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全球“適宜人類居住”的白求恩大夫故鄉(xiāng),兒子頓覺“水土不服”。這倒不是東、西半球12小時時差的折騰,而是學習一本正經(jīng)的他恍然誤入人聲鼎沸的聯(lián)合國總部。
且不說全班31位同學來自25個不同的國家,上課時交談聲、吃喝聲此起彼伏,就是那位解惑授業(yè)的法裔老師上課也離譜,大庭廣眾之下一個魚躍練起了俯臥撐。這哪像國內(nèi)老師抱著課本為趕進度,爭學區(qū)甚至爭年級分數(shù)疲于奔命。兒子說,這里沒有“師道尊嚴”,老師是以平等的方式教學,學生不懂可隨心所欲地發(fā)問,老師會隨時給予建設(shè)性的回答。學校的課程安排中時時刻刻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有的作業(yè)往往需要幾個人共同完成。譬如,大家羅列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分散成小的課題分頭找資料,后再匯總一起修改,直至完成。原來,加拿大提倡的是學與教的互動方式,講究的是共同分享好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發(fā)生在這所多倫多學質(zhì)優(yōu)良的學?!肮质隆保€真露出冰山一角。下午三時許,兒子已甩著書包回家,說是今天完成二個實驗報告和一個課上演講。說完拿起籃球要和對面教堂同學對壘。我頓時傻了眼,上午九時才上的課,怎么這么快就放學了,難道這里也推行“大減負”。要知道,在國內(nèi),兒子可是每天清早駝著山一般重的書包(已減負)與日同行的苦行僧。不然,這班長的位置,這三級英語等級考試證書能輕易取得?
如此放養(yǎng)式教學,竟出自世界發(fā)達的“西方七大工業(yè)國”!還是再等等看吧。我心存疑慮。
“爸爸,明天書包不帶了!老師說二位CIBC教授給我們班授大課”我一聽差點沒跌倒。這CIBC是赫赫有名的加拿大帝國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立于1867年,敢情也滲透進了校園(加拿大還真的有國內(nèi)那些人為隔離的圍墻)。唉,學校放著書本不啃,去接觸金融、理財、收益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豈不怪哉!“這樣挺好,能從小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這倒比整天瞎讀書更重要。這是在學做人嘛!”畢業(yè)于英國國際金融MBA的妻子當然正中下懷。想想也是,在加拿大未成年孩子可以享受到國家給予的300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牛奶金。類似國內(nèi)的獨身子女費,兒子有財當然得理咯!如果說,這多少還沾點邊的話,那下面的事幾近荒唐了。
這不,原本滿是歡聲笑語的教室,周一第一節(jié)課就坐滿了讓人生厭的殘障人士。后來才知道,在加拿大許多學校,每周學生都要放下課本,獻出愛心,全身心地去接觸這些心理上或身體上有殘障的同齡人,給他們念文學名著,和他們一起做小制作,陪他們?nèi)バ@做適度的運動……不僅如此,學生們還經(jīng)常整個一上午被要求眼睛纏上紗布扮成盲人等,去真切地體味那番真切感受。望著他們相擁而坐,拋開課本,傾心交談的背影,我能感覺到,兒子今天特別開心,特別滿足。那個在國內(nèi)時感困惑的“小書蟲”似乎也正在蛻變成熟。
兒子在加拿大學習已近半年了,其中數(shù)學測試100分,這是意料中的;法語測試險些過關(guān),這也是意料中的:“學會了學習這是赴加的大收獲”,是我們?nèi)乙饬现庖彩谴鬄轶@喜地。兒子在北美自由地飛翔,也不時通過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深情地關(guān)注著浦江畔母校的脈息……
且不說全班31位同學來自25個不同的國家,上課時交談聲、吃喝聲此起彼伏,就是那位解惑授業(yè)的法裔老師上課也離譜,大庭廣眾之下一個魚躍練起了俯臥撐。這哪像國內(nèi)老師抱著課本為趕進度,爭學區(qū)甚至爭年級分數(shù)疲于奔命。兒子說,這里沒有“師道尊嚴”,老師是以平等的方式教學,學生不懂可隨心所欲地發(fā)問,老師會隨時給予建設(shè)性的回答。學校的課程安排中時時刻刻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有的作業(yè)往往需要幾個人共同完成。譬如,大家羅列出各自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分散成小的課題分頭找資料,后再匯總一起修改,直至完成。原來,加拿大提倡的是學與教的互動方式,講究的是共同分享好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發(fā)生在這所多倫多學質(zhì)優(yōu)良的學?!肮质隆保€真露出冰山一角。下午三時許,兒子已甩著書包回家,說是今天完成二個實驗報告和一個課上演講。說完拿起籃球要和對面教堂同學對壘。我頓時傻了眼,上午九時才上的課,怎么這么快就放學了,難道這里也推行“大減負”。要知道,在國內(nèi),兒子可是每天清早駝著山一般重的書包(已減負)與日同行的苦行僧。不然,這班長的位置,這三級英語等級考試證書能輕易取得?
如此放養(yǎng)式教學,竟出自世界發(fā)達的“西方七大工業(yè)國”!還是再等等看吧。我心存疑慮。
“爸爸,明天書包不帶了!老師說二位CIBC教授給我們班授大課”我一聽差點沒跌倒。這CIBC是赫赫有名的加拿大帝國商業(yè)銀行,創(chuàng)立于1867年,敢情也滲透進了校園(加拿大還真的有國內(nèi)那些人為隔離的圍墻)。唉,學校放著書本不啃,去接觸金融、理財、收益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豈不怪哉!“這樣挺好,能從小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這倒比整天瞎讀書更重要。這是在學做人嘛!”畢業(yè)于英國國際金融MBA的妻子當然正中下懷。想想也是,在加拿大未成年孩子可以享受到國家給予的300元(約合人民幣1800元)牛奶金。類似國內(nèi)的獨身子女費,兒子有財當然得理咯!如果說,這多少還沾點邊的話,那下面的事幾近荒唐了。
這不,原本滿是歡聲笑語的教室,周一第一節(jié)課就坐滿了讓人生厭的殘障人士。后來才知道,在加拿大許多學校,每周學生都要放下課本,獻出愛心,全身心地去接觸這些心理上或身體上有殘障的同齡人,給他們念文學名著,和他們一起做小制作,陪他們?nèi)バ@做適度的運動……不僅如此,學生們還經(jīng)常整個一上午被要求眼睛纏上紗布扮成盲人等,去真切地體味那番真切感受。望著他們相擁而坐,拋開課本,傾心交談的背影,我能感覺到,兒子今天特別開心,特別滿足。那個在國內(nèi)時感困惑的“小書蟲”似乎也正在蛻變成熟。
兒子在加拿大學習已近半年了,其中數(shù)學測試100分,這是意料中的;法語測試險些過關(guān),這也是意料中的:“學會了學習這是赴加的大收獲”,是我們?nèi)乙饬现庖彩谴鬄轶@喜地。兒子在北美自由地飛翔,也不時通過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深情地關(guān)注著浦江畔母校的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