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促進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的關注。編寫教案要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和精煉,方便教師和學生的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示。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求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修改,以適應不同的教學場景和學生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相信這些范文會給大家?guī)硪恍﹩l(fā)。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一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數(shù)字卡5-7,圖片蘋果、梨、桔子樹,蘋果、梨、桔子各一盆,五只小兔圖,六只小貓圖,七只小狗圖,幼兒操作材料,筆。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桔子樹上有幾只桔子?幼:蘋果樹上有5只梨;梨樹上有6只蘋果;桔子樹上有7只桔子。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蘋果。第二盆是梨。第三盆是桔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5)。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6)。
幼:第二盆有6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7)。
幼:第三盆有7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蘋果排在第一、6只梨排在第二、7只桔子排在第三。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蘋果和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梨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圖五)有幾只小狗?
幼:小猴把桔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桔子分給小狗幼:因為橘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題: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題: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題: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二
1、 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2、 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3、 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1、 重點: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
2、 難點:能與同伴動作協(xié)調,又快又穩(wěn)地一致行走。
1、 繩子若干條
2、 障礙物、鈴鼓
教師扮演孫悟空,幼兒扮演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幼兒聽口令做動作(學猴子摘桃子,小猴走路)充分活動身體,在此基礎上將幼兒分成4路縱隊,隨教師發(fā)出的口令“一二,一二”集體走,各隊的口令和步伐整齊一致。
(1) 扮演“孫悟空”與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
(2) 聽口令做動作。
(3) 隊形操練。
反思:此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把猴子扮演地很形象,但是聽著教師的口令行走,這里有點亂。剛開始對于孩子來說有點難。
(1) 幼兒討論兩人三足走的好辦法。
(2) 請能協(xié)調一致走的幼兒示范或者說一說。
(3) 教師按幼兒說出的方法試一試。
(4) 教師總結出兩人三足走的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腳貼地,同時邁出同一支腳,富有節(jié)奏地喊號子(左右,左右、一二,一二)
(5) 幼兒兩兩組合,合作練習。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性強,但是在孩子自由結伴練習的時候,有些孩子就不聽老師的口令隨便走,于是而且走出了我規(guī)定的練習場地,整個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散,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我就個別指導。
師:我們去摘果子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片樹林(障礙物)先看看媽媽是怎么經(jīng)過的,等會一起比比看,哪一組的猴子動作比較快。
(1) 幼兒兩人三足協(xié)調一致行走。
(2) 表揚動作快,合作好的小朋友,鼓勵其它小朋友。
反思: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當中,我給予孩子自由練習的足夠時間,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兩人三足走,讓孩子進行分組比賽,我們班的孩子好勝心很很強,所以每組的成員都為自己加油,整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活躍,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大家也累了,一起來放松一下吧!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兩人三足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重點是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在整個活動中,雖然有些孩子在結伴練習時候,由于身體的不平衡導致摔倒,或者是難以行走,但是他們參加的積極性很高,不認輸,一直都是按著老師的口令一致行走,到最后學會了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的方法。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孩子不聽老師的口令或要求行走,離開了老師的視線,我們很多時候是大聲地喊孩子趕緊回來,這樣孩子也不一定聽,老師也很費勁,所以在孩子自由練習之前,老師要講清楚要求和游戲規(guī)則,這樣整個環(huán)節(jié)不會很拖時間,不會很亂。下次遇到類似的活動,可以這么做。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三
1、熟悉樂曲旋律,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
2、初步學習踵趾小跑步的動作。
3、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果實累累的果樹。
一、律動、練聲。
1、《鞋匠舞》,《手腕轉動》。
2、《小鳥醒來了》,《迷路的小花鴨》。
二、導入活動。
1、出示果樹: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實都成熟了,
果園里到處都果實累累,果農(nóng)伯伯忙著摘果子,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摘果子的嗎?(幼兒自由模仿摘果子的動作)。
2、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摘果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
三、欣賞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幼兒傾聽,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們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幼兒邊聽歌曲邊拍打節(jié)奏。
3、引導幼兒正確掌握樂曲節(jié)奏。
4、幼兒再次跟著音樂拍手。
四、學習動作。
1、剛才我們學習了摘果子的動作,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摘果子,摘果子和放果子的動作各一拍,摘果子是手腕要轉動,要用力一些。(教師彈琴,幼兒表演)。
2、一棵果樹上的果子摘完了,我們要到別的果樹上摘果子了,應該怎么走過去呢?(幼兒自由表演)。
3、教師示范: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么走的?誰來學學老師是怎么走的?
4、這個步子叫踵趾小跑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第一拍踵步,腳跟斜前方點地,第二拍趾步,腳尖斜后方點地,第三、四拍小跑步。
5、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表演踵趾小跑步。
五、復習歌表演《玩具兵進行曲》。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四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chǎn)生了中班數(shù)學——《摘果子》。
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shù)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出示圖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三)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個。(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shù)物匹配,明白每個數(shù)可以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數(shù)字。)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5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十)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shù)的認識。)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極佳的教學環(huán)境。
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系統(tǒng)的運用是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fā)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五
1、讓農(nóng)村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感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讓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fā)。
3、通過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活動,進一步塑造幼兒園的良好形象。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自制水果若干掛在樹枝上,略高于幼兒、家長一手臂。籃子20只
(一)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及活動流程。
(二)家長、幼兒及教師進行活動。
1、活動身體:重點下肢運。
2、摘果子:
(1)看一看樹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長的要求摘不同數(shù)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賽哪個家庭摘得最多。
(4)數(shù)果子:數(shù)一數(shù)誰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活動后,家長、幼兒、老師感覺既有趣,又輕松,活動中聽得最多的話就是“真好玩”“以后還要再搞這樣的活動”。不得而知,親子活動是真正適合農(nóng)村幼兒的活動,它讓幼兒、家長、老師在全民參與中體驗平等、合作、交往的快樂,在互動活動中領悟親情、友情的快樂,在廢物創(chuàng)作中感受展示才智的快樂,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享受活動的難忘與快樂!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六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
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chǎn)生了中班數(shù)學——《摘果子》。
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shù)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三)。
123下一頁。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shù)物匹配,明白每個數(shù)可以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數(shù)字。)。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shù)的認識。)。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七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知道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1.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理解物體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1.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數(shù)學區(qū)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于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chǎn)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chǎn)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幼兒對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總是認為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分類討論分類游戲排序。
1.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jīng)驗。
(1)在數(shù)學區(qū)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里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里。
2.通過討論確定區(qū)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后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里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游戲理解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讓幼兒在數(shù)學區(qū)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并作好記錄。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八
1、熟悉形狀的組合與分解。
2、嘗試用幾何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單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筆,膠水。
一、營救七巧板: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導幼兒認識玩具卡是什么形狀,中間用虛線分成了幾塊,可以怎樣分開。
二、七巧板跟我學練基本功。
1.讓幼兒熟悉每塊圖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圖形組成,分別有幾塊,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圖形在轉動中有什么變化。
2.幼兒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發(fā)現(xiàn)相同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我和七巧板學本領。
1.出示掛圖(一),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幼兒拼圖,讓幼兒知道拼圖時,有時需要轉動圖形。
2.出示掛圖(二)、(三)、(四),將幼兒分成三組,每個幼兒拿一塊圖形,每組拼一幅圖,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學本領。
1.讓幼兒自由造型,并能說出是什么。
2.互相觀摩,看一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組合造型,并模仿學習。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圖的掛圖,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可以照著掛圖拼圖,也可以將自己拼出的圖形貼(或畫)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練本領(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將七巧板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拼一拼,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圖形。
2.請小朋友將各種不同的圖形(自己的和別人的)貼(或畫)在本子上,我們比一比,看誰貼(或畫)得多。
附:七巧板爺爺?shù)男拧?BR>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九
1.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正確感知4以內數(shù)量。
2.感受朋友之間的友愛之情。
1一4圓點卡片若干套,圈若干、小鈴、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禮物(用各色包裝紙包裝各種同大小的確子,放在貨架上)。
幼兒用書第7冊第2頁。
·觀察禮物,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一好朋友要過生日了,我們去禮品店給他準備禮物吧。
一這些禮物有什么不一樣?(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禮物的外形、顏色的不同。)。
點數(shù)禮品店的禮物,并放上對應的點卡。
一數(shù)一數(shù),每個貨架上都有幾份禮物?(幼兒分組點數(shù)各堆禮物,并說出總數(shù)。)。
一這個架子上有幾個禮物?誰來找出點子卡放在貨架上?
·幼兒根據(jù)提示送禮物入圈。
——我們把禮物送到好朋友家里去,聽清楚,1個圈放幾份禮物?(教師拍3下手,幼兒放禮物,圈3份禮物。)。
——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集體驗證,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雖然顏色、外形、排列方式不一樣,但數(shù)是3。)一這回一個圈可以放幾個禮物?(教師采用敲鈴、出示點卡等方式引導幼兒反復游戲,充分體驗物體數(shù)量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
·根據(jù)圓點數(shù)放相應數(shù)量的禮物。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
又到了九十月,果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玩得比較好的朋友們相約去北山徒步,徒步最大的快樂就是一路高歌向天涯。有時候還可以順路采摘些野菜野果子。每次徒步前,隊長都會在通知的末尾提醒大家:還可以準備個家私,沿途可能會有野生板栗獼猴桃之類。
徒步的最好的天氣是春秋新雨后,尤其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我們一般會在清晨六七點坐大巴到要走的山腳下,然后一路說說笑笑就開始了。最近的一次爬山徒步是去桔園鎮(zhèn)深北村的光山。一進村就是山路蜿蜒,走得吃力時我們一般沉默不語,為了節(jié)省力氣。一般領隊在前,他深知路線路況。隊長斷后,因為群里有力氣薄弱的女士。我們翻過一道梁,路況開始復雜。起初因為道路特別窄,深山小路年久積葉,腳下探不到虛實深淺,我們就放慢步速,用登山杖一步一步探試前行。好在這樣的路境沒有持續(xù)太長的時間,我們就走到翠綠欲滴的竹林邊。聽著山泉淙淙,鳥語呢喃,我們隨著路況好轉心情放開了好多。大家開始唱歌講笑話,詩人們吟詩作曲,其他人插科打諢氣氛輕松快樂。沒走到幾里路,竹林茂盛竹葉青青,美得透不過風。當然腳下的小路也隨著消失了,領隊們不斷地開竹劈路。但還是越走越難走,我一手拿著相機一手用登山杖分開竹子前行。因為路拍耽擱,差點找不到他們開辟的小徑。我們就一路呼喊著繼續(xù)前行。
太累了,走出竹林我們就原地休息。拿出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小吃和水,說說笑笑又開始擺造型拍記錄。沒想到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開始滴雨。山間小路泥濘難走,又是藤蔓當?shù)馈S泻脦讉€地方我們需要趴下匍匐前進,我們的衣服和背包都裹上泥水。大家相視一笑,打趣逗樂。漢中俚語把坐屁股蹲叫攤煎餅,摔跤叫拾錢包,劃傷叫見紅。上山要注意荊棘讓你見紅,藤蔓枯枝讓你撿錢包,一不注意就要攤煎餅。我們幾乎人人見紅,大多數(shù)人撿過錢包,小胖子攤的煎餅他們全家人都吃不了。徒步爬山鞋子和襪子非常重要,衣服帽子頭巾手套和手杖缺一不可,而且必須是戶外功能服,砍刀剪子燈具創(chuàng)可貼也要隨身攜帶。這樣算下來,你就明白什么叫戶外徒步。
好不容易我們總算看到了光山的倩影,怪石林立樹木遮天蔽日。在各種各樣的樹木叢中,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垂涎已久的獼猴桃樹。深棕色的樹干有三米多高,藤藤蔓蔓上結滿了核桃大小的果子,果子和藤條上有著深棕色的毛毛,你很難相信,這樣的粗糙的面子里竟然包裹著世上最富含維生素c的里子。
老張率先摘到了果子,并聲稱要讓每個人都滿載而歸。我和八號已經(jīng)非常累了,對摘到多少獼猴桃不抱希望,感覺只要能走完全程就滿意了。因為道路崎嶇,領隊不斷地戲謔要我們報數(shù),落在最后的人就要不斷地被關注。八號是新來的隊友,隊長格外地關心。老張帶著兩個人在第一顆樹上摘果子,其他人就繼續(xù)前行另找新樹。只要努力追尋,總能找到希望。
我們在拐彎處又找到一棵大樹,但是那棵樹太高,只能攀爬上去。小王一邊摘一邊用手杖敲打果子,我們這些女士們就在下邊堅果子。果子紛紛下落,雨也住了。我們歡快地一邊撿一邊開玩笑,唱著美呀美呀的歌,撿著蹦蹦跳跳的果子。看著劃傷的打爛的好生心疼,如果我們不來采果子,這些野生的.獼猴桃就會自生自滅,落果歸根,或者成為倉鼠和小鳥的美餐。我們不是果樹,也不明白果樹更愿意果子被怎么樣處理。這些一輩子長在深山老林中的樹木,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我很想知道他們是否有思想和靈魂,對這些擅自闖入他們領地王國的徒步者是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想法。據(jù)說老樹成精,山魂水魄。在大自然無比寬厚的懷抱里,萬物都能安詳成長,人類成了活動力最強的生物。對于我們這一群用腳步來丈量大地的徒步者來說,山山水水溝溝坎坎也不過是道具而已,身心愉悅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一周后的今天,我打開裝有獼猴桃的塑料袋子,發(fā)現(xiàn)許多已經(jīng)軟軟了。仔細一看,不少的獼猴桃都壞掉了。我想,撿到的果子算不勞而獲。摘到的才是勞動果實,爬樹辛勞者理當吃到更大更多更好的果實。如果我們要免費得到他們的勞動果實,那人情債是最難還清的。這奇妙的人生也是這樣,你付出了什么樣的辛勞就得到什么樣的收獲,多勞多得不勞不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一點都不會虧待你,更不會欺騙你。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jīng)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么?﹙數(shù)字﹚還有什么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了解幾種不同兌法。)
三、嘗試遷移兌換經(jīng)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后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shù)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 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shù)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shù)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游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大班小朋友特別喜歡幫雪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結合大班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guī)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引導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在活動中,可提供給幼兒多種等級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重點是鼓勵幼兒開動腦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大膽創(chuàng)造,變換不同的排序形式,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如在“給小貓鋪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啟發(fā)幼兒用求異思維設計各種各樣的小路;在“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huán)”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律穿項鏈、做彩環(huán)。通過這些分類排序活動,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心、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1.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guī)律進行排序。
2.能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按多種規(guī)律排序。
3.在排序中,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貓的家每組1座。2.紅、藍彩色珠子,繩子,彩色紙條,膠水若干。3.教室中懸掛紅、綠兩色按遞增和遞減規(guī)律交替、重復做成的兩條彩旗掛飾。
經(jīng)驗準備:觀察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
一、觀察小貓新房子中物件的擺放,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guī)律進行排序。
1.設置情境:小貓家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準備鋪一條小路,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小貓鋪一條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導幼兒發(fā)表自已排序的多種方法,緒合教室里懸掛的彩旗,重點引導幼兒按雪花片數(shù)量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律,交替、重復地鋪一條小路。
2.幼兒操作:用雪花片在小貓房前鋪一條重復、交替、有規(guī)律的、有創(chuàng)意的小路。
3.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鋪的小路有什么特點。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這些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是重復交替的。
二、分組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huán),能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按多種規(guī)律排序。
1.第1組:穿項鏈。幼兒用長繩將彩珠穿成項鏈,比比誰穿得漂亮,引導幼兒求異想象,按交替、重復的規(guī)律來穿珠子。如:幼兒可按紅珠子的數(shù)量不變,藍珠子逐一增加這個規(guī)律穿珠子。如圖:紅藍紅藍藍紅藍藍藍。
大家推出設計新穎的彩環(huán)、項鏈,送給小貓當禮物裝飾房子。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一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數(shù)字卡5-7,圖片蘋果、梨、桔子樹,蘋果、梨、桔子各一盆,五只小兔圖,六只小貓圖,七只小狗圖,幼兒操作材料,筆。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桔子樹上有幾只桔子?幼:蘋果樹上有5只梨;梨樹上有6只蘋果;桔子樹上有7只桔子。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蘋果。第二盆是梨。第三盆是桔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5)。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6)。
幼:第二盆有6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出示數(shù)字7)。
幼:第三盆有7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蘋果排在第一、6只梨排在第二、7只桔子排在第三。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蘋果和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梨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圖五)有幾只小狗?
幼:小猴把桔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桔子分給小狗幼:因為橘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題: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題: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題: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二
1、 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合作的樂趣。
2、 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
3、 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 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1、 重點: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
2、 難點:能與同伴動作協(xié)調,又快又穩(wěn)地一致行走。
1、 繩子若干條
2、 障礙物、鈴鼓
教師扮演孫悟空,幼兒扮演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幼兒聽口令做動作(學猴子摘桃子,小猴走路)充分活動身體,在此基礎上將幼兒分成4路縱隊,隨教師發(fā)出的口令“一二,一二”集體走,各隊的口令和步伐整齊一致。
(1) 扮演“孫悟空”與小猴子一起鍛煉身體。
(2) 聽口令做動作。
(3) 隊形操練。
反思:此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把猴子扮演地很形象,但是聽著教師的口令行走,這里有點亂。剛開始對于孩子來說有點難。
(1) 幼兒討論兩人三足走的好辦法。
(2) 請能協(xié)調一致走的幼兒示范或者說一說。
(3) 教師按幼兒說出的方法試一試。
(4) 教師總結出兩人三足走的動作要領。
動作要領:腳貼地,同時邁出同一支腳,富有節(jié)奏地喊號子(左右,左右、一二,一二)
(5) 幼兒兩兩組合,合作練習。
反思: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性強,但是在孩子自由結伴練習的時候,有些孩子就不聽老師的口令隨便走,于是而且走出了我規(guī)定的練習場地,整個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散,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我就個別指導。
師:我們去摘果子的路上要經(jīng)過一片樹林(障礙物)先看看媽媽是怎么經(jīng)過的,等會一起比比看,哪一組的猴子動作比較快。
(1) 幼兒兩人三足協(xié)調一致行走。
(2) 表揚動作快,合作好的小朋友,鼓勵其它小朋友。
反思: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當中,我給予孩子自由練習的足夠時間,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兩人三足走,讓孩子進行分組比賽,我們班的孩子好勝心很很強,所以每組的成員都為自己加油,整個環(huán)節(jié)顯得很活躍,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師: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大家也累了,一起來放松一下吧!
此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兩人三足走,發(fā)展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和平衡能力。重點是能做到兩人三足一致行走,在整個活動中,雖然有些孩子在結伴練習時候,由于身體的不平衡導致摔倒,或者是難以行走,但是他們參加的積極性很高,不認輸,一直都是按著老師的口令一致行走,到最后學會了兩人三足一致行走的方法。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孩子不聽老師的口令或要求行走,離開了老師的視線,我們很多時候是大聲地喊孩子趕緊回來,這樣孩子也不一定聽,老師也很費勁,所以在孩子自由練習之前,老師要講清楚要求和游戲規(guī)則,這樣整個環(huán)節(jié)不會很拖時間,不會很亂。下次遇到類似的活動,可以這么做。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三
1、熟悉樂曲旋律,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
2、初步學習踵趾小跑步的動作。
3、體驗秋天豐收的喜悅。
果實累累的果樹。
一、律動、練聲。
1、《鞋匠舞》,《手腕轉動》。
2、《小鳥醒來了》,《迷路的小花鴨》。
二、導入活動。
1、出示果樹: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實都成熟了,
果園里到處都果實累累,果農(nóng)伯伯忙著摘果子,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摘果子的嗎?(幼兒自由模仿摘果子的動作)。
2、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摘果子》,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
三、欣賞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幼兒傾聽,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們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幼兒邊聽歌曲邊拍打節(jié)奏。
3、引導幼兒正確掌握樂曲節(jié)奏。
4、幼兒再次跟著音樂拍手。
四、學習動作。
1、剛才我們學習了摘果子的動作,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來摘果子,摘果子和放果子的動作各一拍,摘果子是手腕要轉動,要用力一些。(教師彈琴,幼兒表演)。
2、一棵果樹上的果子摘完了,我們要到別的果樹上摘果子了,應該怎么走過去呢?(幼兒自由表演)。
3、教師示范: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么走的?誰來學學老師是怎么走的?
4、這個步子叫踵趾小跑步,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第一拍踵步,腳跟斜前方點地,第二拍趾步,腳尖斜后方點地,第三、四拍小跑步。
5、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表演踵趾小跑步。
五、復習歌表演《玩具兵進行曲》。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四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chǎn)生了中班數(shù)學——《摘果子》。
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shù)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出示圖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三)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個。(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shù)物匹配,明白每個數(shù)可以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數(shù)字。)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5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十)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shù)的認識。)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極佳的教學環(huán)境。
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系統(tǒng)的運用是幼兒園數(shù)學教學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fā)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五
1、讓農(nóng)村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感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讓家長在參觀和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fā)。
3、通過向家長展示幼兒的活動,進一步塑造幼兒園的良好形象。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自制水果若干掛在樹枝上,略高于幼兒、家長一手臂。籃子20只
(一)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及活動流程。
(二)家長、幼兒及教師進行活動。
1、活動身體:重點下肢運。
2、摘果子:
(1)看一看樹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長的要求摘不同數(shù)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比賽哪個家庭摘得最多。
(4)數(shù)果子:數(shù)一數(shù)誰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活動后,家長、幼兒、老師感覺既有趣,又輕松,活動中聽得最多的話就是“真好玩”“以后還要再搞這樣的活動”。不得而知,親子活動是真正適合農(nóng)村幼兒的活動,它讓幼兒、家長、老師在全民參與中體驗平等、合作、交往的快樂,在互動活動中領悟親情、友情的快樂,在廢物創(chuàng)作中感受展示才智的快樂,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享受活動的難忘與快樂!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六
幼兒園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
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jīng)驗來設計數(shù)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為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產(chǎn)生了中班數(shù)學——《摘果子》。
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于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著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shù)卻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tǒng)制作了教學課件,優(yōu)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shù)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shù)。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shù)的守恒的觀念。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ǔ鍪緢D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柿子樹上有幾只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shù)群,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三)。
123下一頁。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shù)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只蘋果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數(shù)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shù)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shù)物匹配,明白每個數(shù)可以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并在屏幕上出現(xiàn)相應的數(shù)字。)。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八)。
師:為什么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并感知數(shù)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為什么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shù)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shù)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shù)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shù)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xù)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shù)的認識。)。
(五)作業(yè)評價。
(六)活動結束:
師:小猴的果園里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七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知道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1.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理解物體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1.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數(shù)學區(qū)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于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chǎn)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chǎn)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幼兒對物體小與輕重的關系總是認為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分類討論分類游戲排序。
1.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jīng)驗。
(1)在數(shù)學區(qū)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里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里。
2.通過討論確定區(qū)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后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里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游戲理解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讓幼兒在數(shù)學區(qū)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并作好記錄。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八
1、熟悉形狀的組合與分解。
2、嘗試用幾何圖形進行不同的組合,創(chuàng)造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七巧板》玩具卡,印有單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四幅,印有多幅七巧板造型圖的掛圖一幅,一封信,剪刀,小刀,筆,膠水。
一、營救七巧板:
(念完信后,出示玩具卡)。
引導幼兒認識玩具卡是什么形狀,中間用虛線分成了幾塊,可以怎樣分開。
二、七巧板跟我學練基本功。
1.讓幼兒熟悉每塊圖形,知道七巧板由哪些圖形組成,分別有幾塊,大小有什么不同,并感受圖形在轉動中有什么變化。
2.幼兒用七巧板自由造型,能發(fā)現(xiàn)相同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我和七巧板學本領。
1.出示掛圖(一),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幼兒拼圖,讓幼兒知道拼圖時,有時需要轉動圖形。
2.出示掛圖(二)、(三)、(四),將幼兒分成三組,每個幼兒拿一塊圖形,每組拼一幅圖,看哪組拼得又快又好。
四、七巧板跟我學本領。
1.讓幼兒自由造型,并能說出是什么。
2.互相觀摩,看一看別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組合造型,并模仿學習。
3.出示印有多幅造型圖的掛圖,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可以照著掛圖拼圖,也可以將自己拼出的圖形貼(或畫)在后面。
五、七巧板回家練本領(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將七巧板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拼一拼,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圖形。
2.請小朋友將各種不同的圖形(自己的和別人的)貼(或畫)在本子上,我們比一比,看誰貼(或畫)得多。
附:七巧板爺爺?shù)男拧?BR>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九
1.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正確感知4以內數(shù)量。
2.感受朋友之間的友愛之情。
1一4圓點卡片若干套,圈若干、小鈴、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禮物(用各色包裝紙包裝各種同大小的確子,放在貨架上)。
幼兒用書第7冊第2頁。
·觀察禮物,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一好朋友要過生日了,我們去禮品店給他準備禮物吧。
一這些禮物有什么不一樣?(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禮物的外形、顏色的不同。)。
點數(shù)禮品店的禮物,并放上對應的點卡。
一數(shù)一數(shù),每個貨架上都有幾份禮物?(幼兒分組點數(shù)各堆禮物,并說出總數(shù)。)。
一這個架子上有幾個禮物?誰來找出點子卡放在貨架上?
·幼兒根據(jù)提示送禮物入圈。
——我們把禮物送到好朋友家里去,聽清楚,1個圈放幾份禮物?(教師拍3下手,幼兒放禮物,圈3份禮物。)。
——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集體驗證,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雖然顏色、外形、排列方式不一樣,但數(shù)是3。)一這回一個圈可以放幾個禮物?(教師采用敲鈴、出示點卡等方式引導幼兒反復游戲,充分體驗物體數(shù)量不受物品外形特征、排列、顏色的影響。)。
·根據(jù)圓點數(shù)放相應數(shù)量的禮物。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
又到了九十月,果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們玩得比較好的朋友們相約去北山徒步,徒步最大的快樂就是一路高歌向天涯。有時候還可以順路采摘些野菜野果子。每次徒步前,隊長都會在通知的末尾提醒大家:還可以準備個家私,沿途可能會有野生板栗獼猴桃之類。
徒步的最好的天氣是春秋新雨后,尤其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我們一般會在清晨六七點坐大巴到要走的山腳下,然后一路說說笑笑就開始了。最近的一次爬山徒步是去桔園鎮(zhèn)深北村的光山。一進村就是山路蜿蜒,走得吃力時我們一般沉默不語,為了節(jié)省力氣。一般領隊在前,他深知路線路況。隊長斷后,因為群里有力氣薄弱的女士。我們翻過一道梁,路況開始復雜。起初因為道路特別窄,深山小路年久積葉,腳下探不到虛實深淺,我們就放慢步速,用登山杖一步一步探試前行。好在這樣的路境沒有持續(xù)太長的時間,我們就走到翠綠欲滴的竹林邊。聽著山泉淙淙,鳥語呢喃,我們隨著路況好轉心情放開了好多。大家開始唱歌講笑話,詩人們吟詩作曲,其他人插科打諢氣氛輕松快樂。沒走到幾里路,竹林茂盛竹葉青青,美得透不過風。當然腳下的小路也隨著消失了,領隊們不斷地開竹劈路。但還是越走越難走,我一手拿著相機一手用登山杖分開竹子前行。因為路拍耽擱,差點找不到他們開辟的小徑。我們就一路呼喊著繼續(xù)前行。
太累了,走出竹林我們就原地休息。拿出我們事先準備好的小吃和水,說說笑笑又開始擺造型拍記錄。沒想到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開始滴雨。山間小路泥濘難走,又是藤蔓當?shù)馈S泻脦讉€地方我們需要趴下匍匐前進,我們的衣服和背包都裹上泥水。大家相視一笑,打趣逗樂。漢中俚語把坐屁股蹲叫攤煎餅,摔跤叫拾錢包,劃傷叫見紅。上山要注意荊棘讓你見紅,藤蔓枯枝讓你撿錢包,一不注意就要攤煎餅。我們幾乎人人見紅,大多數(shù)人撿過錢包,小胖子攤的煎餅他們全家人都吃不了。徒步爬山鞋子和襪子非常重要,衣服帽子頭巾手套和手杖缺一不可,而且必須是戶外功能服,砍刀剪子燈具創(chuàng)可貼也要隨身攜帶。這樣算下來,你就明白什么叫戶外徒步。
好不容易我們總算看到了光山的倩影,怪石林立樹木遮天蔽日。在各種各樣的樹木叢中,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了垂涎已久的獼猴桃樹。深棕色的樹干有三米多高,藤藤蔓蔓上結滿了核桃大小的果子,果子和藤條上有著深棕色的毛毛,你很難相信,這樣的粗糙的面子里竟然包裹著世上最富含維生素c的里子。
老張率先摘到了果子,并聲稱要讓每個人都滿載而歸。我和八號已經(jīng)非常累了,對摘到多少獼猴桃不抱希望,感覺只要能走完全程就滿意了。因為道路崎嶇,領隊不斷地戲謔要我們報數(shù),落在最后的人就要不斷地被關注。八號是新來的隊友,隊長格外地關心。老張帶著兩個人在第一顆樹上摘果子,其他人就繼續(xù)前行另找新樹。只要努力追尋,總能找到希望。
我們在拐彎處又找到一棵大樹,但是那棵樹太高,只能攀爬上去。小王一邊摘一邊用手杖敲打果子,我們這些女士們就在下邊堅果子。果子紛紛下落,雨也住了。我們歡快地一邊撿一邊開玩笑,唱著美呀美呀的歌,撿著蹦蹦跳跳的果子。看著劃傷的打爛的好生心疼,如果我們不來采果子,這些野生的.獼猴桃就會自生自滅,落果歸根,或者成為倉鼠和小鳥的美餐。我們不是果樹,也不明白果樹更愿意果子被怎么樣處理。這些一輩子長在深山老林中的樹木,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我很想知道他們是否有思想和靈魂,對這些擅自闖入他們領地王國的徒步者是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想法。據(jù)說老樹成精,山魂水魄。在大自然無比寬厚的懷抱里,萬物都能安詳成長,人類成了活動力最強的生物。對于我們這一群用腳步來丈量大地的徒步者來說,山山水水溝溝坎坎也不過是道具而已,身心愉悅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一周后的今天,我打開裝有獼猴桃的塑料袋子,發(fā)現(xiàn)許多已經(jīng)軟軟了。仔細一看,不少的獼猴桃都壞掉了。我想,撿到的果子算不勞而獲。摘到的才是勞動果實,爬樹辛勞者理當吃到更大更多更好的果實。如果我們要免費得到他們的勞動果實,那人情債是最難還清的。這奇妙的人生也是這樣,你付出了什么樣的辛勞就得到什么樣的收獲,多勞多得不勞不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活一點都不會虧待你,更不會欺騙你。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1、認識1元、5元、10元人民幣,學習錢幣的兌換。
2、嘗試遷移兌換經(jīng)驗,運用符號表示兌換結果。
1元、5元、10元的`紙幣各一張,幼兒玩具紙幣若干。
一、認識1元、5元、10元紙幣。
1、觀察1元人民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較和觀察5元、10元紙幣。你們看,這些又是多少錢?上面有什么?﹙數(shù)字﹚還有什么字?﹙元﹚。
3、辨別三種紙幣。逐張出示紙幣,讓幼兒觀察紙幣。
二、學習1元、5元、10元的兌換。
小朋友,這是1元,5個1元是多少錢?和這張5元一樣多嗎?(把5個1元放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舉起一張5元問幼兒,使他們知道它們是一樣多。)10個1元是多少?(同時一張一張地拿10個1元)10個1元和這張10元一樣多嗎?(一樣多)10元錢是幾個5元?5元是幾個1元?(拿不同面值的紙幣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了解幾種不同兌法。)
三、嘗試遷移兌換經(jīng)驗,運用符號標示兌換結果。
1、出示掛圖,講述畫面的含義。
玲玲和媽媽買菜,她需要兌換一些錢幣,要把10元的分別兌成1元、5元的紙幣,請小朋友把兌換到的紙幣圈出來。然后在右邊圈出與左邊硬幣相同數(shù)量的紙幣。
交流兌換結果,同伴間互相檢查。
四、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小朋友上課很認真,特別棒,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獎勵小朋友,可我只有一張10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 5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幾張5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shù)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1、在幼兒認識人民幣面值時,教師應從錢幣上的數(shù)字上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面值的錢幣。
2、本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利用其他時間(活動角、下午活動等)再認幼兒玩湊錢的游戲,鞏固幼兒對人民幣的認識。
摘果子大班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大班小朋友特別喜歡幫雪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結合大班科學領域的活動目標,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guī)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引導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有規(guī)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guī)律排序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在活動中,可提供給幼兒多種等級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重點是鼓勵幼兒開動腦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大膽創(chuàng)造,變換不同的排序形式,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如在“給小貓鋪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啟發(fā)幼兒用求異思維設計各種各樣的小路;在“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huán)”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律穿項鏈、做彩環(huán)。通過這些分類排序活動,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心、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1.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guī)律進行排序。
2.能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按多種規(guī)律排序。
3.在排序中,體驗事物重復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貓的家每組1座。2.紅、藍彩色珠子,繩子,彩色紙條,膠水若干。3.教室中懸掛紅、綠兩色按遞增和遞減規(guī)律交替、重復做成的兩條彩旗掛飾。
經(jīng)驗準備:觀察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現(xiàn)象。
一、觀察小貓新房子中物件的擺放,學習按物體數(shù)量的遞增或遞減等規(guī)律進行排序。
1.設置情境:小貓家蓋了一座新房子,它準備鋪一條小路,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幫助小貓鋪一條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導幼兒發(fā)表自已排序的多種方法,緒合教室里懸掛的彩旗,重點引導幼兒按雪花片數(shù)量遞增或遞減的規(guī)律,交替、重復地鋪一條小路。
2.幼兒操作:用雪花片在小貓房前鋪一條重復、交替、有規(guī)律的、有創(chuàng)意的小路。
3.幼兒互相觀察,說說自己鋪的小路有什么特點。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這些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是重復交替的。
二、分組為小貓設計項鏈和彩環(huán),能大膽創(chuàng)新,探索按多種規(guī)律排序。
1.第1組:穿項鏈。幼兒用長繩將彩珠穿成項鏈,比比誰穿得漂亮,引導幼兒求異想象,按交替、重復的規(guī)律來穿珠子。如:幼兒可按紅珠子的數(shù)量不變,藍珠子逐一增加這個規(guī)律穿珠子。如圖:紅藍紅藍藍紅藍藍藍。
大家推出設計新穎的彩環(huán)、項鏈,送給小貓當禮物裝飾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