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深受中國學生追捧。
當你手中拎著PRADA,腳上踩著Jimmy Choo每天擁擠在倫敦地鐵中時,是否想到可以換個姿態(tài),放松一下?
女人對奢侈品的感情似乎與生俱來,作為女生我也一樣沒能免俗。然而從去年到倫敦留學至今,身邊普通英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卻讓我對奢侈品有了新的認識。
去年9月,當新學年的留學生們初到倫敦時,金融危機肆虐正酣,英鎊一路狂貶,如今更比最輝煌時縮水近三分之一。以一支Chanel J12手表為例,以往在國內(nèi)至少要35,000元人民幣,如今在倫敦,2500鎊的價格再乘以匯率足足比國內(nèi)便宜整整10,000元,如此高額的差價怎能不讓奢侈品迷們手癢難耐?
手中攥著強勢人民幣換來的縮水英鎊,走在開滿LV Chanel這些頂級奢侈品店的商業(yè)街上;或是在牛津Bicester購物村、Burberry倫敦工廠店里,你會發(fā)現(xiàn),顧客大多是清一色黑頭發(fā)、黑眼睛的年輕人,這些亞洲留學生總是第一批沖進店面,并奮勇的在貨架前淘得昏天黑地。
既然如此具有代表性,下面就來聽幾位我身邊的中國留學生的真實經(jīng)歷:
購物狂的衣櫥不夠大
來倫敦留學的L小姐,芳齡24,正值青春,在國內(nèi)便是全球購的高手,來到倫敦更加如魚得水,Chanel的2.55,Burberry的風衣,McQueen的骷髏頭圍巾、Vivienne Westwood的土星錢夾……幾乎敗遍倫敦所有奢侈品商店。
敗是敗爽了,可是新的問題產(chǎn)生了,因為租的房子地方有限、衣櫥太小,這么多東西根本放不下,買了新的之后只能把舊的(最多用過三次)廉價賣出去?,F(xiàn)在只要登陸某知名的留學生網(wǎng)站,就會發(fā)現(xiàn),每天有數(shù)以萬計的帖子都是在賣二手閑置物品,其中多是奢侈品,它們大多都會以比原價便宜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價格賣出。新買來的東西就這樣被廉價賣了出去,看著實在讓人心疼。
高跟鞋女生的最愛Jimmy Choo。
奢侈品成累贅
再來看另一位在倫敦留學的W小姐,曾經(jīng)的信條是,面對奢侈品決不手軟。W小姐在國內(nèi)時就擁有多個LV GUCCI Miumiu的包包,更是具有特殊嗜好,喜歡敗高跟鞋,不僅從國內(nèi)家中把十多雙高跟鞋統(tǒng)統(tǒng)帶到倫敦,而且尤其鐘情Jimmy Choo的作品。初來倫敦一時興起,敗了n雙,隨后卻發(fā)現(xiàn),每天繁忙奔走于倫敦各大公共交通站點,這些鞋子只有在周末朋友聚會時才能小露一臉兒。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在鞋盒中休息。還有自己的那些名牌包包不僅在搭乘公交和地鐵時被別人投以異樣的目光,而且在擁擠的車廂里自顧不暇還要分身照顧昂貴的包包,背著它們感覺極其不合時宜。
讓名牌兒都歇了
聽了兩位同學的經(jīng)歷,感覺擁有奢侈品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享受。每天收集各種奢侈品的最新信息、費盡財力心力淘各種名牌,那似乎應該是有錢有閑的英國超級資產(chǎn)階級——貝哥貝嫂們的專利。
而留心觀察身邊的英國工薪階層,他們的生活則更加注重實用和環(huán)保。每天乘地鐵、坐公交,身邊的年輕女孩大多背一只帆布袋,不怕雨淋、耐磨輕便又環(huán)保。看著他們的舒適自信,我也準備把自己身上的累贅都卸了,從今天起放下名牌包、脫下高跟鞋,換上休閑裝,讓自己增添一分“英國平民范兒”……