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分則講解:第一講

字號:

2011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分則講解:第一講

    第一講 立案的材料來源及其處理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1、公/檢自行發(fā)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線索。
    2、單位、個人、被害人:報案、舉報、控告
    3、犯罪人的自首
    2006/21.甲的汽車被盜。第二日,甲發(fā)現乙開的是自己的汽車(雖然更換了汽車號牌仍可認出),遂前去攔車。在詢問時,乙突然將車開走。甲追了一段路未追上,遂向公安機關陳述了這一事實,要求公安機關追究乙的法律責任。甲這一行為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A. 報案 B.控告 C.舉報 D.扭送
    【答案】B
    【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李某多次利用職務之便向境外間諜機構提供涉及國家機密的情報,同事趙某發(fā)現其行跡后決定寫信揭發(fā)李某。關于趙某行為的性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2009-2-26單)
    A.控告 B.告訴 C.舉報 D.報案
    【答案】C
    二、立案材料的處理
    1、接受為前提。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不得拒絕。
    2、緊急措施與移送問題
    刑訴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需要注意是“接受”而不是“受理”。
    2008、76.對下列哪些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公安機關可以執(zhí)行先行拘留?
    A.為投毒而買毒藥的甲
    B.在其住處發(fā)現被盜金項鏈的乙
    C.被舉報挪用公款企圖逃跑的丙
    D.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丁
    【答案】ABCD
    3、注意誣告與控告的區(qū)別
    兩者主要區(qū)別是:錯告沒有捏造事實、陷害他人的故意,而是由于個人認識片面或錯誤造成的控告、舉報與事實不符,甚至錯誤;而誣告則是故意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目的在于陷害他人。
    4、司法機關的保護與保密義務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5條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即當他們的安全受到威脅時,公安司法機關應當主動采取保護措施或者被要求而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為了防止事后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打擊報復,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愿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們保密。
    6.對立案材料的最終處理:立案;不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