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優(yōu)質(zhì)21篇)

字號:

    當我們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工作后,往往需要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心得體會時可以適當運用例子或事例,以生動形象地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以下是我寫的一篇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給你們一些啟發(fā)。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一
    這一天是難忘的一天?!傲弧眱和?jié)的前一天,我們的教室里回蕩著一陣爽朗而持久的笑聲,教室里回蕩著粽子的清香。我們做了粽子。
    這一天,我們都按照老師的安排帶了我們需要帶的東西:米飯、蘆葦葉、填料、勺子、繩子、罐子.
    我也不例外。我拿起蘆葦葉,用一個小扣子,粽子的“餡心”出來了。我想,“嘿!這份小工作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敝?,餡料開始放進去。我拿出一把勺子舀起米飯,放入餡心。然而,正當我為自己感到自豪的時候,由于疏忽,所有的大米都跑了。??!我們必須重新開始!
    這一次,我完全按照我說的做了。我克服了許多“障礙”,來到最后階段——來系繩子。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扎線是最困難的。它強調(diào)方法和技巧。起初,我還弄亂了我的手和腳。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我盡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我開始測試并找出技能。經(jīng)過多次試驗,我終于明白了,必須把線扎得緊緊的,還要把一些嘴扎得緊緊的,以確保粽子煮熟后不會變成蘆葦葉粥。
    老師把我們的餃子送到食堂去煮。晚上,我在吃自己包的粽子,太開心了!與此同時,我終于意識到做粽子的麻煩,以及在奶奶繁忙的日程中給我做粽子有多難。我還必須做粽子給奶奶吃。
    晚上,老師帶來了一盆粽子。粽子的香味飄進了教室,飄進了我們的心里。
    通過粽子的包裝,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冷靜,嘗試和發(fā)現(xiàn)。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包粽子吃,有一些不會包的就會買來吃。
    粽子有甜的、咸的兩種口味。包法也很簡單,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粽葉、糯米、火腿、花生、葡萄干、大棗和糖。在包粽子之前先要把糯米放在一個盆子里泡上四個小時,粽葉要挑新鮮的,沒有經(jīng)過人工處理的。把挑好的粽葉在水里煮上幾分鐘,然后把煮好的粽葉在清水中反復洗上兩次,然后挑選好自己喜歡的口味就可以開始包了。如果喜歡吃甜的里面就放上大棗、葡萄干和糖。如果喜歡吃咸的就放上火腿和花生。
    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工了。首先我們要挑選兩片粽葉,把它們重疊在一起,再折成一個漏斗形狀,接著,在里面放入一半糯米,在中間挖一個小坑,在中間放入自己喜歡的口味材料,最后把上面剩下的粽葉折下來,用細繩綁住就好了。綁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把繩子綁在粽子最下面的那個角上,那樣的話粽子里的糯米有可能會被擠出來的。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了,先是大火煮上兩小時,然后小火煮上半小時,最后在鍋里蒸半個小時,放涼了就可以吃了。
    粽子吃起來黏黏的,糯糯的,咬一口下去有點粘牙。我喜歡吃甜味的糯米,甜甜的味道經(jīng)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三
    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龍舟一艘接著一艘的快速駛向終點,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
    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大清早媽媽把前一天剛泡好的糯米從冰箱里抬出來,一粒粒吸滿水份的糯米就象一個個飽脹的白色小胖子。我毫不猶豫地躥到媽媽面前,嚷嚷著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在媽媽的詳細指導下,我小心翼翼地從冰箱中把豆沙、鮮肉等食材一一拿出放在桌上。
    媽媽把剛買來的粽葉拿出來,一邊包一邊對我說:“包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包個好粽子必須用心?!?BR>    我邊聽著媽媽教說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了粽子。我先把棕葉卷成漏斗的形狀,撮一小把泡好的白糯米,放入“漏斗”中;然后放入蛋黃和鮮肉,再蓋上一層白糯米,壓實按緊,再將粽葉完全包裹住糯米,最后用麻繩牢牢捆住整個粽子,“還不錯”,一個小角尖尖的粽子完成了。
    我們包了很多品種的粽子:有的是蛋黃鮮肉餡兒,有的是叉燒餡兒,有的是豆沙餡兒,還有的是沒有餡的白米粽……整整包了三大盤。
    媽媽把這三盤粽子全部放入鍋中加水煮,不到三十分鐘,一股粽葉淡淡的清香夾著濃濃糯米的味道在廚房中飄蕩著。掀開鍋蓋,香氣怡人,讓人直流口水。
    “粽子出鍋咯,快來嘗嘗我們寶貝自己的手藝,”隨著媽媽一聲喊,爸爸聞聲而來,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掀開粽葉,輕輕咬了一口,臉上頓時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好吃,真好吃!”爸爸贊不絕口。
    香甜的粽子,幸福的味道,伴隨電視中那一艘艘龍舟滑行,我開心地笑了!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四
    以前我們到作文班都是寫作文的,你知道今天我們作文班在干什么嗎?想知道的話,請往下看吧!
    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投粽子到河里,讓魚蝦吃飽粽子,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尸體了。
    今天我們作文班就來包粽子。材料有:粽葉、糯米、繩子。鮑老師還給我們做了示范:先把粽葉包成漏斗狀,再把糯米用勺子勺進去,接著用勺子壓實,然后用剩余的粽葉把上面蓋住,最后用繩子扎起來??赐晔痉逗螅械耐瑢W躍躍欲試,胸有成竹地說:包粽子對我來說,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有的同學卻垂頭喪氣地說:老爺爺繡花難!還有人心里忐忑不安,像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今天的包粽子活動可真有趣!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獲!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五
    在我們浙江紹興,每到春節(jié)之前,都有包粽子的習慣,我們外婆家也不例外。
    早在一星期前,外婆就將粽葉和麻繩浸泡在水中,將原來已經(jīng)都干了的粽葉和麻繩恢復它們原來的面貌。
    今天外婆要包粽子,我早早的來到外婆家,準備給外婆做個幫手。外婆讓我把浸泡在水中的粽葉取出來,然后一張張的清洗干凈,放進臉盤里。我又把麻繩一根根的撕下來,也一起放進了臉盤里。只見外婆已經(jīng)將糯米清洗干凈,而粽子里面的餡外婆也已經(jīng)一碗碗的準備好了,有紅棗、紅豆、五花肉、栗子、蛋黃。
    一切都已準備好,我們把這些包粽子的材料都放到了大桌子上。外婆就開始包粽子,外婆把那碧綠而又那么平正的粽葉在中間折出一個漏斗狀,在漏斗中放進一半的糯米,然后根據(jù)放入不同餡料,再用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然后用麻繩給粽子打結(jié)。我們包了不同口味的粽子,素的有紅棗粽、紅豆粽、栗子粽,葷的有肉粽、蛋黃粽。
    外婆將這此粽子分裝入二個大鍋內(nèi),再放進水,開始煮粽子。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鍋里的粽子香味一陣陣的飄滿了整個屋子。二小時后,外婆關(guān)掉了火,又燜了一小時,我呀,也在鍋又等了一小時。
    粽子總算是出鍋了,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一個吃了起來,味道好極了。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六
    20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便投入了滾滾激流。2000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在端午節(jié)這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或把包好的粽子扔進湖里,以免龍蝦和魚吃屈原的尸體。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一下這樣的氣氛,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經(jīng)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yīng)了。
    包粽子之前,首先要把箬葉洗凈,然后再放在開水中泡軟。準備好蜜棗,蛋黃,肉干,花生等陷兒,再放進鍋里煮熟后,就可以開工了。
    開始包粽子了!先把箬葉折疊,做成一個窩狀,再展開;接著把陷兒放進糯米和粳米里,和在一起攪勻放在箬葉上,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糯米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主要在最后一步,粽子包的好不好、美觀不美觀,看四個角是否對稱、有型。我包的時候老是把四個角揉歪,成一個球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等待的時間總是那么漫長,當我看到香味撲鼻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今年端午節(jié),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感覺那是不一般的甜。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七
    “粽王誕生了!粽王誕生了!”當我還在睡夢中時,就被這陣噪聲吵醒了。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時光倒流一小時吧!
    一群人正抬著一座跟小山一樣的粽葉,喊著口號走進一個大帳篷里。人群因為好奇心像潮水一樣涌進了帳篷。不一會兒,帳篷里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人們。
    那群人正式宣布:開始包“粽王”。這時,有人盤起了手:“切!誰信你們能包出粽王呀,肯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粽子!”有的人興奮地大聲:“快點!快點!讓我們看看粽王是長什么樣的……”
    那群人不慌不忙地將粽葉浸在水里,給粽葉們洗了一個熱水澡。粽葉們直說:“好舒服?。『檬娣。 毕赐隉崴?,人們又將它們掛在繩子上曬太陽。它們在空中懶洋洋地伸了幾個懶腰。
    再去看看大鍋里,大鍋里正有一些糯米大哥在里面游著泳。游完泳,它們也被撈上來,躺在一旁的草席上曬太陽。
    曬完太陽,人們又將它們倒在鋪滿粽葉的大地上,還依次在它們身上放上烤熟透的乳豬,一個牛頭。人們將它包起來,用麻繩綁起來,放到大鍋里煮。一分鐘、兩分鐘……一小時過去了,"粽王"終于出世了!
    我趕緊穿上衣服,跑了出去。哈哈!我跑出去不早不晚,正好是品嘗時間,我還嘗到了一些呢!
    每當我嘗到了粽子的時候,就會想到這次吃“粽王”的場景,真是記憶猶新呀!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八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余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扎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說:“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范。等我學著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著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繩子捆緊。”說著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說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后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著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fā)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蔽荫R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繩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嘗!我拎著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九
    過年前,家家都會預包一些粽子,我們家也不差!
    媽媽一大早就拎起包上街趕集,菜市場里擠滿了人,都在瘋狂地購買豬肉等食材。媽媽一會東買買一會西看看,與商家討價了很久才拿下那條五花肉。上午的趕集結(jié)束了,便到了大家最忙的時候:包粽子。
    媽媽一手扶著盆,一手將糯米洗凈,加上醬油攪和一下,再把粽葉粽繩泡在水里,一切準備就緒。我望著桌上那些七零八亂的食材一臉懵,嘟囔著:“這些都是干什么的呀!這從何下手??!”媽媽見我滿臉疑惑,耐心地講道:“不要著急,看我的,我來教你!”
    聽了媽媽的講解,我拿起粽皮試著包粽子,放一舀糯米,再放上一塊腌的通紅的五花肉,最后將粽皮的邊角向中間合攏起來,再捆上幾條細細的粽繩,打結(jié)完成。當我自信滿滿的打量著手中的粽子時,目光卻落在了媽媽的粽子上,她的粽子外表十分飽滿,玲瓏可愛,而我的粽子卻像一位滿身油脂的胖小伙!“為什么你包的那么好,而我手上的卻像一個次品呢!”媽媽并沒有說話,而是繼續(xù)忙自己手中的活。
    我默默的觀察著,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包的手法不一樣,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一個接著一個的包。太陽消失于高山的頂端之時,香噴噴的粽子也在鍋中翻滾,飄來一陣誘人的香味。
    我拿出一個興奮地剪開,咬上一口,軟軟的,糯糯的,粽子在嘴中漸漸化開,再咬上一口五花肉,真是再好吃不過了,眨眼間一鍋粽子就被我干完了!
    想吃可口的肉粽嗎?快跟我一起學做家鄉(xiāng)的風俗菜吧!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
    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人們會在端午節(jié)那天包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制涼茶、畫額等。
    端午節(jié)的前夜,媽媽帶著我和妹妹去超市購買包粽子的食材和材料。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紅豆、花生、紅棗以及紫薯,然后買了許多的糯米。我和妹妹去尋找竹葉,找了大半天也沒找到,最終詢問了售貨員阿姨才知道竹葉在哪里。
    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早早的叫我和妹妹起床,說要教我們包粽子。我們快速的起床,刷牙洗臉,迫不及待的準備包粽子。媽媽先把買的糯米洗好,妹妹細心地把準備好的食材放到小碟子里,我把竹葉放到水里浸泡。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給我們演示了一遍,我們大概明白了一點,就嘗試著自己包??墒?,我們包的要不是露米就是把竹葉給弄爛了,弄得我們倆手忙腳亂的。媽媽看這個方法教不會我們,就只好手把手教我們。教完之后,我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
    先拿出兩片竹葉,然后把竹葉尖的兩頭對著放在一起,沿著邊緣卷出一個漏斗狀的,然后挖一勺糯米,放入卷出的漏斗中,放一些餡,用竹葉包住糯米,然后用繩子把包的粽子捆好,就大功告成了!
    不一會兒,我們一起包了許多粽子。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煮,一個個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讓人垂涎三尺。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BR>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一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嗎?不用問,肯定都知道,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都要包粽子。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yōu)榱瞬蛔尳锏聂~兒們吃屈原的尸體,就包粽子扔到江里,讓魚兒們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今天上午,我先和爺爺準備好了箬竹、紅豆和糯米,我們把箬竹放在盆里,在盆里放滿水,把箬竹浸泡干凈。接著,又把紅豆和糯米放在一個淘米盆里,把紅豆和糯米用水沖洗干凈后,把水倒掉,放在太陽底下,把它們曬干。
    到了下午,準備開始包粽子了,我和爺爺把箬竹、紅豆和糯米全部放在桌子上。爺爺又去拿了一把較大的勺子,準備等會舀紅豆和糯米時用。
    開始做啦!爺爺一步一步教我,他做一步,我做一步。爺爺告訴我首先要拿兩張箬竹,用兩張箬竹包的粽子會更加結(jié)實。接下來,爺爺告訴我如何做好造型,形狀需要做成一個漏斗錐形。下來要放紅豆和糯米了,爺爺說要用勺子舀3-4勺。爺爺拿著箬竹,我用勺子舀餡放進箬竹里。餡要裝滿了,爺爺又教我大拇指和食指要放在粽子兩側(cè),將多來來的箬竹往下翻,蓋住放餡的位置。最后拿兩根細線,用牙咬住一端,將另一端繞粽子裹幾圈,再打一個結(jié)。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開始時包得四不像,到后來通過爺爺?shù)闹笇?,包得越來越像樣,越來越成型?BR>    這次包粽子可真有趣。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包粽子,還知道了包粽子是一門很好的手工藝術(shù)。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二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jié)。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覺得又有趣,有簡單,于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yīng)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于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fā)現(xiàn)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布,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盡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后,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于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家園”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盡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xù)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夸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jié)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BR>    千萬不要抄?。。。?!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三
    今天我們?nèi)胰司墼谝黄鸢兆印?BR>    我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材料,有浸泡好的糯米,胖嘟嘟的豬肉,一些綠豆和小紅豆,少許生抽、紅糖、鹽、幾片粽葉和幾段棉繩。
    先將糯米、綠豆、紅豆和粽葉洗干凈并瀝干水分,把臘肉切成小粒,將生抽、紅豆、綠豆、臘肉和鹽放在糯米里拌勻。再取出粽葉,卷成漏斗型,放入糯米,用筷子將其插實,把其余部分往上蓋,最后用棉繩扎緊。我一邊扎一邊想:看來包粽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將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中,水燒沸后改微火煮了一個半小時以上,關(guān)火后讓它們悶在里面。等高壓鍋冷卻后再取出粽子,香噴噴的臘肉粽咸咸的,好吃極了。
    你們知道粽子來源嗎,是因為屈原沉汨羅江后,百姓為了河中魚兒不食其尸身,將米包起來煮熟投入江中。之后這種食物就被命名為粽子。
    我們也要有屈原那樣的愛國精神。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四
    端午節(jié)到了,我在家跟著媽媽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粽葉放在水里泡了三個小時左右拿出來,然后把在超市買的蜜棗和花生拿出來,開始包粽子。
    首先拿粽葉,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放一顆蜜棗和幾?;ㄉ?,最后再放一些糯米。把口填滿后,再把粽葉扣上,用線把粽葉五花大綁。注意綁的不能太松,太松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散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粥了。
    我們包的粽子下鍋了,煮的時候,先用大火煮到水開,再用小火繼續(xù)煮三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粽子煮好了,滿屋都是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粽子,先用冷水浸泡降溫,再剝?nèi)ヴ杖~,然后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到一分鐘就吃完了。
    這個端午節(jié)過得很開心,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五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也是“女兒節(jié)”,出嫁的女兒都會在那一天回來看父親,還叫“詩人節(jié)”,是因為戰(zhàn)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
    每年的這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在家里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而包粽子,成了我們家的傳統(tǒng)。端午節(jié)的前兩天,我和媽媽一起來到超市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們在超市里轉(zhuǎn)了一大圈,把粽葉、糯米、繩子買回家。
    回到家后,先把粽葉在水里浸泡一晚。
    包粽子的時候,媽媽先把粽葉折成一個三角形,把糯米一點一點地裝進去,折成了一個三角形,用繩子綁好。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我用左手拿來一片粽葉,我卻把粽葉一會兒折成一個圓形,一會兒折成正方形,然后又把它折成了一個圓形,好不容易把糯米裝進去,好不容易將包著糯米的粽葉折好了,最后用繩子綁起來。
    媽媽把做好的粽子拿到鍋了里去蒸,好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終于出來了。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六
    今天是端午節(jié)。
    一大早外婆就從菜場上買來了粽子葉、糯米和臘肉準備包粽子。
    首先,我們把粽葉和糯米洗干凈,把臘肉切成肉丁和洗凈的糯米和在一起就開始包了。只見外婆拿了一張粽葉把它裹成筒,用勺子把和好糯米倒進筒里壓緊把粽子葉一蓋兩指一壓折成一個三角型,外婆拿著毛線在三角型上繞兩圈打上個結(jié)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粽葉,完成了第一個棕子。
    我們把粽子放到鍋里加上水開始煮起來。過了大約半小時,一陣撲鼻的香氣從鍋里飄了出來。
    我拿了個粽子剝開棕子葉張口嘴咬了一大口,啊!自己動手包的棕子味道可真好!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七
    吃粽子是五月五端午節(jié)的`風俗,也是留念詩人屈原的一種方法。每到端午節(jié)前夕,人們就包起粽子來。聽奶奶說,粽子有許多形狀: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等。粽子的口味也多種多樣,有紅棗粽、蛋黃粽、板栗粽、豆沙粽、肉粽。
    轉(zhuǎn)瞬端午節(jié)要到了,奶奶又開端包粽子了,我興致盎然地圍著她。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資料:一大疊青青的粽葉,一大盆醬油拌過的糯米,一大盤醬油浸過的肉。奶奶先給我做演示:她拿起幾片長長的葉子,將粽葉放平,折起一個角,把米裹進去,然后用粽葉蓋起來,三兩下就把米裹得結(jié)結(jié)實實,再用線繞過來繞過去綁好。
    看著奶奶包的美麗的粽子,我刻不容緩地開端測驗自己包粽子。我選擇了兩片巨細差不多的粽葉,學著奶奶的姿態(tài)認真地包起粽子來。我把粽葉放在左手,又用右手壓了壓,從大盆里舀了一點米,小心謹慎地倒在葉子上。接著,我將粽葉折起來包住小米粒,可是米粒不聽話,我一動,它就往外流,簡直是一群小魚正在逃離鯊魚的嘴巴!第一個粽子以失利告終。為什么奶奶那么簡單,我卻不會?合理我嘟囔著的時分,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是個技術(shù)活,既要包得美麗,又要包得嚴實。你再調(diào)查調(diào)查,左手一定要拿得穩(wěn)?!甭犃四棠痰脑?,我再細心地調(diào)查了一次。第2次,我愈加詳盡,動作盡管慢了點,可是總算包好了!一個完美的小粽子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拿了一條赤色的線,在奶奶的協(xié)助下把小粽子裹好,放在了桌上。小粽子如同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做得那么美麗”。
    我也學會了包粽子,我要給自己點個贊!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八
    今天,我們福娃班去西施故里包粽子!
    到了風景如畫的西施故里,我們來不欣賞風景,就迫不及待的學包粽子了。我千方百計要把它包好,可是包不好哦。
    后來。我看見服務(wù)員來教我們你了,方法是:先把粽葉向里折,把它折的像一把畚斗似的,在把白白的米和紅紅的棗子放進“畚斗”里,把“畚斗”的尖頭往上折,最后把線緊緊的繞好就可以了。
    回到教室后,我精疲力盡了,但是我很開心!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十九
    今天早上我在看奶奶包粽子,你可千萬別看那粽子小小的一個,但做起來也是需要好多步驟的。
    第一步,我們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鍋子里煮透。
    第二步,我們要把糯米洗干凈,瀝干再把調(diào)味料放在一起,并且要充分攪拌均勻。
    第三步,我們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包粽子的手法各式各樣。比如奶奶包的斧頭粽,就是先把兩張粽葉疊在一起,并把它們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放入一點糯米,在中間放入一塊又大又香的五花肉,再用一些糯米把它給蓋起來,用粽葉包上后,用繩子一圈圈地繞起來,不讓小糯米們從縫隙間“逃”出來。
    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開始煮粽子了,煮粽子的時候香味可以相飄萬里。我這只小饞貓早已在旁守候多時,時不時的掀開鍋子看看好了沒有。
    奶奶包的粽子就是好吃!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二十
    五月初五的端午佳節(jié)到來了,人們都喜洋洋地按傳統(tǒng)的習俗過節(jié)日——包粽子。在這個端午節(jié)里,我學會了包粽子。
    在星期一那天,我們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洗凈的墨綠色的粽葉、噴香的糥米、一支筷子、線等,就開始包粽子了。媽媽讓我們先看她包再自己動手。早就手庠的我哪還有那份耐性去認真看媽媽一歩步包,我大致掃了一遍媽媽包粽子的過程,就迫不及待地學著媽媽的樣子,從錫鍋里抽出兩片粽葉,把它們拼在一起,再成一個較大的圓錐握在手心中、我用調(diào)羹舀點糥米倒在圓錐形的粽葉里,用一根筷子在粽葉里面插了插糯米,以便讓糥米緊固。
    然后我再用調(diào)羮舀了滿滿一勺放進粽葉里,粽子還不夠飽滿,我就又往粽子里加了些糥米。加了糥米后,粽子果然脹鼓鼓的了。還剩下幾截粽葉,我依次把它們折了過去遮住出囗處。就這樣,一個飽滿的粽子就呈現(xiàn)在了我眼前。“其實包粽子并不難的嘛!”我想道,捏住粽子高興地讓媽媽幫我用線把粽子拴著。誰知,媽媽接過我的粽子看了看,把我的'粽子拆開,就只剩下個粽葉了。我明白媽媽的意思,知道我包的粽子不是很好。不過我不灰心,又認真地包了一個粽子,要媽媽幫忙把粽子拴好。可媽媽還是微笑著把粽子拆開了。
    于是,我再次精心地包了個棕子,并自已扯線把棕子拴好,一個“杰作”便大功告成。我美滋滋地把粽子放進水里泡著,再繼續(xù)包。后來,媽媽告訴了我們一些包粽子的技巧,并示范給我們看。
    真高興,在這個端午節(jié)里我學會了包粽子。
    包粽子的過程和心得體會篇二十一
    家鄉(xiāng)峨眉,美食眾多,我喜歡吃的也很多,如米線、臊子面、涼面……其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那貌不驚人的粽子。每次吃起粽子,我就會想起包粽子的高手——老家的老奶奶。
    粽子的來歷可長了,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投江死后,人們?yōu)榱瞬蛔岕~蝦吃他的身體,就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往河里投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
    在端午節(jié)的那一天,我正巧回老家,看見奶奶在包粽子。
    我說:“奶奶,粽子怎么包的?”
    奶奶說:“首先要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把糯米泡好,配上綠豆、花生、肉粒等。然后把粽葉卷起來,再放入泡好的糯米,接著用剩下的棕葉蓋在上邊,最后用繩子把包好的粽子捆起來,一定要捆緊,然后放在冰箱里凍幾個小時,再把粽子放在鍋里慢火煮,要煮好長的時間,慢火煮出來的粽子才會是又軟又香。
    粽子剛煮好,我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充滿了整個屋子。我立馬跑到鍋邊,纏著奶奶給我一個。奶奶撈起三個熱氣騰騰的粽子,輕輕剝開,露出潔白晶瑩的糯米,可誘人了。
    聞著粽香,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粽子又大又好吃,一會兒功夫,我就把三個大大的粽子給消滅了。我還不解饞,又讓奶奶給我剝了三個,最后,我吃得肚子都要撐壞了,躺在沙發(fā)上,口中還回味著,久久不想起來。
    我愛吃奶奶包的粽子,因為它帶著一股濃濃的家鄉(xiāng)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