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教案(熱門15篇)

字號:

    教案既可以做為教師的備課參考,也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指南。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交流能力。教師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情況,借鑒這些教案范例中的合適方法和策略。
    音樂的教案篇一
    1、學會與同伴拉成圓圈朝一個方向邊唱邊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個小節(jié)立即停止不動。
    2、膽想出新的停止不動的動作,快樂地游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1、音樂律動:五彩圈。
    2、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做游戲吧。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們,我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圓圈呀?讓我們一起來開動小腦筋,注意你的圓不能破掉哦!
    2、師:現(xiàn)在我們變成圓圈啦,那怎樣才能轉起來呢?
    3、教師小結:我們現(xiàn)在手拉手,身體向右轉,右腳先往前走,圍城一個圓圈。
    2、教師引導全體幼兒跟著音樂做游戲。
    3、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師的歌聲下,拉圓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節(jié)迅速蹲下不動。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蹲下”以外,還可以做什么動作也能停止不動?
    2、教師根據(jù)幼兒提出的'動作進行練習。如:叉腰、站好、舉手、擁抱等。
    3、教師選用某個新動作,引導幼兒完整地玩游戲。
    《…個圓圈走走》是一個集體游戲,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好。首先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并學習朝一個方向走。在這個部分中有一個難點,有的幼兒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戲中,有些小朋友和別人的方向相,總是會撞起來。需要教師用手勢引導。盡管如此,還是很難做到全部方向一致,如果在活動前在他們的右手上都貼一個標記,這樣更利于幼兒的辨別。整首歌曲演唱比較容易,幼兒學習的很快,并能根據(jù)歌曲內容做動作。但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思維有點局限,想出的都是模仿動物的樣子,具體的動作表現(xiàn)的不明顯。
    音樂的教案篇二
    1、學習穩(wěn)定節(jié)拍,能按音樂節(jié)拍拍傳球。
    2、培養(yǎng)幼兒集中注意力,反應敏捷。
    1、復習歌曲《數(shù)鴨子》,要求節(jié)奏準確。
    (1)隨錄音演唱,要求吐字清楚。
    (2)運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節(jié)奏。如:1、拍手2、跺腳3、拍腿4、拍手心。
    2、游戲:傳球。
    玩法:幼兒圍坐圓圈,音樂伴奏,第一拍時,幼兒甲將球傳給幼兒乙,第二拍時幼兒乙將球在胸前晃動一下,第三拍時幼兒將球傳給幼兒丙……如此按一定方向每兩拍傳一次球,要求傳在節(jié)拍點上。
    可以按樂句傳球,開始可以慢唱,或唱唱停停,游戲熟練后再按正常節(jié)奏傳球。
    音樂的教案篇三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現(xiàn)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墊步。嘗試手腳協(xié)調地跟著音樂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舞蹈編排。
    腳步以墊步貫穿始終。
    第一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二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三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側平舉,轉動手腕兩次。
    第四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頭頂上方轉動手腕兩次。
    第五句歌詞:雙手在胸前一邊拍手一邊自轉一圈。
    第六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雙手翹起大拇指擺個造型。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風土人情,進一步了解新疆,喜歡新疆,激發(fā)幼兒學習新疆歌舞的興趣。
    2.學唱歌曲,熟悉歌曲,強調在重拍上的歌詞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為學習墊步打好基礎。
    1.創(chuàng)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輔助提問:“火車怎么開呢?”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示范的火車開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一只腳在另一只腳的后面一點用腳尖踩?!薄澳_踩下去的時候身體要長高?!薄變耗7聡L試,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邀請“火車開得好”的幼兒示范,再次幫助幼兒了解墊步的要領,知道只有這樣開火車才能到新疆。
    4.出示鈴鼓,介紹這是新疆叔叔跳舞時用的樂器。教師跟著音樂拍鈴鼓,請幼兒跟著示范者再次開火車去新疆旅行。用鈴鼓聲給幼兒信號,在聽到鼓聲的同時腳踩下去,幫助幼兒踏上音樂的節(jié)奏。
    5.請一位把握節(jié)奏較好的幼兒來做新疆叔叔拍鈴鼓,帶大家游覽新疆美景。
    1.教師示范舞蹈。
    輔助提問:“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轉動和扭動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聯(lián)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安煌轿晦D動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兒聯(lián)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動作的順序編成了一首兒歌。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shù)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3.在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學會舞蹈。
    音樂的教案篇四
    1、能聽辨音樂,用動作來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動物形象。
    2、通過欣賞,體會音色在樂曲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1、通過即興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2、通過即興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講授法、討論法。
    電子琴、手風琴。
    一、課前復習:
    復習歌曲《在動物園里》。
    二、展示學習目標:
    三、新授:
    1、小朋友們注意聽,有一只動物走過來了,是什么動物呢?你們聽了音樂后告訴老師是什么動物?(放音樂)。
    2、學生聽音樂后回答。
    4、聽音樂,學生模仿獅子走路和吼叫。最后一起說:我——是——獅子王!并要求學生最后造型定格。
    5、美國有一部描寫獅子的非常有名動畫片,名字叫——《獅子王》,很多小朋友都看過,是嗎?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這部影片的第2部片段。
    四、: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到動物園里玩了一圈,在動物園里,我們欣賞了一首樂曲《獅王進行曲》,小朋友們玩得高興嗎?你們回去后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一起分享你們的快樂。
    板書設計第四單元音樂中的動物。
    欣賞:《獅王進行曲》。
    音樂的教案篇五
    音樂活動:
    1、幫助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做相應動作。
    2、啟發(fā)幼兒在前奏聲中,創(chuàng)編各種親熱動作。
    3、鼓勵幼兒結伴舞蹈,體驗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
    :組織幼兒玩聽信號的游戲。
    1、教師幫助幼兒熟悉曲調,學會唱歌。
    2、啟發(fā)幼兒邊唱邊按歌詞做敬禮,握手,擁抱的動作。
    3、學習邀請舞。
    (1)兩位教師扮演同桌幼兒,其中一名當邀請者另一名被邀請者.強調在第四小節(jié)末找到朋友,面對面站好。
    (2)請幼兒與教師共同表演。
    (3)組織幼兒集體練習,提醒幼兒在第四小節(jié)結束時,兩人應面對面站好,并檢查,是否全班幼兒都在第四節(jié)結束時,找到朋友。
    (4)聽前奏曲,創(chuàng)編兩人一起的親熱動作.提問: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可做那些親熱動作。
    (5)集體聽前奏曲,做親熱動作,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肯定有創(chuàng)新的動作。
    (6)在音樂伴奏下,完整的`跳邀請舞.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其他活動中主動一起玩。
    音樂的教案篇六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挖掘已有的課程資源,學習傳統(tǒng)的、流傳在民間的歌謠、童謠,使學生了解相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體驗蘊涵在童謠里的樸實、善良、純真的情感。通過演唱、表演童謠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能表達個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悅。
    1、了解什么是童謠。介紹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童謠,感受童謠與方言和音樂的緊密結合。
    2、通過童謠說唱、做音樂游戲等活動,體驗童謠申蘊涵的樂趣,用打擊樂器為童謠說唱伴奏。
    3、按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說、唱童謠,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
    4、組織學生邊做游戲邊唱童謠,并鼓勵學生自編童謠。
    1、蝸牛的圖片或幻燈片、頭飾(西游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兒、小花籃。
    2、打擊樂器:碰鈴、三角鐵、雙響筒、木魚、響板、小堂鼓和鈴鼓等。自制的打擊樂器:能敲響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兒等。
    3、音帶、錄音機,寫有童謠歌詞的大歌片。
    4、節(jié)奏卡片。
    本單元由歌曲《水牛兒》,欣賞《蜻蜒你來吧》《編花籃》活動課《小老鼠上燈臺》《打花巴掌》組成。主要內容是圍繞著童謠進行編寫。
    童謠指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短。童謠與兒歌都是屬于民歌體裁中的小調范疇。童謠是流傳于兒童中間的歌謠,與兒歌合稱為兒童歌謠,大多表現(xiàn)兒童對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觀點和感情,形式活潑、用辭簡練、韻律響亮,有兒童自編的也有成年人的擬作。
    讓學生用自然、親切的歌聲演唱童謠,可以加入游戲或簡單的集體舞如《編花籃》。讓學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謠的快樂。在自制打擊樂器的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去找一找、敲一敲,開發(fā)想象力,多渠道地創(chuàng)作自制打擊樂器。
    1、學唱歌曲《水牛兒》。
    1、通過學唱《水牛兒》,使學生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
    2、欣賞《蜻蜒你來吧》,學習鞏固后十六分節(jié)奏。并進一步體會童謠中所蘊涵的表現(xiàn)孩童們的天真與快樂心情。
    3、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節(jié)的唱法。
    1、讓學生們說一說平時喜愛的游戲,做游戲的時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這是什么游戲嗎?圍著蝸牛說著歌謠:蝸摟蝸摟牛,先出角,后出頭。
    2、介紹蝸牛。拿出圖片或幻燈。聽一聽北京的孩子是怎樣唱《水牛兒》歌謠的。
    3、將有北京方言特點的發(fā)音做介紹。如:花(兒)、牛(兒)、頭(兒)、莆(兒)、蔓(兒)、菜(兒)、篙(hao)、萵苣(woju)。
    4、聽錄音,引導學生用北京方言說歌詞,附點四分音符可以在說歌詞的時候自然學會。
    5、反復學唱,注意五個樂句的變化和休止符的準確。
    6、鞏固。
    1、介紹什么是童謠。
    2、邊拍手邊按節(jié)奏說歌詞??梢圆捎枚靠ㄞr(nóng)的形式。
    3、說歌謠的聲音漸漸變弱。只有拍節(jié)奏的聲音。
    4、復聽《蜻蜒你來吧》。
    學生可以小聲隨錄音學唱。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節(jié)奏。拍手和用打擊樂器都可以。
    隨筆:初步了解童謠的來歷。學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節(jié)的唱法。
    1、欣賞歌曲《編花籃》;音樂游戲。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
    1、通過兒童傳統(tǒng)游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童謠的欲望。隨音樂跳《編花籃》。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感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氣氛。
    1、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童謠《水牛兒》,聽唱《蜻蜒你來吧》。
    2、欣賞河南民歌《編花籃》。介紹《編花籃》的歌詞大意,按節(jié)奏說歌詞。3、初聽。感受歌中的歡樂氣氛。復聽。小聲隨唱。
    4、可以分成小組表演。有《水牛兒》《蜻蜒你來吧》《編花籃》。
    分組可以按男同學或女同學分組。也可以各種表演形式分組。有舞蹈、打擊樂、情景表演組等。
    5、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分成小組。三、四或六個人一組。圍成二個小圓圈,每個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個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編成"花籃"形狀。開始時,可讓其他同學扶持一下。跳一下,說一句歌謠: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蘭。
    6、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再表演。鼓勵學生自編短小童謠。讓學生明白歌謠的產(chǎn)生就是在孩子們玩耍中隨口唱(說)的短小兒歌,容易記憶,是受孩子們歡迎的一種歌曲體裁。
    7、布置下一課作業(yè)。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帶到課上來。
    隨筆:學生能隨音樂跳《編花籃》。
    1、學唱《小老鼠上燈臺》。
    2、制作打擊樂器。
    3、活動《小老鼠上燈臺》。
    1、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自己制作打擊樂器。并根據(jù)音的長短、音色的不同,按聲部敲擊。
    2、在唱、念歌謠中鞏固十六分節(jié)奏的學習。復習后十六分節(jié)奏、附點四分音符。訓練學生的合奏能力。
    1、讓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器。教師選用一首歡快的樂曲學生隨音樂敲擊。
    2、師可以引導:這樣的敲擊有些簡單與枯燥。我們加上會說的歌謠或歌曲再試一次。
    3、學生可以復習一年級時就已經(jīng)學會的《唐僧騎馬咚得咚》教師引導后十六分音符的敲擊。
    4、按學生的打擊樂器分出長音組與短音組。按聲部敲擊。
    5、教師可以再說一個歌謠:并可用說、跺腳、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節(jié)奏的敲擊聲音。
    提出十六分節(jié)奏的敲擊。
    6《小老鼠上燈臺》。
    全體同學一起說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將“嘰哩咕魯”說得均勻。
    用打擊樂器伴奏。
    7、聽錄音學唱《小老鼠上燈臺》。用自制的打擊樂器伴奏,并加上動作表演。
    8、分組將幾首兒歌(八小節(jié)),一起以輪說、輪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麥歌》和《小老鼠上燈臺》《蜻蜒你來吧》。
    9布置下一課作業(yè)。回家找一找有關的歌謠、兒歌資料,可以問老人、大人,有關童謠演唱的錄音帶、書、歌曲都可以。
    隨筆:學生自制打擊樂。根據(jù)音的長短、音色的不同,按聲部敲擊。
    歌曲《打花巴掌》,活動《童謠說唱會》。
    1、用多種方法說(唱)兒歌。在學習《打花巴掌》時,讓學生體驗換一種方式說童謠唱兒歌。聆聽幾首外國的童謠。
    2、以童謠說唱會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積累鑒賞音樂的經(jīng)驗。
    1、這一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建議在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將前幾課所學的童謠用各種形式表演。
    2、介紹拍手說歌謠。
    播放《打花巴掌》錄音,帶領學生邊說邊拍,兩人一組,面對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對拍。
    3、隨音樂說歌詞。唱一唱,拍一拍??梢詥l(fā)學生還有什么方式拍手。
    4、啟發(fā)學生自己再編出《打花巴掌》的歌詞。
    5、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發(fā)音為dai。
    6、學生編歌詞每一段只有一句話。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xxxixxx。
    冬天到了穿棉衣。
    7、《童謠說唱會》。
    (1)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討論,將自己所知道的童謠唱一唱、說一說。其他組的同學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腳,或用打擊樂器伴奏。
    (2)教師要鼓勵積極找尋童謠、創(chuàng)編童謠的學生。保護好他們的每一個想法。
    (3)教師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的民間兒童游戲再做一做、玩一玩。將本單元的歌曲以各種形式表演。
    (4)教師可以將本單元參考資料中的英國童謠、日本童謠等介紹給學生。
    (5)啟發(fā)學生總結:你知道的童謠。什么是童謠(歌曲體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積累,注意觀察,音樂在生活中是處處存在、緊密相連的。
    引導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音樂的教案篇七
    初一年級。
    一課時。
    多媒體、鋼琴、投影儀、幻燈片。
    (一)對我國西北甘肅、新疆等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產(chǎn)生興趣,并主動聯(lián)系相關學科,探。
    索“絲綢路上”的音樂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潑的情緒和富有彈性的聲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賓的主要作品。
    和貢獻;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深情地演唱《夢駝鈴》。
    受其音樂情緒和風格,體驗“花兒”的藝術特征;分辨冬不拉等新疆少數(shù)民族樂器;
    (四)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用手鼓、鈴鼓或自制的打擊樂器為《青春舞曲》等歌曲即。
    興伴奏,試用演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嘗試創(chuàng)作、表演一段表現(xiàn)夢的音樂;試以《渭城曲》前兩句即興編唱,并相互評價。
    (五)能用豎笛(或口琴)演奏《瑪依拉》,學習“si”的第二種指法。
    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青春舞曲》。
    一、組織教學:
    教學常規(guī)管理:檢查學習用具。
    二、欣賞歌曲《新疆好》:
    1、導入:絲綢之路北道過玉門關,南道過陽關,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新疆,
    提問;這里有哪些少數(shù)民族?又有哪些特產(chǎn)呢?
    回答: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有香噴噴的羊肉串,美麗的壁毯,死角刺繡的小帽“朵帕”,哈密瓜,葡萄干,奶茶等。
    提問:新疆還有哪些特產(chǎn)呢?下面我們欣賞一首歌曲《新疆好》。
    2、欣賞歌曲?;卮穑盒陆€有許多礦產(chǎn)資源。
    三、欣賞歌曲《瑪依拉》:
    1、提問:新疆有個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喜愛賽馬摔交的是什么民族?
    回答: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有位美麗的姑娘瑪依拉,我們來聽聽她的歌。
    2、聽歌曲《瑪依拉》的兩段。
    剛才,我們不僅聆聽了瑪依拉動聽悅耳的歌聲,還觀看了優(yōu)美歡快的新疆舞蹈。
    3、提問歌曲的特點:
    由幾個音組成,結束在哪個音上?
    七個音組成,大調式。呼喚的音調,回旋的旋律。節(jié)奏歡快跳躍。
    四、聆聽小合奏《瑪依拉》:
    1、導入:哈薩克有句諺語:“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
    2、簡介:
    3、請幾個同學演唱。其他學生吹豎笛。
    第一段請幾個女同學唱,全體同學吹豎笛。
    5、欣賞。
    6、提問:樂曲用什么樂器主奏?
    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組樂器,讓學生辨認哪個是冬不拉。)。
    7、新疆樂器介紹:大家說出我國樂器分為幾大類?教師簡介新疆樂器。
    冬不拉:(哈薩克族)彈撥樂器,音箱木制,有扁平和瓢形兩種。琴桿細長,張兩根弦。一般用于自彈自唱。
    冬不拉的傳說:很久以前,一個英俊、勇敢的哈薩克青年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當他向姑娘求婚時,調皮的姑娘卻指著身旁的一棵青松說:“你如果能讓青松開口替你求婚,我就嫁給你。”到了約定的日子,機智的青年拿了一把用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用手撥彈著琴身上的羊腸弦線,用婉轉動聽的琴聲表達了心中真摯的愛情,終于打動了姑娘的心。從此,哈薩克就流傳冬不拉這一樂器。
    后來到了十三世紀時,據(jù)說有一天,當時的皇帝、成吉思汗正在大擺宴席招待賓客,突然傳來消息,說他的愛子術赤得急病死了,左右的侍從們誰也不敢把這一噩耗告訴成吉思汗,但又怕事后遭到追究和責難,正在左右為難時,一位名叫克爾布哈的哈薩克冬不拉琴手自告奮勇去完成這一任務。他來到宴會上要求為大家奏一支冬不拉樂曲。悲切的樂聲傳達了死亡的消息,成吉思汗從樂曲中聽出了是自己親愛的兒子遭到了不幸而流下了辛酸的淚。嗣后,成吉思汗不但沒有發(fā)怒,還下令重賞了這位民間藝人。
    鷹骨笛:(塔吉克族)吹管樂器。管身為鷹骨制成,開六個按孔,吹奏方法與漢族的笛相似。
    艾捷克:(唯吾爾族)拉弦樂器。音箱木制半球型,一面蒙羊皮。張四根弦,用馬尾弓拉奏。
    熱瓦普:(唯吾爾族)彈撥樂器。音箱木制半球型,琴頭有裝飾用的彎角,張五根弦。演奏時將樂器橫置右肩,用撥子彈奏。
    手鼓:維吾爾族打擊樂器。漢語稱手鼓。木制圓形鼓框,直徑約40厘米,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內置許多小鐵環(huán)。演奏時兩手執(zhí)鼓邊,左右手指交替擊鼓面,或搖動鼓身振響鐵環(huán)。
    老師拿手鼓示范給學生看,拍打節(jié)奏。學生左右手拍左右腿。節(jié)奏是: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
    8、習題用連線表明右側的樂器所屬的民族。
    五、歌曲《青春舞曲》:
    (1)請學生聽一組全部由王洛賓收集整理的維吾爾族歌曲:
    提問歌曲的曲名,作者。
    1、《掀起你的蓋頭來》。
    2、〈啊拉木汗〉。
    3、〈半個月亮爬上來〉。
    4、〈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5、〈在那遙遠的地方〉。
    (2)復習歌曲《青春舞曲》,鋼琴伴奏。(投影歌曲的樂譜)。
    a、復習歌譜;
    b、復習歌詞;
    c、完整地演唱全曲。
    (3)提問歌曲的特點?
    歌詞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唱出:小鳥飛去不回來,青春一去不復返。告誡年輕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時光。歌曲采用小調式,節(jié)奏密集,輕快而活潑,旋律上下起伏,流暢而優(yōu)美,頗具有舞蹈性。
    (4)復習、表演《青春舞曲》(手鼓、豎笛伴奏、演唱、表演舞蹈)。
    請學生講講表演的方案。
    分聲樂組,舞蹈組,豎笛組練習歌曲,請音樂課代表組織。
    學生表演。
    (5)教師評價:
    六、小結:
    今天,我們延著絲綢之路欣賞了甘肅、新疆地區(qū)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了解了相關文化,感受到民族音樂無窮的魅力。絲綢路上還有極豐富的文化和動人的樂歌鼓舞,同學們如有興趣,可在課后繼續(xù)了解、探索。
    有的班級學生表演的很好,但大部分班級表演的不好??梢栽诒硌萸袄蠋熖崾疽幌?,在表演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尺度。
    音樂的教案篇八
    準確地唱好歌曲旋律。
    唱準8度大調和跨小節(jié)切分。
    一、《一把雨傘圓溜溜》。
    2.聆聽范唱。
    設問:三位學生在大雨中怎樣辦?他們的情緒怎樣?
    3.教師范唱第1—15小節(jié)曲調。
    (2)在教師指導下,用2/4拍指揮圖式(分清強拍與弱拍)放慢速度視唱第1—15小節(jié)。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
    (3)用稍快的速度、歡快的情緒唱好第1—15小節(jié)曲調。
    4.教師范唱后半部分曲調。
    (1)先由學生以歡快的情緒唱第1—15小節(jié),然后,教師接唱后半部分曲調(到反復記號為止)。
    (2)設問:后半部分的曲調,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規(guī)律?
    (3)聽教師將后半部分曲調彈奏三遍,比一比誰的聽辨模仿能力最強,能把它看譜唱出來。
    (4)教師表揚能自薦唱譜的學生,并指出不足之處。
    (5)用歡快的情緒唱好后半部分曲調。
    5.學唱歌曲。
    (1)完整地、歡快地唱好曲調。
    (2)朗讀歌詞后,把歌詞填上,試唱歌曲。
    (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1)設問:怎樣把歌曲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請各小組討論表演的方法、形式。
    (2)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各組展示各自的表演。
    (4)師生互評。
    略。
    音樂的教案篇九
    通過欣賞樂曲,培養(yǎng)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習慣,感受不同樂段情緒的變化,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記憶哼唱樂曲的第一主題。通過欣賞感受手風琴豐富的表現(xiàn)力。
    通過欣賞《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讓學生了解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鋼琴、多媒體。
    教師:同學們,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對中過的侵略戰(zhàn)爭,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及抗日隊伍,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堅持抗戰(zhàn),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講鐵道游擊隊的故事。
    (教師講解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故事梗概并播放電影片段)。
    1、初聽全曲。
    (1)樂曲與電影插曲有何不同?情緒有無變化?
    (2)通過欣賞認識手風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緒變化。
    2、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樂段:旋律及速度有何特點?描述了什么情景?為什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描述出第一樂段的旋律抒情優(yōu)美,節(jié)奏較為舒展,速度較慢,表現(xiàn)了黃昏時徽山優(yōu)美的景色及抗日戰(zhàn)士的必勝信念。
    演唱主題旋律,感受情緒。
    (2)欣賞第二樂段:節(jié)奏,速度有何變化?表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描述出第二樂段的速度較快、節(jié)奏緊湊,表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
    (3)欣賞第三樂段,旋律與哪段相同?表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想象,描述出戰(zhàn)士們沉浸在對勝利的憧憬中。
    3、復聽全曲。
    4、表現(xiàn)全曲。學生可第一、三樂段演唱或演奏,第二樂段打擊樂器伴奏,也可表演。
    音樂的教案篇十
    欣賞曲目《蔭中鳥》是一首笛子獨奏曲,劉管樂作曲,創(chuàng)作于五十年代。樂曲取材于河北民間音調,通過對一群在樹蔭中嬉戲逗樂的鳥兒的描寫,表現(xiàn)出作者樂觀豪放的情緒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之運用了民間流行的滑音、吐音、花舌音等竹笛吹奏技巧,更加生動地表現(xiàn)了蔭中百鳥爭鳴的景象,借景抒情地表達了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情贊頌。
    引子―――a(快板)――――b(自由地)――――a。
    開始的引子共8小節(jié)。上下呼應的句式,歷音(由上而下快速級進)、顫音技巧的運用,猶如鳥兒的飛翔和對唱,形象生動,將人們引進到一個鳥的世界。一聲俏皮的鳥叫結束引子。
    a段是利索的快板,活潑歡快,由兩個單句式樂段組成。兩個單樂段高、低音的呼應,節(jié)奏的緊縮,形成鳥語化的旋律,起伏有致,好似鳥兒在樹林中盡情對歌,音樂形象生動、鮮明。
    b段是鳥鳴段落。在輕快的、固定音型的曲調伴奏下,笛子運用了多種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種鳥叫聲,生動地展現(xiàn)了蔭中百鳥競相爭鳴的藝術情境,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a段是a段的變化再現(xiàn),只是在結實時把原來的旋律略加改變,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異常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了解竹笛,并對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個初步的了解。
    2、使學生感受笛子的表現(xiàn)力及樂曲的情緒和藝術情境。
    3、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展開想象,并通過模仿、對比欣賞加深學生對樂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4、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藝術的熱愛,發(fā)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想象力。
    梆笛、曲笛、長笛、豎笛。各種鳥的圖片、磁帶。
    一、提問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哪些笛子?會吹笛子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出示各種笛子(梆笛、曲笛、長笛、豎笛),并讓學生觸摸試吹。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自己見過的笛子、會吹的笛子及教師出示的笛子實物,使學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種類。)。
    2、教師出示各種鳥的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出鳥名、模仿鳥叫,可以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3、那么你們聽過由我們中國的笛子演奏模擬的各種鳥叫聲嗎?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欣賞一首笛子名曲――蔭中鳥。
    二、展開教學。
    剛才我們看了許多笛子,下面老師將向大家詳細介紹我們中國的竹笛。
    竹笛:古時候稱作橫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樂器,笛上開有吹孔、膜孔和六個按指孔。
    竹笛又分為梆笛、曲笛兩種。那么這兩種笛子的區(qū)別在哪兒呢?
    首先它們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長。
    其次它們流行的區(qū)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為梆子戲的伴奏而得名。
    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們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
    曲笛音色柔和秀麗。
    2、介紹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師邊介紹邊吹奏常見技巧如:花舌音(*)、滑音()和顫音(tr),讓學生也試一試、吹一吹,以激發(fā)興趣。
    3、師:說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現(xiàn)在我們就開始欣賞這首動聽的樂曲吧。
    初聽樂曲一遍(全曲)。
    討論:全曲總體印象――歡快、活潑、高興地、形象地、有變化地、熱烈地……。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說出全曲留給你的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下面我們再完整地聽一遍,并請在你認為能分段的'地方舉手示意。
    提示介紹引子:單獨欣賞引子部分,試著聽辯引子處運用了笛子怎樣的演奏技巧?(顫音)。
    肯定同學們的分段。
    4、分段欣賞。
    (1)聽賞第一段。
    師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現(xiàn)了什么?節(jié)奏如何?使你聯(lián)想到什么?
    (討論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現(xiàn)了鳥兒在樹林里盡情玩耍、對歌的情景。節(jié)奏跳躍、歡快。使人聯(lián)想起鳥而在樹蔭中穿梭飛舞、蹦跳戲耍的情景。)。
    (2)聽賞第二段。
    (討論后得出:從這段音樂中好象聽到了翠鳥、畫眉、布谷、鸚鵡、知了、杜鵑等許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鳥叫聲,它們的叫聲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渾厚,有的低沉……。這段音樂主要描寫了百鳥爭鳴的景象。)。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些逼真的鳥鳴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為笛子的豐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鳥鳴聲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
    (3)聽賞第三段。
    (討論后得出: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在結束時,把原來的旋律略加改變,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異常歡快的氣氛中結束。寓意鳥兒在藍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像這樣的變化重復,我們通常叫做再現(xiàn)。)。
    5、完整再聽賞全曲一遍。
    同學們可以隨音樂自由地表現(xiàn)鳥飛、鳥叫。進一步感受樂曲帶給你的美。
    6、對比欣賞。
    (1)聽一段曲笛演奏的樂曲《鷓鴣飛》。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設計意圖:通過梆笛、曲笛音色的聽辯對比,加深學生對笛子的了解和對民族藝術的熱愛。)。
    (2)聽一段由長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段音樂的欣賞,使學生對笛子家族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讓學生情緒稍做平靜。)。
    三、全課總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同學們又有哪些收獲?
    生:………。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的不錯,老師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更多的途徑接觸我們民族的音樂,學習演奏我們民族的樂器,繁榮我們民族的文化。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們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類的朋友――鳥。讓我們在這動聽的笛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吧(再放樂曲――蔭中鳥,同學們隨音樂做鳥飛狀,學鳥叫聲離開教室)。
    蔭中鳥。
    制作材料。
    竹笛竹制。
    笛子豎笛塑料。
    長笛金屬。
    流行區(qū)域音色特點外形。
    梆笛流行于北方高亢明亮較短。
    曲笛流行于南方柔和秀麗較長。
    引子――活潑俏皮的鳥鳴。
    a段――活潑歡快,好似鳥兒在樹林里盡情對歌。
    b段――鳥鳴段落。生動地表現(xiàn)了百鳥爭鳴的景象。
    a段――變化再現(xiàn)段。寓意鳥兒在藍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
    摘自《教之初》。
    音樂的教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能兩人面對面做同方向動作,動作協(xié)調一致,節(jié)拍準確。
    2、學習探戈,體驗雙人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探戈音樂。
    活動重點:
    能兩人面對面做同方向動作的基礎上學習探戈的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
    幼兒能協(xié)調一致地進行舞蹈。
    活動過程:
    1、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好。
    師:我們來做照鏡子的游戲,請一名幼兒作照鏡子的人,另一名幼兒作鏡子里的人。
    教師示范一組動作,節(jié)奏型為xx/xxx/請幼兒在節(jié)奏不變的前提下,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
    2、聽音樂做照鏡子游戲,初步感受探戈曲風。
    1、教師講述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講述故事:“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許多的小動物,他們在這里幸福的生省活著??墒怯幸惶?,森林里來了一只大怪獸,他一看到小動物就會吃掉也們。小動物們嚇得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門……”
    師:“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想請小朋友們想想辦法,幫他們把怪獸打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幼兒:用棍子,用……。
    師:我們先用試一試,拿出你的手。
    教師伸出手臂,手呈手狀,幼兒也隨之拿出“手”
    師:“前面”幼:“啪、啪、啪!”
    師:“后面”幼:“啪、啪、啪!”
    師:“上面”幼:“啪、啪、啪!”
    師:“下面”幼:“啪、啪、啪!”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探戈的基本步伐。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起立,我們一起去打怪獸!走走/啪啪啪/在不同方向上進行練習,然后跟音樂練習。
    3、學習頭部越冬動作,并與手腳動作相協(xié)調。
    師:怪獸被我們的`聲嚇跑了,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怪獸藏在什么地方了!
    動作結構為:xx/xxx/。
    語言為:走走/走走走/。
    動作為:走走/甩甩走/。
    1、教師應用故事情境示范雙人舞蹈。
    師:剛才我們用打怪獸,威力太小了,現(xiàn)在我想請郝老師和我一起來架一座大炮,用大炮去打怪獸,一定能把它打跑。
    2、幼兒進行嘗試。
    師:小朋友們也找一個好朋友,和他一起架一座大炮,我們一起去打怪獸。
    1、與孩子一起探討舞蹈。
    幼:手伸直,身體站直,不彎腰……。
    2、請兩名幼兒上前示范。
    師:他們跳的什么地方你覺得不美?怎么樣才可以更美?
    幼:兩個有邁步要一樣。
    甩頭的方向也要一樣。
    教師小結:在跳探戈時,兩個動作在協(xié)調一致,身體和手臂保持直,邁步和甩頭的方向都要一致。
    幼兒再一次跟音樂進行舞蹈。
    音樂的教案篇十二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能理解歌曲內容,并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愉快地參與歌唱活動,體驗多種形式演唱歌曲的樂趣。
    (一)材料投放:魔術棒一根,音樂《小鳥唱歌》。
    一、以魔術語形式召喚小鳥,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一)教師演唱魔術語“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請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二)引導語:小鳥要來和我們做游戲,讓我們一起學會魔術語,把小鳥召喚出來。(請幼兒學唱魔術語(“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二、猜想圖譜,理解歌詞。
    (一)播放《(小鳥唱歌》圖譜》,以問題引導,啟發(fā)幼兒邊猜想邊觀察圖譜,理解歌曲(小鳥唱歌)的歌詞內容。
    1、在引導幼兒說出圖譜所表達的意思后,清唱每一句歌詞,給幼兒留下初步的印象。
    (二)引導幼兒跟隨音樂伴奏,按旋律節(jié)奏朗誦歌詞。
    (三)完整欣賞歌曲,說說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1、啟發(fā)幼兒從小鳥愉快的歌聲中,說說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歡快、活潑的氣氛。
    三、多種形式學唱歌曲,感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一)整首跟唱法學唱歌曲:讓幼兒對歌曲留下完整印象。重點引導幼兒聽前奏演唱歌曲唱準弱起小節(jié)的節(jié)拍。
    (二)輪唱法學唱歌曲:感受與同伴輪流演唱歌曲的樂趣。
    (三)游戲法演唱歌曲:增添幼兒對歌曲演唱的情趣。
    游戲“藏在樹上的小鳥”玩法:師幼跟隨音樂演唱歌曲,在唱前四句歌詞時教師同時用魔術棒輕點個別幼兒的頭,被點到的幼兒代表“藏在樹上的小鳥”,其他幼兒扮演小樹,小鳥邊唱邊飛,與小樹面對面,在音樂的最后一句魔術語“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時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唱,相互呼應。
    游戲活動:在音樂區(qū)中投放小鳥頭飾和音樂,引發(fā)幼兒與同伴互動,戴上小鳥頭飾演唱或自編動作表演唱。
    音樂的教案篇十三
    1、體驗相同的音樂由于表現(xiàn)手法不同而出現(xiàn)的不同情緒。
    2、創(chuàng)編動作,隨音樂按樂句表達自己的感受。
    3、在隨樂表演時,能注意音樂與動作的協(xié)調,與同伴動作及空間的協(xié)調。
    與音樂配合的圖畫兩幅。
    一、復習歌曲《家》。
    1、唱出歌曲的深情及快樂情緒。
    2、繼續(xù)為歌曲創(chuàng)編新詞。
    二、出示圖畫,幼兒說出兩幅畫所表現(xiàn)的不同內容。
    三、觀看圖畫,傾聽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
    2、幼兒說出哪幅圖像第一遍音樂,哪幅圖像第二遍音樂,
    3、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第一遍音樂像第一幅圖,第二遍音樂像第二幅圖。(初步理解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與情緒、畫面、色彩的關系)。
    四、感受樂曲的樂句。
    1、教師隨樂指圖,如第一遍音樂:第一句指藍藍的天空飄著白云,第二句指羊兒在草原吃草,第三句指牧人悠揚的笛聲飄向遠方。第二遍音樂:第一句指火紅的太陽,第二句指奔跑的駿馬,第三句指牧人歡快的舞蹈。
    2、請個別幼兒聽音樂指圖,其余幼兒在座位上同時隨音樂做指圖動作。
    五、創(chuàng)編動作,加深對樂曲的印象。
    結合音樂和圖畫,隨音樂做表演動作,一個樂句做一種動作。如:第一遍音樂做白云飄。小草緩緩地生長,悠揚地吹著笛子等。第二遍音樂做牧人騎馬、擠奶、跳著歡快的舞蹈等。
    六、完整欣賞,并用動作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受。表演時,注意與同伴的表演和諧一致,保持一定的空間,共享音樂帶來的快樂。
    音樂的教案篇十四
    了解樂器音色及外形,能準確聽辨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小號、單簧管的音色。
    體會以上各樂器在表現(xiàn)音樂風格時的作用。
    錄音機、磁帶。小號、小鼓、镲、三角鐵等。
    播放《拉德斯基進行曲》,思考在視頻中你看到了哪些樂器?
    教師:同學們,你們熟悉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嗎?(學生回答:《拉德斯基進行曲》)。
    教師:這首樂曲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同學們知道它是什么樂隊演奏的嗎?(學生回答:交響樂隊)。
    本節(jié)課我將帶領大家去西洋音樂的王國里參觀,向同學們介紹認識這個音樂王國里的每一位成員,每一件樂器,希望大家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1、交響樂隊也叫西洋管弦樂隊,它的音樂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樂隊。在強奏時,它雷霆萬鈞;弱奏時,它飄若游絲。它有八個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樂隊。管弦樂隊根據(jù)樂器的材質和演奏方式分為四個樂器組:弦樂器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打擊樂器組。我們先來認識弦樂器組(出示弦樂器組的圖片,分別播放樂曲片段)。
    2、打擊樂器組: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另一類是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在樂隊中起特殊節(jié)奏作用,渲染氣氛。
    3、介紹木管樂器組(出示木管樂器組圖片,分別播放樂曲片段)學生辨認樂器,討論每件樂器的音色。
    木管樂器組由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組成。長笛音色明亮、活潑,適合表現(xiàn)流暢的旋律。短笛是長笛音域的補充,在樂隊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稱。單簧管和雙簧管是木管樂器組中的中音樂器,外形略相象,但單簧管的哨片是單簧,適合演奏活潑、流暢的旋律。雙簧管音色略帶沙啞,多表現(xiàn)抒情的旋律,溫柔的情緒。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樂器組里的低音樂器。
    4、介紹弦樂器組:弦樂器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樂器組成。樂器的音色由共鳴箱體積大小以及琴弦粗細的不同而決定。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樂器,音色低沉渾厚;中提琴是中音樂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樂器,音色優(yōu)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聽辨這些樂器的音色。
    5、介紹銅管樂器組:(播放銅管樂器組圖片,分別播放樂曲片段)。學生討論每件樂器的音色。
    銅管樂器組由圓號、小號、長號、大號組成。圓號也叫法國號,音色圓潤迷人,是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音色的連接;小號音色嘹亮、輝煌適合表現(xiàn)號召性的旋律;長號也叫伸縮管、拉管,適合演奏號角般的旋律;大號音色低沉,笨重。
    6、欣賞兩首由弦樂器演奏的樂曲《查爾達什舞曲》和《夢幻曲》。播放《查爾達什舞曲》和《夢幻曲》,請同學們邊聽邊想,回答問題:
    a、這兩首作品的音樂風格是什么?
    b、這兩首作品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為什么?(學生討論。)。
    7、《查爾達什舞曲》音樂快慢對比強烈,音樂形象鮮明,慢板憂郁而細膩,快板歡快而熱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秹艋们沸汕蹆?yōu)美,速度徐緩,猶如在甜美的夢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豐富,可以很好的表現(xiàn)《查爾達什舞曲》的音樂情緒及內容。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現(xiàn)《夢幻曲》如夢如幻的意境。
    a、欣賞兩首由木管樂器演奏的樂曲《西西里舞曲》和《單簧管波爾卡》。
    《西西里舞曲》音樂旋律清新優(yōu)雅,由于有變化音,使旋律別具一格。《單簧管波爾卡》旋律簡潔明快,輕松明快。
    同學們,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一切優(yōu)秀的音樂文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文明的具體象征。讓我們從今天了解的這些樂器的演奏中、從長期的音樂欣賞的實踐中,來提高我們每個人審美、鑒賞的能力吧!用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情感,用文章所難以闡明的哲理,串串音流能夠形象的描繪與塑造。
    本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了西洋管弦樂隊的有關知識,認識了這些樂器的的外形及音色,欣賞了由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小號、單簧管演奏的樂曲,進一步了解了這些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這些樂曲的體裁及音樂風格;并讓同學們自己觸摸、演奏一些樂器,使同學們對這些樂器更加熟悉,為同學們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內容。
    1、認識樂器。
    2、音樂欣賞:《爾達什舞曲》(小提琴)、《夢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長笛)、《拿波里舞曲》(小號)、《單簧管波爾卡》(單簧管)。
    1、通過聽賞不同樂曲和看圖,認識西洋管弦樂器、樂隊極其聲部,聽便不同樂器和不同聲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樂器常識及其有關知識。
    2、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
    通過音樂欣賞,使學生了解西洋樂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樂隊的組成,體會不同音樂作品的風格,啟發(fā)學生體會和感受大型管弦樂作品。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接受歐洲音樂語言,并能體會和理解音樂的美,與此同時,將音樂知識介紹給學生。
    1、播放一段管弦樂作品,引出主題—————西洋管弦樂隊及其中的樂器。
    2、介紹西洋管弦樂隊。出示管弦樂隊圖片。
    (1)木管組:長笛和短笛;雙簧管和英國管;單簧管和低音單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銅管組:小號、長號、大號以及圓號。
    (3)打擊樂器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鈴、三角鐵、鑼、鋼片琴、木琴、鐘琴等。
    (4)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其他樂器:鍵盤樂器,鋼琴、管風琴、古鋼琴。
    (1)將教材上的欣賞曲目各播放一段,讓學生填寫演奏樂器和最初的感受。
    (2)對每個樂器進行講解和欣賞。
    (3)再次欣賞,將學生引入對樂器的更深層理解。
    (4)小提琴獨奏《爾達什舞曲》重點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對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現(xiàn)的帶有憂郁的、深沉的情緒;而快板部分則是欣賞一種奔放的'情緒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大提琴獨奏《夢幻曲》重點欣賞其優(yōu)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線與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結合,所營造的夢一般的意境。
    (6)長笛獨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長笛清亮、優(yōu)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調性柔和色彩以及流暢的旋律。
    (7)小號獨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號的音色外,特別注意其中的節(jié)奏性。
    (8)單簧管獨奏《簧管波爾卡》體會波爾卡舞曲的題材特點,旋律型和節(jié)奏的變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對比,并掌握單簧管的音色特征。
    5、對本課進行總結。
    西洋管弦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在班級有部分學生學習了一些管弦樂器,由他們進行初步的講解效果會更好。對樂曲的理解可以逐步進行,盡量先從感性上進行欣賞,再從節(jié)奏和速度上進行講解,逐步的對音樂進行剖析,達到欣賞音樂的目的。
    音樂的教案篇十五
    通過聽賞音樂作品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旋律中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是塑造音樂形象的主要手段。初步學會分析歌曲的能力。通過歌曲《媽媽》的學唱,在理解旋律的音樂表現(xiàn)意義,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教時。
    二、欣賞。
    1、《遵義會議放光輝》。
    先完整的欣賞一遍,再作領唱、合唱的比較欣賞。在比較欣賞中每放一段,讓同學結合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談自己的理解感受。
    歌曲的旋律在不同的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的組合下,分別表達了不同的音樂形象、內容、情感、意境。
    領唱:節(jié)奏自由,起伏有致,舒緩地演唱表現(xiàn)了青翠秀麗的圖景,象征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飛躍。
    合唱:快速、歡騰的旋律描繪了紅軍戰(zhàn)士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
    通過比較欣賞,讓學生領悟領唱、合唱在音高、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不同處理,是為歌曲的音樂形象、內容、情感、意境的表達而服務的。
    2、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
    先完整的欣賞一遍,再分段欣賞。
    分段欣賞中,老師設計一些問題,讓同學先發(fā)表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樂曲一開始是引子(節(jié)奏自由)。
    第一部分優(yōu)美動聽,旋律先是高音區(qū)的演奏,然后力度由強趨弱,如牧民騎馬遠行。
    第二部分的旋律音高起伏跌宕,節(jié)節(jié)拍富于變化。最后在快速的.旋律中達到樂曲的高潮。
    1、問題。
    通過以上音樂作品的欣賞,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在旋律中,哪些音樂要素與塑造音樂形象有關系?同學們討論回答。
    2、再看p3的音樂知識,鞏固旋律的音樂知識點。
    第二教時。
    學唱歌曲《媽媽》。
    重點:重點體會歌曲《媽媽》旋律的美感,以及對祖國媽媽發(fā)自內心的親切呼喚。
    1、練聲曲。
    2、請同學思考一下,在我們熟悉的歌曲中,有歌唱媽媽這一主題的歌曲嗎?請同學講出歌名或哼唱幾句。
    如:《黨啊,親愛的媽媽》、《祖國,慈祥的母親》這些歌曲的共同特點是歌頌媽媽與歌頌黨和祖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今天我們也來學唱一首這樣的歌曲《媽媽》。
    3、示范演唱《媽媽》。
    4、歌曲中的難點:上波音、休止符。
    5、跟著鋼琴唱旋律,而后歌詞。
    6、唱熟后分組唱、分男女生唱、請幾位同學個別演唱。
    音樂教案-第一課旋律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7、全體完整的演唱歌曲。
    請同學帶好下節(jié)課要用的打擊樂器,建議吃飯的筷子、可樂瓶子里裝沙子、或細小的石子。也可帶你認為能敲打的打擊樂器。
    第三教時。
    重點在學生的參與,感受。
    1、學生跟著鋼琴哼唱視唱1,唱熟后,請大家拿出自帶的打擊樂器,學習敲打切分節(jié)奏xxx接著兩組同學唱,兩組同學打節(jié)奏,再交換練習。在此基礎上來學習新疆地區(qū)最常用的節(jié)奏xxx|xx,再由兩組同學唱,兩組同學打節(jié)奏。練習之后,讓同學了解不同地區(qū)的歌曲,風格各異可以配上不同的節(jié)奏。
    2、選擇題(p41、2、3)先請同學回答,再確定正確答案。
    3、復習歌曲《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