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傳播學成功三套題(一)

字號:

傳播學理論與歷史
    答題說明:答案一律寫在答題紙上,不需抄題,標明題號即可,答在試題上無效。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人際傳播
    2.李普曼
    3.意見領袖
    4.焦點小組座談法
    5.知識溝
    二.簡答題(每題20分,共40分)
    1.大眾傳媒的社會調控(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理論傳播復試試題)
    2.簡述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霸權”理論
    三.論述題(第1、2題各30分,第3題20分,共80分)
    1.試述網絡傳播的主要特點。這些新特征對傳統(tǒng)的傳播學理論研究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2.試從大眾文化的角度分析超女現(xiàn)象
    3.麥克盧漢的主要傳播學思想有哪些?試評價其思想對傳播學發(fā)展的主要貢獻和局限性。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30分)
    1.
    在兩者或兩者以上之間進行的面對面的或直接的信息交流活動,包括利用電話、書信等媒介協(xié)助進行的傳播。人際傳播具有直接性、隨意性、保密性強、反饋迅速、傳播速度可控等特點。人際傳播活動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的傳播現(xiàn)象,在個人社會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
    美國的新聞工作者、政治活動家、新聞學家。提出了“擬態(tài)環(huán)境”和“刻板印象”兩個重要概念,對西方傳播學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李普曼的早期研究還影響了議程設置理論的產生。著有《輿論學》,被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3.
    美國社會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在1940年伊利縣調查中提出的重要概念。研究者認為,來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達意見領袖,經過“過濾”和“加工”后到達與輿論領袖有社會接觸的個體。這一過程被稱為“兩級傳播”。經過輿論領袖再加工的信息針對性更強,更容易被受眾接受和相信。輿論領袖的影響力與他們自身的屬性和所屬群體的特征均有密切關系。
    4.
    社會科學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一般由一位訓練有素的主持人組織、引導6-12人的一個小組針對某個主題展開自由討論。這種方法通常采用一種開放式的方式提問,以便得出有關研究的媒體信息的高度自主的資料。到20世紀8、90年代,這種方法開始在傳播學研究領域廣泛使用。
    5.
    不同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知識差距,“知識溝假說”的核心概念。知識溝假說是由美國學者蒂奇諾等人在1970年提出的。該假說認為: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知識溝假說后來又進一步獲得了改進和發(fā)展。
    二.簡答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受眾對媒體的調控四個角度進行回答
    政治:政府對媒介的規(guī)制(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經濟:商業(yè)的盈利導向對媒介的影響
    文化:不同國家與社會的文化差異
    受眾:對媒介的反饋
    2.
    (1)首先概述意識形態(tài)霸權理論是由誰提出的?(葛蘭西)
    (2)意識形態(tài)霸權理論的主要內容: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合意”/“同意”、“文化霸權”
    (3)簡單聯(lián)系實際談談大眾傳媒在塑造意識形態(tài)霸權過程中的作用
    三.論述題(第1、2題各30分,第3題20分,共80分)
    1.
    首先列舉網絡傳播的主要特點,包括傳播個人化、目標性、雙向交流、全球傳播等等。
    對理論研究的影響:首先可以概述在新媒介興起的環(huán)境下傳播學理論研究的取向整體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例如受眾個體在傳播過程中地位的提升對傳播學理論研究產生了哪些影響?之后可以列舉具體的傳播理論,如沉默的螺旋、議程設置理論在網絡傳播的環(huán)境下需要做哪些調整和補充。
    2.
    首先回答什么是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有何區(qū)別?之后通過大眾文化的角度分析超女現(xiàn)象,當然其中也要適當闡述大眾傳媒的作用。這一題并沒有固定的答案,可以通過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yè)理論對超女文化進行批判,也可以對超女現(xiàn)象中進步的文化意義加以肯定?;蛘叨€方面都進行一些闡述,但要有側重點。
    3.
    主要傳播學思想當然就是大家熟知的“媒介即訊息”、“媒體是人的延伸”、“冷媒介與熱媒介”、“地球村”等等。同學們在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聯(lián)系英尼斯和麥克盧漢的技術決定論的思想略作展開,答題會更加出彩。
    關于主要貢獻和局限性問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同學們可以參考教材中對麥克盧漢思想的評價,但不要簡單地“照搬照抄”,能對其中1、2個點進行深入論述,尤其要注意提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