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墻上男人間的熱吻

字號:

43年前,“反法西斯防衛(wèi)墻”(通稱“柏林墻”)開始建立,170公里的水泥板墻、水泥墻和鐵絲網(wǎng),沿墻密密麻麻的了望臺、碉堡、壕溝、無人帶、地雷和自動觸發(fā)的致命武器,將東、西柏林間的聯(lián)系徹底切斷。骨肉不能相見,朋友不能往來。都是政治惹的禍。
    14年前,柏林墻被推倒,但當時的德國人仍然理智而有遠見,沒有為了瀉憤把它拆個精光,而是保留下來一部分,讓歷史存活,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
    在造幣廠附近,有幾十米長的柏林墻遺址,破敗不堪,看上去并不十分厚實,只有十幾厘米厚,三米左右高,但是,墻邊上鐵絲網(wǎng)上曾經(jīng)鋒利的倒刺,和墻外曾經(jīng)可以致命的“死亡地帶”,依然讓人心悸。
    查理哨所是當年柏林墻上僅有的七個過境站中保留下來的一個。雖然人們盡力想把它打扮得和以前一樣,甚至,哨所前還壘著沙包埯體,但周圍的車水馬龍已經(jīng)讓人很難想象當年劍拔弩張的樣子了。這里的人們客氣得讓人不好意思,當我為朋友拍照時,為了不搶鏡頭,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竟然停下來等我們;當我一個人閑轉(zhuǎn)的時候,就有人客氣地主動要求幫我拍照片;連走錯了信號燈,司機都會溫和耐心地讓路。是不是這個哨所就像舊傷疤,不時讓人憶起那對峙和仇視的年代帶給人的刺痛,所以人們格外自新、自省,善良地珍惜今天的和平呢?
    另外一長段柏林墻遺址已經(jīng)開發(fā)成了壁畫畫廊,藝術(shù)家們在這里以柏林墻為引子,釋放創(chuàng)造力和理念。有的寫實,畫一輛破墻而出的汽車,的確生動;有的諷刺,讓聯(lián)手打造柏林墻的前民德共中央書記昂納克和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熱吻在一起;有的用漫畫方式:相背的兩個人愁苦,相向的則快樂……除了控訴柏林墻的主題,還反映出德國人更深層的思考,讓人看到了他們對于對峙、和解、人性、民族、和平和民主等的很多考問。但也有另一方面的聲音:有一幅用突出的“Y”來諷刺現(xiàn)在的柏林正在追隨紐約而失去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