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混凝土高溫后力學性能。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粘結強度、應力-應變關系等均與溫度有關,當溫度確定后,均可予以推斷。混凝士強度還可用鉆芯取樣、回彈儀檢測、超聲檢測等方法直接測得,并進行綜合評價。
(3)鋼筋高溫后力學性能。包括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彈性模量等也與溫度有關,可通過由實驗得出的經(jīng)驗公式計算獲得。
(4)結構殘余承載力。從混凝土與鋼筋高溫后的強度可計算火災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殘余承載力(結構承載力因受高溫作用而下降)。必要時可在火災現(xiàn)場不同區(qū)域選取典型構件進行加載試驗。
(5)結構損傷度。結構災后損傷程度分為4級:1級為輕度損傷,只是表面裝飾部分遭受損壞,或表面損傷輕微,結構本體完好。2級為中度損傷,損傷深度達到混凝土保護層,使保護部分剝落,但受拉主筋未受損傷,構件整體性好,變形不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值。3級為嚴重損傷,混凝士保護層大片剝落、主筋外露,粘結力破壞,構件明顯變形。4級為嚴重破壞,混凝士構件表面大面積損傷剝落、嚴重開裂,結構變形很大,構件遭到嚴重破壞,已成為危險結構。
(6)修復措施。對于損傷度為1~3級的結構,可分別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予以修復,由有關部門應提出結構修復的技術文本。
3.資料的系統(tǒng)歸檔
火災發(fā)生以后直至處理結束,應將所有資料系統(tǒng)歸檔,這些將由不同單位和不同方式提供的火災現(xiàn)場資料與技術分析資料有:
(1)火災現(xiàn)場資料。根據(jù)資料不同的性質,將分別由消防部門、業(yè)主、有關技術人員等提供。資料包括書面文件、材料樣品、照片、錄像等。除書面文件外,其他資料還應有詳細說明。
(2)專家技術人員的技術鑒定書?;馂膶Y構破壞的技術分析,只能由專門技術人員作出,并提供技術鑒定書與評估意見。
(3)圖紙。由業(yè)主提供受災建筑物的設計圖紙。專家技術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應對圖紙上每個構件編號,說明受損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由于建筑物受災程度不等,故進行全面檢測后,要對圖紙中標明的過火區(qū)域按不同損傷情況分區(qū),劃為嚴重受災區(qū)、中等受災區(qū)、輕微受災區(qū)、未受災區(qū)等。
(4)結構修復設計方案和結構物修復的施工技術文件。
4.建議
建筑物發(fā)生火災以后,有許多部門和單位進入工作,火災檔案的整理收集會有一定難度,需制定相關制度予以保證。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由政府有關部門指定某技術行政單位為負責單位,具體領導執(zhí)行。
(2)設計出一套簡明實用的表格,由有關單位填寫。
(3)受災建筑物技術檔案的文件、資料、材料、照片、錄像等,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由業(yè)主、專家技術人員、消防部門、火災見證人等提供。
(4)完整的檔案歸由政府部門指定的技術行政單位保存。
(3)鋼筋高溫后力學性能。包括屈服強度、極限強度、彈性模量等也與溫度有關,可通過由實驗得出的經(jīng)驗公式計算獲得。
(4)結構殘余承載力。從混凝土與鋼筋高溫后的強度可計算火災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殘余承載力(結構承載力因受高溫作用而下降)。必要時可在火災現(xiàn)場不同區(qū)域選取典型構件進行加載試驗。
(5)結構損傷度。結構災后損傷程度分為4級:1級為輕度損傷,只是表面裝飾部分遭受損壞,或表面損傷輕微,結構本體完好。2級為中度損傷,損傷深度達到混凝土保護層,使保護部分剝落,但受拉主筋未受損傷,構件整體性好,變形不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值。3級為嚴重損傷,混凝士保護層大片剝落、主筋外露,粘結力破壞,構件明顯變形。4級為嚴重破壞,混凝士構件表面大面積損傷剝落、嚴重開裂,結構變形很大,構件遭到嚴重破壞,已成為危險結構。
(6)修復措施。對于損傷度為1~3級的結構,可分別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予以修復,由有關部門應提出結構修復的技術文本。
3.資料的系統(tǒng)歸檔
火災發(fā)生以后直至處理結束,應將所有資料系統(tǒng)歸檔,這些將由不同單位和不同方式提供的火災現(xiàn)場資料與技術分析資料有:
(1)火災現(xiàn)場資料。根據(jù)資料不同的性質,將分別由消防部門、業(yè)主、有關技術人員等提供。資料包括書面文件、材料樣品、照片、錄像等。除書面文件外,其他資料還應有詳細說明。
(2)專家技術人員的技術鑒定書?;馂膶Y構破壞的技術分析,只能由專門技術人員作出,并提供技術鑒定書與評估意見。
(3)圖紙。由業(yè)主提供受災建筑物的設計圖紙。專家技術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應對圖紙上每個構件編號,說明受損情況,以便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由于建筑物受災程度不等,故進行全面檢測后,要對圖紙中標明的過火區(qū)域按不同損傷情況分區(qū),劃為嚴重受災區(qū)、中等受災區(qū)、輕微受災區(qū)、未受災區(qū)等。
(4)結構修復設計方案和結構物修復的施工技術文件。
4.建議
建筑物發(fā)生火災以后,有許多部門和單位進入工作,火災檔案的整理收集會有一定難度,需制定相關制度予以保證。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由政府有關部門指定某技術行政單位為負責單位,具體領導執(zhí)行。
(2)設計出一套簡明實用的表格,由有關單位填寫。
(3)受災建筑物技術檔案的文件、資料、材料、照片、錄像等,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由業(yè)主、專家技術人員、消防部門、火災見證人等提供。
(4)完整的檔案歸由政府部門指定的技術行政單位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