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加工質(zhì)量

字號:

零件加工質(zhì)量
    1.掌握零件加工質(zhì)量的主要指標(biāo),掌握加工精度、加工偏差和公差的概念。
    加工精度系指零件加工后,其實際幾何參數(shù)(尺寸、形狀和位置)與理想幾何參數(shù)符合的程度。
    加工誤差則指實際幾何參數(shù)與理想幾何參數(shù)的偏離程度。
    2.掌握尺寸精度的定義和尺寸精度等級的概念。掌握尺寸公差帶的概念和應(yīng)用。
    尺寸精度是指零件表面本身的尺寸精度和表面間相互距離尺寸的精度。
    基本尺寸:根據(jù)使用要求,通過強度、剛度計算和結(jié)構(gòu)設(shè)計,確定的尺寸。
    極限尺寸:允許尺寸變化的極限值,較大者稱為極限尺寸、較小者稱為最小極限尺寸。
    上、下偏差分別等于極限尺寸和最小極限尺寸與基本尺寸之差。
    尺寸公差是允許尺寸的變動量。它等于極限尺寸減去最小極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減去下偏差之差。
    尺寸公差帶是指代表上下偏差的兩條直線所限定的區(qū)域,也是極限尺寸和最小極限尺寸所限定的區(qū)域。
    尺寸公差帶由“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兩個要素確定。
    國家規(guī)定尺寸公差有IT01—IT18共有20個等級。其中,IT01精度、IT18精度最低。
    3.熟悉形狀位置公差的概念、規(guī)定的形位公差項目、相應(yīng)的代表符號以及形位公差等級的概念。
    形狀和位置公差研究的對象是機械零件的幾何要素,幾何要素是構(gòu)成機械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面的統(tǒng)稱。
    形位公差是指實際被測要素的允許變動量。
    形位公差帶是限制實際要素變動的區(qū)域。
    形位公差帶由“公差帶形狀”、“公差帶大小”、“公差帶方向”和“公差帶位置”四個要素確定。
    形位公差特征項目一共14種。其中:
    形狀公差4種,即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
    位置公差8種,取出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對稱度、同軸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其中,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為定向公差,對稱度、同軸度、位置為定位公差,而圓跳動和全跳動屬于跳動公差。
    形狀或位置公差兩種:線輪廓和面輪廓度。
    除圓度、圓柱度外,各種形位公差均分為12級,為1級,最低為12級。圓度和圓柱度增加了0級,為級。
    形位公差對機械產(chǎn)品的工作精度、連接強度、運動平穩(wěn)性、密封性、耐磨性、配合性質(zhì)、可裝配乃至機器壽命等都會產(chǎn)生影響。
    4.熟悉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對機器質(zhì)量的影響。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的峰谷組成的微觀集合形狀特性。
    常用輪廓的算術(shù)平均偏差來衡量,即在一定測量長度內(nèi),輪廓上各點至中線距離絕對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記為Ra,單位為μm.Ra值越小,被測表面越光滑;反之,Ra值越大,表面越粗糙。
    表面粗糙度對機器零件的配合性質(zhì)、耐磨性、工作精度、耐腐蝕性等有較大影響。
    5.掌握間隙配合、過盈配合、過渡配合的概念、應(yīng)用場合及選用原則。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結(jié)合的孔和軸的公差帶之間的關(guān)系。
    間隙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上,任取加工合格的孔和軸配合,一定產(chǎn)生間隙,包括最小間隙為零的配合。
    過盈配合:孔的公差帶在軸的公差帶之下,任取加工合格的孔和軸配合,一定產(chǎn)生過盈,包括最小過盈為零的配合。
    過渡配合:孔的公差帶與軸的公差帶交疊,任取加工合格的孔和軸配合,可能產(chǎn)生間隙也可能產(chǎn)生過盈的配合。
    6.掌握計算配合公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