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下面是分享的王維古詩《山中》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潺湲流過露出磷磷白石,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山間小路上本來沒有下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要潤濕了人的衣裳。
【賞析】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
“荊溪白石出”主要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天寒紅葉稀”主要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里那里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主要寫初冬時節(jié)山中全貌。本應是蕭瑟枯寂的冬季,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翱沾洹弊匀徊粫皾褚隆?,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chǎn)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tǒng)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薄罢匆隆笔菍崒懀故玖嗽品忪F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shù)是永遠不會重復的。
這幅由小溪、白石、鮮艷的紅葉、山間小路、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沒有一絲一毫的蕭瑟枯寂。全詩意境空蒙,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詩風清新明快。
擴展閱讀:詩人王維奇聞軼事之因詩獲生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俘獲了一大批尚未逃走的官員,詩人王維就在其中。為了籠絡(luò)人心,安祿山便費盡心思想要收買當時在文人中名氣很大的王維為其所用。他把王維軟禁在普施寺,派手下的謀士輪番到寺院勸說王維。王維偷偷地托人在外面找了些瀉藥吃了,想就此因病蒙混過關(guān)。
此時安祿山在洛陽的凝碧池設(shè)宴款待手下的將領(lǐng),并讓原宮中的一些梨園弟子表演??蛇@些人看到國破家亡,悲傷不已,無心演出。其中有一個叫雷海青的人,還把樂器重重地扔在了地上,面向西方號啕大哭。安祿山一怒之下命令手下把雷海青亂刃分尸。
詩人王維知道此事后,哀傷不已,見景生情,就寫了一首《凝碧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王維最后還是沒能逃過叛賊的威逼,被迫出任了偽官。大唐軍隊剿滅叛賊之后,朝廷對在叛亂時期出任過偽官的文人嚴加處分,而王維卻由于其《凝碧詩》而得到了皇帝的寬恕保住了性命。
詩人王維雖然并未因被俘而選擇舍生取義,但從《凝碧池》這首詩中可見其內(nèi)心的堅守仍然為人稱道。也正是這份堅守讓其與李白、杜甫一同譜寫唐詩的繁榮。
擴展閱讀:王維簡介(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