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及典故

字號:


    你們知道三令五申的意思嗎?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歡迎大家閱讀,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及典故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zhàn)陣旌旗;四申夜戰(zhàn)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叭睢迸c“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zhàn)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后來,“三……五……”成為了一種語言結構,比如人們常說“ 三年五載”、“三番五次”等等。
    一、成語解釋
    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三軍將令隊伍絕對服從的作戰(zhàn)原則。
    二、成語典故
    版本原文
    溯源《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 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睂O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标H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于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睂O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后,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睆腿钗迳甓闹螅瑡D人復大笑。孫子曰:“
    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蹦擞麛刈蠊抨犻L。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斬也?!睂O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于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guī)矩繩墨,無敢出聲。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三、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著名軍事學家孫武,攜帶自己寫的《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過之后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能否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于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宮姬為隊長,并叫她們每個人都拿著長戟。隊伍站好后,孫武便發(fā)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轉嗎?”眾女兵說:“知道?!睂O武再說:“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北娕f:“明白了?!庇谑菍O武使命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申戒。說完便擊鼓發(fā)出向右轉的號令。怎知眾女兵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庇谑怯謱偛乓环捲敱M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fā)出向左轉的號令。眾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為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為隊長。自此以后,眾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復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四、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漢· 張衡《 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五、詞語辨析
    讀音:sān lìng wǔ shēn
    辨析:三令五申和“諄諄告誡”都有“勸告;告誡”之意。但三令五申一般是上級或長輩對下級或晚輩的命令、告誡;態(tài)度嚴肅;具有強制性;而“諄諄告誡”可以是平級平輩人之間的告誡;態(tài)度溫和;不具有強制性。
    示例: 柯巖《我的爺爺》:“他們~、 巧立名目也搞不出我任何問題”。昨已~,命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命,何也?(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用法:聯合式;作 謂語;含褒義
    近義: 千叮萬囑、再三強調
    反義: 敷衍了事
    猜謎語:三令五申打一人名-- 豬八戒
    歇后語:八個老漢劃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