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實用22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教案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案的編寫和使用要靈活運用,適應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的需求。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一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jié)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jié)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jié)課的障外點。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fā)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fā)現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二
    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歸納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多媒體課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憶我們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說說你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通過復習,回憶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進行計算的規(guī)則,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說說圖中描繪的是哪兒?人們都在做什么?
    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么解決?
    設計意圖:四則混合運算應該是用來記錄情境問題的步驟或解題計劃的,是情境問題的另一種表述,四則混合運算式題是數字化的情境問題,所以從情境圖入手是再合適不過了。
    只有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學習。
    師: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每個條件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時,多媒體課件展示已知條件及其意義)。
    師:求“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該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綜合算式。
    師:誰能說說,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計算過程)。
    2.做一做:說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師:上面各題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減法運算,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運算順序學習。
    師:“照這樣計算”表示什么?
    師:想想,怎樣列出算式?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算式的解題思路?
    (學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解題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據學生的交流展示兩種解題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體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兩道算式的解題思路)。
    師:說說綜合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設計意圖: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買3瓶,需要付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如果開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并引導學生今后盡量采用綜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綜合算式,就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并注意遞等式計算的格式。)。
    師:這幾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運算,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教學中選擇解決實際問題,是為了避免將四則混合運算題視為單純的計算問題,產生數學與日常生活無關的錯覺,造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則混合運算幫助解題的例子。
    根據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們改寫成綜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斷并改錯。
    =75=2。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辨析,完成練習,加強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說明原因。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師:歸納一下,今天所學的算式有什么特點?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師:對于今天的學習,你們感覺如何?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三
    1.使學生通過了解一些具體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學生懂得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之間的相互交往離不開通信。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體的通信手段。
    教學難點。
    通信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流程。
    集體智慧。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是生活在一個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的。在這個大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有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各行各業(yè)。在前面的兩個單元里我們了解了農業(yè)與我們社會生活的關系,交通運輸與我們社會生活的關系。今天我們就再來了解一下,通信與我們社會生活的關系。
    教師:在我們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有許多的事情告訴別人,或是別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訴我們。有些事情是可以親自面談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遙遠或是時間的原因無法面談。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來解決。我們打個電話、寫封信或拍封電報,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BR>    教師:你們知道常見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嗎?
    學生:(學生討論)寄送信件、發(fā)行報刊、打電話、拍電報、聽無線電收音機廣播、看電視……。
    教師: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斷地走入我們的社會生活,像傳真。衛(wèi)星通信、電視電話等。
    學生:《人民日報》——可以知道很多國內外大事;
    《廣播節(jié)目報》——可以了解到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播送的節(jié)目內容;
    《中國少年報》——可以了解到全國小學生的各種活動。
    教師:我們通過閱讀報紙、雜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聞和國內外大事,可以增長很多的知識,互贈賀卡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教師:(手持半導體收音機)你們每天都聽無線電廣播嗎?收音機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內容?
    學生:少兒節(jié)目、天氣預報、新聞與報紙摘要……。
    教師:每天看電視,最愛看什么節(jié)目?(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聽廣播、看電視、打電話、拍電報這也是通信,此外還有我們平時接觸不多的傳真等。
    教師:觀察圖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學生:(看圖敘述。)。
    學生:(討論)略。
    教師:我們現代社會生活是離不開通信的。
    學生:衛(wèi)星轉播的奧運會、亞運會、各種大型體育比賽。
    教師: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好像把地球都縮小了,好像把我們和遙遠地方的距離都縮短了。我們是“在通信中了解社會”了。
    教師:在通信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遵守相關法律)。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四
    本單元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1. 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索等活動,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 通過分類、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qū)別它們。
    3. 聯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4. 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qū)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2.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基于這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chuàng)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fā)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具體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fā)現、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fā)現,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qū)別,從而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圖。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fā)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說明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設計思路是“情景、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4)例3。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guī)律。
    2.例4。
    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三角形按邊分類,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3.例5。
    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
    4.圖形的拼組。
    (1)例6。
    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系。具體活動時,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并說一說是怎么拼擺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同時享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感受數學美。
    1.適度把握本冊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系的愿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貞浬罱涷?、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3.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也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于經濟困難,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發(fā)動學生制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五
    通過對學生的了解,不難看出,學生在分析理解能力方面,可以說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只停留在知識的表面,照書而抄,記憶是機械記憶,但只要一變題型,一改問法,學生就顯得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高,干勁大,上進心、求知欲較強,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不足,答題正確率偏低,成績不高。應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提高學生能力。
    3、學習態(tài)度。
    大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求知欲高,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做好筆記,課后認真復習,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刻苦精神,得過且過,作業(yè)潦草。應付照抄,投機取巧,學習方法不得當,效率低,成績差,應注意到這種現象,爭取做好差生轉化工作,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從整體上看,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只是死記硬背,不善于思考和分析,在記憶上只采用機械記憶,達不到理解記憶的程度,導致遺忘速度快,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指導好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記憶,掌握好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會學習的良好習慣。
    政治初二下冊教學計劃新學期開始,乘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之東風,我們帶著`嶄新的面貌,走進課堂,投入到了工作和學習之中。新學期,學校一線的師資力量做出了大的調整,令人感覺耳目一新,充滿活力,于是我再次打起精神,下定決心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轉變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認真干好本職工作,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使整個初二年級的政治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加強道德教師修養(yǎng)。
    教師在學校中的特殊地位,使他在客觀上成為學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將給學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老師,要自覺做到思想進步,品行高尚;謙虛好學,知識廣博;工作認真,嚴謹執(zhí)教;作風正派,秉公辦事;親近學生,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各方面都嚴以律己,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楷模。
    二、注重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
    加強對教育理論的學習,掌握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目前,要繼續(xù)學習《走進新課程》建立新的學生觀、發(fā)展觀、知識觀、課程觀、教育觀,并把學到的東西不斷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積極學習和掌握新的現代的教學手段,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其次,加強對學生身心特點、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政治課的特點,用知識的魅力引導學生,用豐富鮮活的事例吸引學生,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用高尚的品格感召學生,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對自己的行為和修養(yǎng)等方面加以指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交給學生。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發(fā)現知識的探索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同事之間多請教,多聽課,有問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有好的經驗,大家相互傳授,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不斷總結經驗,把實踐中的成功和失敗及時記錄下來,總結出科學的教學方法。
    三、關愛學生。
    認真?zhèn)湔n。首先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弄懂弄通新教材的指導思想,鉆研教材,對教材安排、教學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準確把握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處理教材,制定課時計劃,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和不斷創(chuàng)新,除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外,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多使用其他的方法,如預習法,思考提綱法,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堅持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大家的教學水平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提高講課藝術和課堂效率,做到語言準確精練、生動親切,力求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充滿情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上要加強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體現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精神。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對習題要精選,多做有思考價值的習題,有檢查,有落實。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學,綜合分析能力上下功夫。以適應政治考試的新形式。
    加強教學反饋,經??偨Y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及時調整和改善課堂教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六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了解課文內容,鞏固識字。
    3。讓學生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該與別人共享。
    1。認識11個字。
    2。從故事中受到教育,能夠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該與別人共享。
    游戲法、競賽法、表演法。
    課件、生字卡。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童話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園》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不認識媽媽的孩子》,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隨文識字。
    1、出示讀文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寶寶圈出來,并在新詞下畫上橫線。
    (2)數數本文有幾段,在每段前依次標上序號,了解課文內容。
    (3)注意讀書姿勢。
    2、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聽錄音范讀課文,再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寶寶。
    1、在小組內自由學習生字。
    2、匯報學習情況。(小組長帶讀生字、一字開花游戲、猜字游戲)。
    3、識字比賽。
    四、將生字寶寶帶到課文中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全班朗讀課文。
    2、游戲鞏固認讀生字。
    二、細讀課文。
    1、老師出示問題,學生找出相應段落,老師指導朗讀。
    (1)巨人不讓小孩來花園玩,他做了什么?
    (2)小孩子不來花園后,花園什么樣了?
    (3)孩子們來了以后,花園又是什么樣呢?
    2、比較朗讀。(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再讀)。
    3、積累詞語庫,除了課后的,你還從課文中積累了哪些詞語?選擇你喜歡的詞說一句話。
    三、齊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寶寶。
    三、學習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1、讓學生對要寫的字進行一字開花,并且說說每個字的結構、偏旁、音序。
    2、指導學生觀察字的特點,并說說自己將怎樣寫好這個字。
    3、指名上黑板田字格中板書生字。
    4、老師指導書寫(師在黑板上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5、學生在自己的田字格當中練習書寫生字,并給生字組詞,說句子。
    6、老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優(yōu)秀作品。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道誠實的含義。
    2、即使做錯了,也能勇敢承認錯誤。
    3、知道因為“偶爾撒一次謊”也會使自己失去別人的信任,給自己帶來麻煩。
    4、正確理解“善意的謊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講故事。
    2、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談體會,并適時贊揚學生們勇于認錯的誠實行為。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二、情景對話,事例導行。
    1、看教材第2頁的兩組情景對話,學生對照自我總結的誠實的含義進行判斷。
    2、學生談感受。
    1)學生讀《砍倒櫻桃樹的小男孩》,學生就故事和父親的對話展開討論。
    2)學生思考:你喜歡小男孩和他的父親嗎?為什么?學生談自己聽完故事后的感受。
    3、書寫建議和想法,排練小品。
    1)在現實中,常常還存在說謊話和說真話之間的矛盾,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
    2)碰到這樣的事情,作為兒子,你應該怎么做才對,如果你是父親,你會怎么處理?
    3)寫建議:與同學討論想法或書寫自己的建議。
    4)排練小品:根據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學,根據自己日記內容續(xù)演男孩回家后與爸爸的對話。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業(yè)》,學生談談讀了這則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辯論理解。
    1、任何時候都應該說真話,不撒謊。
    2、有的時候不能全講真話,也有善意的謊言。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用事例證明自己的觀點。
    主題二:拍手拉鉤不要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守時、說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現。
    2、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為自己不守時或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時,會有羞恥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記在心里,盡力做到,這樣,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譽。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學生說“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變!”并說說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用這個歌謠。
    2、你們說過這樣的話嗎?當時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沒有?
    3、學生發(fā)言。
    二、聽故事,學榜樣。
    1、聽故事《宋濂抄書》。
    2、提問:宋濂誠信的.美德對他有什么幫助?
    3、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三、講故事。
    1、在你身邊,有沒有像宋濂這樣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人?請你介紹介紹。
    2、介紹形式:
    1)小組內先交流,代表發(fā)言。
    2)根據故事情節(jié)表演。
    四、看小品,解難題。
    1、看小品。
    2、討論:小美到底該怎么辦?
    4、小結:你想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那就應該播種真誠,真誠地幫助別人,說到就做到,一定會成為大家信得過的朋友。
    五、交流。
    1、假設你碰到了如下幾種情況,你該怎么做?(教師出示假設情況)。
    2、思考:為什么我們有時會忘記自己的諾言?討論增強自制力的辦法。
    3、總結辦法。
    主題三:誠信就在身邊。
    教學目標:
    1、懂得社會需要誠信,誠實守信的人能得到他人的信賴和尊敬。
    2、努力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3、懂得互相信任,讓大家都得到快樂。
    4、知道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誠信,它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如果你的媽媽生日快要到了,你會準備一件怎樣有意義的、代表你心意的禮物?
    2、有一個孩子送給媽媽的禮物與眾不同,十分新穎有趣,你們想不想知道?
    二、讀日記。
    1、學生日記《誠實的禮物》。
    2、思考:如果你是媽媽,會喜歡這件禮物嗎?為什么?
    三、尋找快樂。
    1、到家庭里找快樂。
    2、到社會中找快樂。
    快樂的根源:人與人之間的誠實。
    四、討論。
    假如我們的生活失去了誠信,會怎么樣?舉例說明。
    五、小結。
    只要人人都做到真誠相待,彼此信任,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八
    1、由于受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因此,不同的地區(qū)農產品的種類會有所不同。(對)。
    2、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悠久,地區(qū)發(fā)展比較平衡。(錯)。
    3、工廠就是生產各式各樣的工業(yè)品的地方,汽車就是一種工業(yè)品。(對)。
    4、由于行業(yè)的不斷變遷,以及各種行業(yè)需求量的不斷變化,人們從事的工作也會不斷改變。(對)。
    5、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主要選擇現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傳統(tǒng)的交通運輸方式已經不起作用了。(錯)。
    6、父母可以私拆并閱讀孩子的信件。(錯)。
    7、汽車的污染主要是噪音污染,其次是尾氣污染。(錯)。
    8、所有的報紙和雜志都適合我們看。(錯)。
    9、羊是農產品,但用羊毛做成的毛衣是工業(yè)品(對)。
    10、上網電腦容易中毒,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學電腦。(錯)。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九
    答:我認為這句話不對,因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不僅需要名人,更需要許多平凡的人,他們同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為家鄉(xiāng)的建設貢獻力量,他們同樣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驕傲,我們家鄉(xiāng)的建設也離不開這些人的努力。
    2、你知道哪些傳統(tǒng)的運輸方式?(5分)。
    答:1,東北的狗拉雪橇2,江南水鄉(xiāng)的搖櫓3.馬車4手推出。
    3、你知道幾種古時候的通信方式?(5分)。
    答:1,烽火狼煙2,驛站。
    3,飛鴿傳書4,口耳相傳。
    4、看電視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好處?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呢?怎樣避免不利影響?對小孩看電視,大人應該不應該限制?(14分)。
    答:好處:1,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激發(fā)熱愛科學的興趣。
    2,獲取更多的信息。
    3,娛樂作用,可以緩解學習、社會的壓力,減輕疲勞。
    不好的影響:
    1,損傷眼睛。
    2,看電視時間過長,會耽誤學習,影響成績。
    3,有些電視內容不健康,影響身心發(fā)展。
    怎樣避免不利影響?
    1,看電視時,人與電視的距離應保持在3米以上,防止眼睛近視。
    2,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
    3,看電視時,要選擇內容健康的,比如可以看一些(少兒頻道、金鷹卡通頻道等)。
    對小孩看電視,大人應不應該限制?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一、生活中的大數。
    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銀行工作人員數錢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銀行工作人員數錢時把100張百元人民幣扎成一疊,是多少元?
    二、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
    1、認識十萬。
    一萬一萬地數,數到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在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數邊撥計數器,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學生數到9萬時,問:再加1萬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
    2、認識百萬,千萬,億。
    通過一些數數推理認識百萬,千萬,億。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3、認識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鞏固與應用。
    1、練一練第1、2題:
    第1題通過撥一撥、說一說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
    第2題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認識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關系,鞏固對大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十進制數的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
    2、練一練第3、4題:
    這兩題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四、作業(yè):
    練一練5、6題。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一、生活中的大數。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數據,并按大小進行分類。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較大數的讀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四、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這是以前學過的內容,先出幾個數讓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如將下面的數從小到大排列:
    103412010439001318124。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yè):
    1、練一練1、2、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265830000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qū)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qū)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qū)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yè)。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1、理解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學生、老師的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yè)。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994年至20xx年我國造林面積統(tǒng)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練習一。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單位。
    1265830000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一
    學生大多喜歡讀故事、講故事,通過課外的閱讀又擁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所以對本單元的內容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要注意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反復讀故事,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講故事,并以課文為出發(fā)點,把學生目光引到課外閱讀中去,引導他們大量閱讀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進一步激發(fā)讀書的興趣。
    [教學設想]。
    1、從學生已有的閱讀積累出發(fā),鼓勵學生根據以前對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見解,從而了解學生對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礎上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
    2、讓學生反復讀書,練習講故事,引導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加深理解與感悟。
    3、使學生對不同體裁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拓展課外閱讀。
    [學習目標]。
    1、認識28個生字,會寫27個生字,正確讀寫“理睬、醫(yī)治、驅趕、造?!钡仍~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故事,講述故事。
    3、感受故事蘊涵的哲理和情感,體會做事、做人的道理,從中受到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件。
    [教學流程]。
    師生共同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文及音像資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體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這四篇課文的興趣,同時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一定的知識儲備。
    (一)《寓言兩則》。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故事都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好學的紀昌,堪稱名士的飛衛(wèi),醫(yī)術高超的扁鵲,固執(zhí)己見的蔡桓公;且人物對話較多。因而要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準確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紀昌學射》。
    1、自讀,簡要概括故事內容。
    2、熟讀,請學生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討論的問題,梳理提出的問題后,再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思考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圍繞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飛衛(wèi)為什么要紀昌練習眼力呢?為什么紀昌后來會成為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4、指導讀文(重點指導讀好人物對話)。
    5、交流: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扁鵲治病》。
    1、自讀,了解故事內容。
    3、練習分角色讀故事并講述故事。
    4、開展一次與蔡桓公之間的跨越時空的對話活動。把你想對蔡桓公說的話用一段簡短的文字寫下來。
    (二)《《文成公主進藏》。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有關文成公主的民間故事有很多,課文所選的這個故事以歷史真實為依托,卻與歷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對文成公主的崇拜和愛戴。
    教學本文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1、展示“文成公主進藏圖”及相關音像資料,使學生更直接地感知故事內容。
    2、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了解故事的經過,提出自己的疑問。
    3、交流匯報閱讀收獲。
    4、提出不懂的問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
    5、練習簡要講述這個故事,開展組際之間的講故事比賽。
    (三)《普羅米修斯》。
    這是一篇外國的神話故事,課文重點寫了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后,受到了殘酷的懲罰,但他并不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感悟普羅米修斯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從有關語段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情,學習復述故事。
    1、讀文,概括故事內容。
    2、再讀課文,想一想:普羅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都是怎樣的神?想好后,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出示句子:宙斯得知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取走火種的消息以后,氣急敗壞,決定給普羅米修斯以最嚴厲的懲罰。組織討論:從這個句子中可以體會到宙斯什么樣的心情?從文中找到類似的句子加以體會,并抄寫下來。
    4、練習復述課文。
    (四)《漁夫的故事》。
    這個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是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復雜,又是學生喜歡的故事,理解起來應該沒有難度。所以,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讀懂。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讀書感受。
    1、自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全班討論解決。
    3、利用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方式讀文(讀文中引導學生體會魔鬼的兇惡、狡猾而又愚蠢;漁夫的從容、鎮(zhèn)定、聰明)。
    4、練習講故事,重點講好魔鬼為什么要殺死漁夫和漁夫戰(zhàn)勝魔鬼的部分。
    5、隨文閱讀《東郭先生和狼》這個中國故事,以深化學生對課文內涵的感悟。
    課外讀一些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簡單整理一下自己的閱讀收獲,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讀書收獲。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
    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獻親戚忙碌
    5、再讀書。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ハ嗵魬?zhàn)。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范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茄:上下結構,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還有“蔬”字。
    艱: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還有“碌、脆、捐”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體會“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3、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番茄太陽”》(齊讀課題)
    番茄,太陽,太陽,番茄,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讓我們打開書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讀感悟,合作探究。
    1、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交流: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BR>    (2)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3)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
    3、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陽,二指明明的笑臉三指盲童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5、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雖然失明,卻是個美麗的女孩。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來像個天使。
    (2)活潑開朗,愛笑,笑聲感人。
    出示: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特別愛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邊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陽?!?BR>    明明咯咯的笑聲……追著人走。
    看著她的笑臉……“番茄太陽”。
    那個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臉。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樂觀開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態(tài)度。]
    (3)機靈聰明的孩子,充滿好奇。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嗎?”
    明明好奇地問……
    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4)善良,有愛心的孩子。
    出示:我彎下腰……給你,好不好?”
    [讀好這句話,感悟明明的關愛他人。]
    7、那么明明給我?guī)淼氖鞘裁茨?請畫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可能會有以下答案:
    (1)生活很艱難,心情無比灰暗。(灰暗)
    (2)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覺得溫暖起來,(溫暖)
    (3)看著她,讓人隱隱心疼。(喜歡)
    (4)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快樂)
    (5)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感動)
    三、小練筆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想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三
    介紹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它曾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使用算盤數數前,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定數位,怎樣記數,強調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空檔表示0。
    【知識與能力目標】
    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計數和數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算盤表示數、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并會用算盤表示數。
    【教學難點】
    帶有上珠的數的讀寫。
    課件、算盤
    1、引入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一座城,四面墻,一群珠寶里面藏。如用小手撥一撥,噼里啪啦連聲響。
    學生猜一猜后,教師出示算盤圖,揭示謎底:算盤。
    2、介紹算盤的歷史(配合課件第2頁)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開始用石子計數,后來用木棍或者竹簽計數(就是算籌),再后來人們用擺珠子的方式計數,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來,用上面藍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黃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來表示數。后來這種計數和計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進成了現在用的算盤。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發(fā)明了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
    1、了解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同學們小小的算盤背后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然它這么有魅力,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課件第3頁)。
    (1)仔細觀察算盤,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構成的嗎?
    教師出示算盤,引導認識框、梁、檔、算珠。
    (2)通過游戲鞏固
    出示大算盤: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算盤,下面我們玩一個看誰說得快的游戲,我指算盤上的某個部分,請你快速說出它的名稱。
    同桌玩一玩。
    (3)認識上珠和下珠,并介紹上下珠分別表示多少(課件第4頁)?
    問: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下珠表示多少?
    《算盤歌》一把小算盤,四周圍滿框,橫臥一根檔,豎著許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顆上珠表示5,一顆下珠表示1。
    同住兩人一組,先一人隨便撥一顆算珠,另一人說出這個算珠表示幾。然后兩人互換。
    2、在算盤上表示1-10
    (1)師:算盤的個位在哪?。ㄕn件第6頁)
    和學生一起探討定數位的方法。(必須從左往右依次定位)
    問:把最右邊的一檔作為個位有什么好處?
    教師小結:定位是用算盤記數的特殊要求。個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標記一個檔位是個位,其余的數位也就確定了,一般情況下,我們現在把最右邊的一檔定位為個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樣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個下珠表示,而是用1個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礎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個上珠和5個下珠(2個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個下珠表示。這一點和在計數器上表示數是一致的,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數(課件7、8頁)
    (4)撥珠的指法:撥入下珠用大拇指,撥去下珠用食指,撥入撥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學生在算盤上撥二、三位數(課件第9頁),教師巡視檢查。
    1、猜一猜
    下面幾個謎語都與算盤有關,請同學們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
    (1)猜猜我是誰,它有四條邊,最愛幫助人,不讓珠亂跑。(框)
    (2)猜猜我是誰,雖然只有它,本領卻很多,一個可頂五。(上珠)
    (3)猜猜我是誰,它是一條線,橫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誰,它有許多根,穿著小珠子,噼里啪啦響。(檔)
    2、用算盤分別撥1、2、3、4、5、6、7、8、9。
    3、一個一個地撥,從587撥到600。
    4、在算盤上撥出805、500、190、999。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四
    本組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題材、體裁與第二組相同,但表達的主題不同。本組以執(zhí)著的追求為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zhí)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實驗過程,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弄明白。
    《全神貫注》,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tài)和動作的語句,從而體會羅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狀態(tài)。再讓學生抓住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有關羅丹的資料袋可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讀讀,以豐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
    《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里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課文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可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場景來理解。
    《父親的菜園》要了解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梢砸龑W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樣,要抓住對人物描寫的語句重點學習和體會。
    口語交際、習作:這是本學期第二次寫人的作文(第二組實際上也是寫人的)。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選擇材料,即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把一個人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寫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人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五
    一、詞語。
    《元日》歲:年。除:去掉。曈曈:太陽初升時光亮耀眼的樣子。桃符:春聯。
    《江雪》絕:絕跡,不存在。徑:道路。蹤:蹤跡。滅:沒有。孤:孤零零。舟:小船。翁:老人。
    《元日》詩意:在陣陣爆竹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著千家萬戶。人們每年春節(jié)總要拿新春聯換掉舊春聯。
    《江雪》詩意:所有的山上都沒有飛鳥的蹤影,一片潔白。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江面的一葉孤舟上,一位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人,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二、課文內容。
    1.《元日》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他是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霸铡敝傅氖寝r歷正月初一,即春節(jié)。這首詩描繪了新春佳節(jié),除舊布新,歡樂喜慶的景象。寫出了人們對吉祥美滿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整首詩寄托了作者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情感。詩的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寫的是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緊扣題目,渲染出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瞳瞳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象征了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風俗,又寓含了辭舊迎新的意思?!靶绿覔Q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的意思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這首詩寫到了春節(jié)這一天的風俗: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
    2.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家家戶戶忙著張貼大紅春聯。當你沉浸在這祥和的氣氛中時,你想到的詩句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大雪紛飛,孤獨漁翁寒江獨釣的情景。作者借描寫山水景物,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作者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情感。
    4.《江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寄興高潔、寓意豐富的寒江獨釣圖。詩的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畫的背景。讓人感受到雪天的寂靜清冷和凄涼,后兩句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是這幅畫的主體,流露出詩人凄清、幽獨的落寞情調。這位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不屈精神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5.《江雪》詩中描繪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用你積累的詞語來概括這雪景,如大雪紛飛、漫天雪花、鵝毛大雪。詩中最能表達作者心情的詞是“孤舟”和“獨釣”,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詩人孤獨和不屈的心情。
    6.古人常說“詩中有畫”。請把《江雪》中描繪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畫,再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來。
    這是隆冬的時節(jié),寒風凜冽,大雪鋪天蓋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嶺都沒有了鳥兒飛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沒有了行人的足跡。這時,只見寒冷的江面上,孤單單地漂著一條小漁船,船上有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冒著大雪在垂釣。
    三、拓展。
    2.本學期,我們隨課本瞻仰了寬廣壯觀的廣場;了解了奇特美麗、天下聞名的泉城;游覽了神奇美麗、充滿詩情畫意的九寨溝;欣賞了如詩如畫的荷蘭田園詩情;領略了潔白晶瑩、千姿百態(tài)的霧凇奇觀……真是開卷有益啊!
    練習7。
    1.對對子。
    細雨對和風桃紅對柳綠地北對天南藍天對白云(碧水)辭對賀。
    神州對大地海角對天涯雨雪對風霜春風對秋雨漫山對遍野。
    舊歲對新年鳥語對花香明月對清風舒眉對開口山光對水色。
    綠柳對紅桃和風對細雨地北對天南虎嘯對龍吟古木參天對雪峰插云。
    秋雨瀟瀟對春風徐徐風綠千條柳對雨紅萬朵花風扶千條柳對雨潤萬朵花。
    門對千根竹對家藏萬卷書山美水美春光美對天新地新氣象新。
    2.與新春有關的成語: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吉星高照萬事如意。
    3.描寫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jié))。
    1、多讀書: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寫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fā)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jié)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jié)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六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fā):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打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夸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背《贈汪倫》。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匯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二、初讀古詩《過故人莊》。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三、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里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閑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huán)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打開窗戶對著屋旁的園地,舉著酒杯閑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四、總結全詩。
    這首詩用詞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yōu)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齊讀古詩。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八
    一、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 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二、學習準備:字詞卡片
    三、學習時間:一課時
    四、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組的同學輪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 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 自學第一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自由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5學習第三小節(jié):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jié)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課后反思:
    語文園地二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以誠懇的態(tài)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 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里話。
    3 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fā)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學習準備:
    讓幾個學生排練一個小品:一學生在校園里亂扔紙屑,另兩個學生據理勸導。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話題
    1 剛才幾位同學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話想說?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 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二、討論交流
    1 個人準備后,在小組內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對這一做法作一評價。接著,其余學生輪流發(fā)言。
    2 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 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的鼓勵和評價,并隨機規(guī)范其語言。
    三、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簡明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于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后抄錄并張貼在教室里。
    一、學習“我的發(fā)現”
    1 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小東說了習作上的哪些好經驗。
    2 歸納過渡:習作除了留心觀察周圍,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之外,還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對別人說的話寫下來。
    二、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啟發(fā)思路
    1 閱讀習作提示。讓學生明確:寫的是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要真實,不說假話。
    3 學生醞釀交流、師生個別談話:
    根據習作要求,學生自行醞釀,指名個別交流,啟發(fā)學生的習作思路。教師隨即與個別學生輕聲交談。
    4 學生動筆。
    5 相互交流,修改。
    一、詞語盤點
    1 學生自讀。
    2 同桌互查。
    3 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4 記記寫寫。
    二 日積月累
    1 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讀。
    3 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師釋疑。
    5 熟讀、背誦。
    三、趣味語文
    1 聯系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2 自讀。
    3 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課后反思: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十九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了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了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55846+7646=、6908×7=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纯此厦娑加惺裁??
    (顯示屏、按鍵、電腦芯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么?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三、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師:這么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么樣?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預設: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是誰發(fā)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后,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怎么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預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于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yōu)點。)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fā)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xiāng)。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制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fā)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fā)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xù)研發(fā)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出示健康環(huán)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么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了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制成數學小報。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二十
    請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并把它們畫出來,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別說一說它們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題,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
    1.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3題。
    教師:請同學們先在數學書上量出下面各圖中每個角的度數,并填在表中。
    學生自主動手測量,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匯報。
    教師:通過測量,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我發(fā)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教師:關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繼續(xù)探索這個問題。
    2.出示教科書第72頁第14題。
    3.出示第72頁第15題。
    教師: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覺得他們誰說得對?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小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只和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兩條邊張得越開角越大,兩條邊合得越攏角越小。
    通過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二十一
    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
    1、 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 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fā)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4、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見課本99頁的例1某地區(qū)的城鄉(xiāng)人口統(tǒng)計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根據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見課本99頁的統(tǒng)計圖
    3、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板書課題: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4、討論交流: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
    5、全班匯報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鄉(xiāng)村人口數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鄉(xiāng)人口總數最多?那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九的第1題和第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思品下單元教案篇二十二
    1.體會小數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數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小數意義。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所表示的含義。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小黑板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法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會用小數來描述嗎?
    2.你都在哪里見過小數?說一說,并寫出幾個你見過的小數來。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數表示是( )元,用小數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數(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數( )表示,用小數(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1. 用數表示下面各圖中得涂色部分?(課本第2頁第2題)
    2. 想一想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
    3. 自己畫一方格紙,并畫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小組交流,選代表匯報。
    1.小組評價:你認為第幾小組表現最棒,為什么?
    2.自我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以后我會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