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芬院士詳解清華理學院教授值班制度

字號:

主持人:一旦同學們進了大學之后,像數學學科或者物理學科都有什么樣的一些專業(yè)?包括它的一些主干課程要學什么?比如因為有些同學學別的學科會知道高數肯定要學的,這個學科的主要課程和下面的專業(yè)都有什么?
    朱邦芬:我們基本上是這樣,拿清華大學來說,我們現在物理系大概一年招生100個左右,但是我們的課程設置非常多樣化,幾乎可以講我們差不多很少有幾個同學學的課程完全一樣。這里有一個很寬的選擇余地,他剛進大學,大家都要學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就是相當于一個物理基本的一些東西,我們同時進行四種類型的普通物理,給同學去學。
    有一類就是傳統(tǒng)的中國大學的普通物理,從原來蘇聯體系過來,非常嚴謹、非常深入,大家學得很深入。
    第二種,我們的美國老師,不會說中國話,用英文講,講美國大學里的普通物理,教材也是美國的,全英文。它的好處是物理的圖像很有趣、很生動,而且跟日常生活結合得非常密切。比如很多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它的好處是這樣。
    第三種,我們特別強化實驗,同樣有一個老師,他同時講物理知識,帶你做實驗,而且這兩個是同步進行。
    第四種,比較高級一點,是有些人經過物理競賽,已經有一些普通的物理知識,是費爾曼物理,立足點更高一層的普通物理。
    這都叫一門課,但實際上有四個老師通過完全不同的要求,適合不同類型的同學。比如你英文不太好的,當然不會選全英文。比如你的普通物理沒有弄過一遍不會學費爾曼物理。比如你對實驗特別有興趣,同時強化實驗跟理論。這只是一門課。講起這一門課,實際上下面有四組課,第一學期、第二學期、第三學期都是這樣。物理還有試驗,其它三門課不是同一個老師帶物理試驗跟講理論的,我們專門開了物理試驗課,三學期,每學期都有物理課。我們差不多把數學系基本的像代數、高等代數、幾何、數學分析、高等微積分這些都要學,學完以后只是打一個基礎。物理跟數學前三個學期的課差不了太多。當然到第四學期可能有些分化,有些人喜歡學數學,這時他要學很多數學的后續(xù)課。喜歡物理的人要學很多物理的后續(xù)課。物理的后續(xù)課就相當于四大力學,分析力學、電動力學、統(tǒng)計力學、量子力學。相當于四個專業(yè)基礎課。學完這個以后再看你是什么專業(yè)。比如你是對我們日常的固體物理,現在叫凝聚態(tài)物理,你首先要去上兩學期的固體物理,然后要學高等量子力學,有的還要學量子常論,還要學激光光譜學,后續(xù)課程還有一大堆。比如將來你對反應堆有興趣,對核能有興趣,可能會再繼續(xù)學核物理學。現在很多人要做計算物理,首先要學一大堆的計算物理??偟暮罄m(xù)課還有很多。
    比如有的同學對生命科學有興趣,這時就可以選生物物理。打了一個基礎以后,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fā)展。
    盡管我們一開始三學期的課一樣,到后面就開始分很多分支。我們這里有一個優(yōu)點,我們的學習實際上是兩種,一種是一門課一門課,一本書一本書的學,這是傳統(tǒng)的規(guī)規(guī)矩矩。還有一種學習方式,中國的大學原來比較欠缺,我們叫在研究當中學,或者叫滲透式學習,不是專門的一門課、一本書這么學,我們的同學一般三年級就跟著一個老師,到這個老師的課題組里去嘗嘗味道,看看研究怎么回事,看看這個老師的課題怎么回事。這個時候他有很多東西不懂,不懂怎么辦?你碰到一個不懂的地方,你把它弄懂,不管你是看書、問人、討論,看文章、看文獻,把這一點弄懂,那就行了,接下去再繼續(xù)走?;蛘吲龅降诙€問題,又不懂,又來弄。通過在研究一個問題里面來解決問題,把事情弄懂,這也是一種學習。研究當中學習,實際上一個人一輩子的學習,都是這種。等于帶著問題學,然后立竿見影,相當于這么一種學習。這種學習實際上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一開始可能幾個點弄懂了,慢慢點多了以后就連成線,線多了后就成面。盡管我們沒有上過這門課,但是通過在研究實踐當中,后這門課主要的知識都掌握了,這是另外一種學習方式。原來中國的學校里,老師對這方面的學習強調不夠、重視不夠。所以,我們第三年開始讓一些同學接觸研究實踐,讓同學掌握研究中學習的方式,這樣的話,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自主性大大增強。因為他對某一個問題有興趣,自己就可以尋著這條路研究,有不同的問題可以跟老師、同學討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我覺得非常關鍵,某種程度上它比你學一門知識更重要。
    所以,我們想通過這兩種結合,一種是一門課一門課的學。另外一種是通過在研究當中學。研究當中學,你也可以改變興趣。比如這一個學期跟著這位老師研究一個問題,過了一個學期我對這個領域興趣不是太大,或者雖然很有趣,但我自己的能力不適合這方面,我就換個導師,我跟著另外一個導師走另外一個方向。
    所以,我們的導師甚至不限于物理系,可以整個清華找,甚至可以是整個北京找,我們可以到中科院,到北大去找老師。有的同學還到上海去找,比如對半導體很有興趣,上海的老師做得好,他就找導師找到上海去。這樣同學實際的知識、實際的能力,通過這四年本科的培養(yǎng)大大增加了,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將來可以做任何研究的事情。
    主持人:其實相當于我們給他們一個平臺,大家要在這個好的平臺當中做事情,你自己有什么樣的興趣方向就做什么樣的方向。
    朱老師,比如很多同學都想知道,全國很多學校都會有數理方面的專業(yè),清華大學的優(yōu)勢在哪里?或者我們的一些優(yōu)勢學科,包括好的做法能夠吸引全國頂尖的同學們來我們學校讀書,他的優(yōu)勢是怎樣的呢?
    朱邦芬:清華的數學、物理有非常好的傳統(tǒng),清華物理系的創(chuàng)始人叫葉企孫先生,他親自培養(yǎng)了10位兩彈一星的元勛,我們國家一共有23位兩彈一星的元勛,其中10位都是聽葉先生的課出來,而且葉先生親自把他們帶出來。像王淦昌當時1929年畢業(yè),第一屆畢業(yè)生,當時他的教授就是葉企孫,他幾乎所有的物理課都是葉企孫一個人教的,而且葉企孫不光教他物理,還教他怎么做人,怎么研究。葉先生的教育思想很簡單,三句話。一個是只授學生以基礎知識。第二,重質不重量。第三,理論跟實驗并重。當時解放前清華物理系,是全國好的物理系,葉先生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是這么一種理念。當然后來解放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中斷了,但我覺得近這十幾年慢慢慢慢這個理念又恢復了。特別是在我們清華大學,現在是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了葉先生的教育思想。所以,研究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這一塊,清華物理系花的力量應該講是很大很大,甚至是可以跟國外好的大學課比。比如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同學四種課程同時開,據我所知世界上沒有一所大學物理系是這么做的。另一方面,我覺得我們現在師資力量應該非常好,我們物理系有9位中科院院士,還有10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還有7位教育部的長江特聘教授,有3位中組部的教授。我們的師資非常強。
    我們要求我們新進的教師,比如給他副教授,我們要求他的水準應該高于現有教授的平均水準。有的求職人就問我,什么是你們現有教授的平均水準,我說我們有這么多院士,有杰青、長江學者,不好平均,我說我們教授差不多50個,其中大概有25個是有這種頭銜的,所以我說教授的中位數大概就是能夠拿到杰青,如果你有希望在2、3年內拿到杰青,就相當于你的水平是相當于我們教授的一個中位數、平均水平。所以,我們有非常好的師資。
    我想重要的一點不是師資,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招了全國好的一批學生。近這段時間我們在討論,為什么中國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這個問題我自己是有想法的。我覺得真正一流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并不是你教室里面上課上出來的,重要是要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環(huán)境。什么是好的環(huán)境?這里面第一條就是我有一批出類拔萃的學生,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之間有很好的討論的風氣,互相激勵,互相去研究,互相去爭論,去辯論,然后他們自己去研究東西,這是重要的一個好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集中了這么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學術氛圍,又要有老師指導他們,可以出很好的人才。如果讓一個人閉在那里,很難做出貢獻。但是如果有一批人聚集在這里,他們的成長比你一個人的苦思冥想要產生快很多。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另外,好的老師、好的學生,還要老師是不是肯投入。你把你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追求自身發(fā)展,還是把你的很多精力投入到培養(yǎng)學生成才。我覺得我們的學校這方面的空氣、氛圍是比較好的。
    我們是一個研究型大學,每個教授有三項任務,你要教學、研究、服務社會。但其中重要的,我們這三項工作中心是要培養(yǎng)人才,教學是第一位的,科研是第二位的。所以,我們系形成這個共識,我們這批好的老師舍得投入精力去培養(yǎng)學生,這一點是非常大的一個優(yōu)勢。
    主持人:您剛才談到一方面是氛圍,另一方面是老師。我們學院的同學特別是本科生的同學有沒有可能跟我們學院的研究生、博士生交流,包括平時像您這樣的,有沒有可能給本科生的同學上課和對話呢?
    朱邦芬:我今天上午就上了本科生的課,我是一個禮拜兩次課,每次是兩節(jié),我每年上一門本科生課,兩年上一門研究生課,上課大概是這樣。我們有一個研究計劃,本科生從三年級開始可以選導師,有不少本科生選我做他們的導師。我每一個禮拜開組會,這些本科生每次都參加,他們一開始不太懂,不懂就慢慢問,一開始慢慢硬著頭皮,在研究當中學習,滲透式學習,這樣慢慢他從不懂到懂,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慢慢成長起來。
    另外,我們系有一個制度叫教授值班制度,每天下午都有一位教授值班。我們的任何學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找這位老師去問,去跟他談。另外,我們有指定每個本科生有位導師,一個是得給學生上課,有的學生沒主動性,我們?yōu)槊课煌瑢W指定一位老師做他的導師,這位導師主動找學生。一個是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找到老師,另一方面,每一個導師又經常去關心在他名下的這些學生有什么問題,比如碰到一點什么困難,心里上有些什么事想不開。兩方面結合,總的來講,再加上課堂方面的結合。包括在一個組里研究生跟本科生的交流。
    總的來講,很多學生應該講我是比較了解的。我每年都給很多學生寫出國推薦信,我的推薦信不要別人寫,都是我自己寫。我是確實了解這位學生,知道這位學生的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他有什么閃光點。這樣我的推薦信應該說是比較有作用的。因為人家一看,確定寫信的人是了解學生的。當然有的學生我不了解我就不寫,我說我如果不了解你,我寫出的推薦信干巴巴的幾條,沒有血沒有肉,這種推薦信起不了作用。
    我自己感到總的來講我對我們系兩頭的學生,學得好,學得特別拔尖的,或者學習特別有困難,有問題,對這兩部分學生相當了解,相當熟悉。
    主持人:其實這兩部分的同學,一部分在您的幫助之下越來越好。另外一部分同學在您的幫助之下會迅速找要自我,抓緊時間去學。
    朱邦芬:我自己有一個想法,我們所有的學生都很優(yōu)秀。有些學生暫時碰到一點困難,這些困難其實無所謂。一門課考試不及格無所謂。但是如果這門課考試不及格后喪失了他的自信心,這是非常有所謂,這是很重要。盡管有的同學上我的課,可能他學得不太好,考試不太好,但是我覺得我們始終要鼓勵同學,使他始終保持自信心,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系里的老師都對學生盡量從正面去引導他們,去鼓勵他們,使他們充滿自信心。學生有了自信心之后才敢創(chuàng)造,有創(chuàng)新,敢批判別人錯誤的想法。如果你老覺得自己受壓抑,覺得別人行我不行,他的聰明才智反過來發(fā)揮不出來。對中國學生來講這一點很重要,中國人很聰明,但為什么真的科學技術上,我們大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不多?我覺得這跟我們學校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這方面是不夠的。
    主持人:朱老師,其實我們今天沒有辦法把數理學科都了解得非常透,大家如果還想對這個學科有什么了解,或者想對我們學院有什么了解,您能不能提供一些查詢的方式,比如圖書還是怎樣的一些方式?
    朱邦芬:當然知道我們系的歷史,可以查幾本書,一個是我們系有一個退休的老教授,叫虞昊,他寫叫《中國科學的基石》,講葉企孫的教學理念,他培養(yǎng)了什么學生,他對中國科學技術的貢獻。這本書實際上反映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早期的歷史,這本書很好很好,很多人看了都流下了眼淚,非常感人的一本書。
    如果了解現在的歷史,我曾經在2009年清華大學物理系建系80周年,我編了一本書叫《清華物理系80年》,介紹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前80年的歷程。這兩本書可能對了解我們系有些幫助。
    如果你想了解新的一些情況,可能上我們系的主頁點擊一下,看看有點什么新聞,有點什么科研進展,培養(yǎng)的學生近怎么樣了,可能這幾個渠道都可以。
    主持人:我們今天節(jié)目要接近尾聲了,您有什么要叮囑同學或者是什么樣的祝福送給他們,在這里做一下小結。
    朱邦芬:中國的青年學生應該有志氣,有抱負,我們中國人應該做出世界上好的工作,做出第一流的研究,第一流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中國不簡單是一個世界的工廠,我們還成為世界的大腦,世界發(fā)展的一個發(fā)動機,我們中國的青年學生應該有這種抱負,有這種志向。
    主持人:今天感謝您來到聊天室和大家進行交流,同時感謝在線網友的全程關注,本次聊天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朱邦芬: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