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作文高三(六篇)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漫畫作文高三篇1
    如今大家都愛用調(diào)笑胡侃,來攪和那些讓人看著心酸的真相,游戲過后,看這一幅漫畫,又令我有些感慨。
    你可以說,這是教育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高于孩子能做到的事,沒幾個人能永遠得100,如果把分數(shù)作為一種衡量標準,那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可恥的雙標。對優(yōu)秀的人苛刻,對普通人放縱,壓榨著優(yōu)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該盡的職責。
    不管怎么看,好像都挺無奈的。
    我們抨擊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我們呼吁家長不將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期望以后的孩子可以不在最有活力的時候、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只顧著盯緊分數(shù)、排名。
    或者不那么嚴肅地看待這種現(xiàn)象,只當是人之常情。人們對優(yōu)秀者的期許總是很高,對表現(xiàn)平平的普通人則不相同。心理預期過高,從100降到98就足以令人失望透頂;沒什么期望,及格就讓人欣喜若狂。
    不過,無論人的主觀情緒怎么變化,事實是不會變的。98高于61,學霸還是學霸,學渣就是學渣,跨過分數(shù)線、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仍舊是那個挨巴掌、不夠完美的學霸。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學霸,扣除掉2分的失誤,依舊在前進道路上跑出了很遠。游走在及格邊緣線的學渣,加上6分的幸運,也一樣被遠遠落在后面。這一場公平的競爭,還是會公平地分出勝負。
    優(yōu)秀的人,在試卷上答對更多的題,試圖盡最大的可能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失誤也好,天命也罷,這些偏差從實力中扣除后,他們依舊自信滿滿地走在前方。承受著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不大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著牙追求下一個圓滿。
    而像我從前一樣愛自欺欺人的家伙,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都忐忑不安,雙耳充斥著呵責,或一時幸運,得到浮夸虛榮的贊賞,在圓滿的假想中,茍安于及格線,遠遠望著他人負重遠行,一轉(zhuǎn)眼,早已經(jīng)天差地別,不在一個世界了。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shù),不能斷言成王敗寇。但在這或許會是人生中唯一一場公平透明的比賽里,有的人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優(yōu)秀者的潛質(zhì),準備背起行囊,去看最廣闊的世界,而有的人,沾沾自喜于一枚口紅的獎賞,大聲叫囂著“分數(shù)不能決定一切”、“學習好不代表更優(yōu)秀”,然后在下一場比賽中,輸在起跑線上而不自知。
    漫畫作文高三篇2
    又是“別人家”的家長最近有一句網(wǎng)絡流行語叫“別人家……”,意思是羨慕別人家的---,而自己卻沒那么命好,沒能碰上。同樣一張試卷,小明考了98分,結(jié)果得到的“獎賞”是一
    個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個鼓勵的親吻。哎,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家長,同樣一張試卷,獎勵和懲罰的命運卻千差萬別。理解潤親情,鼓勵成遠方。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勝利不一定就是滿分,只不過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時候,我們習慣于成功,習慣于完滿,把標準定得太高,把腳步邁的太大,可能落差也會更大,還不如春風化雨,腳踏實地,讓成就一步一步積累,讓喜悅一點點綻放。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澳巷L效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強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澀,早拔的育苗根兒松,漫灌的鮮花會被淹死,關鍵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設置期望值。
    20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曾提出“足夠好的媽媽”的概念,具體含義是媽媽做到60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愛以“特別狠心”的方式隱藏起來,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努力學習成長。相反,六一兒童節(jié)之際,湖北武漢一“著急媽媽”火了。從半歲到5歲,她為自己的小孩累計投入近12萬元,報了英語、數(shù)學、聲樂、表演等17項培優(yōu)班,結(jié)果沒想到兒子竟然由“學霸”變成了“學渣”。對比觸目驚心,做“60分媽媽”總比做“著急媽媽”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塊橡皮泥,可以任人隨意捏造出各種形狀。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與一件破摔的雕塑,他們的最初狀態(tài)都是陶泥,無所謂孰輕孰重熟好熟壞。我們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學藝雙全,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們不甘于平凡但應習慣于平凡。每個人都想成為鶴立雞群的那只“鶴”,那么誰來成為那大多數(shù)的“雞群”呢?上善若水任方圓。98分的“學渣”與61分的“學霸”,獎懲分明、區(qū)別對待背后是一種焦慮,中間隔著習慣性與偶然性的轉(zhuǎn)換差,而這個差值正是中國應試教育下的一種常態(tài)。在此呼吁別讓“中國式焦慮”毀了“中國式教育”,因為方圓即乾坤。
    漫畫作文高三篇3
    看兩幅漫畫,觸目驚心的是漫畫上的兩個掌印和孩子同樣委屈的表情?;蛟S有人會貶抑從100分退步到98分就掌摑孩子的父母,抨擊的理由是眼里只有分數(shù);贊揚從55分進步到61分給孩子親吻的父母,贊揚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進步。其實,“直不百步耳”,兩位孩子的家長都采用“巴掌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棍棒教育”的方法。
    如果糾纏于家長要重分數(shù)還是進步,或者棍棒教育也是一種嚴格教育,打是親罵是愛,我們可能一葉障目,不見中國家庭教育弊端的“泰山”?,F(xiàn)在很多家長都知道教育后代的重要性,“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這樣的話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少有父母想到:打在兒女臉上的掌印,打的是父母的臉。
    魯迅先生曾在1919年寫過一篇文章《我們怎樣做父親》,文中說中國親權重,父權更重,中國人從來認為父親問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近一百年過去了,中國父母依舊認為打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是父母威權的體現(xiàn)之一,把孩子臉上的掌印當做父母權力的印戳。只是為這掌印找了“望子成龍”等美麗的掩飾,算是有點“進步”了。魯迅說“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中國的家庭教育就這樣“本末倒置”了。父母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qū)ψ优钠谕┘咏o孩子,忘了孩子是“即我非我”的獨立個體了,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他們是本位,父母可以給孩子引導,但不能越廚代庖,代替甚至強迫他們生長。打在兒女臉上的掌印,首先打的是父母的臉面。孩子的成績是許多父母的臉面,成績差,父母臉上無光。那些信奉“巴掌教育”的父母,他們的人生多數(shù)不成功,卻企圖用自己的。巴掌“打造”成功的孩子。第二,打的是父母的臉,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當然沒錯,但過于嚴格就可能物極必反。棍棒下出孝子,更多出的是逆子?!盎尷前帧钡某晒χ皇莻€案,最讓人擔憂的是棍棒和掌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痕,而且學業(yè)上的成功就等同于人生的圓滿嗎?網(wǎng)絡上曾有句流行語:“你這么做,你父母知道嗎?”對那些巴掌高高舉起、重重落下的父母,我也問一句:“你們這么做,你們孩子知道嗎?”
    紀伯倫說:“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濒斞刚f中國父母做了自己父母的“犧牲品”,反過來苛責孩子“又來專做他的犧牲”,這樣的謬種流傳,難道不值得現(xiàn)在的父母深刻反省嗎?魯迅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說:“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chǎn)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庇H子關系健全,才是家教的基礎。父母盡力教育子女,但應該先讓孩子從巴掌的陰影中走出,才能“完全解放”,還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唯有這樣,孩子臉上的掌印才會消失,吻痕才會深刻、暖入孩子心扉。
    漫畫作文高三篇4
    掩圖而思,不由得想到了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的那一句:“救救孩子?!被蛟S有人會說,右邊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的是家長對進步的鼓勵;左邊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的是家長對完美的要求。而我,卻只看了兩個孩子臉上先后的摑痕。當他們的父母口口聲聲說著“愛孩子”的時候,卻用此等粗暴的手段來對待孩子。所以,我要疾呼:莫讓孩子臉上再現(xiàn)摑痕!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xiàn)摑痕,就要我們在孩子不夠拔萃時耐心鼓勵。在我們的孩子尚不夠優(yōu)秀的時候,正是他們的沉潛期,此時,我們需要報之以耐心,鼓勵他們穿越低谷,走向高峰。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曾先后參加過兩次高考卻均折戟,就在他準備奮戰(zhàn)第三次的時候。村民們大多勸其母親去說服自己的孩子放棄掙扎,安心將自己的一生綁在土地之上。在此時,俞敏洪的母親給予了孩子最大的耐心和支持,借錢交學費,鼓勵孩子重頭來過。最終,俞敏洪走過黑暗,題名北大。再看圖中右邊的孩子臉上的摑痕,我想,他的父母應該為自己不懂在孩子不夠拔萃時應耐心鼓勵的道理的蒙昧而感到汗顏。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xiàn)摑痕,就要我們在孩子偶然退步時溫情陪伴。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會有無數(shù)挫折、失敗、退步,這在所難免,無可非議。此時,我們應該為在風雨中受盡寒冷的孩子打開溫情的臂彎,讓他們在溫暖的陪伴中重拾信心,再次上路。想到了民國大師梁思成,其子梁從誡打算報考父親擔任系主任的清華建筑系,原本具備實力的梁從誡在考試時發(fā)揮失常,以兩分之差名落孫山。此時,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并未疾言厲色地加以指責,而是選擇了溫情陪伴,細心分析。最終,梁從誡掃除了心中陰霾,踏入了分數(shù)足夠的清華歷史系,最終成就了另一番事業(yè)。與之相對,圖中左邊孩子臉上的摑痕,告訴著我們,他父母的行為不能叫做恨鐵不成鋼,而應該叫冷漠疏離、叫求全責備、叫愛分數(shù)勝過愛孩子。
    龍應臺說過:“孩子,你慢慢來?!痹谶@句話中,我看到了在孩子不夠拔萃時的耐心鼓勵,看到了在孩子偶然退步時溫情陪伴。圖中兩個孩子的遭遇讓我痛心,我想,如果所有家庭都用掌摑的形式“鞭策”孩子的話,除了能夠“遂感激勤學”的西晉左思,應該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興趣受挫、信心受阻吧。我真誠地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夠在耐心的環(huán)境中成長,在溫情的氛圍中茁壯,最終昂揚滿懷,揚帆啟程,破浪遠航,直濟滄海!
    莫讓孩子臉上再現(xiàn)摑痕!
    漫畫作文高三篇5
    給我一個吻,只因考百分;給我一掌印,只因差幾分。漫畫對當下教育評價唯分數(shù)論給予極大的諷刺??嫉煤茫议L、學生喜笑顏開,“吻痕”如花,在臉上綻開芳華;考得不好,學生、家長愁眉苦臉,“掌印”如火,在心頭煎熬焦灼。
    考得好受到獎賞本來無可厚非,畢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考得不好受到懲罰也無須指責,因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關鍵是我們不能唯分數(shù)論,不能分分計較,不能少考兩分,就暴跳如雷,如喪考妣。其實人的
    成長,是以完整人格培養(yǎng)作為終極目標的。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人的全部。若將分數(shù)作為評價人好歹的唯一標準,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首先“唯分數(shù)論”造成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對近三十年的高考狀元做了一個統(tǒng)計,竟沒有一個在行業(yè)上成為領軍人物。當然不能認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長期以分數(shù)論成敗的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如被稱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領先,十三歲以高分進大學,十七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芍^一路輝煌一路歌??删褪沁@樣的“分數(shù)學霸”,又被“分數(shù)”所傷。唯“分”是圖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極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顯,竟遭校方退學。殘酷的現(xiàn)實不能不讓我們警醒,“分分分,并非學生的命根”。
    其次“唯分數(shù)論”造成學生個性發(fā)展失衡。長期片面的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就像一個人刻意鍛煉身體的某一個肢體,這一肢體健碩無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縮,極不協(xié)調(diào)。這就出現(xiàn)了智長德短,知識學習是富翁,品行修煉是乞丐。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處極刑的復旦大學研究生林森浩,學業(yè)水平不可謂不高,但投毒殺害自己的同學,害人害己,讓多少人嗟聲長嘆。
    可能有人要說,這些只不過是個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發(fā)生,是多種因素所致,但一個人從小接受的是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評價,從學校到家庭,從個體到群體,唯“分”是從,自然忽視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矯正與培養(yǎng)。“分”數(shù)的暈輪效應,讓學習優(yōu)者自小占盡先機,人們怎能不對“考分”趨之若鶩呢?這與當下追求GDP是一個道理,當一切以GDP為重要政績時,就自然出現(xiàn)了“求富不仁”,環(huán)保弱化的現(xiàn)象。
    總之,我們需要一定的獎懲制度,但更需要的是多元性評價,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對人的評價更應多元而科學。吻痕可以有,掌印也能行,但千萬不能唯分數(shù)論。
    漫畫作文高三篇6
    獎懲之后,看看現(xiàn)實
    如今大家都愛用調(diào)笑胡侃,來攪和那些讓人看著心酸的真相,游戲過后,看這一幅漫畫,又令我有些感慨。你可以說,這是教育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總是高于孩子能做到的事,沒幾個人能永遠得100,如果把分數(shù)作為一種衡量標準,那更沒有人能完美到無懈可擊。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可恥的雙標。對優(yōu)秀的人苛刻,對普通人放縱,壓榨著優(yōu)秀者的成果,用以逃避自身該盡的職責。不管怎么看,好像都挺無奈的。
    我們抨擊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我們呼吁家長不將分數(shù)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期望以后的孩子可以不在最有活力的時候、無論天賦到底在何處,只顧著盯緊分數(shù)、排名。
    或者不那么嚴肅地看待這種現(xiàn)象,只當是人之常情。人們對優(yōu)秀者的期許總是很高,對表現(xiàn)平平的普通人則不相同。心理預期過高,從100降到98就足以令人失望透頂;沒什么期望,及格就讓人欣喜若狂。不過,無論人的主觀情緒怎么變化,事實是不會變的。98高于61,學霸還是學霸,學渣就是學渣,跨過分數(shù)線、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仍舊是那個挨巴掌、不夠完美的學霸。
    一直在追求完美的學霸,扣除掉2分的失誤,依舊在前進道路上跑出了很遠。游走在及格邊緣線的學渣,加上6分的幸運,也一樣被遠遠落在后面。這一場公平的競爭,還是會公平地分出勝負。
    優(yōu)秀的人,在試卷上答對更多的題,試圖盡最大的可能去掌控自己的命運,失誤也好,天命也罷,這些偏差從實力中扣除后,他們依舊自信滿滿地走在前方。承受著更高的期望、更大的壓力,在更加苛刻的要求中,接受不大公平的指責與懲罰,咬著牙追求下一個圓滿。
    而像我從前一樣愛自欺欺人的家伙,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欲墜,每一刻都忐忑不安,雙耳充斥著呵責,或一時幸運,得到浮夸虛榮的贊賞,在圓滿的假想中,茍安于及格線,遠遠望著他人負重遠行,一轉(zhuǎn)眼,早已經(jīng)天差地別,不在一個世界了。
    一場考試,不會決定誰的命運,一個分數(shù),不能斷言成王敗寇。但在這或許會是人生中唯一一場公平透明的比賽里,有的人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優(yōu)秀者的潛質(zhì),準備背起行囊,去看最廣闊的世界,而有的人,沾沾自喜于一枚口紅的獎賞,大聲叫囂著“分數(shù)不能決定一切”、“學習好不代表更優(yōu)秀”,然后在下一場比賽中,輸在起跑線上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