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于人,就像鍛煉之于身體。讀后感是我們在讀書過程中的精神輸出,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考能力。以下是整理的《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10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一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故事書,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是日本喜劇泰斗、作家島田洋七的自傳體小說。
書中,因為母親無力撫養(yǎng)昭廣,只好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yǎng)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家。在艱苦的日子中,樂觀,開朗的外婆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讓家里永遠充滿著快樂和笑聲!因為阿嬤說過,窮有兩種窮,窮的消沉與窮的開朗!
阿嬤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技巧,在河中擋上一根木棍,因為上游是菜市場,很多蔬菜被扔掉漂下來,小黃瓜,小蘿卜,過節(jié)的時候還有許多水果,這樣不僅省錢還有的吃,而河水也因此干凈了不少。在腰上綁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系個吸鐵石,“你看,這樣走在路上還能賺到點外快哩!”原來,吸鐵石上粘有許多釘子和廢鐵。阿嬤也就是這樣靠賺“外快”來補貼家用的。
阿嬤還有許多“經(jīng)典名言”呢: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關切;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就好了……阿嬤真是一位特別的與眾不同的老奶奶,正因如此,小昭廣在鄉(xiāng)下的日子才會那么的簡單而有趣。打架,偷摘柿子等小孩子的頑皮淘氣的樣子也盡顯出來。
阿嬤還說過一句話: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種壞了而扔掉,人也一樣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簡單話里總是包含著深刻的意義,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從現(xiàn)在開始,不管生活多么艱苦,狀況有多么糟糕,請像阿嬤一樣勇敢樂觀地向前走吧!
2.《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二
五一放假我重溫了一遍《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昭廣的父親因為核輻射而過世,其母親也無力撫養(yǎng),所以就把他送到了阿嬤家,由阿嬤撫養(yǎng)。阿嬤雖然很窮,但十分樂觀。她總是想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chuàng)意、發(fā)現(xiàn)和歡笑。阿嬤除了把昭廣撫養(yǎng)長大,還教給了他許許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阿嬤,因為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阿嬤家的門前有條小溪,在小溪的上游有個菜場,阿嬤為了解決生活的拮據(jù),便想辦法用一根木棒攔住從菜場飄下的蔬菜、水果等。有時候能撿到完好無損的蔬菜、水果,但也有時候什么也沒有。但阿嬤不管什么時候都不會抱怨,要是什么也沒有時而是會很幽默地說:“今天超市休息嗎?”“即使今天想吃小黃瓜,也不一定能吃到,因為完全要聽憑市場的供應。”這真是一個無比開朗、樂觀的阿嬤。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她都會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是這樣的,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氣餒,我們要始終保持著一個積極樂觀、開朗向上的心態(tài),這樣我們才能夠戰(zhàn)勝挫折,獲得成功。就像我們熟知的海倫。凱勒,她從小就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忍受的痛苦,但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氣餒,而是積極樂觀地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戰(zhàn)勝了病魔,學會了講話,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雖然我不像阿嬤那么生活艱辛,也不像海倫凱勒那樣,但我要學習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前,我非常討厭英語聽寫,每次都會錯很多,甚至被老師要求重默。但現(xiàn)在我不會了,現(xiàn)在在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會積極樂觀的提前去背默,現(xiàn)在只錯一兩個,有時候還能全對呢。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非常好看,里面的一個個故事都蘊含了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3.《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三
暑假里我讀了必讀書——日本作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非常棒,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佐賀的超級阿嬤》主要講的是,德永在超級阿嬤家的貧窮生活,在其中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語錄,比如:“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成績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只有可以撿到的東西,沒有應該扔到掉的東西”……這些語錄說明了外婆的開朗性格,也讓我感同身受,似乎說出了我平時想說的話,找到了生活的影子。
在這本書里,讓印象最深的就是超級阿嬤。超級阿嬤用自己的樂觀,讓這個貧窮的家永遠充滿笑聲,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
超級阿嬤有許多神奇的點子,如:在家門口那條河中間橫著一個大木棒,把上游漂下來的木材、水果、蔬菜、玩具和雜物全都攔住了;外婆走路時身后拉著一條磁鐵,磁鐵能把路上的小鐵釘?shù)冉饘傥镔|(zhì)吸住,拿回家后用鐵桶裝好,再帶到廢品站去賣……,這讓他們得已生存下來。
而德永在跟超級阿嬤家的生活中也覺得很不可思議,這讓他的童年充滿了美感。
這本書確實很好,我推薦你也看看,一定會有很多啟發(fā)和感受的!
4.《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四
今天,我把一本名叫《佐賀超級阿嬤》里面的主人公昭廣是一個從“富人”轉(zhuǎn)學生,一個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的窮光蛋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因為受到輻射,而得原子病去世了。
在送阿姨加鄉(xiāng)下時,昭廣的媽媽突然推了一下昭廣推上了火車,昭廣聽了阿姨的話才明白,這其實是在送他的,昭廣想媽媽了因為媽媽是他最親的人,昭廣在火車上大哭起來了,但是昭廣的外婆住的房子就像老妖怪住的房屋。在阿嬤家里昭廣學會許多,如何燒飯或煮菜,還有如何自制玩具,他自學的如何在樹造一個秘密基地,還有如何弄到免費的木棒,阿嬤家附近有一條小河,阿嬤還稱上為“水上超市”。并且阿嬤琮說他是窮的“開朗”的人,而不是像別的窮得“難悶”。
看完這本書后才懂錢不是在斯幸福得左右,靠得是人們怎么想的了。
5.《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五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佐賀”是個人名呢!看過書后,我才知道“佐賀”其實是個地名。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日本廣島是個貧窮的地方,在那里出生了一個叫昭廣的小男孩,父母因貧困而無法照顧昭廣,于是便把昭廣送到佐賀的外婆家,在佐賀那里,發(fā)生的一些故事。
外婆家比較貧困,昭廣來了后,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更加貧困了,但她并沒有因為貧困而悲傷。她在她家附近的小河里橫著放了一根木棍,那根木棍會攔住一些順流而下的東西,比如:樹枝、葉子、白菜等物品,然后外婆就把這些物品撿回家,把樹枝、葉子當柴燒,把白菜、蘿卜等當食物,解決了她生活中的困難,她覺得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她是一個聰明、節(jié)儉而又很樂觀的人,讓貧困的日子變得豐富多彩。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有三個人在工地上砌墻,有個路人過去,問他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做一棟高樓”。第三個人很開心,邊干邊哼歌:“我們在建造一個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成了有名的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為什么第三個人會成為老板呢?因為他很樂觀,會積極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煩惱,所以十年之后他成了老板。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外婆一樣,用樂觀地心態(tài)去對待生活中的煩惱,這會讓人成功。
書中還發(fā)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昭廣練完球后氣喘吁吁地到教室喝水時,突然發(fā)現(xiàn)化學老師和音樂老師在辦公室里談情說愛,愛惡作劇的他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情人傘,然后在里面畫上化學老師和音樂老師的頭像,最后再在上面畫上幾個愛心,他的同學看到后肚皮都要笑破了。這件事讓我們看出,昭廣是個開朗,樂觀的小孩,想想看,如果他很悲傷,怎么會有心情惡作劇呢?
這本書里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語錄呢!如: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xiàn)也沒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等!
這本充滿正能量的書看了之后會讓人積極向上,變得樂觀,我們可以多閱讀此類書籍。
6.《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六
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這本書的大意是:由于無力撫養(yǎng),昭廣的母親只好把他寄養(yǎng)在佐賀鄉(xiāng)下的外婆家。生活雖然極度艱苦,但是,心境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生活充滿創(chuàng)意、發(fā)現(xiàn)和歡笑!書中的“超級阿嬤”是個慈祥、樂觀的人。在和外婆相依為命的日子里,昭廣領會到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給昭廣別致的“愛”。
每次運動會,學生都要自帶午餐。昭廣由于家里太窮,只能帶白飯陪梅干和姜片。他的老師由于肚子痛,就和昭廣交換了盒飯,他這才享用了一頓豪華午餐。之后,每年運動會的中午,老師都會肚子痛,都會和昭廣交換午餐。直到六年級,昭廣才知道老師并不是真的肚子痛,而是知道他母親不能來參加運動會,也吃不起營養(yǎng)的午餐,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幫助他,讓他至少每年能吃到一次美味食物。老師用善意的謊言,用不易察覺的方法幫助了昭廣,維護了他的自尊心。我認為“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才是真正的體貼?!币驗槲覀儾坏獦酚谥?,更要講究幫助別人的方法。
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事。比如我聽說過鼓樓廣場有一位賣報紙的老奶奶,雖然她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為了生活,她每天晚上都堅持賣報。許多好心人經(jīng)過時都會去買老奶奶的報紙。老奶奶很開心,因為她的勞動有回報。但如果人們直接扔給她幾塊錢,那她就被看成了一個不勞而獲的乞丐。這實際上是傷害了老奶奶。我認為老奶奶更希望得到有尊嚴的幫助。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不傷害他自尊心的巧妙方法,幫助他擺脫困境,找到自信。這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一個道理。
7.《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七
《左賀的超級阿嬤》是高田洋七寫的,成為繼《窗邊的小豆豆》之后,又一部深受老師、家長和孩子喜愛的教育杰作。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時候昭廣一直與相依為命的外婆生活在一起,那時候是戰(zhàn)爭年代,昭廣一家十分貧窮,但外婆總會用上小技巧,使兩人快樂地生活下去。
昭廣的外婆是一名學校的清潔工,她每天很早就起了床,每天任勞任怨,從不懈怠。她每天工作前,總會做好早飯,十分貼心。她也教會了昭廣獨立,教會了他做飯、洗菜等各種家務。她很節(jié)儉,她認為“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彼囊慌e一動時而使人歡笑,也時而讓人感動。
她們家雖窮,但昭廣的外婆卻活得十分樂觀。她總會找各種“借口”來使自己變得快樂些。她也會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拉著磁條,就會有許多鐵吸上去,這樣就可以去賣廢鐵換錢了。又比如把房子建在河的下游,這樣上游菜農(nóng)不要的菜就可以飄下來洗洗下鍋吃了。在艱苦的日子中,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讓家里永遠充滿笑聲。
昭廣的外婆雖然沒有讀過書、上過學,也沒有多少文化,但卻很善良,素質(zhì)很高,十分有修養(yǎng)。有一次昭廣因為走路時被撞了送進了醫(yī)院,醫(yī)生看他沒有帶錢,一副看上去很寒酸的樣子,醫(yī)生免了他的醫(yī)療費。外婆知道這件事之后,卻硬是拿著錢去把醫(yī)藥費付了。
昭廣在與外婆相處的日子里,漸漸明白了幸福的真諦——幸福不是由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
現(xiàn)在,人們認為能出國旅行,能買包包,能買大房子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幸福,但幸福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金錢,而在于自己真摯的心態(tài)。
事情總是有好有壞,它完全取決于你怎樣看待,你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昭廣的成績不好,外婆就會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分就好了。一分兩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BR> 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微笑。而阿嬤就是這種人——十分積極樂觀,有時也令人感動,她總會讓自己過得更幸福,追求著不一樣的人生。
8.《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八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的島田洋七寫的,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書。這本書是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
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8歲那年,因為母親忙于工作,無法帶他,只好將他寄養(yǎng)在佐賀鄉(xiāng)下的外婆家。他在外婆家生活了8年,直到上完初中。外婆家非常貧窮,但在那些貧窮的日子里,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家里也始終洋溢著溫暖與笑聲。外婆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而且還要撫養(yǎng)七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是智障兒,但她依然非常樂觀,幽默豪爽的她有許多快樂語錄,比如她對昭廣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人生啊,就是要盡量做夢,就算不能實現(xiàn),也要懷抱夢想。與其講究外表,不如內(nèi)在下工夫。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與人的心態(tài)。……”正是這些可貴的精神,讓外婆在貧窮的生活中感受快樂。在她們相依為命的8年中,昭廣從外婆身上學到了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樂觀、堅強、勇敢、愛心、節(jié)儉等等,這為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起了很大幫助。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好多地方。比如,在第二章“從貧窮到貧窮”中,外婆家很窮,買不起早餐,但是家的門口有一條“超市河”,河岸的上游有一個菜市場,里邊總會漂出一些爛水果,而外婆卻把這些水果當寶貝一樣收好,等著晚飯吃。到了晚上,外婆會把這些水果拿出來,削了皮,沒想到,這些水果并沒有爛,只是皮的顏色不好看,外婆對此從沒有抱怨什么,相反她總覺得自己運氣不錯。還有,在第七章“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意外收獲”中,昭廣與那些一樣貧窮的人想去雜貨店買東西,但是沒錢,于是他就學著外婆的做法:用繩子的一端綁著磁鐵,另一端綁在身上,把磁鐵放在地上,開始走路,讓磁鐵去吸地上的金屬,再去賣錢。他真的很聰明??赐赀@個章節(jié)就讓我想起,平時我們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那些看過的報紙和用過的本子等,都可以收集起來賣錢的,但我們經(jīng)常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的。還有在第十六章“多管閑事和體貼”中,昭廣得知同學久保因為父親生病了,沒錢去參加畢業(yè)旅行。他就號召同學們?nèi)ゴ蚬赍X,掙來的錢全部都給久保,可見昭廣受外婆的影響變得非常有愛心。
我很喜歡《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已經(jīng)看了好幾遍了。最后一遍是與媽媽一起看的。媽一邊看,一邊討論。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書中外婆的智慧以及樂觀、堅強、勇敢、愛心、節(jié)儉的可貴品質(zhì)。以后我會像書中的外婆那樣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會微笑著面對生活,做一個快樂的陽光女孩。
9.《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九
今年的夏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嬤》。
現(xiàn)在我就說說這本書里的神奇東西。我先解讀一下名字:“佐賀”是日本的一個城市,超級就不說了,“阿嬤”在日語中是指外婆。在解說完題目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講這本書了。
現(xiàn)在說一說阿嬤的背景阿嬤以前過得很好,可是因為戰(zhàn)爭的到來,外婆的生活全變了,她成了一名清潔工。她獨自撫養(yǎng)著七個孩子,艱難地活了下去。我們這本書的作者島田洋七就是阿嬤女兒的兒子。
阿嬤非常開朗和樂觀,就像她說的那一句話一樣:“窮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BR> 阿嬤也像一個教育家,她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分就好,1分兩分的,加在一起就有十分啦!”
還有一次阿嬤讓小島田用熱水袋當水瓶去上學,這打破了一件東西只能一樣用途的思想觀。從合格角度看阿嬤又像是一個哲學家,因為阿嬤說過的很多話充滿哲理,比如“不要總是說錢錢錢,就算有十億也造不出一條魚!”
阿嬤的智慧還非常實用,比如有一次,島田洋七(作者)看見阿嬤回來時后面一直發(fā)出“嘎啦,嘎啦,嘎啦“的聲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阿嬤把系著一塊磁鐵的繩子綁在腰上,磁鐵在地上一直摩擦,發(fā)出了“嘎啦”聲。可阿嬤為什么要拉一塊磁鐵呢?原來是因為地上有垃圾,阿嬤把磁鐵吸到的東西拿去變賣就能得到一些錢了。
阿嬤就是這么個開朗、樂觀、智慧的自強生活家!
10.《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十
阿嬤在河邊攔上游飄來的樹枝和蔬菜等物品,樹枝、木片撿上來曬干,留著當柴火,蔬菜之類的就留下了充饑,這樣就會讓河水保持干凈,一舉兩得“……就這樣,外婆家大部分的食物,都仰仗河里漂來的蔬果。而且,夏天時西紅柿用河水冷藏著漂流下來更加好吃。甚至有時候,會有完好無損的蔬菜漂下來?!?BR> 這段情節(jié)寫得純潔又不失趣味,作者沒有故意寫得催人淚下,也沒有寫得讓人同情憐憫。這些情節(jié)描繪的都是一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事,既沒有人生的大道理,也沒有事物的波瀾起伏,僅僅是對主人公生活狀態(tài)描述,讀起來反倒讓讀者感到在阿嬤和昭廣平凡生活故事中平添了一絲風趣,體現(xiàn)了聰明而又貧窮的阿嬤為了生活的延續(xù)將智慧發(fā)揮到了極致。阿嬤和昭廣的生活雖然平淡,但通過作者的描寫確讓這種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例如:昭廣為了完成自己吃糖的愿望,就學著阿嬤用吸鐵石撿鐵器。在故事中雖然他們的生活不停的會遇到困境,但阿嬤面對困難的總是樂觀而又堅定。她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所倡導的正能量。就如同我們作為學生,學習中有壓力,也會遇到困難,但與其消極悲觀,還不如勇敢面對努力改變。
《佐賀的超級阿嬤》僅僅是一本書,但通過作者對阿嬤的描寫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精神:做一個自強、自立、自信、堅定的人!
1.《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一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的故事書,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是日本喜劇泰斗、作家島田洋七的自傳體小說。
書中,因為母親無力撫養(yǎng)昭廣,只好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yǎng)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家。在艱苦的日子中,樂觀,開朗的外婆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讓家里永遠充滿著快樂和笑聲!因為阿嬤說過,窮有兩種窮,窮的消沉與窮的開朗!
阿嬤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小技巧,在河中擋上一根木棍,因為上游是菜市場,很多蔬菜被扔掉漂下來,小黃瓜,小蘿卜,過節(jié)的時候還有許多水果,這樣不僅省錢還有的吃,而河水也因此干凈了不少。在腰上綁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系個吸鐵石,“你看,這樣走在路上還能賺到點外快哩!”原來,吸鐵石上粘有許多釘子和廢鐵。阿嬤也就是這樣靠賺“外快”來補貼家用的。
阿嬤還有許多“經(jīng)典名言”呢: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真正的關切;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就好了……阿嬤真是一位特別的與眾不同的老奶奶,正因如此,小昭廣在鄉(xiāng)下的日子才會那么的簡單而有趣。打架,偷摘柿子等小孩子的頑皮淘氣的樣子也盡顯出來。
阿嬤還說過一句話:時鐘反著走,人們會覺得種壞了而扔掉,人也一樣不要老回顧過去,要一直向前走!簡單話里總是包含著深刻的意義,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從現(xiàn)在開始,不管生活多么艱苦,狀況有多么糟糕,請像阿嬤一樣勇敢樂觀地向前走吧!
2.《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二
五一放假我重溫了一遍《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昭廣的父親因為核輻射而過世,其母親也無力撫養(yǎng),所以就把他送到了阿嬤家,由阿嬤撫養(yǎng)。阿嬤雖然很窮,但十分樂觀。她總是想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chuàng)意、發(fā)現(xiàn)和歡笑。阿嬤除了把昭廣撫養(yǎng)長大,還教給了他許許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阿嬤,因為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阿嬤家的門前有條小溪,在小溪的上游有個菜場,阿嬤為了解決生活的拮據(jù),便想辦法用一根木棒攔住從菜場飄下的蔬菜、水果等。有時候能撿到完好無損的蔬菜、水果,但也有時候什么也沒有。但阿嬤不管什么時候都不會抱怨,要是什么也沒有時而是會很幽默地說:“今天超市休息嗎?”“即使今天想吃小黃瓜,也不一定能吃到,因為完全要聽憑市場的供應。”這真是一個無比開朗、樂觀的阿嬤。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她都會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是這樣的,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氣餒,我們要始終保持著一個積極樂觀、開朗向上的心態(tài),這樣我們才能夠戰(zhàn)勝挫折,獲得成功。就像我們熟知的海倫。凱勒,她從小就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忍受的痛苦,但海倫并沒有向命運屈服,氣餒,而是積極樂觀地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戰(zhàn)勝了病魔,學會了講話,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雖然我不像阿嬤那么生活艱辛,也不像海倫凱勒那樣,但我要學習他們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前,我非常討厭英語聽寫,每次都會錯很多,甚至被老師要求重默。但現(xiàn)在我不會了,現(xiàn)在在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會積極樂觀的提前去背默,現(xiàn)在只錯一兩個,有時候還能全對呢。
《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非常好看,里面的一個個故事都蘊含了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3.《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三
暑假里我讀了必讀書——日本作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非常棒,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佐賀的超級阿嬤》主要講的是,德永在超級阿嬤家的貧窮生活,在其中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語錄,比如:“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成績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只有可以撿到的東西,沒有應該扔到掉的東西”……這些語錄說明了外婆的開朗性格,也讓我感同身受,似乎說出了我平時想說的話,找到了生活的影子。
在這本書里,讓印象最深的就是超級阿嬤。超級阿嬤用自己的樂觀,讓這個貧窮的家永遠充滿笑聲,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
超級阿嬤有許多神奇的點子,如:在家門口那條河中間橫著一個大木棒,把上游漂下來的木材、水果、蔬菜、玩具和雜物全都攔住了;外婆走路時身后拉著一條磁鐵,磁鐵能把路上的小鐵釘?shù)冉饘傥镔|(zhì)吸住,拿回家后用鐵桶裝好,再帶到廢品站去賣……,這讓他們得已生存下來。
而德永在跟超級阿嬤家的生活中也覺得很不可思議,這讓他的童年充滿了美感。
這本書確實很好,我推薦你也看看,一定會有很多啟發(fā)和感受的!
4.《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四
今天,我把一本名叫《佐賀超級阿嬤》里面的主人公昭廣是一個從“富人”轉(zhuǎn)學生,一個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的窮光蛋的小男孩,他的父親因為受到輻射,而得原子病去世了。
在送阿姨加鄉(xiāng)下時,昭廣的媽媽突然推了一下昭廣推上了火車,昭廣聽了阿姨的話才明白,這其實是在送他的,昭廣想媽媽了因為媽媽是他最親的人,昭廣在火車上大哭起來了,但是昭廣的外婆住的房子就像老妖怪住的房屋。在阿嬤家里昭廣學會許多,如何燒飯或煮菜,還有如何自制玩具,他自學的如何在樹造一個秘密基地,還有如何弄到免費的木棒,阿嬤家附近有一條小河,阿嬤還稱上為“水上超市”。并且阿嬤琮說他是窮的“開朗”的人,而不是像別的窮得“難悶”。
看完這本書后才懂錢不是在斯幸福得左右,靠得是人們怎么想的了。
5.《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五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佐賀”是個人名呢!看過書后,我才知道“佐賀”其實是個地名。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日本廣島是個貧窮的地方,在那里出生了一個叫昭廣的小男孩,父母因貧困而無法照顧昭廣,于是便把昭廣送到佐賀的外婆家,在佐賀那里,發(fā)生的一些故事。
外婆家比較貧困,昭廣來了后,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雪上加霜,更加貧困了,但她并沒有因為貧困而悲傷。她在她家附近的小河里橫著放了一根木棍,那根木棍會攔住一些順流而下的東西,比如:樹枝、葉子、白菜等物品,然后外婆就把這些物品撿回家,把樹枝、葉子當柴燒,把白菜、蘿卜等當食物,解決了她生活中的困難,她覺得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通過這件事,我覺得她是一個聰明、節(jié)儉而又很樂觀的人,讓貧困的日子變得豐富多彩。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有三個人在工地上砌墻,有個路人過去,問他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做一棟高樓”。第三個人很開心,邊干邊哼歌:“我們在建造一個城市”。十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成了有名的工程師,而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為什么第三個人會成為老板呢?因為他很樂觀,會積極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煩惱,所以十年之后他成了老板。因此,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外婆一樣,用樂觀地心態(tài)去對待生活中的煩惱,這會讓人成功。
書中還發(fā)生了另外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天,昭廣練完球后氣喘吁吁地到教室喝水時,突然發(fā)現(xiàn)化學老師和音樂老師在辦公室里談情說愛,愛惡作劇的他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情人傘,然后在里面畫上化學老師和音樂老師的頭像,最后再在上面畫上幾個愛心,他的同學看到后肚皮都要笑破了。這件事讓我們看出,昭廣是個開朗,樂觀的小孩,想想看,如果他很悲傷,怎么會有心情惡作劇呢?
這本書里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語錄呢!如:人到死都要懷抱夢想!沒實現(xiàn)也沒關系,畢竟只是夢想嘛;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等!
這本充滿正能量的書看了之后會讓人積極向上,變得樂觀,我們可以多閱讀此類書籍。
6.《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六
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這本書的大意是:由于無力撫養(yǎng),昭廣的母親只好把他寄養(yǎng)在佐賀鄉(xiāng)下的外婆家。生活雖然極度艱苦,但是,心境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生活充滿創(chuàng)意、發(fā)現(xiàn)和歡笑!書中的“超級阿嬤”是個慈祥、樂觀的人。在和外婆相依為命的日子里,昭廣領會到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給昭廣別致的“愛”。
每次運動會,學生都要自帶午餐。昭廣由于家里太窮,只能帶白飯陪梅干和姜片。他的老師由于肚子痛,就和昭廣交換了盒飯,他這才享用了一頓豪華午餐。之后,每年運動會的中午,老師都會肚子痛,都會和昭廣交換午餐。直到六年級,昭廣才知道老師并不是真的肚子痛,而是知道他母親不能來參加運動會,也吃不起營養(yǎng)的午餐,所以才想出這個辦法幫助他,讓他至少每年能吃到一次美味食物。老師用善意的謊言,用不易察覺的方法幫助了昭廣,維護了他的自尊心。我認為“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才是真正的體貼?!币驗槲覀儾坏獦酚谥?,更要講究幫助別人的方法。
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事。比如我聽說過鼓樓廣場有一位賣報紙的老奶奶,雖然她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為了生活,她每天晚上都堅持賣報。許多好心人經(jīng)過時都會去買老奶奶的報紙。老奶奶很開心,因為她的勞動有回報。但如果人們直接扔給她幾塊錢,那她就被看成了一個不勞而獲的乞丐。這實際上是傷害了老奶奶。我認為老奶奶更希望得到有尊嚴的幫助。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不傷害他自尊心的巧妙方法,幫助他擺脫困境,找到自信。這就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一個道理。
7.《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七
《左賀的超級阿嬤》是高田洋七寫的,成為繼《窗邊的小豆豆》之后,又一部深受老師、家長和孩子喜愛的教育杰作。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時候昭廣一直與相依為命的外婆生活在一起,那時候是戰(zhàn)爭年代,昭廣一家十分貧窮,但外婆總會用上小技巧,使兩人快樂地生活下去。
昭廣的外婆是一名學校的清潔工,她每天很早就起了床,每天任勞任怨,從不懈怠。她每天工作前,總會做好早飯,十分貼心。她也教會了昭廣獨立,教會了他做飯、洗菜等各種家務。她很節(jié)儉,她認為“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彼囊慌e一動時而使人歡笑,也時而讓人感動。
她們家雖窮,但昭廣的外婆卻活得十分樂觀。她總會找各種“借口”來使自己變得快樂些。她也會使用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拉著磁條,就會有許多鐵吸上去,這樣就可以去賣廢鐵換錢了。又比如把房子建在河的下游,這樣上游菜農(nóng)不要的菜就可以飄下來洗洗下鍋吃了。在艱苦的日子中,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法子,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讓家里永遠充滿笑聲。
昭廣的外婆雖然沒有讀過書、上過學,也沒有多少文化,但卻很善良,素質(zhì)很高,十分有修養(yǎng)。有一次昭廣因為走路時被撞了送進了醫(yī)院,醫(yī)生看他沒有帶錢,一副看上去很寒酸的樣子,醫(yī)生免了他的醫(yī)療費。外婆知道這件事之后,卻硬是拿著錢去把醫(yī)藥費付了。
昭廣在與外婆相處的日子里,漸漸明白了幸福的真諦——幸福不是由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
現(xiàn)在,人們認為能出國旅行,能買包包,能買大房子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幸福,但幸福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金錢,而在于自己真摯的心態(tài)。
事情總是有好有壞,它完全取決于你怎樣看待,你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昭廣的成績不好,外婆就會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分就好了。一分兩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BR> 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微笑。而阿嬤就是這種人——十分積極樂觀,有時也令人感動,她總會讓自己過得更幸福,追求著不一樣的人生。
8.《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八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的島田洋七寫的,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書。這本書是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
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8歲那年,因為母親忙于工作,無法帶他,只好將他寄養(yǎng)在佐賀鄉(xiāng)下的外婆家。他在外婆家生活了8年,直到上完初中。外婆家非常貧窮,但在那些貧窮的日子里,樂觀的外婆卻總有神奇的辦法,讓艱苦的生活快樂地過下去,家里也始終洋溢著溫暖與笑聲。外婆是一個普通的清潔工,而且還要撫養(yǎng)七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是智障兒,但她依然非常樂觀,幽默豪爽的她有許多快樂語錄,比如她對昭廣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人生啊,就是要盡量做夢,就算不能實現(xiàn),也要懷抱夢想。與其講究外表,不如內(nèi)在下工夫。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才是真正的體貼。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與人的心態(tài)。……”正是這些可貴的精神,讓外婆在貧窮的生活中感受快樂。在她們相依為命的8年中,昭廣從外婆身上學到了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樂觀、堅強、勇敢、愛心、節(jié)儉等等,這為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起了很大幫助。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好多地方。比如,在第二章“從貧窮到貧窮”中,外婆家很窮,買不起早餐,但是家的門口有一條“超市河”,河岸的上游有一個菜市場,里邊總會漂出一些爛水果,而外婆卻把這些水果當寶貝一樣收好,等著晚飯吃。到了晚上,外婆會把這些水果拿出來,削了皮,沒想到,這些水果并沒有爛,只是皮的顏色不好看,外婆對此從沒有抱怨什么,相反她總覺得自己運氣不錯。還有,在第七章“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意外收獲”中,昭廣與那些一樣貧窮的人想去雜貨店買東西,但是沒錢,于是他就學著外婆的做法:用繩子的一端綁著磁鐵,另一端綁在身上,把磁鐵放在地上,開始走路,讓磁鐵去吸地上的金屬,再去賣錢。他真的很聰明??赐赀@個章節(jié)就讓我想起,平時我們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那些看過的報紙和用過的本子等,都可以收集起來賣錢的,但我們經(jīng)常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的。還有在第十六章“多管閑事和體貼”中,昭廣得知同學久保因為父親生病了,沒錢去參加畢業(yè)旅行。他就號召同學們?nèi)ゴ蚬赍X,掙來的錢全部都給久保,可見昭廣受外婆的影響變得非常有愛心。
我很喜歡《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已經(jīng)看了好幾遍了。最后一遍是與媽媽一起看的。媽一邊看,一邊討論。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書中外婆的智慧以及樂觀、堅強、勇敢、愛心、節(jié)儉的可貴品質(zhì)。以后我會像書中的外婆那樣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會微笑著面對生活,做一個快樂的陽光女孩。
9.《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九
今年的夏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嬤》。
現(xiàn)在我就說說這本書里的神奇東西。我先解讀一下名字:“佐賀”是日本的一個城市,超級就不說了,“阿嬤”在日語中是指外婆。在解說完題目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講這本書了。
現(xiàn)在說一說阿嬤的背景阿嬤以前過得很好,可是因為戰(zhàn)爭的到來,外婆的生活全變了,她成了一名清潔工。她獨自撫養(yǎng)著七個孩子,艱難地活了下去。我們這本書的作者島田洋七就是阿嬤女兒的兒子。
阿嬤非常開朗和樂觀,就像她說的那一句話一樣:“窮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BR> 阿嬤也像一個教育家,她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零分就好,1分兩分的,加在一起就有十分啦!”
還有一次阿嬤讓小島田用熱水袋當水瓶去上學,這打破了一件東西只能一樣用途的思想觀。從合格角度看阿嬤又像是一個哲學家,因為阿嬤說過的很多話充滿哲理,比如“不要總是說錢錢錢,就算有十億也造不出一條魚!”
阿嬤的智慧還非常實用,比如有一次,島田洋七(作者)看見阿嬤回來時后面一直發(fā)出“嘎啦,嘎啦,嘎啦“的聲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阿嬤把系著一塊磁鐵的繩子綁在腰上,磁鐵在地上一直摩擦,發(fā)出了“嘎啦”聲。可阿嬤為什么要拉一塊磁鐵呢?原來是因為地上有垃圾,阿嬤把磁鐵吸到的東西拿去變賣就能得到一些錢了。
阿嬤就是這么個開朗、樂觀、智慧的自強生活家!
10.《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范文 篇十
阿嬤在河邊攔上游飄來的樹枝和蔬菜等物品,樹枝、木片撿上來曬干,留著當柴火,蔬菜之類的就留下了充饑,這樣就會讓河水保持干凈,一舉兩得“……就這樣,外婆家大部分的食物,都仰仗河里漂來的蔬果。而且,夏天時西紅柿用河水冷藏著漂流下來更加好吃。甚至有時候,會有完好無損的蔬菜漂下來?!?BR> 這段情節(jié)寫得純潔又不失趣味,作者沒有故意寫得催人淚下,也沒有寫得讓人同情憐憫。這些情節(jié)描繪的都是一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事,既沒有人生的大道理,也沒有事物的波瀾起伏,僅僅是對主人公生活狀態(tài)描述,讀起來反倒讓讀者感到在阿嬤和昭廣平凡生活故事中平添了一絲風趣,體現(xiàn)了聰明而又貧窮的阿嬤為了生活的延續(xù)將智慧發(fā)揮到了極致。阿嬤和昭廣的生活雖然平淡,但通過作者的描寫確讓這種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例如:昭廣為了完成自己吃糖的愿望,就學著阿嬤用吸鐵石撿鐵器。在故事中雖然他們的生活不停的會遇到困境,但阿嬤面對困難的總是樂觀而又堅定。她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所倡導的正能量。就如同我們作為學生,學習中有壓力,也會遇到困難,但與其消極悲觀,還不如勇敢面對努力改變。
《佐賀的超級阿嬤》僅僅是一本書,但通過作者對阿嬤的描寫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精神:做一個自強、自立、自信、堅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