清歡。
    20、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21、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堅(jiān)忍不撥之志。
    23、筆所未到氣已吞。
    2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5、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diǎn)點(diǎn)是離人淚。
    26、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2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8、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2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0、明月幾時(shí)有,把酒問青天。
    31、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
    32、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3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3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35、浮云時(shí)事改,孤月此心明。
    36、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shí)。
    37、故人應(yīng)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yuǎn)信來。
    38、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4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