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這樣一本書《怎樣和老外交朋友》,作者是因“瘋狂英語”而出名的李陽。作為一個在中國生活了一年的外國人,我自然很想知道一位中國作者在這方面給出了什么樣的忠告。
有一條忠告真是吸引住了我,但我也不得不說,這條忠告讓我很懊惱。按照李先生的觀點,外國人是你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機會”,只要見到外國人,你就應該上前和他們練英語。作者進一步說道,如果某個外國人不想回答你的問題,那他(她)就是一個粗魯?shù)娜?,是個你不屑與之交往的人。我認為這一忠告不僅不正確,還會給中國人和老外的關(guān)系帶來潛在的危害。
像多數(shù)住在中國的老外一樣,我知道生活在遠離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種文化當中,有時會感到多么孤獨??!但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接受這種文化上的孤獨,將其作為生活在這兒的一部分。說到底,我來這里是想了解中國人民和她的語言,如果我真的不喜歡這個地方,那我早就回國了。到目前為止,我在中國度過的時光非常有價值,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了,了解了當今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發(fā)展最快的一個國家,一些中國人也成了我親密的朋友。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也撞見很多中國人,他們借口交朋友但卻只把我看成練口語的“機會”,有人從城里一直跟到我的學校宿舍,纏著我教他們英語,或是陪他們練口語;還有一些陌生人把文章、手冊、講稿塞到我面前要我?guī)兔Ψg;還有人要我?guī)退麄儗懸泼裆暾垺K羞@些人當時都聲稱主要目的就是與我交朋友。在校園我所主持的每周英語角上,甚至有一個人不間斷地連問了我半個小時的問題后,在我有禮貌地請他也給別人一個機會練英語時,他竟然生起氣來。他趾高氣揚像只雄孔雀,告訴我他無非是想成為我的朋友。
他或許真的想成為我的朋友,但我來自一個不可以通過糾纏與煩擾建立友誼的國度。對于很多西方人來說,友誼是與某人共度時光,他(她)的陪伴讓你由衷地感到快樂。友誼并非是“機會”或是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我在這兒交的中國朋友都是真誠的朋友,我們因為彼此喜歡在一起而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僅相互了解了很多對方的文化,也加深了個人間的了解。
在此,我并非建議你根本不與老外打交道。但是,我認為重要的一點是問一下自己的動機。如果你真的想與來自異國的人交朋友,誰會反對呢?但話說回來,如果你的動機就是利用老外將其作為自己提高英語的一種手段,那么老外很可能看穿你——那他(她)肯定不想與你共處。
因此,如果說我對與老外交朋友并保持友誼有什么忠告,我想說的就是:把外國人看成“人”,而不要看成“機會”;友誼是逐漸形成的,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不要期望速成;不要沒完沒了地向老外提出大量的互不相關(guān)的問題,這樣的接觸方式有時會讓老外犯暈或是覺得不自然。
最后,我想建議,如果你真的想和一個老外交朋友,那么你就應該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人。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友誼是經(jīng)受得住時間考驗的。如果你與老外交朋友的目的是提高英語水平,那你恐怕就不會有一個長久的老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