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五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篇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茵、砰、芽、吟”4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要有愛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安徒生童話世界中的真、善、美,激發(fā)學生人人都要獻出一份愛心,生活會更幸福,世界會更美麗。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件)五顆小豌豆從豆莢房子里跳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同學們想象一下會有什么故事發(fā)生呢?
    (學生們暢所欲言)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請同學們打開書122頁,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豆莢”、“青苔”、“綠茵茵”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笑吟吟”、“懶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用身體的語言表演出來,或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圍繞著什么寫得?你有什么樣的印象或看法。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四、品讀理解、質疑感悟
    1、小房子沒打開前讀懂了什么?(教師引導,它們都有怎樣的愿望和理想?你最贊同誰的觀點?為什么?)抓住第五顆小豌豆的觀點,讓學生著重體會5自然段。特別是最后一句,讓學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質。(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抓住“神氣”“懶洋洋的說”“想了想說”等語氣助詞,讓學生邊體會邊充滿感情的朗讀)。
    2、小房子打開后讀懂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的病那樣重,怎么好起來的?抓住重點的段落13自然段————最后讓學生弄清“小豌豆長大——開花————-小姑娘恢復——-痊愈
    (1)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對小豌豆的愛?
    (通過關鍵的詞句如:啊!是一顆小豌豆,長出小葉來了。笑吟吟的說,樂得叫起來等啟發(fā)學生想象當時小姑娘的心情,如:“驚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會好起來了”“快樂”等。朗讀時出“啊”“呀”的驚喜,笑吟吟的喜悅,引導學生,從內心讀出對小豌豆的深愛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對小姑娘的愛?
    (抓關鍵的詞如:長出小葉—長出豆藤——-猛進的長————-開出粉紅的花兒)
    (3)你怎樣理解她扶著出臺,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來……這一段?此時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組內交流)(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勵起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篇二
    《山溝里的孩子》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么上學的?想了解山溝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里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 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 、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 大家先自己小聲的讀讀課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號標好。
    2、 誰想給大家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在他讀的時候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課文講的是山溝里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
    3、 師:說的好,哪些自然段寫了孩子們?yōu)榱松蠈W克服重重困難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講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難,找到金鑰匙改變窮山溝的美好愿望。)
    四、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日積月累b組的詞語,要求會讀、會寫。)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篇三
    《山溝里的孩子》
    一、 直接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山溝里的孩子》一課,再去感受山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他們走山路為的是什么?
    二、仔細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劃一劃相關的句子,最后再說一說孩子們在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可以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四人一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時間長:山溝里的孩子們從黑暗走進黎明,又從黃昏走進黑暗,可以說是起早貪黑。(板書)
    路不好走:要翻好幾座山那,看(課件),同學們是怎么翻山越嶺去上學的?誰能看著圖給大家講講?如果要是遇到惡劣的天氣呢?看來他們上學的路真是太難走了!(板書)
    不安全: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市區(qū)里,不到動物園或是在書本、電視上我們是不可能看到狼的,那就讓我們聽聽狼的叫聲,來感受一下,孩子們放學回家聽到狼叫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課件)怎么樣,很可怕吧!再加上天黑,路滑,真為孩子們捏把汗啊!(引讀)
    樂觀:可是他們自己好象并不在意,書上是怎么描寫的?(課件)因為能去上學已經是孩子們是快樂的事了,所以克服困難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艱難跋涉也就變成了一種樂趣。(讀)
    對應的句子:清晨,天還沒亮,山溝里還黑著。傍晚,太陽落山了,山溝里很快暗下來。讀讀這兩個句子,你發(fā)現什么了?生答。
    師:他們句式上的結構是一樣的,而在內容上也是相對應的。你找找,課文中還有哪幾個句子,也是前后對應的?
    師:這些相對應的句子,在向我們每一個人訴說著山里的孩子上學有多難!清晨,孩子們迎著晨曦上學;夜晚,孩子們披著夜霧回家,多不容易啊!小結:看,(課件山溝小道)這就是山區(qū)孩子們平時常走的一條山路,這條路每天早晚承載著孩子們求學的夢想。當天邊還是一片隱隱漆黑時,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同學們就背上書包,行至離家?guī)装倮锫返目h城去上學。他們不怕困難,因為他們心中有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有出路。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信念,又是一種多么執(zhí)著的追求啊!
    指導朗讀:
    讓我們大家再把孩子們克服困難去上學讓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情朗讀。(讀給小組同學聽,指名讀,試著背一背)
    三、聆聽孩子的心聲。
    師:就是這種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激勵著孩子們起早貪黑的去上學,那么除了學習,他們還有什么愿望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6、7自然段,然后在小組里跟同學們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
    (1)金鑰匙指什么?(指的是知識)
    (2)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的尋找指的是什么?(指不怕困難,不停的發(fā)奮學習。)
    (3)理想的燦爛的黎明……表明了作者對山溝里的孩子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同時也對他們一定能改變山溝的窮面貌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4)……:說說省略號省略的句子;描述一下未來的學校什么樣;暢想山村將來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未來的教育更加普及化。教育的春風吹遍神洲大地,偏遠山區(qū)的孩子都坐進了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教學樓,大家都會使用電腦,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貧困山區(qū)”已成為歷史名詞,“希望工程”成為善良人們記憶中的名字。)
    師:或許是山里的風清新,山里的水潔凈,才使得山里孩子的夢更自然;或許是山里的人堅強,山里的人淳樸,才使得山里孩子們的夢更誠懇真實。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贊美山里的孩子們,一起預祝孩子們的夢想能夠實現,好不好?齊讀第七段。要讀的深情!
    四、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同學們,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山溝里的孩子,“天還沒有亮”,孩子們已經背著書包去上學;“從這座山梁,翻過那座山梁”,直到“遠遠近近,初升的紅日把他們擁抱”時還在上學的路上,下午放學回家時“月亮”像燈籠在迎接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山里的孩子就是這樣還堅持上學,他們就是要用聰明和才智去“改變村莊”,“改變山溝的窮面貌”。聯系到我們每個學生,和他們相比,你覺得你做得怎樣呢?(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啟發(fā)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建設自己的家鄉(xiāng)。)
    五、抒情結尾
    在我國有許多地方都十分的貧窮和落后。那里的孩子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房子住,更沒有零花錢。他們每天的生活重心是放羊、砍柴、喂雞、種地,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漢堡包,也不知道什么叫摩天輪,不知道安徒生是誰,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但他們知道一點,那就是學習,只要努力學習,他們所有的不知道都會變成知道,所有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山溝里的孩子,一路走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篇四
    《帶雨的花》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諒、誘”等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偷、請、躲”等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美,受到美與情感的熏陶。
    策略與方法: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來品味。
    重點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體驗和詩中的“我”是一樣的,比如你有沒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經歷,玩得怎么樣?開心嗎?要回家的時候你擔心大人責備嗎?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味詩中所蘊涵的情感。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躲”、“誘”、“叔”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小練筆:回到家里,“我”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寫幾句話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教案篇五
    《剃頭大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本課“剃、執(zhí)”等10個字,會寫“表?膽”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和感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我”和老剃頭師傅剃頭的不同之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我”給小沙剃頭的內心感受。
    重點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分析總結“剃頭大師”指的是誰。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剃、執(zhí)”等10個字,會寫“表、膽”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和感受。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出示理發(fā)圖片。
    2、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理發(fā)嗎?今天,我們來見識一位“剃頭大師”,看看他是怎么給別人理發(fā)的。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剃頭大師)。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為什么以“剃頭大師”為題目?
    (2)“剃頭大師”剃出的頭很好看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著讀課文。
    (課件出示)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借助漢語拼音品讀,并反復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課件出示)
    剃頭執(zhí)木尺否則罵人仇人習慣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讀這些詞語,注意讀準:翹舌音“受、仇、執(zhí)”,前鼻音“慣”。
    5、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表膽鬼理奪罵仇差付倍雖件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糾正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雖”,翹舌音“差、仇”,前鼻音“膽、件”。
    (2)學生寫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膽理罵仇倍
    (2)熟字比較。如:麥一表兔一鬼奇一奪著一差
    (3)組詞擴展:雖然一件文件付錢付出
    b、鏈接前置性學習,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內評價書寫。
    c、小組長匯報本組內寫的錯別字或不規(guī)范的字。
    d、依據小組長的匯報,重點對以下幾個字進行范寫指導。
    “表”——上面的豎壓住豎中線,下面別漏掉一撇。
    “鬼”——第六筆的撇從口中而出,第七筆是豎折彎勾,第八筆是撇折。
    “雖”的第八筆是提。
    e、學生針對易錯的生字再次練寫。
    f、展示學生作品。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課件出示)
    噩夢:做內容恐怖的夢,并引起焦慮恐懼為主要表現的睡眠障礙。
    監(jiān)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發(fā)誓: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對頭的意思。
    耿耿于懷:有心事的樣子。不能忘懷,牽縈于心。
    時髦:新穎符合時勢潮流。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膽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頭。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情況。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給小沙剃頭的經過。
    (板書:小沙怕剃頭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過程“我”給小沙剃頭的經過)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10個會認的字,會寫了12個字,了解了“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我”和老剃頭師傅剃頭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課件出示)
    剃頭執(zhí)木尺否則罵人仇人習慣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膽小鬼理發(fā)眼神差付錢雙倍雖然一件
    2、談話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給小沙剃頭的事情,現在,我們繼續(xù)探究“我”是怎么當“剃頭大師”的。
    二、朗讀課文,重點感悟
    1、自由讀文,看看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從文中找出來,和同學交流。
    (1)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課件出示)
    “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fā)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樣?!?BR>    老師傅剃頭,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樣。)為什么會這樣?
    預設:因為老師傅的老掉牙的推剪,會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
    預設: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fā)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板書:害人精:小沙吃盡苦頭受刑一樣)
    (2)“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課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給他圍上,再擺出剃頭師傅的架勢,嚓嚓兩剪刀,就剪下一堆頭發(fā)。”
    “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發(fā)紛紛飄落,真比那剃頭老師傅還熟練。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我這樣隨意亂剪,頭發(fā)長長短短,這兒翹起,那兒短的只剩下一厘米?!?BR>    “我剪掉幾根翹起的長發(fā),又把頭發(fā)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頭發(fā)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頭皮。一眼望去,整個頭上坑坑洼洼,耳朵邊剪得小心,卻像層層梯田?!?BR>    2、“我”和剃頭師傅誰剃得好?
    預設:當然剃頭師傅剃得好,因為“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
    預設:而我剃完頭發(fā)之后,小沙“一照鏡子,大叫一聲,像見了鬼一樣?!?BR>    (板書:剃頭大師:熟練隨意亂剪見了鬼)
    3、“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誰?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
    預設: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頭的師傅,因為小沙害怕理發(fā),他們給他理發(fā),弄疼他,讓他很不舒服。
    預設:“剃頭大師”是我對自己的稱呼,以為自己能理發(fā),特像“剃頭大師”的架勢。
    4、其實誰才是真正的“剃頭大師”,誰才是個“害人精”?
    (老剃頭師傅是“剃頭大師”,“我”不會亂剪才是“害人精”。)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讀文,讀出感情。
    2、題目為什么用“剃頭大師”為題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預設: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裝懂,硬冒充“剃頭大師”,結果把小沙的頭發(fā)剪得不成樣子。
    預設:通過這件事,是在回憶童年的趣事,表達對童年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