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熱門16篇)

字號:

    總結是對過去的回顧,對未來的規(guī)劃。寫一篇完美的總結要注意語句通順,段落銜接自然,以提升總結的流暢度。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總結范文,并附上了一些寫作技巧,供各位參考借鑒。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重點: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的.經(jīng)過,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結合全文,體會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課文內容投影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科利亞的木匣》??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聽準生字詞讀音。
    3、組詞練習:
    br/。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二
    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yǎng)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1.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2.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后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fā)。
    1.指名朗讀。
    2.讀后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么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么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么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后來為什么又挖著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后說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2.課文為什么要寫小伙伴們的話呢?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2.指名說哪些內容真實具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1.指名朗讀,齊讀詞語。
    2.指導記憶字形。
    3.抄寫詞語。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5.指導口頭造句,糾正不當之處。
    6.將句子寫下來。
    媽媽科里亞。
    戰(zhàn)爭開始時三十步十步(四歲)。
    (埋)。
    戰(zhàn)爭結束三十步五步(九歲)。
    (挖)。
    一切都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認識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準備:
    查找有關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導入新課。
    在人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給人以啟發(f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
    本課是蘇聯(lián)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zhàn)爭”指的是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fā)生的一件事。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2、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詞語。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什么事?
    (3)指名匯報:
    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4、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啟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過學習,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一、導入新課:
    二、品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讓學生邊帶著問題默讀思考,邊填空。
    出示填空題:
    科利亞埋木匣的時間是(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shù)數(shù)),埋本匣的地點是(從他家門口十步遠)。
    媽媽埋箱子的時間是(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埋箱子的地點是(從她家門口三十步遠)。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心細,想得周到)。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zhàn)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fā),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shù)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shù)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shù)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shù)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練習用“只……就……”的句式說話。
    (5)1----3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學習課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題:
    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媽媽是怎么挖的?
    你怎樣理解媽媽說的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邊讀課文,邊填空:
    媽媽挖箱子的時間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回到家鄉(xiāng)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shù)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xiàn)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比較句子,體會“如果……就……”的用法,練習用其說一句完整的話。
    比較兩個句子:一個是媽媽的原話,一個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表達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設句,先假設那么去做,就會出現(xiàn)后來的結果。
    用“如果……就……”練習說話。
    (6)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亞從家門口(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沒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7)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學生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保?)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笨闯隹评麃営鍪麻_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jīng)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9)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另一方面體會“不光……還……”的用法。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fā)展變化,面對著發(fā)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tài)度,應當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關聯(lián)詞“不光……還……”,表示遞進關系??评麃喺业搅四鞠?,比找到木匣還更進一步的意義是,他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間的聯(lián)系。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四
    1、認識三個生字“匣、鋸、階”,會寫文后十三個字,能正確讀教材后詞語表中本文15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悉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
    3、能從事例中感悟科利亞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質,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4、能從身邊所見、所聽、所經(jīng)歷的事情中收集到關于“一切都在變化”事例,從而樹立以變化的眼光看世界。
    (設計理念:這四項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個方面概括了教學這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第一項強調了字詞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具體任務;第二項重在落實讀課文的要求及要達到的目標,不僅要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而且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項是讀的延伸與深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第四項,重在拓展,讓學生舉一反三,初步樹立唯物主義思想。這四項目標從淺入深,從基礎到能力,指導著教師的教,引導著學生的學。)
    埋木匣和挖木匣。
    挖木匣的失與得。
    比較法與仿真操作游戲法。
    預習課文,給課文標序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意思。備好筆盒當木匣,鏟子4把、沙子等。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扣題探究
    板書題目“科利亞的木匣”,讀題目兩遍。
    問:1、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請你猜一猜作者會圍繞題目寫些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據(jù)題目思考與構思方法。)
    二、初讀了解大意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明細節(jié)
    再默讀課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寫部分,并在動作詞上畫上橫線。
    四、范讀:學生聽老師范讀,并圈畫不懂問題,并準備馬上質疑問難。
    五、自讀課文完成
    1、結合上下文,結合預習中所查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意思;
    2、在小組交流中進一步尋找正確答案。
    六、朗讀練習:盡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七、練習:抄寫生字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的各步安排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能力,我認為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情節(jié),然后再去細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說初讀重在篇的整體理解。對于一篇講讀課文,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識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須要引導學生好好閱讀,盡量多的吸其精華。這一節(jié)我設計了五次讀課文,每次都有明確任務,采取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內容?!罢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蔽艺J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讀中明白大意,在讀中動手批畫,在聽讀中學習生疑,在自讀中合作探究學習,解答疑問,在練讀中提高朗讀能力。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相連與完成,不僅促進了學習主式的變化,而且落實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體現(xiàn)了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課文生字16個、詞語15個(見本文詞語表中)
    2、說出你難讀的字、詞大家讀讀。
    二、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思考:
    科利亞是怎樣挖到木匣的?他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閱讀
    1、自由讀8、9、10節(jié),說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現(xiàn)場表演埋、挖木匣經(jīng)過。
    (預先在教室前鋪上3.5米長,0.2米寬的長方形沙道,用木板攔住,用文具盒當木匣,備一把鏟子)
    a、請一幼兒(或班上最矮一名)當小時候的科利亞,表演埋木匣過程。
    完后老師采訪:科利亞小朋友,你埋的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埋?你走幾步埋下木匣的?
    b、請一高個學生來表演挖木匣,找5位學生當小伙伴,表演好9、10節(jié)對話。
    老師采訪這位高個學生:你的寶貝會被挖走嗎?為什么?你會采取什么辦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學生來多方面回答。)
    c、啟發(fā):媽媽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亞的木匣應該還在,那么科利亞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錯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展開議論)
    d、指名讀11、12節(jié),思考:科利亞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又如何呢?
    比較腳步,埋、挖者上臺各走十步,比所走距離。
    請現(xiàn)在的科利亞再次挖木匣。
    問:你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時候走了十步,現(xiàn)在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說說“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讀8~11節(jié)。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對于課文的重點難點,教師要不惜時間、精力重錘敲打,讓學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時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實,挖木匣的失與得,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光讀一讀效果不會太好,我抓住他們好動、直觀性的特點,設計了課文內容現(xiàn)場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記者現(xiàn)場采訪法,活躍了氣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學生重難點的理解與消化,也必將為學生領會課文中心鋪好道路。)
    四、讀最后一節(jié),思考:
    科利亞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哪些事物在起變化?
    (家中東西、家、木匣子……)
    2、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a、啟發(fā):自己身體、學習、家庭……
    b、奧運會:上一屆、這一屆金牌變化
    c、天氣
    d、其它方面
    (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中心句,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暢談真實感悟,只要是學生的真切體驗,只要是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獨特表露,只要能自圓其說,都將予以肯定和接納。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把學生所吸收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見解,充分地釋放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要保證時間,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張揚。)
    五、齊聲朗讀課文,說說學了這一課的收獲(包括問題的質疑與解答)
    (齊讀,富有感情地讀,進一步整體感知深入內化所學談收獲,包括基礎知識、寫法特點、明白道理等,同時,也讓學生有疑質疑,解決還未弄明白的問題。)
    六、作業(yè):
    1、抄寫本文詞語表中15個詞語和最后一段課文。
    2、回家給父母講講《科利亞的木匣》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周圍的一切 都在起變化)
    (該板書緊扣題目與課文重點,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對比,用線段代表尺寸的長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敗、成功與當時埋木匣的關系,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身體變化,直觀地顯示事例與中心句的內在聯(lián)系。一個問號,引發(fā)思考,一方面表現(xiàn)了科利亞愛動腦筋,另一個方面也在說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特點,才能把事情辦好。)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五
    2、科利亞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木匣,板書:木匣(請學生讀)。
    誰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頭做的小箱子)。
    那么用鐵做的小箱子叫——鐵匣。
    用銅做的呢——銅匣。
    如果這個小匣子里裝的是餅干,我們可以把這個匣子叫作——餅干匣。
    如果里面裝的是你的寶貝,那這個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寶匣。
    有個小朋友特別愛說話,他的嘴就像一個小匣子,你猜猜看,這個小匣子里裝得最多的是什么——話語,那么就叫做話匣。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
    好,那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一遍。請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動動筆,先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3、交流。
    根據(jù)學生找到的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要讀好這句讀,我們首先得關注這些詞語:
    盛著冰鞋小手鋸小玩意兒。
    誰能讀?(學生讀)。
    再把他們請回到句子中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兒,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高興、驚奇、羨慕)。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真好,讀一遍不但認識了上些生字新詞,還解決了一個自己提出的問題,真會讀書。
    二、再讀課文,知事。
    1、科利亞圍繞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請大家認真地讀讀課文想一想。
    交流:
    板書:埋木匣挖木匣。
    能把這兩件事的前后順序排一排嗎?
    (四年前科利亞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亞挖埋下的木匣。)。
    聽明白了,你說的其實就是我們這篇課文的大致意思。
    2、說課文主要意思。
    出示:四年前,科得亞看到媽媽把箱子埋在地下,于是,他向前走了步,。四年后,他們又加到了家鄉(xiāng),他已能數(shù)到100了,他數(shù)了十步去,結果,最后他想了想,,終于。
    三讀:知事也論人。
    1、快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子、挖木匣子的句子。(學生劃出交流)。
    交流一: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請學生讀一讀。
    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無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fā)現(xiàn)。
    2、透過這些句子你覺得科利亞這個小朋友怎么樣?
    預設:a聰明。媽媽埋箱子,他也跟著埋木匣,善于模仿;才五歲就會數(shù)到十了,特別聰明。
    b能干。先挖坑,再放木匣,蓋上土,踩實泥土,撒上細沙,做得一點也不含糊,非常有條理。
    課件出示:我會說科利亞埋木匣的經(jīng)過:
    科利亞看到媽媽,于是他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去做了,他。
    交流二:挖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提及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過這兩個句子,你又了解了關于科利亞的哪些信息?
    預設:a有耐心。雖然挖了很長時間,仍然沒有放棄。
    b愛動腦。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動動腦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質疑。
    1、(引導學生讀板書)還有問題嗎?
    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師知道你對這個問題還有些疑問,相信再給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我們一定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而且還能得到很多啟示。
    四、指導寫字。
    設計意圖:
    本篇課文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來寫,層次清楚。從篇的層面看文本的語言有“能過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特點;從句子的層面看文本有兩處語言極富個性,一處是科利亞學媽媽的樣子埋木匣的過程,按事件的發(fā)展順序表達簡潔明白;第二處描寫科利亞思考的過程,思維縝密,推理合理。于是我從三次讀入手,讓學生初讀中認識物體,第二次讀中了解事情,第三次讀時走近人物,感受人物。整節(jié)課就從這三次讀中入手,去感受人物的聰明、能干,為第二節(jié)課理解一個道理打下基礎。
    本節(jié)課中我注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匣,對于學生來說容易讀錯,于是我通過和學生的一番對話,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強化讀音,同時積累詞語,在識物中識字,這才是真正的語文。
    在第二次讀中,我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初次接觸,而且是比較難的,為了降低難度,我就出示一段話,讓學生可以照著樣子來說,從而讓學生知道這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在“知事”的內容理解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第三次讀讓學生體會科利亞是一個怎樣的人,實現(xiàn)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同時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到一位聰明、能干的科利亞。
    三次讀,三次走進課文,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既識物又識人,一舉兩得,而第二教時則重在明理。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科利亞的木匣??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jù)(?????)????僻(?????)????陪(?????)。
    ?。?????)????辟(?????)????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亞和媽媽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jīng)]有找到木匣,經(jīng)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BR>    (3)科利亞與媽媽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shù)要減少一半。
    板書:
    五歲十步埋步子小。
    九歲五步挖步子大。
    (5)小結:科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7、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8、提問:挖到木匣使科利亞懂得了什么?他為什么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板書:一切都在變化)。
    9、小結: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問: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BR>    附: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七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yǎng)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2、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4、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后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多媒體。
    :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預習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四、結合課后第2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fā)。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讀后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么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么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么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后來為什么又挖著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后說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2、課文為什么要寫小伙伴們的話呢?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2、指名說哪些內容真實具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5題。
    1、指名朗讀,齊讀詞語。
    2、指導記憶字形。
    3、抄寫詞語。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5、指導口頭造句,糾正不當之處。
    6、將句子寫下來。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時間變、年齡變、步子變。
    五步四年后。
    十步五步?
    方法要變。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18課。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法西斯 喀山 一倍 木箱字 木匣子 。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時是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十步而挖木匣時只要量五步。
    3、理解句子含義,并能舉例說明“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教學重點:
    1、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量的步子為什么不同?
    2、理解“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
    教學準備:課件、字詞卡。
    教學方法:“三讀法”
    教學過程:
    一、比較法學習生字新詞(字詞卡準備)。
    1、開火車認讀熟字:期 額 培 相 甲。
    2、變換(增加)字的偏旁,通過比較字的音形認讀生字,卡的背面出示生詞(見教學要求中的生詞),解釋生詞詞意時,老師相機板畫木箱子與木匣子(見板書設計)。
    解題后提問:看題目可知課文主要講誰和什么之間的故事?
    三、簡介故事背景:1941年6月22日,德國侵略者突然向蘇聯(lián)人民發(fā)動了進攻,蘇聯(lián)人民奮起反抗,于是開始了一場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還很小,剛剛學會數(shù)數(shù),且只能從“1”數(shù)到“10”。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一)聽讀,聽出主要內容。
    2、課件錄音范讀故事,并演示板書簡圖以提示課文重點內容。
    3、聽后指名學生用“什么時候誰干什么?”句式回答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相機板書“埋木匣”。
    4、課件出示問題:科利亞干嗎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木匣的?并請學生帶者問題粗略地閱讀課文,找到答案所在的自然段。讀讀相關段落。課件出示要求:(二)、粗讀,回答問題。
    5、指名學生回答第一問后,引讀:“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兩句話,注意讀出語氣,體會情境。
    6、提問:臨走時,媽媽是怎樣埋她的木箱子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畫房子,并用箭頭標出媽媽從家門口起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埋下了木箱子。
    首先指名學生找到有這個問題的所有自然段。告訴學生這幾個自然段意思相同或相近。
    再請學生默讀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和第二自然段。用“.”符號標記其中的動詞,用手學著做做動作,按先后順序記下來。課件出示要求:(三)、細讀,標記詞句。
    指名學生回答科利亞怎樣埋木匣子后,相機課件出示動詞:走、挖、放、踩、撒。課件演示科利亞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學生表演背誦。指名學生上臺按課文敘述的順序表演科利亞當時埋木匣的情景,其余學生試著背誦第二自然段。
    強調:從這些動作可以看出科利亞當時埋木匣非常認真。
    8、小結學法:“三讀法”,教育學生今后看書要先通讀全文,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再讀后能回答重用問題;最后細讀,學習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指導作文:描寫人物動作,用上連動詞,作文會更形象、生動。
    五、運用學法,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講解要點:
    1、主要內容:板書 挖木匣。
    2.戰(zhàn)爭結束后,科利亞和媽媽、還有奶奶回到了家鄉(xiāng),媽媽是怎樣找到木箱子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再用紅線重填箭頭線,使學生明白:媽媽埋木箱子、挖木箱都是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結果是很快就挖出了木箱子,媽媽很高興。課件出示媽媽高興地說的一句話:
    “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xiàn)在就不好找了”。讀出語氣。理解句子意思,突出媽媽埋木箱很認真,所以找起來就非???。用關聯(lián)詞“如果……就……”說話。
    3.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挖木匣,他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引讀第8自然段,體會“卻”、“還是”、“仍然”在句中的作用。
    同桌、周圍的幾個同學互相討論:
    是不是科利亞埋木匣沒有媽媽埋木箱那么認真?
    通過討論,找到問題不可能發(fā)生的原因。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在討論中讓學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亞個子的變化。
    引讀第11自然段。注意“不是……而是……”后的內容。
    5.小結。(略)。
    六、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課件出示科利亞找到木匣子后高興地說的一段話,學習關聯(lián)詞“不光……還……”,強調讀“還”后的內容。學習反問句,練習變反問句為陳述句。課件出示科利亞受啟發(fā)的句子: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教育學生做事要善于隨機應變。
    附板書:。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科利亞的木匣??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jù)(?????)????僻(?????)????陪(?????)。
    ?。?????)????辟(?????)????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jīng)]有找到木匣,經(jīng)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BR>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shù)要減少一半。
    板書:
    五歲十步埋步子小。
    九歲五步挖步子大。
    (5)小結:科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7、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8、提問:挖到木匣使科利亞懂得了什么?他為什么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板書:一切都在變化)。
    9、小結: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問: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BR>    附:板書設計?。
    習題精選。
    一、讀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二、辨析字形并組詞。
    科(????)???霜(????)???坑(????)???倍(????)。
    抖(????)???箱(????)???炕(????)???陪(????)。
    料(????)???想(????)???抗(????)???培(????)。
    蚪(????)???相(????)???吭(????)???剖(????)。
    匣(????)???鋸(????)???模(????)???彩(????)。
    匠(????)???據(jù)(????)???摸(????)???睬(????)。
    匹(????)????。????)???寞(????)???踩(????)。
    三、填空。
    1、(??????????)是我(??????????)埋的,那時候我(????????),(????????)也小。我現(xiàn)在(?????????)啦,步子比那時候(?????????????),所以應該走的不是(??????????),而是(??????????)。
    2、科利亞高興地說:“(????????)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還懂得了(???????????)一天天(?????????????),我們一天天(?????????????),步子也在漸漸(???????????)。(?????????????)的一切,不是都在(?????????)么?”
    四、從課文中找到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讀一讀。再分別造句。
    1、仍然——。
    2、果然——。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什么?舉個例子說一說。
    答案:
    一、
    二、
    科學、抖動、材料、蝌蚪;霜凍、箱子、思想、相信;
    挖坑、火炕、反抗、吭聲;倍數(shù)、陪同、培養(yǎng)、剖析;
    匣子、工匠、馬匹;電鋸、根據(jù)、劇本;
    模仿、撫摸、寂寞;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四年前還小步子九歲大了一倍十步五步??。
    2、伙伴匣子時間長大變大周圍起變化。
    四、1、仍然——爺爺仍然保持著老紅軍艱苦奮斗的作風。
    2、果然——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雪,下午果然下雪了。
    五、略。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木匣、免得、躲避、仍然、敵人、一倍”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都在變化的道理。
    4.了解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練習采用這種方法讀懂課文。
    思想教育: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衛(wèi)國戰(zhàn)爭、德國法西斯的情況。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導入新課。
    在人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給人以啟發(f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2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
    本課是蘇聯(lián)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zhàn)爭”指的是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fā)生的一件事。
    3.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指導學生讀準“匣”、“箱”的字音,這兩個字都是三音連拼。
    3.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4.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5.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詞語。
    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
    冰鞋——滑冰時穿的鞋。
    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沒有什么變化或恢復原狀。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匯報: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果提出的是詞語方面問題,老師要帶領學生找到其出處,聯(lián)系上下文幫助學生理解,如果是其它問題,老師告訴同學們講讀課文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課文。
    4.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按照以上寫作順序,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一段是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是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是13自然段。(受到啟示)。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講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段:(即1~3自然段)。
    (1)電腦出示思考題: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開始挖掘。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當戰(zhàn)爭來臨的時候,為了躲避災難,媽媽和科利亞都把一些無法帶走又非常心愛的東西埋了起來。然后一起搬到喀山去了,在那兒差不多住了4年。終于法西斯被趕走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故鄉(xiāng)。當科利亞滿懷喜悅去挖木匣的時候,哎呀,心愛的木匣不見了。我們來體會一下他當時的心情。(幻燈片出示第八自然段)。
    1.自由讀第八自然段,思考:此時科利亞的心情怎樣?
    2.指名讀并提問你能說說他當時的心情嗎?(2-3名)(難過、著急)。
    3.是啊,難過、著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抓住關鍵,引發(fā)思考。
    3.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挖不到木匣的可能:
    (1)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2)數(shù)步子的方法不管用;
    (3)挖的方向可能不對。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xiàn)在就不好找了?!?BR>    (4)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4.這幾種都有可能嗎?你有什么理由?小偵探們再認真仔細地讀一讀課文1-10自然段,思考:你為什么認為這幾種是不可能的?,有關的重要線索可以用筆劃一劃。
    5.四人小組合作商議。
    6.這幾種都可能嗎?你為什么認為這幾種是不可能的?
    三、細讀課文,討論可能。
    (一)討論第一種可能性: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了。
    3.交流: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不是被法西斯挖走的,因為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都沒有發(fā)現(xiàn),目標小的木匣更不可能被發(fā)現(xiàn)。
    4.朗讀指導。
    這個問號有沒有什么問題?反問,讀出這種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二)討論第二種可能性:數(shù)步子的方法不管用。
    2.回答,朗讀,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媽媽卻在那邊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xiàn)在就不好找了。”那媽媽當初是怎么埋的。小偵探們快速找出媽媽埋木箱的線索。
    3.媽媽利用數(shù)步子的方法很快把箱子找到。你看媽媽是多么的高興?!八阈g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xiàn)在就不好找了?!?BR>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媽媽挖到箱子后的高興、興奮勁兒。
    5.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用的都是數(shù)步子的方法,結果挖到了箱子,可見數(shù)步子的方法是很管事的。所以這種可能性就沒有可能了。
    (三)討論第三種可能性:挖的方向可能不對。
    1.為什么說挖的方向是對的呢?
    2.“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薄翱评麃喼粫?shù)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保ɑ脽羝鍪荆┱埿商絺兟?lián)系媽媽埋箱子的方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都用了數(shù)步子的方法)。
    4.交流體會。
    “挖呀,挖呀?!薄评麃啽M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圍大,結果都沒有找到。
    “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薄俺筮呁?,朝右邊挖”——科利亞挖木匣的深度沒有問題,廣度也沒有問題。
    “仍然”——科利亞無論是朝左邊挖,還是朝右邊挖,都沒有找到。
    5.帶著理解,指名讀——齊讀。
    7.“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屋里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蹦銖倪@里知道了什么?
    8.交流:“房子還在”——科利亞不可能把方向搞錯。
    9.科利亞挖木匣的方向也好,深度也好,廣度也好,都沒有問題,這三種可能性也就不存在。
    (四)討論第四種可能性: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2.(幻燈片出示第十一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明白了什么?誰也來說一說?(出示示意圖)。
    3.交流:是啊,科利亞一家在喀山住了差不多四年,木匣是四年前埋下的,所以那時科利亞的十步只有這樣大。而四年后,科利亞九歲了,長大啦。步子也大了一倍。所以當年的十步只有現(xiàn)在的五步。
    4.說到這里科利亞的心情怎么樣?指導朗讀。
    (1)讀出科利亞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高興和肯定的語氣。
    (2)自由讀——指導——齊讀。
    (五)讀第十二自然段。
    這回,科利亞挖到了嗎?一起讀一讀第十二自然段。
    1.讀了這段話,你覺得哪些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果然——說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2.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精讀“啟發(fā)”,明白道理。
    1.思考:從這件事情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2.自由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幻燈片出示)。
    (1)你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問號是表示疑問嗎?用疑問表示更加肯定。
    (2)想一想,說一說: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3.引導聯(lián)系實際。其實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也有很多,在發(fā)生著變化,你能舉例嗎?
    4.自己身上有變化,身邊很多事物也在發(fā)生變化,你能說一說嗎?
    5.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最后一句話。
    6.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因此我們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五、留疑下課。
    1.回去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說說自己的收獲。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寫下來。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二
    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讀懂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啟示分為三部分。
    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8課??评麃喪且粋€外國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
    1、易錯字:亞????匣????避????挖。
    2、組詞:
    鋸(????)???避(????)???倍(????)。
    據(jù)(????)???僻(????)???陪(????)。
    劇(????)???辟(????)???培(????)。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樣埋的?媽媽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亞和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3、通過挖木匣科利亞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組討論,理清文章層次。
    第二部分:(4—12)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jīng)]有找到木匣,經(jīng)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三)提問: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總結。
    全文敘述了科利亞在戰(zhàn)爭到來時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示的一件事。
    第二課時。
    目的:
    1、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2、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過程: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木匣埋起來的?
    (2)他們?yōu)槭裁绰衲鞠唬?BR>    2、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
    3、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媽媽又是怎樣埋的?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4、學生質疑。
    5、學生動手畫出埋木匣的簡筆畫。
    6、學習課文第二段。
    (2)討論思考題。
    (3)出示幻燈片,演示(或簡筆畫)。
    (4)提問:從幻燈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歲時十步,四年后長大了,所以步數(shù)要減少一半。
    五歲????????十步????????埋????????步子小。
    九歲????????五步????????挖????????步子大。
    (5)小結:科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7、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8、提問:挖到木匣使科利亞懂得了什么?他為什么說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變化)。
    9、小結: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問:全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BR>    附:設計。
    18.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來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掛圖、投影片。
    2課時。
    1.逐段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分類指導。
    4.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5.學生細讀課文,按照思考?練習2的提示將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分成三個部分。
    6.圍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這三個小標題,可以提哪些問題?
    1.自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畫出表示時間、動作的詞句。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討論,讀懂了這一部分,誰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互說、互評。
    1.感情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說一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1.教師提示:我們在學科利亞和媽媽“怎樣埋木匣”的內容時用了什么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和媽媽挖東西的時間的重點語句。
    (2)科利亞為什么開始找不到木匣,后來找到了?想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2.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指導朗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再讀評議。
    5.學完這一部分,你們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2.畫出這段最關鍵的一句話。
    學生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從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1.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讀懂了每一部分的內容,現(xiàn)在請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這樣的線索,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口述、評議。
    1.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的題目。
    2.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四
    第一課時。
    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一起讀課題。
    師:匣容易讀錯,誰來給它組成詞語來讀一讀。
    生1:請大家跟我讀匣,木匣,
    生2:我還有一個詞語,請大家跟我讀匣,匣子。
    生3:木匣就是用木頭做的盒子。
    師:對,同學們,科利亞是蘇聯(lián)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暴發(fā)了,科利亞的木匣寫的就是戰(zhàn)爭時期的事情,那么,科利亞和木匣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生自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都讀了課文,你們覺得哪些地方都比較難讀,
    生1讀這一段。
    師:對了,數(shù)數(shù),數(shù)到十,數(shù)了十步,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幾個詞語吧。
    生讀詞語:數(shù)數(shù),數(shù)到十,數(shù)了十步。
    師:還誰認為課文的哪些地方比較難讀的。
    生2:還有一處呢,就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澳鞠焕铩笔⒆质莻€多音字,有兩種讀音,在課文中讀盛(cheng),這段課文中還有一個生字,那就是鋸,請大家跟我讀,鋸,手鋸。
    師:手鋸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鋸子。
    師:還誰說說課文的哪些地方比較難讀的。
    生1:科利來丟下鏟子……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生2: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一段中有一個生字,階,臺階。
    師:同學們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了,還把幾個難讀的句子讀正確也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再一次地讀課文,這一次的讀不出聲,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寫了科利亞和木匣之間發(fā)生的怎么樣的故事呢?讀完了之后,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填空題。
    1.戰(zhàn)爭開始了,科利亞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
    2.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评麃喴蚕駤寢屢粯尤ィ??),第一次(????),第二次(??)。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想好了之后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默讀課文。
    師:可以交流了嗎?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生1:戰(zhàn)爭開始了,科利亞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把他的木匣埋到家門口)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评麃喴蚕駤寢屢粯尤ィㄍ谒哪鞠唬谝淮危]挖到),第二次(就挖到了)。
    師:說得很清楚。
    生2: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才五歲,他們一家決定離開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亞(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后戰(zhàn)爭結束了,科利亞也長大了,他們一家回到了村子??评麃喴蚕駤寢屢粯尤ィㄍ谙蛔樱?,第一次(他從空門口向前走了十步,怎么也挖不到),第二次(他想了想,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師:說得非常詳細。
    生3:我知道課文是按照戰(zhàn)爭開始,戰(zhàn)爭結束的順序來寫的。
    師: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去埋木匣,師板書:埋木匣,戰(zhàn)爭結束后,科利亞去挖木匣,師板書挖木匣,第一次沒有挖到,第二次挖到了,科利亞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師板書:受到啟發(fā)。
    師:下面老師請三位同學讀其中一部分的內容,誰愿意來讀讀。
    生3:我來讀讀科利亞受到啟發(fā)的那一部分,
    師:那就請其他同學也認真聽一聽,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1:“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埋下了他的木匣”
    生2:“就在那一天……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生3:“科利亞高興地說……起變化嗎?”
    師:好,誰來評一評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1:他們讀得都非常好,不過我聽葉浩讀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中,多了一個字。
    師:聽得非常仔細。
    生2:老師,肖肖同學把……讀錯了,讓我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請你們三人一小組,分別讀一讀課文其中一個部分。
    生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同學們,這篇課文還有不少新的詞語呢,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生1領讀詞語:挖坑,冰鞋,斧頭,手鋸,免得(得讀輕聲),屋里,搶走,難過,當初,管事,敵人(人讀輕聲),臺階,懂得。
    生1:寫挖的時候,挖的右下部分是乙,千萬不要寫成九字。
    生2:搶的右邊是一個倉字,而不是侖字。如果把搶的提手旁換成木字旁,就變成手槍的槍。
    生3:初字的部首是個衣字旁,可不要寫成示字旁。
    師:對呀,用剪刀裁剪衣服,第一刀剪下去,就叫做初。千萬不要寫成示字旁了。
    生4:老師,這幾個生字中,有幾個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生字非常相似,比如說免和兔子的兔,斧和爺爺?shù)臓?,階和價錢的價,同學們,千萬不要把它們搞混了。
    師范寫懂字。
    師:看清楚了嗎?請同學每個生字寫一遍,再給每個生字組個詞語寫下來。
    生寫生字詞語。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課文的新字新詞,還知道了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下節(jié)課,讓我們走近科利亞,同他一起埋木匣,挖木匣。一同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師:同學們好,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主要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和受啟發(fā)三部分內容,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習埋木匣這部分內容,也就是課文1到3自然段內容,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他為什么要埋木匣呢,請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一至三自然段,想好了之后跟同桌討論討論。
    生自由讀一至三自然段。
    師:可以交流了嗎?誰來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呢?
    師: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寫了好多個動作呢,誰能夠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圈出來,然后連起來說一說。
    生圈動作的詞。
    生1:動作的詞有走,挖,蓋,踩,撒。
    師: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用了這么多動作的詞,寫得多好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二兩個自然段。
    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生1:因為德國法西斯快要打到他們村子了,不得已,他們只好逃難,可是家時的東西又不能全部帶走,科利亞只能把自己心愛的木匣埋了起來。
    生2:科利亞看見媽媽在埋箱子,覺得很好玩,就學著埋,我覺得科利亞真是太可愛了。
    生默讀四到十二自然段。
    生1:我知道他一共挖了兩次,第一次,他向前走了十步,沒挖到,第二次,他向前走了五步,就挖到了。
    生2:不是的,科利亞也是象四年前一樣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才開始挖的,
    生3:他還挖得很仔細呢,“他挖呀挖呀,坑已經(jīng)挖得很深了,不沒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師:那是不是木匣被法西斯挖走了呢?
    師:那是為什么呢?老師建議大家去讀一讀課文的九到十一自然段,也就是科利亞和小伙伴們的對話,同桌互相讀一讀,一個讀科利亞的話,一人讀小伙伴的話,敘述部分可以不讀。
    師:同學們讀得那么有味道,誰愿意讀給我們大家聽一聽。
    生1生2讀對話。
    師:聽了他們的對話,你們明白了嗎?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呢?
    師:那么第二次為什么走五步就挖到了呢?
    生1:因為埋木匣的地方和房門口的距離是不變的,他小時候步子小,需要走十步才能到達埋木匣的地方,他長大以后,步子就大了,只用走五步就能到了。
    生1:因為前面科利亞猜測向前走五步就能挖到他的木匣,結果,他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五步真的挖到了他的木匣,猜測得到了證實,于是作者就用了果然這個詞。
    師:解釋得很好。
    師:是的,只有肯動腦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十一,十二自然段,我們來感受一下科利亞的聰明吧。
    生齊讀十一,十二自然段。
    師:第一次走十步挖不到木匣子,第二次走五步就挖到了木匣,科利亞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了,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生齊讀最后一段話。
    師: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
    生1:科利亞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
    師:原來是這樣,
    生2:是呀,時間一天天過去,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就是科利亞從中受到了啟發(fā)。
    師:很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生齊讀這段話。
    師:那么你們從中又讀懂了什么呢?
    生1:我讀懂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起變化,
    生2:我還讀懂了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師:是呀,周圍的事物都是會變化的,我們只有像科利亞那樣,勤于動腦,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辦好每一件事情哪,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這一段話抄下來。
    生抄最后一段話。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但認識了科利亞,知道了他和木匣之間的故事,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我們應該動腦筋,想辦法,應對這些變化,你們說對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五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按照新課標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營造賞識理念下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發(fā)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1、了解科利亞怎樣把木匣挖出來的過程,明白他能夠挖出的原因,學習其愛動腦筋的精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仍然”、“果然”的詞義,會區(qū)分并能應用。
    4、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結合自身實際簡單談點認識。
    1、了解科利亞開始沒有挖出木匣后來又挖到的原因,體會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區(qū)分“仍然”和“果然”的詞義,并能口頭造句。
    小黑板、掛圖等。
    孩子們,前面的學習讓我們認識了聰明可愛的科利亞,他做了件什么事呀?
    (把自己心愛的小玩意裝進了一個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他為什么要埋呢?(模仿媽媽)復習學過的句子,后來他們的木匣怎樣了呢?今天就來了解吧。
    1、學習4、5自然段。
    (自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
    生答:他們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學會數(shù)到100多了;法西斯搶走了東西,房子還在。(齊讀)。
    2、學習6——12自然段。
    (1)媽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指名讀6、7段)。
    媽媽怎么挖出木匣的?(走了30步)這說明什么?書上的句子回答(算術真有用)。
    因為她沒有隨便埋,所以還能找到。齊讀7自然段,讀出什么語氣?(高興)。
    (2)科利亞當初模仿媽媽埋的木匣。那他又怎么做的?(女生讀8自然段)。
    他挖到了嗎?(沒有)齊讀,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呢?(著急)讀完了,你覺得哪個詞特別能表現(xiàn)這種著急呢?(仍然)什么意思呀?(情況保持不變)說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齊讀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頭造句。同桌互說。
    (3)小伙伴見了是怎么說的?(男生讀)媽媽說算術真有用,可科利亞卻沒挖大家笑他,他放棄了嗎?他是怎么說的?指名讀10自然段。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怎樣(分析問題,動腦筋)分角色讀9、10段,體會不同的態(tài)度。
    (4)師范讀11自然段。
    用筆勾出表現(xiàn)他動腦筋的詞句,思考他分析了什么?
    指名讀——齊讀,可以看出什么?他非常專注的思考問題。
    他為什么會“突然笑起來”?(他一下子把事情想通了)。
    齊讀他說的話,看看有沒有道理?
    指名復述,請學生表演(證實個子不同,步子不同的道理)。
    這段說明科利亞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有感情齊讀。
    (5)那么事實到底如何了?他真的挖到了木匣嗎?
    用書上的話回答(12自然段)。
    哪個詞告訴我們科利亞說的沒錯呢?(果然)什么意思?(事實如預料的一樣)誰能用這個詞口頭說話?指名說(同桌互說)要和前面的“仍然”區(qū)別(指名說詞義)。
    齊讀12段,科利亞真聰明呀!
    (6)學習13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指名讀——齊讀。
    你明白了什么?(小組交流2分鐘)。
    匯報:
    a、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
    b、周圍一切在發(fā)生變化。
    c、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孩子們,我們原來學過一個成語故事也告訴我們要隨情勢的變化而變化。還記得嗎?(《刻舟求劍》)。
    (同桌交流)(指名說)。
    小結:生活就像一本大書,時時給我們以啟迪,所以我們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和感悟!
    齊讀13自然段。會背的起立背。
    1、有感情齊讀全文。
    指名復述主要內容。
    2、總結:孩子們,科利亞是一個非常愛動腦筋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一樣,讓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科利亞的木匣教學設計篇十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來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jīng)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yǎng)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逐段指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分類指導。
    4.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5.學生細讀課文,按照思考?練習2的提示將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分成三個部分。
    6.圍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fā)”這三個小標題,可以提哪些問題?
    三、了解“埋木匣”的過程。
    1.自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畫出表示時間、動作的詞句。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剛才同學們通過讀書、討論,讀懂了這一部分,誰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互說、互評。
    五、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感情朗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說一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過程。
    1.教師提示:我們在學科利亞和媽媽“怎樣埋木匣”的內容時用了什么方法?我們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畫出寫科利亞和媽媽挖東西的時間的重點語句。
    (2)科利亞為什么開始找不到木匣,后來找到了?想一個方法告訴大家。
    2.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自學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4.指導朗讀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讀中指導: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再讀評議。
    5.學完這一部分,你們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嗎?
    2.畫出這段最關鍵的一句話。
    學生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從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
    四、回顧全文,概括主要內容。
    1.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讀懂了每一部分的內容,現(xiàn)在請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啟示”這樣的線索,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口述、評議。
    五、課堂練習。
    1.完成課后思考?練習3的題目。
    2.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